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撰写教育案例马.ppt_第1页
怎样撰写教育案例马.ppt_第2页
怎样撰写教育案例马.ppt_第3页
怎样撰写教育案例马.ppt_第4页
怎样撰写教育案例马.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撰写教育案例,本次要讨论的问题,什么是教育案例,为何要写教育案例,怎样撰写教育案例,教育案例是以叙事的形式来描述富有深刻道理的教育事件。 教育案例具有叙事的一般特征:背景、冲突、问题、活动方式和结果。它展示特定教育活动的发生、发展和效果,包含着具体的处置方式和特有的教育理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 朱慕菊,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上海教科院 张肇丰,案例是创新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故事,是我们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的喜悦与困惑,是足以引发他人思考和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一般以记叙文的体裁表述出来。 5句话概括: 案例是创新试验区建设中的真实事例 案例是创新教育中的引人入胜问题 案例是解决问题过程的方法技巧 案例是对教育情境的细致描述 案例是对教育过程的反思评析,真实性:是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问题的真实记录 典型性:是以小见大典型实例问题的故事 浓缩性: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行为片段 生动性:是有场景、有情节乃至“冲突”的精彩描述 启发性: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事件,教育案例是对典型的教育教学事件的观察、记录和思考,需要有事件的主题、背景、情节、教育措施、教育效果和理性思考。 没有问题的事件、缺乏过程再现叙述的事件、不真实的事件不是教育案例。,关键词: 故事情节 直面问题 点评升华,案例特点的归纳,1、完整的结构形式 (1)标题 一是用事件定标题;二是用主题定标题 (2)背景 关于课程、活动、教学、学校、教师、学生等信息 (3)过程 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对事件情景与细节的描述 (4)反思 教育的即时效果,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建议 讨论的问题等 (5)评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 的意义和价值,(一),2、变式结构形式 (1)案例过程+案例反思 (2)案例背景+问题揭示+案例评析 (3)主题背景+过程描述+问题讨论+反思研究 注意:案例撰写中,五个基本要素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细节与反思(评析)不可少。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就不能说是案例。,(二),(三),按“3+1” 项目分类,课程建设 服务平台 教师教育 评价改革,按特定研究 对象分类,一节课的案例研究 一件事的案例研究 一次活动的案例研究 一个人的案例研究,1、一节课的案例研究,一节课的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设计思想、基本过程、课堂效果等; 一节课中的某个环节或侧面,如教学过程的特定阶段、教材内容的处理调整、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等; 课堂上的意外或偶发事件,如教师困窘于学生提出的难题等。,案例 在少年宫的一个绘画班里,老师正在安排孩子们练习画画。老师走到一个男孩身旁,看看他创作的意愿画。画上有一棵茂密的大树,一座尖尖的房子,几个穿花裙的女孩;天上有小鸟,有白云,还有太阳。突然,令老师吃惊的现象出现了:男孩子正用绿色颜料去涂画好的太阳。 “你画的是太阳吗?”老师问孩子。 “是呀,我要画一个绿太阳。”孩子头也不抬地回答。 “不对!”老师声音严肃起来,“太阳红,红太阳,太阳应涂成红色呀!” 孩子瞪大眼睛望了望老师,似乎有些困惑不解。 老师略带责备的口吻说:“听老师的话,将太阳改成红色!” 学生手中的蜡笔一下停住了。 事后,孩子对老师解释说:“今年夏天太热了,要是太阳也像大树一样是绿色的,天气就会凉快多了。” 老师听罢,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绿色的太阳,举例,【点评】 不可否认,我们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负责任的园丁,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面对画绿色太阳的学生,负责任的教师不应该当面批评指正。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观点看,这位好心教师的批评是令人遗憾的。她太习惯按照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而忽视了从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从孩子的心理去想问题。希望有个绿色的太阳,这就是孩子的童真、童趣和异想天开!这就是孩子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去看世界,并希望寻求到的异乎寻常的答案!而许多看似有悖常理、常情的想法、做法,一经孩子们的诠释便立即便得合情合理,常使成年人在膛目结舌之后又自愧弗如!,【案例描述】 某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有一位学中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教师一愣,随之付之一笑:“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学生欲辩又止,却也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错误”也美丽 素质教育课堂案例,【案例引发的思考】 思考之一:要正视学生犯错,因为对学生来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 上例中的教师在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时,突然从“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打断了他正常的教学思路。因害怕学生会再说出些什么“稀奇古怪”的错误观点,教师便阻挠、制止学生,并且不假思索地将学生本来正确的观点定性为“乱说”,最后,甚至强制性地、粗暴地将学生按在了座位上。教师这种对学生犯错畏之若虎的态度是极不可取的。殊不知,学生是带着求知的欲望走进课堂的,他们每一次的学习实践过程,都是“摸着石头前进”的过程,错误自然不可避免。虽然每一次学习实践的结果不同,但不管结果如何,它们的价值都是一样的。起码它证实了某种想法或某种做法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结果错误”的实践同样重要:因为,错误是正确的基础,没有错误就没有经验和教训,没有错误就没有成功和喜悦,没有错误也就没有了“吃一堑,长一智”。