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考试小抄).doc_第1页
经济法概论(考试小抄).doc_第2页
经济法概论(考试小抄).doc_第3页
经济法概论(考试小抄).doc_第4页
经济法概论(考试小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相关经济法律制度一、法的产生和发展法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的产生与阶级、国家在时间上、性质上具有一致性。法经历了四个不同历史类型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法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法。二.法的定义和本质特征: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所有保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规则的总和。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三、法的形式1.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规章。6、国际条约。2.法的结构:法律规范,法的部门,法的体系3.法律规范:(1)假定(2)处理(3)制裁4.法的部门:将调整相同类和密切相联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集中起来,即形成法的部门。5.法的体系:各个法的部门、各种法律、法规,按其地位效力的区别及相互关联状况,依据一定次序排列组合的统一体系即为法的体系。四.法与国家的关系:1.一致性:1)都是私有制、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有着共同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3)都是同一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为同一个统治阶级和经济基础服务。2.不同点:1)他们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规范总和,国家是统治阶级的机器;2)法离不开国家,因为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也是由国家保证其贯彻执行的;3)统治阶级需要通过法去组织、建立国家机构,规定它们的地位、职责权限和活动原则,需要通过法建立和贯彻各项政治、经济制度;4)法也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最重要的工具,统治阶级依靠法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去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五,法与政策、道德的关系1,法与政策的一致性和区别:一致性:有高度的同一性,都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基本精神和原则是一致的。密切联系:政策是法的灵魂,是法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有法无规定时,更需要运用政策。同时,政策实现也靠法。区别:法具有国家意志属性,规范性,稳定性。有国家强制性保证实行,违反时要受到国家制裁。政策可根据形势变化而修正。2,法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一致性:都是一种行为规则,社会规范,两者在基本精神,任务和作用上都是一致的。区别:在剥削阶级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阶级的道德,道德与法的产生和存在,调整对象和范围,表现形式以及强制力方面都不同。3,*法与政策的关系实质上是国家和党的关系: (见书 9 页)4,*法与道德的关系在阶级社会内有不同的表现:六.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1,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2,法人具备的条件: 依法成立; 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有自己的名称, 组织机构和场所; 能够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3.法人的经营范围与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直接相联的。4.法人的权利能力是指法人所具有的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与公民的权利能力不同,法人的权利能力因其经营范围和工作性质不同而各有区别,这与公民权利能力都一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此外,公民的有关人身的权利能力,法人也是不具备的。5.法人的行为能力是指 法人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的行为能力一般由法人的机关行使。法人机关包括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个人如厂长、经理、院长、校 长等等;集体如董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社员大会等等。法人的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都是与法人共始终的,这点与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不同,不存在无行为能力的问 题。6.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对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七.法人的定义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一)依法成立。即法人必须是经国家认可的社会组织。在我国,成立法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法律法规或行政审批而成立。如机关法人一般都是由法律法规或行政审批而成立的。二是经过核准登记而成立。如工商企业、公司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后,成为企业法人。(二)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法人必须拥有独立的财产作为其独立参加民事活动的物质基础。独立的财产,是指法人对特定范围内的财产享有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支配,同时排斥外界对法人财产的行政干(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法人的名称是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标志 符号。名称应当能够表现出法人活动的对象及隶属关系。经过登记的名称,法人享有专用权。法人的组织机构即办理法人一切事务的组织,被称作法人的机关,由自 然人组成。法人的场所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或社会活动的固定地点。法人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法人的住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享责任。指法人对自己的民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法人的组成人员及其他组织不对法人的债务承担责任,同样,法人也不对除自身债务外的其他债务承担民事责任。八.代理及代理的特征:代理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在代理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进行的,确立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一定法律关系的法律行为。特征是:1.代理是一种法律行为。代理不仅在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确立代理关系,而且在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进行的也是具有法律意义,可能产生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2.代理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的,即代替被代理人进行的法律行为;3.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授权范围内所为的独立意思表示;4.