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和整理经验材料的逻辑方法.ppt_第1页
搜集和整理经验材料的逻辑方法.ppt_第2页
搜集和整理经验材料的逻辑方法.ppt_第3页
搜集和整理经验材料的逻辑方法.ppt_第4页
搜集和整理经验材料的逻辑方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搜集和整理经验材料的逻辑方法,第六章 归纳逻辑,第五节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搜集和整理经验材料的逻辑方法,理解探求因果联系的各种逻辑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一个事例使用了哪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能用适当的方法安排实验。,教学重点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教学难点,求同求异并用法,参考资料 1、普通逻辑学习指导书中央电大出版社 2、逻辑学基础白庆祥主编 3、逻辑思维智慧导引训练法律出版社,第四节 搜集和整理经验材料的逻辑方法,一、搜集经验材料的逻辑方法,(一)观察,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感觉器官,对自然状态下的对象进行感知和认识的实践活动。,观察的特点: 第一,观察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感性认识活动。第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观察是获得经验材料的主要手段。在观察中,要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客观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采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提高观察的准确性。,(二)实验,实验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专门仪器,对人工控制条件下的思维对象进行感知和认识的实践活动。,实验的特点: 第一,实验是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实践活动。 第二,实验具有重复再现自然现象的特点。 第三,实验具有纯化条件的特点。,(三)观察和实验的关系,观察和实验都是搜集经验材料的基本方法,都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观察又是实验的基础,实验是离不开观察的,没有对思维对象自然状态的观察,就不可能设计实验,更谈不上进行实验。实验本身是一种特殊的观察,是人工控制条件下的观察。观察也离不开实验,单纯的观察有时不能获得可靠的、详细的经验材料,这时就只有依靠实验来解决。,观察和实验又是有区别的,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观察是在未经干扰的即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而实验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的。,二、整理经验材料的逻辑方法,(一)比较,比较是确定对象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逻辑方法。,比较可以在同类对象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异类对象之间进行。,比较可以重点确定对象之间的相同点,也可以重点确定对象之间的相异点,还可以作同异综合比较。,比较可以直接进行,也可以间接进行。,比较可以是定性比较,也可以是定量比较。,运用比较时,比较的方面应当相同。无论是同类对象还是异类对象,都应从同一方面进行,而且标准应当同一,否则就达不到比较的目的。,比较是整理经验材料的基本方法。, 什么分析和综合,(二)分析和综合,分析就是把思维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和因素,分别加以考察的思维方法。,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思维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的关系,分析与综合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分析与综合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它们在认识方向上是截然相反的。,其次,分析和综合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一方面,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在对各部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另一方面综合是分析的目的。没有综合,分析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分析与综合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二者相互结合,交替进行。人类的认识史,就是一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的作用,分析和综合是整理经验材料的两种重要的逻辑方法。它们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客观事物构成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思维分析的必要,没有分析,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认识的对象只能是个浑沌的整体。客观事物的统一性又决定了综合的必要,没有综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能是片面的、杂乱无章的。经验材料经过分析和综合后变成了比较系统的、全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作为归纳推理的根据,第五节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一、求同法,(一)什么是求同法,求同法又称契合法,它是根据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不同场合中只有一种先行情况相同,从而推断这个唯一相同的情况与被研究现象有因果联系的方法。, A、B、C a A、D、E a A、F、G a ,求同法的一般逻辑形式是:,所以,A是a的原因。,场合 先 行 情 况 被研究现象,例如: 从前有个人患头痛病,下地干活时碰破了大脚趾头,头却不疼了;不久头痛病复发,他上山去砍柴,又碰破了原处,头又不疼了;以后,每当头痛病发作时,他都有意识地刺破大脚趾头,每次都见效。于是他推断,刺破大脚趾头是头痛病见好的原因。,(二)运用求同法应注意的问题, 求同法只是探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一个初步方法,它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它的结论是或然性的。, 进行比较的不同场合越多,结论越可靠。