因此,辩证地看,学生犯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电灯的发明不就是建立在爱迪生成百上千次尝试的基础上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错误”也是一种“成功”。,“小马能否过河”,试过自知分晓,小马尚能一试,为什么不能让学生也有尝试的机会呢?也许,我们的学生会用一些荒谬的尝试来证明自己某些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做法,这时如果学生犯了错,那是很正常的、爱迪生不就曾经想自己孵出小鸡来吗?这个想法看似非常荒谬,但正是像这样无数个荒谬的想法才“铸就”了伟大的爱迪生。因此,我们教师要正视学生犯错,切勿对学生的错误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学生犯错,而不给学生尝试与实践的机会。 思考之二:珍惜“美丽的错误”,因为它是一种创新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教师对问题的理解、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往往与学生不尽一致。这是因为,教师是成年人,经验丰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学生往往富于幻想,思维更具情感性、发散性和灵活性。上例中的教师原本在他的思维程序中早已经准备好一份标准答案,但却被学生多维立体的发散思维打破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插曲令教师有些措手不及。其实学生的答案、教师的答案是一致的:教师以乌鸦作为参照物,确定瓶口太小,瓶内的水太浅了;而学生以瓶子作为参照物,认为是乌鸦的嘴太大了。,这二者之间没有质的区别,就像“你比我行”与“我不如你”两句话一样,是同一答案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只不过两种表达方式中一种是常用的,早已习以为常,另一种很少用到,以致少见多怪。而这位学生恰恰选择了后者,哪怕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教师的否定,仍然敢于冲破教师设置的思维围墙,充满自信地“固执己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我们怎能不为之喝彩?为孩子的勇气喝彩,也为其中闪现出来的亮丽的思维创新的火花喝彩,这就是“美丽的错误”吧!对于这种“美丽”我们怎能不倍加珍惜呢! 【案例评析】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中蕴含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确确实实是一种“美丽”。“错误”也因此而“美丽”。这种“美丽”,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在学生平时的“错误”中捕捉、挖掘、积累和培养。让我们珍惜这些“美丽的错误”吧!,活动的主题和设计问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问题、活动的资源开发和环境支持问题、学生的自主管理问题、教师的参与指导问题等。 在创新试验的起始阶段,案例研究偏重于活动开展的整体设计和基本过程,如实施的准备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与交流阶段等。 在创新试验进入攻坚阶段时,案例研究便开始有重点地关注活动的个别环节、个别侧面。如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注意要点、指导策略、评价方法、管理措施,以及教师评价、师资培训、社会资源开发等。,2、一次活动的案例研究,劳动体验教育 “四法” *学校 范雪艳 【案例背景】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其优越条件使得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但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而且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而在现代的教育中,家长与老师却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智育发展。“只要你学习好,家里的什么事情都不用你做”成了大多数家长鼓励孩子学习的口头禅!这实在令人担忧。我一直认为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注重劳动体验大有益处。通过上网查找,我看了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的大型调查报告,被调查的148名杰出青年中,有81.08%的杰出青年在家时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13.51%的杰出青年有时做;仅有5.41%的杰出青年很少做家务。可见,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班级工作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体验成了我努力探索的目标。,一次活动的案例,【解决问题过程】 (一)问题解决方案的基本内容 在班级管理中,我实践并总结了劳动体验教育“四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情境感悟,培养劳动意识;二是行动示范,培养吃苦精神;三是自主参与,培养合作能力;四是实例分析,感知父母辛苦。 (二)解决方案的具体事实方法 1、情境感悟,培养劳动意识。 学生们最讨厌听大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创设适宜的情境,方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开学初,学生们 进入一个环境幽雅、干净整洁的教室提前有同学进行了精心地打扫。于是,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我便向全体同学提出:“我们的教室是全体同学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它应该是一个美丽、干净的地方。那么,这样的环境是怎样来得呢?” 学生们展开了讨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靠值日生每天辛勤地打扫;有的说靠每一个同学的精心维护;还有的说老师的管理和组长的负责带着这些想法,我们开始了一学期的值日工作。 整个学期里,每一位同学都在为维护我们的良好环境而努力着。为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我还特意在班里最显眼的地方张贴了“劳动红旗小组评比栏”,对每一周的值日优秀小组进行表彰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个小组不但能够认真完成自己的值日任务,而且还能在值日期间主动提醒其他同学,保证了教室的卫生整洁。,有一次手工课,我看见一个同学的一片碎纸刚掉到地上,立刻弯腰拾了起来。当我问他为什么拾的那么急?孩子的回答虽然简单却很感人:“值日生好不容易把教室打扫得这么干净,我们要注意维护。”是啊!