代理人在代理授权内进行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归被代理人,代理人与第三人确立的权利义务(甚至于代理的不良后果和损失),均由被代理人承受,从而在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确立了法律关系。九.所有权及所有权的法律特征: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的法律特征:1.所有权具有绝对性;2.所有权具有排他性;3.所有权是一种完整、充分的物权。5,占有权-对财物实际控制的权利。6,使用权-依照财物的性能和用途加以运用和利用,发满足一定经济需要的权利。7,收益权-从财物上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收益一般与使用联系在一起,是使用的结果。8,处分板-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置其财产,决定其财产命运的权利,如变卖,赠与等,都会导致所有权的消灭或转移。 (处分权是所有权权能的核心,是所有人最基本的权利。)9,*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 两者密切相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a,两者的联系: 1,所有权是由所有制决定的。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客观经济基础,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式。b,两者的区别: 1,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属经济基础;所有权是所有制经过法律确认和调整后的法律形式,属上层建筑十. 债权制度:1,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依照法律规定,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即债权和债务关系。债的性质: 在我国,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债的种类: a.按债的主体数量分类: 1,单一之债, 2,多人之债 (按份之债, 连带之债) b.根据标的物的属性分类: 1,特定物之债, 2,种类物之债。2,*债是一种当事人特定化了的相对法律关系3,连带之债债的多数主体享有连带权利或承担连带义务的债十一、债权和所有权的区别1.主体。债的主体:债权人、债务人都是特定的,而所有权主体则只有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2.内容。债的内容即债权债务。债权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债务人的行为。所有权则不同,所有权内容为对财产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义务人是除所有人外的一切人所承担的不侵犯义务。所有权的实现勿须借助他方的行为,所有人完全可以自主和自动行使。3.客体。债的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所有权的客体仅限于物。十二,时效制度时效制度是指法律所确定的一定的事实状态继续存在一定期间便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最长诉讼时效与其他时效的区别:1最长诉讼时效是从权利被侵害时计算起其他诉讼时效则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知道是计算的,最长诉讼时效不适用时效中止,时效中断的规定,其他所讼时效适用有关中止,中断的规定;最长诉讼时效设置的目的在于稳定社会经济失序,其他诉讼时效设置的目的主要强调保护权利人的权利。第二章:经济法基础理论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概念:中国经济法是国家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建立、完善和稳定协调发展而制定的有关调整经济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调整对象国民经济管理关系是指国家在实施组织管理职能过程中所发生各类关系。包括:1)综合机关对社会组织的经济管理关系;2)专业机关对企业组织的经济管理关系;3)行业经济管理关系;4)区域经济管理关系;5)经济监督关系。经营协调关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市场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横向经济关系,也可称为经营协作关系。包括:1)经济联合关系;2)经济协作关系;3)经济竞争关系。4)组织内部经济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公司等生产经营性组织内部的一些重要经济关系。5)涉外经济关系是指涉外经济领域内的具有涉外因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其它关系二.经济法的本质和功能:1.经济法是综合系统调整法;2.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3.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4.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三.简述经济法律关系要素:经济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种要素构成的。三者相互联结、缺一不可。1.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构成者,是经济权利的享有者、经济义务的承受者,是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物的所有者、经营者,是客体行为中的实施者,实现者。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2.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经济法主体通过经济法律关系所追求的和所要达到的物质利益载体和经济目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也只有通过客体才能具体地得到落实和实现。没有客体的经济法律关系,是无目的的和无意义的。3.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实体内容,是联系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纽带。它们实质上就是经济法律关系本身。四.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遵循和综合运用客观经济规律的原则;2.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3.市场调节企业、国家调控市场的原则;4.物质利益原则;5.经济效益原则;6.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原则。六,经济法律关系概念、特征和种类1,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法规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进行调整之后所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组成的。)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组织。 2,经济法律关系是组织管理要素与财产要素相统一的法律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是国家意志与企业等社会组织意志直接协调结合的法律关系。4,经济法律关系是采取较严格的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的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分类: 1,按经济内容分类: 计划法律关系, 经济合同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 信贷法律关系等。 2,按法律性质分类: 组织法律关系, 财产法律关系。 3,按结构形态分类: 经济管理法律关系, 经营协调法律关系。七,经济法主体1,经济法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经济法主体的种类: 1,国家机关。 2,社会组织。 3,内部组织。 4,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其他公民。