糖尿病合理用药.ppt_第1页
糖尿病合理用药.ppt_第2页
糖尿病合理用药.ppt_第3页
糖尿病合理用药.ppt_第4页
糖尿病合理用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1. 糖尿病概述,2. 糖尿病治疗目标,3. 糖尿病综合治疗,4. 口服药物治疗,5. 胰岛素治疗,6. 用药误区及建议,目 录,3,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单独或同时引起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 其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症)、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可并发多种慢性并发症,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甚至致残和致死。,糖尿病的定义,4,WHO 1999 糖代谢的分类,IFG或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WHO 1999 糖尿病诊断标准,注: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测定血糖明确诊断,满足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 (200 mg/dl) 空腹血糖 7.0 mmol/L (126 mg/dl) 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200 mg/d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美国糖尿病协会 2010 推荐标准,7,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8,1型糖尿病 1 免疫介导 2 特发性 2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 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2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3 胰腺外分泌疾病 4 内分泌疾病 5 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6 感染所致 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8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妊娠糖尿病,WHO 1999 糖尿病分型,1. 糖尿病概述,2. 糖尿病治疗目标,3. 糖尿病综合治疗,4. 口服药物治疗,5. 胰岛素治疗,6. 用药误区及建议,目 录,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及正常的生活质量与工作能力,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防止发生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 预防和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治 疗 目 标,11,血糖控制目标及状态分类,血糖控制应根据自我血糖监测的结果以及 HbA1c 水平综合判断 HbA1c 是血糖控制的主要指标,不仅可评估23 个月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而且还可用于判断患者自我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次数安排是否足够 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应使 HbA1c 水平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13,治疗未能达标不应视为治疗失败,控制指标的任何改善对病人都将有益,将会降低相关危险因素引发的并发症风险 血糖控制目标必须个体化,儿童、老年人以及有严重合并症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宜太严格,有严重或频发低血糖史以及生存期在 5 年以内的患者亦不宜制定严格的控制目标,注 意,14,1. 糖尿病概述,2. 糖尿病治疗目标,3. 糖尿病综合治疗,4. 口服药物治疗,5. 胰岛素治疗,6. 用药误区及建议,目 录,15,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症状。 并发症的危险性,特别是足部护理的重要性。 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合适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案。 治疗中有规律锻炼的重要性。 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或其他药物间的相互关系。 血糖和尿糖自我监测的意义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如何应付患其他疾病、低血糖及外科手术等应激状态,患糖尿病的妇女在妊娠期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患者应掌握对血糖、血压、血脂、体重达标的标准。 糖尿病的心理教育。,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教育 饮食控制(饮食治疗) 体育锻炼(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 自我监测,糖尿病综合治疗原则,17,原则 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各种营养物质 目标 获得并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 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和高血压 提供均衡营养的膳食 维持合理体重: 超重的患者:在3-6个月期间减轻5%10% 消瘦的患者:恢复理想体重并长期维持 具体要求 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总热量 (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 2025千卡 成人长期卧床者 2530千卡 轻体力劳动者(如司机及一般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 3035千卡 中度体力劳动者(瓦工、木工、管工等) 40千卡以上 重体力劳动者(建筑工人、搬运工等) 适度控制体重: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消瘦者、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 增加总热量,肥胖者酌减,使患者体重逐渐下降至正常标准的5%10%。,饮 食 控 制,18,监测频率 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7次 病情稳定或已达标者可每周监测1-2次 胰岛素治疗者在开始阶段每日至少测5次,达标后每日监测2-4次 口服药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者每周监测2-4次 监测时间 餐前血糖监测:血糖水平很高,或有低血糖风险者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 HbA1c 仍未达标者 睡前血糖监测:注射胰岛素,特别是中长效胰岛素者 夜间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 剧烈运动前后,血 糖 监 测,19,1. 糖尿病概述,2. 糖尿病治疗目标,3. 糖尿病综合治疗,4. 口服药物治疗,5. 胰岛素治疗,6. 用药误区及建议,目 录,20,口服药 双胍类药物 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酰脲类药物 非磺酰脲类药物-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及时采用药物治疗 常需要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药联合治疗,口服药治疗,21,主要药物:盐酸二甲双胍 作用机制: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降糖效力:HbA1c 下降 1%-2% 用法:随餐服用(普通片)、餐前半小服用(肠溶片) 其他作用: 减少肥胖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 防止或延缓IGT向糖尿病的进展,可用于糖尿病预防 降低体重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乳酸酸中毒(罕见) 注意事项 与胰岛素或促分泌剂联合使用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使用碘化造影剂前后48小时暂停使用,双胍类药物,22,双胍类药物副作用,乳酸性酸中毒 -发生率极低,死亡率高 -多发于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要注意 -服用苯乙双胍的患者相对多见,常见有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多发生在服药早期 -轻度、短暂 -与食物同服可减轻,不宜使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 心力衰竭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肾脏病变(Ccr60ml/min,Cr1.5mg/dl(男性),Cr1.4md/dl) 肝脏病变 酗酒者 有胃肠道疾病患者 血管内造影前后48小时暂停使用 使用二甲双胍注意事项 不推荐孕妇使用,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与速尿、西咪替丁合用血药浓度增加,副作用增强 与地高辛合用应密切监测肾功能 增加华法林的抗凝倾向,会增加出血的不良反应 服药方法:进餐前或与餐同服,双胍类药物,24,主要药物 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作用机制: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降糖效力:HbA1c 下降 1%-2% 用法:餐前30min服用 不良反应: 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特别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 体重增加 注意事项: 肾功能轻度不全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依从性不好者可选择每日一次服用的药物,磺脲类药物,25,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低血糖,水肿,主要 副作用,-诱发因素:进餐延迟、体力活动加剧、药物剂量过大 -年老体弱,长效制剂用量偏大者可发生严重低血糖,少数病人发生皮疹、多形性红斑,26,磺脲类禁忌症,1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或哺乳期 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 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昏迷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造血系统受抑制、白细胞缺乏者 注意: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27,主要药物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作用机制及特点 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 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 降糖效力:HbA1c 下降 1.0%1.5% 用法:餐前即刻服用 不良反应: 可引发低血糖,但低血糖的频率和程度低于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28,格列奈类,副作用 低血糖、胃肠道反应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服用方法 餐时服用,每日3次,主要药物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作用机制 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改善空腹血糖 适用于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降糖效力:HbA1c 下降 0.5%0.8% 用法:与第一口饭同服 其他作用: 不增加体重 阿卡波糖可防止或延缓 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 可能降低IGT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糖苷酶抑制剂,30,-葡萄糖酐酶抑制剂,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禁用; 孕妇儿童; 重度肝肾功能异常; 感染发热、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严重造血系统功能障碍 患有由于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疾患,胃肠道反应,腹胀、排气。 偶见转氨酶增高、皮肤过敏反应,副作用,禁忌症,-葡萄糖酐酶抑制剂注意事项 在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时,若出现低血糖,不应使用蔗糖,应使用葡萄糖纠正。 用餐前即刻或与第一口食物咀嚼同服,- 糖苷酶抑制剂,32,主要药物: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作用机制: 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降糖效力:HbA1c 下降 1%-1.5% 用法:与进食无关 其他作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可防止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病 不良反应: 体重增加、水肿 增加心衰风险 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泌剂联合使用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注意事项: 自身胰岛功能很差时,单用降糖作用不明显 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若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2倍以上者禁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3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副作用,可引起贫血和红细胞减少,可引起体重增加和水肿,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有关,单用不引起低血糖,与磺脲类及胰岛素合用可增加低血糖风险,噻唑烷二酮类应用注意事项 肝功能不全者禁用(活动性肝病或肝 酶升高大于2.5倍) 育龄期妇女注意避孕 不用于1型糖尿病 不用于心功能不全者 服药不受进食影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35,改善糖代谢 改善细胞功能,延缓其衰退 减轻胰岛素抵抗状态 延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2型糖尿病口服药联合治疗的目的,36,单独使用某一药物不能达到目标时,促胰岛素分泌剂、 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等口服降糖药可联合使用。 各类口服药还可与胰岛素合用。 小剂量各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少单一药物毒副作用并提高疗效。 同一类口服降糖药不得联合使用。,联合用药原则,37,1. 糖尿病概述,2. 糖尿病治疗目标,3. 糖尿病综合治疗,4. 口服药物治疗,5. 胰岛素治疗,6. 用药误区及建议,目 录,胰岛素制剂分类,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1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 生活方式+口服药联合治疗仍未达标者。 最大剂量口服药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大于7.0%时,应启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可以保留。 仅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不必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患者 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者,胰岛素起始治疗适应症,40,包括中效 or 长效胰岛素 适应证: 口服药失效时,口服药+胰岛素治疗的首选用药 使用方法: 继续OAD治疗,联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睡前注射 起始剂量约为0.2 U/kg体重 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4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1-4个单位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白天血糖不达标者可改为每天多次注射,基础胰岛素的使用,41,适应征 在基础胰岛素和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餐后血糖控制欠佳者 需要进餐时间灵活的患者 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血糖仍然未达标或反复出现低血糖者 使用方法: 根据空腹血糖和三餐前后血糖的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1-4单位,直到血糖达标,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42,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形式,更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在控制血糖方面优于多次皮下注射。 需要胰岛素泵来实施。 适用人群: 1型糖尿病患者; 计划受孕和已孕的糖尿病妇女; 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43,1. 糖尿病概述,2. 糖尿病治疗目标,3. 糖尿病综合治疗,4. 口服药物治疗,5. 胰岛素治疗,6. 用药误区及建议,目 录,误区一,以往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人通常先进行2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和减轻体重),倘若血糖仍然控制不好,才给予药物治疗。 长期研究发现仅靠生活方式干预,绝大多数患者的血糖都不能控制达标,而持续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胰岛细胞。 为了使血糖能够尽早控制达标,解除高血糖对胰岛及各脏器血管的毒性作用,保护和逆转残存胰岛细胞的功能,新版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建议,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应同时启动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并将二甲双胍列为首选降糖药物。,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无须用药,误区二,糖尿病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不同个体之间以及同一个体的不同病程阶段,其病理机制及伴随病情况差别很大,因此,药物治疗应当个体化。 应当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糖尿病类型、身体胖瘦、肝肾功能状况、年龄等)选择用药,切勿随意“跟风”,贪“新”求“贵”。,东施效颦,忽视个体化用药,误区三,口服降糖药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若干种类。 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均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 同类药物合用非但不会使药效倍增,反而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同类药物联用,误区四,人体的内环境对血糖骤变很难一下适应,所以。控制血糖不能急于求成,应当稳步下降。 许多患者为了把血糖尽快降下来,往往采取多种药物联合、超剂量服用的办法,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急于降糖而大量服药,误区五,药效的发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降糖药物(如胰岛素增敏剂)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药效才显现出来。 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用药没几天,见血糖下降得不理想,便认为药物没效而急于换药。 正确的做法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