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已经养成了干好值日的习惯和随时随地维护班级卫生的责任意识。 2、行动示范,培养吃苦精神。 记得有一段时间,班内的卫生水平明显下降。当问及组长的时候,却经常得到“同学不愿扫地,同学不愿倒垃圾”等回答。当仔细问这些同学不干值日的原因时,大部分是因为嫌扫地太麻烦,一遍扫不干净,还得扫几遍才能扫干净,倒垃圾时总是最后完成任务,太辛苦 于是,我利用一次夕会的时间让全班同学起立,站到讲台上,告诉大家:“同学们,现在刘老师要做一件事情,请大家帮我计时好不好?”就在大家猜想我要干什么的时候,我将全班的凳子摞在桌子上,拿起一把笤帚从前往后一列一列地扫起来,打扫得干干净净,并把垃圾堆到簸箕里,放下凳子。然后问孩子们我所用的时间。孩子们惊奇地说:“啊!只有4分钟。” 我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了他一个秘密:其实几分钟里能做很多事情,只要你去努力把握时间。那些曾经借口“扫地太耽误时间的同学”早已惭愧地低下了头。在今后的值日中,每一个同学都积极争着做最“麻烦” 的活,班里的卫生又有了明显的进步!,3、自主参与,培养合作能力。 在以往的值日中,往往会出现一个怪现象:一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值日,不一定能把值日做得干净漂亮;但如果只叮嘱两三位同学来干的话,却会干得令人欣慰。究其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攀比的心理造成的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做得多!针对这种情况,我向各个小组长征求意见,合理地将值日任务进行分工,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然后让小组同学自愿选择。这样以来。每个同学都能认真地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为了使自己的小组能够得到“劳动红旗小组”的荣誉称号,他们之间往往还会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使得班内的卫生水平不断提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引导孩子自主参与,培养合作能力。 4、实例分析,感知父母辛苦。 在班级管理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具有双重性格,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可不是一个好孩子。记得有一次,中午即将放学的时候,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学生们有一部分因为早上没有带伞而被暂时困在学校。有的等不及家长来接就匆匆冒雨跑回了家,有的还在等着家长。这时,我发现有一位在校挺懂事的学生冲着刚刚冒雨前来的爷爷发脾气,近听才知道,原来是嫌爷爷来得太晚。看着爷爷浑身湿淋淋的样子,不顾孙子的埋怨背起孙子消失在雨中的情景,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案例思考】 1、所提出问题的价值与意义 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体力劳动对于小孩自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与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包括学习)都是不可能的!”事实证明这确为真理。我虽实验的时间不长,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一下子长大了不但会干活了,还会疼人了;学校的卫生流动红旗也长挂我班;老师们都反映我班班风正、学风浓,学习成绩不但没退步,而且直线上升。总之,向孩子进行劳动体验教育对其全面发展影响深远。 2、针对问题研究与借鉴实施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 (1)情境感悟,培养劳动意识中,除了利用我前面提到的方式外,只要能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可。 (2)实例分析,感知父母辛苦中选择实例时应注重典型性。 (3)每种方法实施中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精彩片段征评,注入校本教研活力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我校在“着眼于教研制度构建,立足于课题研究与实验,植根于广大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上已经创出了特色:备课制度,为校本教研提供研究的基础;公开课教学制度,教学总结、反思制度,切实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为了将学校教科研活动向前后延伸,将落实进行到底,积极响应市教委重大问题和双百问题工程实施,适应新课程教学研究的方式与方法,避免教研活动的形式化与格式化;为了为了给校本教研注入新的活力,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我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经过论证,选中了校本教研工作切入点开展“精彩片段征评”活动。引领广大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尝试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用文字表述出来,展示交流给大家。既要自评,又要大家评,以期全体吸取经验,共同进步。以增强校本研究的活力。,一次活动的案例,二、案例过程 第一步、选准校本教研工作切入点,开展“精彩片段征评”活动。 精彩教学片段征评活动,是基于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学水平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一项教研制度。其基本原则是“小处入手,实字当头”,不求长篇大论,只求以小见大,撷取教学点滴;其出发点是结合自身,发现教学中的闪光点和创新点,发现并整理出来,形成文字,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其落脚点是让教师体会到创新的本原,感受到业务提升的快乐。 2010年6月,学校进行了第一次征评,取得了较大成绩。共征集精彩片段63篇,评选出20篇予以奖励。从水平看,涌现了许多优秀片段,渗透了许多新的理念,其中曲立群老师的语文阅读教学精彩片段,孙跃方老师的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等反映出的如“增大阅读量”、“数学教学生活化”理念都体现了其创新性。2010年12月征评了第2批教学片段89篇,更是硕果累累。其中如赵玲君老师的英语教学评价手段的创新运用,肖好军老师的关注数学教学细节的运用等片段无不体现这项活动开展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二步、结合 “教育双百问题”,丰富“精彩教学片段征评”内容。 在完善“精彩教学片段征评”机制后,对校本教研制度又重新进行了充实和创新,其核心是吸收市、区教育创新项目内容,如金点子征评,教育成功育人法,优秀教学成果评选的内容,我们都纳入教研内容中。