2,*经济法主体主要是组织,但在法定条件下,个人也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 3,*经济法理论承认统一的法人制度但法人不能包容经济关系中各类组织主体,因此必须经济法主体概念八.试述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1.经济权利是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资格或许可。其含义包括:1)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在经济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志,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为或不为一定的经济行为,支配一定的财产或事务,以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2)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依据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的规定,要求作为特定的经济义务主体的另一方,为或不为一定经济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3)当经济义务主体不依法或不依约履行时,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强制其履行或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以保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2.经济义务是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责任。其含义包括:1)经济义务主体必须依照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的规定,为或不为一定经济行为,以实现经济权利主体的利益和要求;2)经济义务主体应自觉履行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如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面、正确履行,则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九.经济法对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1.经济法对经济法律关系不只是保护,而且要管理;不只要保证经济法律关系有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排除一切妨碍和干扰,而且由外及里进行指导、规划和管理,为经济法律关系的确立和运行,打好坚实的内部基础;2.经济法对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不是等发生问题后再去保护,而是从其产生及运行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地进行管理和保护,并且应在管理中予以事先与切实地保护;3.经济法对经济法律关系的管理和保护,既是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是直接或间接地保证国家意志和社会利益的实现;4.经济法对经济法律关系的管理和保护,是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地管理和保护的。十,经济法律关系客体1,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和目的。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1,有形财物; 2,经济行为; 3,无形财富。十一,经济法律关系的运行过程以及对其管理和保护1,经济法律事实凡能够引发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物即称为经济法律事实。经济法律事实的种类: 1,事件:客观上发生和存在的与经济法主体主观意志和自觉行为无关的,但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的发,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2,行为:有一定的组织和个人在其主观意志支配下自觉实施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活动。十二,经济法律关系管理和保护的特点:1,经济法对经济法律关系不只是保护,而且要管理,要保证有个安全的外部环境,并且由外及里地进行指导,规划和管理,为经济法律关系的确立和运行打好坚实的内部基础。2,经济法对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不是等发生问题后再去保护,而是众其产生及运行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地进行管理和保护,使之能合法产生,依法运行,减少纠纷,获取利益。3,经济法对经济法律关系的管理和保护,既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要直接或间接地保证国家意志和社会利益的实现。4,经济法对经济法律关系的管理和保护是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的,经济法可以有选择地运用或综合运用经济的,民事的,行政的或刑罚等多种手段,管理和保护经济法律关系。3,*从经济法对经济法律管理和保护的特点进一步理解经济法的本质七、相关经济法律制度法人制度:法人制度是民法学制度中的重要制度。在1900年德国民法典对法人制度已有规定。我国民法通则也对法人制度作出了专章规定。法人与自然人相对应构成民法的两大主体。法人的概念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成立条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代理制度:代理的概念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进行的,确立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一定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行为。代理的法律特征代理是一种法律行为;代理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的法律行为;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授权范围内所为的独立的意思表示;代理人在代理授权范围内进行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归被代理人。代理的种类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所有权制度:所有权则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属于上层建筑。由于它是一种财产权,所以又称为财产所有权。第三章企业法一、企业的概念:1.企业是依法成立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法律上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特征是:()(1).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2).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3).企业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4).企业是能够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法人。2,企业法的调整对象: 1,企业的地位,性质,任务和经营方式。 2,经营管理关系。 3,企业财产经营关系。3.企业法企业法是有关确立企业的法律关系,调整以企业为中心所发生的经济管理关系和财产经营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4,企业法体系的构成: 一级企业法 ( 企业法律,法规) ; 二级企业法 (条例,办法)。二,企业法主体1,企业法主体参加企业法律关系,依照企业法律,法规的规定享有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组织以及一定条件下的个人。企业法主体的种类: 组织; 企业自身; 与企业发生经济管理关系的有关国家机关; 具有相对独立地痊和利益的内部组织; 个人。2,企业主体资格取得的实体条件: 1,独立的组织形式和名称; 2,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 3,有与其预定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必需的财产,奖金和生产经营条件; 4,必要的内部机构和人员; 5,有明确的经营范围; 6,能独立地承担财产责任。