, 要注意分析共同的先行情况是不是唯一的。,二、求异法,(一)什么是求异法,求异法又称差异法,它是根据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其它先行情况都相同,只有一个情况不同,从而推断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与被研究现象有因果联系的方法。, A()、B、C a()(板书) 所以,A是 a的原因。,求异法的一般逻辑形式是:,所以,A是 a的原因。,例如: 对某种新药的疗效进行临床试验。甲、乙患同一种病,甲服用某种新药,而乙不服用这种新药,其它医疗条件、医疗方法等都相同。结果,甲很快病愈,而乙未见病情好转,这样就可以断定甲服用的新药对某种病有显著疗效。,(二)运用求异法应注意的问题 求异法主要是一种实验的方法它的结论仍然是或然性的,但比求同法的结论可靠。 所考察的两个不同场合的先行情况必须只有一个不同,而其他情况都相同。 要进一步考察两个场合唯一不同的情况是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原因,还是部分原因。如果只是被研究现象的部分原因,还应继续探求其他原因。,三、求同求异并用法 (一)什么是求同求异并用法,求同求异并用法也称契合差异并用法,它是根据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相同,而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中都没有这个先行情况,从而确定这个先行情况与被研究现象有因果联系的方法。,例如: 人们通过观察发现,种植大豆、扁豆、云豆等豆类植物,能使土壤的含氮量增加,而种植高粱、玉米、小麦等非豆类植物不能使土壤的含氮量增加。人们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尽管各种豆类植物的许多性质不同,但它们的根部都长有根瘤,而非豆类植物的根部都没有根瘤。由此人们确定,豆类植物的根瘤是土壤含氮量增加的原因。,所以,A是 a的原因。,求同求异并用法的一般逻辑形式是:,场 合 先 行 情 况 被研究现象,(二)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应注意问题, 求同求异并用法在观察和实验中都经常使用。通过求同求异并用法所得的结论仍然是或然性的,但它比单独使用求同法、单独使用求异法所得的结论要可靠得多。, 进行比较的正面场合和负面场合越多,结论越可靠。, 正面场合和负面场合除了有无某个共同的先行情况外,并不要求其它先行情况完全相同,但其它情况应尽量相同或相似。,四、共变法 (一)什么是共变法,共变法是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根据被研究现象随着某一个先行情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确定该先行情况与被研究现象有因果联系的方法。,共变法的一般逻辑形式为:,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A1、B、C、D a1 A2、B、C、D a2 A3、B、C、D a3 ,所以,A是 a的原因。,例如: 对上海市地面沉降原因的研究就运用了共变法。解放前,上海平均每天抽取地下水24万吨,1948年地面沉降35毫米;解放后到“一五”期间,上海平均每天抽取地下水34万吨,地面年均沉降54毫米;“大跃进”期间,上海平均每天抽取地下水56万吨,地面年均沉降98毫米。由此推断,抽用地下水是上海地面沉降的原因。,(二)运用共变法应注意的问题, 共变法主要是一种实验的方法,其结论仍然是或然性的。但由于它是以思维对象量的变化为依据的,因此,其结论往往比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的结论更可靠一些。, 与被研究现象发生共变的先行情况必须是唯一的。, 有共变关系的现象间并不一定都有因果联系。, 两个现象间的共变关系有时是有一定限度的。,五、剩余法 (一)什么是剩余法,剩余法是根据某一复合现象是由某一复合原因引起的,并且复合现象中的部分现象是由复合原因中的部分原因引起的,从而确定复合现象中的剩余部分与复合原因中的剩余部分也有因果联系的方法。,剩余法的一般逻辑形式为:,已知:复合原因(A,B,C,D)是 复合现象(a,b,c,d)的原因; 又知:B是b的原因; C是c的原因; D 是d的原因;,所以,A是a的原因。,例如: 海王星就是运用剩余法发现的。人们发现天王星在其轨道上运行时,有几个地方发生了偏离。这种偏离现象是由太阳系其它行星的引力造成的。其中有几处偏离是由已知行星的引力造成的,还剩下一处偏离不知原因,于是人们推断剩下的一处偏离是由另一颗未知行星的引力造成的。后来,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并于1864年找到了这颗行星,这就是海王星。,(二)运用剩余法应注意的问题 剩余法主要是一种观察的方法,运用剩余法所得到的结论一般比较可靠,但结论仍是或然性的。 必须确知复合原因和复合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也必须确知部分原因与部分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否则,结论不可靠。 运用剩余法所得到的结论,可能是单一的因果联系,也可能还是复合的因果联系。,以上五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是类似于归纳推理的归纳法,各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但也各有其局限性,其结论都是或然性的。因此,人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常常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使用,以便求得更为可靠的结论。,思考与训练 一、搜集经验材料的逻辑方法有哪些? 二、整理经验材料的逻辑方法有哪些? 三、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有哪些? 四、下列归纳推理或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发现有两个同学睡觉,就说:“你们这个班的同学为什么都爱睡觉?” 古时候有个宋国人在田里干活,忽然跑过来一只兔子,撞到树桩上死了,于是,他不再干活了,天天坐在树桩旁等兔子。 为了比较“太原二青”和“晋菜三号”两个白菜品种的产量,在甲田种“太原二青”,在乙田种“晋菜三号”。,某班学习成绩前十名学生的学习基础、家庭环境、个人爱好等都不相同,但他们都刻苦学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遵守学校纪律,由此可见,遵守学校纪律是学习好的原因。 甲患感冒发高烧,乙患感冒发高烧,丙患感冒发高烧,丁患感冒发高烧,所以,凡是患感冒都发高烧。 甲参加工作6年被授予二级警司警衔,乙参加工作9年被授予一级警司警衔,丙参加工作13年被授予三级警督警衔,可见,工作时间长短与警衔高低有因果联系。,五、分析下列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是哪一种方法。 人们调查发现,甲状腺肿发病的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等都不相同。但人们的饮食中都缺碘这一情况相同,于是人们得出结论:人体内缺碘是甲状腺肿发病的原因。,在试管内放进毒性很大葡萄球菌,它们生长很好,加入青霉素之后,葡萄球菌很快消失了。可见,青霉素能消灭葡萄球菌。 在一个菜园中,当水充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