为积极响应潍坊市“致力于资源共享,基于问题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双百问题工程实施,确定了一个重大问题,2个虚拟课题研究,21个“双百问题”。当前,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上获得了大量有益经验,极大地促进了“重大问题和双百问题”工程实施,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把教科研变成了自觉行为。我校教师的个性化阅读指导等5个教学案例,获得市教育金点子奖;对症下药激励成功等两个教育教学案例获得市成功育人法奖。精心设计,有效提问等20余篇论文获得市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第三步、精彩教学片段展示,发挥校本教研典型效应。 如我校在今年2月份举办了“精彩教学片段展示”观摩活动。6位学科教师展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采取说课、讲课、评课和问课的形式,解剖麻雀,探究新课程新理念与传统理念的区别,让每个教师都能参与在活动中,亲身体味教学的过程,激发创新热情。市教科院专家、区教育局领导、区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以及学校科任教师参与了听课、说课和评课,充分肯定了学校教研创新成果,这样能把课题带进课堂,课堂教学又促进课题研究的做法,确实是广大教师转变理念,深钻细研,大胆实践,刻苦攻关的集体成果体现。低年级语文课堂结构创新,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结构的确立,以及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策略运用的模式建构,无不体现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第四步、完善“精彩教学片段征评”制度,促进校本教研成效。 学校在成功开展“精彩教学片段征评”活动的基础上,经过论证,决定将此活动予以制度化,充实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以期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具体做法:一是老师每人每学期完成一篇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以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为主要内容,记录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体现创新理念。二是开展教育沙龙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切实真正将教研组活动制度落实到位,重点围绕备课、教学中的热点进行研讨、争论,带动大家共同成长。三是在片段征评的基础上,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成功案例。教师们说,这样的教研机制,让我们教师的教学精彩无限,让我们的学校明天更精彩。,三、实施效果 (一)“精彩教学片段征评”由于是人人参与,个个都能创造精彩,让教师体会到创新的本原,感受到业务提升的快乐,让广大教师建立了对改革创新的自信心,提高了教师钻研教学,研究教学的热情和成就感。从而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把教科研变成了自觉行为,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丰富了校园文化。 (二)促使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广大教师尝到了教学获得精彩的甜头,一个敢于参与教改,乐于进行教改的热情逐渐高涨起来。有力推动了学校教科研水平地大力提升。 (三)“精彩教学片段征评”使教师在知识与技能形成过程中优化了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建构方面已经基本确定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课堂结构框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让教师教得自信,教得幸福,教有作为;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有成效”的良好局面。 (四)“精彩教学片段征评”活动以制度化的确立,充实和完善了校本教研内容,为校本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制度管理增添了一个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制度范例。,四、案例评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工作是幸福的,尤其我们所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要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的工作。是让教师职业成为一味的、牺牲性的付出,还是要引领教师在“完整意义上”懂得职业带给自己的内在生命价值与生活的欢乐?毋庸置疑,人的本质要求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要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精彩教学片段征评”人人获得精彩,来促进教师发展,使教师在知识与技能形成过程中优化了教学方法,促使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获得积极情感体验,从而引领辛勤的教师走上幸福的教学研究道路上来。,一次创新实践基地参加后的谈话 一次满足学习困难学生的方法辅导 一次创新实验课偶发事件的处理 一次成功或失败的家访 一个教师面对自己失误或错误的场景 一本载满师生对话交流的作业本 一次进入高校做实验的难忘事件,3、一件事的案例研究,案例描述 世界是艳丽多彩的,各人有各自喜爱的颜色。老师批改作业,通常喜欢用红笔,因为无论对错都显得注目。 然而有位初中的化学老师,在思考提高作业批改教学效果时,想到了颜色的问题。他有意问同学们:“大家喜欢用什么颜色的笔来批改你们的作业?我们知道,每种颜色都有它一定的寓意,如红色代表血液、火焰和热烈;黄色代表金子、富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刚毅、坚强;白色代表纯洁、朴素;蓝色代表大海、希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和运动” 话音刚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 老师马上表态:“好!就这样决定了,以后我就用绿色批改作业!” 接着,老师再问大家:“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叉的符号?” “最好不用!”学生们异口同声。 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就用绿笔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中,也取消了叉号,如果做错了,便改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