企业主体资格取得的程序条件: 1,申请; 2,审批; 3,登记。3,企业的经济权利的基本分类: a.大致分类: 财产权;管理权。 b.进一步分类:人权; 财权; 物权;供应权; 生产权;销售权。三,企业法的法律责任1,企业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的种类: 1,企业违反企业规定的法律责任。 2,企业产品质量责任。 3,企业领导人滥用职权的责任。 4,企业有关政府领导人及工作人员的过失和玩忽职守的法律责任。 5,职工或其他个人妨碍企业公务,扰乱企业秩序的法律责任。 6,企业违反其他经济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 7,一切组织和个人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四、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概念、性质和地位:1.企业财产为全民所有,它是全民所有制经济组织;2.经济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3.法律上具有法人主体资格,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经营权,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4.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任务: 1,根本任务是根据国家计划和市场需求,发展商品生产,创造财富,增加积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2,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五,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权利和义务1,全民所有制企业的14项企业经营权: 1.生产经营决策权;2.产品,劳务定价权;3. 产品销售权; 4.物质采购权; 5.进出口权;6. 投资决策权;7.留用奖金支配权; 8.资产处置权;9. 联营,兼并权;10. 劳动用工权;11. 人事劳动权;12. 工资,奖金分配权;13.内部机构设置权;14. 拒绝摊派权。 2,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营责任。具体有:(1)分配责任制度。企业分配的原则是企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必须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企业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必须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2)工资储备基金制度。企业每年应从工资总额的新增部分中提取不少于10%的数额,建立企业工资储备基金,由企业自主使用。工资储备基金累计达到企业一年工资总额的,不再提取。(3)财务管理责任制度。(4)经营性亏损处理制度。对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有关人员负相应的责任。对政策性亏损企业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5)奖励制度。转机条例规定,企业连续3年全面完成上交任务,实现财产增值,以及亏损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实现扭亏增盈的,政府主管部门对厂长、厂级领导干部给予相应奖励。六,企业内部领导体制厂长(经理)负责制。1.厂长的地位及其条件。厂长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指挥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统一领导,全面负责。2.厂长应具备的条件: 政治素质高; 企业能力强; 思想作风正; 文化学历高; 身体条件好。3.厂长的产生和去职。产生方式有主管机关委任或者聘任、职工代表大会选举或者推荐,基本原则是上下结合,以上为主。4.厂长的去职情况有:任期届满离任、辞职经批准离任、职工代表大会提出罢免、主管机关决定免职、因能力不胜任或者严重失职行为由主管机关免职、调动。5.厂长的职权有:经营管理决策权;生产指挥权;行政领导干部任免权;职工奖励权;企业人财物的保护权,包括拒绝摊派权。七,职工民主管理制度。1.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机构,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2.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查同意或者否决企业职工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 案、劳动保护措施、奖惩办法和其他重要规章制度)(要么同一要么否决,无决定权);审议决定权(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职工住宅分配方案和其他有 关职工生活福利重大事项)(这是唯一的决定权);评议、监督权;推荐、选举权和集体合同签订权。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特征: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的,具有中国法人资格的企业。特征是:1.合营企业的主体一方为中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但不包括个人;2.一方为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3.位于中国境内,按中国法律规定取得法人资格,为中国法人;4.为有限责任公司;5.合营各方遵照平等互利原则,共同出资、共同经营、按各方注册资本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和亏损。总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中国法人,受中国法律管辖和保护,合营企业的一切活动应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外国合营者的投资、应分得的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八,合营企业设立的一般程序1.项目申请:中方合营者向其主管部门呈报拟合营企业的项目建议书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转报审批部门批准。2.洽谈签约:合营双方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设立合营企业事宜共同进行可行性研究,签订协议、合同和章程。3.审查批准:合同签字后,中方合营者报主管部门,并转报审批部门批准。4.登记注册:合营企业申请者在收到批准证书后1个月,凭证书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九.合营企业终止的原因:合营企业的终止:是指合营企业因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解散,情况如下:1.合营期限届满;2.企业发生严重亏损,无力继续经营;3.合营一方不履行合营企业协议、合同、章程的义务,致使企业无法继续经营;4.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遭受严重损失,无法继续经营;5.合营企业未达到其经营目的,且无发展前途;6.合营企业合同、章程所规定的其他解散原因出现。7.除第一种外,其他情况发生时,均由董事会提出解散申请书,报审批机构批准。十.企业设立的实体条件:1.独立的组织形式和名称;2.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3.有与其预定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必须的财产、资金和生产经营条件;4.必要的内部机构和人员;5.有明确的经营范围;6.能独立地承担财产责任。十一.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1.审议建议权:2.审议通过权;3.审议决定权;4.评议、监督权;5.推荐、选举权;6.集体合同签订权。十二.破产和破产法1.破产:指债务人不能以其全部财产清偿到债务又未能与债务人达成减免或延迟偿还债务的和解协议,经法院审理,强制执行其全部财产,使债权依法公平受偿其余无力偿还的则予以免除。2.破产宣告:是人民法院在确认债务人已符合法定破产条件后依照法定程序,以裁定形式宣告债务人破产的司法行为。十三.破产制度的积极意义:1.破产制度是能在债务人已经破产这一现实条件下,尽最大可能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实际的保护和一定的实现。破产可以使各种不同的债权依法定程序得到清偿,也使同一性质的债权能依法按比例地得到公平清偿;2.破产可使债务人借此摆脱自己已无力摆脱的沉重负担,重新起步;3.任何一个国有企业的破产都会造成国有财产的损失和社会的动荡,但若依法正确处理,破产对国家对社会也会有积极的作用,这表现了破产法的调整和调节功能。.法院宣告企业破产的情形和条件,破产法规定有三种:1.符合破产法第3条规定的,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2.整顿期间,债务人有违背和解协议,侵犯债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3.整顿期满,不能按照和解协议清偿债务的。十四.破产违法责任行为的内容:1.破产企业隐匿、私分或无偿转让财产;2.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3.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4.对未到期债务提前清偿;5.放弃自己的债权。6.对上述无效行为涉及的有关财产,清算组有权通过法院予以追回。破产程序终结后一年内如查到破产企业有上述行为之一的,由人民法院追回财产。十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宣告破产:1.是公用企业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给予资助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帮助清偿债务的;2.是取得担保,自破产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清偿债务的。企业破产案件由债务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债务人所在地指企业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十六,破产清算按下列顺序清偿:1. 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2)破产企业所欠破产企业所欠税款;(3)破产债权。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十七,企业破产法律责任行为:1. 隐匿、私分或者无偿转让财产;(2)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3)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4)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5)放弃自己的债权 十八,整顿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终结其整顿,宣告其破产:(1)不执行和解协议的;(2)财务状况继续恶化,债权人会议申请终结整顿的;(3)严重侵犯债权人利益的。十九,破产的基本原因和界限:1.“不能清偿到期债务”2.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第四章:公司法一,公司的概念和特征1,公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股东出资,严格依法组成的,实行有限责任的股权式的企业法人。2.公司的特有特征: 1,公司是股权制企业。 2,公司实行有限责任。 3,严格的法定性。3.公司的分类: 1,按公司财产责任分类: 无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两合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两合公司。 2,按公司财产所有制分类: 国营公司, 集体经营公司, 私营公司, 混合公司。 4,按公司体制结构分类: 总公司与分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 4,按公司信用基础分类: 人合公司, 资合公司, 人资兼合公司。 5,按公司股票发行方式分类:封闭式公司(不上市公司); 开放式公司(上市公司)。 6,按公司所属国籍分类: 本国公司,外国公司,跨国公司。二,公司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公司法调整公司在设立,变更和终止过程中所发生的,以及调整股东和公司在出资,集资和转资过程中所发生的组织管理关系和资本运营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公司法的调整对象: 1,组织管理关系。 2,资本运营关系。3,公司法的特征: 1,公司法体现着组织管理要素与财产要素的结合。 2,公司法体现着组织法与行为法的结合。 3,公司法体现着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结合。 4,公司法体现着国家意志与公司,股东意志的结合。 5,公司法体现着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结合,三,公司的设立、公司法人财产权1,公司设立的方法和原则: 1,自由设立,即放任主义。 2,特许设立,即特许主义。 3,核准设立,即许可主义。4,准则设立,又称准则主义。2,*公司法人财产权企业法人所享有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的财产权的总称。四,公司债券1,公司债券:公司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3,*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和不得再次发行的情形:(1)公司发行债券必须具备的条件有: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产值的40%;最近3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筹集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再次发行公司债券:前一次发行的公司债券尚未募足的;对已发行的公司债券或者其债券有违约或者迟延支付本息的事实,且仍处于继续状态的。五,公司解散公司解散情形:1.公司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公司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释是由出现,2.股东会决议解散。3.因公司合并和分立需要解散。六,有限责任公司概念和特征1,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指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2,有限责任公司特征: 1,人合资合兼具。 2,股东数额限制。 3,募股集资封闭。 4,股份不须等额。 5,转让严格限制。 6,组织结构简单。3,*有限责任公司是最广泛最通行的公司形式。七,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程序1.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 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总额。 3, 股东共同制定章程。 4,有公司名称和组织机构。 5,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2.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程序:1.公司内部通过章程,即全体出资人讨论协商,以2/3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东通过,2.外部进行登记八,有限责任公司体制(一)股东:股东即出资人(二)股东会:股东会:是依照法律规定,由公司全体股东组成的,对公司经营管理中各种重要事项拥有最高决策权的权力机构(三)董事会:由股东选举产生,行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权执行机关。(四)经理:经理是公司的辅助业务执行机关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负责人。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对董事会负责,列席董事会会议。(五)监事会:监事会是对公司生产经营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常设机构、九,下列人员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2.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3.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的公司、企业的董事长、经理,并对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破产之日起未逾3年的;4.担任因违法经营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吊销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5.个人负有大额到期债务未清偿的;6.国家公务员。十一,国有独资公司1,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2,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征有:(1)投资单一。仅有国家一家投资。(2)范围限定。只限于全民所有制企业。(3) 组织机构按特殊程序建立。不设股东会,由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授权或者国家授权部门授权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决定公司重大事项。但有关公司的合并、分 立、解散、增减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则必须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部门决定。它们还委派、更换董事会成员,指定董事长和副董事长。(4)国家的这些机构、部门对国有独资公司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十二,股份有限公司概念和特征1,股份有限公司由一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其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2,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 1,募股集资公开。 2,股东数额低限。 3,全部股份等额。 4,股份自由*. 5,典型的资合公司。 6,设立要求严格。3,*股份有限公司是股份制企业高级组织形式。十三,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与特征和设立1.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是指由一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其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有(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企业法人)。2.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募股集资的公开性;股东数额的广泛性(只规定了股东最低法定人数);股份的等额性;股份可自由转让;设立要求相对严格。3.,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条件:()(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2)、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到法定最低限额;()(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4)、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5)、有公司有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6)、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4.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1.发起设立。发是指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的方式2. 募集设立。其程序包括:募集股份;是指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份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的方式十四,股份有限公司体制发起人:是指倡议和筹建公司,并对公司设立承担责任的公司创建人。十五,股份1,资本三原则: 1,资本确定原则。 2,资本维持原则。 3,资本不变原则。2,股份:股份是指以股票形式表现的、按等额划分、体现股东权利义务的公司资本的基本组成单位3,股份的特点:1.等额性(是股份最明显的特征)、2.不可分性、3.平等性(是股东权的基础)4.可转让性(是股份证券化的表现形式)4,股份的分类:根据股 份所反映的股东权益和风险,分为普通股和特别股;按照票上是否记载股东姓名或名称,分为记名股和无记名股;按照股份是否以金额表示,分为面额股和无面额 股,又称金额股和比例股;按照股份的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按照股票的发行和购买对象,分为a股、b股、h股、n股。十六,股票的概念和特征股票:由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给股东的,证明其可按所持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书面凭证特征:它是权利证券。是一种体现股东权(股权)的证券。它是有价证券。股票持有人可借此要求公司分配股息和红利,可以作为交易的标的流通、转让,还可以抵押、赠与、继承。它是证权证券。即只起权利证书的作用,证明业已存在的权利。它是要式证券。股票必须按法定的方式和内容制作,必须载明法定的主要事项。它是风险证券。十七,股份发行原则条件1,股份发行:指股份有限公司为设立公司筹集资本或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为增加资本,通过法定条件和方式发售公司股票的行为。2,发行原则:公开、公平、公正3,股份发行的条件:1.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幕足并且隔一年以上2.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交付股利3.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财务会计文件五虚假记载,公司预期利润可达到同期银行存款利率。4股份转让: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所有人以一定方式和程序将自己的股份和股权转让给他人,使之成为股东的行为。5. 股份转让的限制: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应向公司申报所持本公司的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抵押权的标的。(注意股份转让的限制。)十七,上市公司1.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2.公司上市条件(股票上市交易的条件):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3.开业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4.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份不少于公司股本总额的25%;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份的比例为15%以上。5.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没有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6.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十八,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股东大会。股东是股份持有人。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它是决定公司经营管理的 重大事项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经理。董事会是公司常设权力机构。其职权与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 有拟订变更公司形式方案的职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有制订发行债券方案的职权)。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 他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行使法定的职权(主要包括:主持股东大会和召集、主持董事会;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签署公司股票、公司债券)。股 份有限公司设经理。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列席董事会会议。与有限责任公司的经理职权相同,它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监事会。监 事会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对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职权以及监事的资格限制、义务责任的规定,与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相同。十九,股票和股份的关系1.股份与股票是表里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2.股份是股票内含着的股东的地位和权力义务;3.股票则是股份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书面凭证。二十,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第一,有关公司设立方面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数额的限制性;股东人数不仅有最低限制,而且还有最高限制。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只有最低限制,而有最 高限制。第二,有关公司的本质特征方面:有限责任公司兼具资合公司和人合公司的特征。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资合公司。第三,公司的股东与经营管理:有限责 任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不分离,股东可以直接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股东不直接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第四,股票的转让 与买卖:有限责任公司的股单仅是一种权利证书不得进行买卖,股东出资转让有严格的限制。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公开发行,自由买卖。第五,公司资金的筹集:有 限责任公司不能发行股票,不得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第六,公司的资本与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资本的不等额性;即股 东出资可以有多有少,可以不均等。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分成均等的股份。第七,公司经营与财务的公开性:有限责任公司在设立、组织机构、经营业绩、财务 等方面具有非公开性。股份有限公司的机构、经营、财务应该是公开的。第八,公司股东人数的特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较少, 机构简单,股东会召集方便。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众多,资金来源广泛雄厚。二十一,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同点:公司是股权制企业,都是属于股份公司,股东是公司各种机构的基础,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都是属于有限公司,实行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企业法人,无论是其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须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其他有 关法律规定的条件、形式和程序办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限于货币或者 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而不得以信用和劳务出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信用基础同样是资本股东的出资限于货币,而不得以信用和劳务出资。二十二,公司债券发行的条件公司债券的发行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发行公司债券,应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公司债券可以转让,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上市公司发行的,可依一定条件转换为股票的债券叫做可转换债券二十三公司债券与公司股票的联系与区别性质不同。股票表示的是股东权,是股权凭证;公司债券表示的是债权,是债权凭证。公司债券标的物为货币,股东认缴股份可用货币或实物、工业产权、土地使用权等缴付出资。收益不同。股票持有人凭股票从公司利润中分取股息、红利;公司债券持有人则是按事先约定的利率计取利息。承担的风险不同。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享有的权利不同二十四,公司债券的概念与特征,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其特征:债券发行公司必须是法律特别许可的公司;债权人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债券凭证是有价、要式证券,具有可流通性;债券发行目的是公司为生产经营筹集资金第五章:合同法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特征:1.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2.合同在当事人之间是一个债的关系3.合同是商品交换的法律形式4.债权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5.债权合同是关于财产关系的合同。二、合同法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合同自由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简称诚信原则。5、遵守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三、要约1.要约的概念:也称发价、发盘,是当事人一方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2.要约邀请:是当事人一方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3.要约失效的原因: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3.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际性的变更。4.要约生效的时间: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45.要约的撤回和撤销:(1).要约的撤回,是要约人阻止要约发生效力的意思表示,撤回要约的通知要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2).要 约的撤销,是要约人消灭要约效力的意思表示,撤销要约的通知要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要约的撤销和撤回的区别:目的上,要约的撤销在于 消灭要约的效力,要约的撤回在于阻止要约的效力;时间上,要约的撤销在要约生效之后,承诺生效之前,要约的撤回在要约生效之前。下列情形下,不得撤销要约 (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2)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3)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不可撤销,并已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四、承诺1.承诺的概念: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2.承诺的要件:(1)承诺是对要约同意的意思表示,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所谓实质性变更是指对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2)承诺人必须是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答复;(3)承诺应当在要约规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3.承诺的方式: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其他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4. 承诺的生效时间1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2. 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