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ppt_第1页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ppt_第2页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ppt_第3页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ppt_第4页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一、把握思想情感 把握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站在一个高度上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把握评价思想情感常见的设题模式有:,1结合句子,分析诗(词)人的思想感情。 2句诗(词)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作者为什么要写两物?作者借这两物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2010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 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徂晖:落日余晖。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 【解析】诗歌开头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 诗人丰富而不幸的人生际遇,怎不令人痛感“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呢?而这种际遇实因“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所致。“徂晖”即落日之余晖,这里暗喻朝政不明。,“浮云”喻谗毁他的恶势力,诗人感叹身世,并从自身的不得志中,看到了“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的社会现象,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啊! 诗人极欲改变这种对比,但又无能为力,因而只有“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以示对社会不公的抗议了。“剑歌”,指孟尝君食客冯谖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之事。它们已成为封建社会失意者的精神武器。诗人即以此为武器,准备拂袖而去。 【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技巧拨点 解题方法 1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如: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 。 2看作者(知人论世) 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3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4找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 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1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2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二、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价观点态度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2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3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2010年高考江西卷)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解析】首先应否定。“故园”既然“无兵马”,那么“愁”什么呢?这就是诗句的内涵。结合注释与历史背景,可知宋朝南北分裂,国土沦丧。综合起来,就可得出答案。 【答案】 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2010年高考湖北卷)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 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_ 【解析】 二者都是直接抒情,要抓住感情侧重点来分析。“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侧重点在旧愁与新恨,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旧愁未消,反加上了难以负荷的思念愁苦的新恨归去。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强调了感情的坚贞与长久。,【答案】 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技巧点拨 解题方法 作为设题较为规范的高考古诗鉴赏题,一般都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规律。因此,由“点”及“面”应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可行方法。这里的“面”,指的是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1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显然,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也通过这一“闹”字而自然地流露出来了。又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愁”字,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为我们的答题明确了方向。,2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它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表明了作者高洁的志向;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阐述了人们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道理。这样的诗句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明示作者观点态度的作用。 3常用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 喜爱、向往、追求、同情、厌弃、憎恶、不满、痛恨、指责、揭露等。,答题步骤 1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2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三、概括内容主旨 “诗歌的内容主旨”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的总和,是诗人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领会诗作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常用的设问方式有:,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010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_ 【解析】第二联中“燕子”和“梧桐”两个意象应引起重视。秋天就要到了,燕子也该回到南方过冬了,但雨却阻断了行程。细腻的感受为作者捕捉,也暗含作者自身的感情。另一形象是“梧桐”,使人很容易想到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也成了文学作品中“愁”的象征,雨后梧桐更是不同。作者捕捉这两个形象的变化,表达了自己的怀旧、失落之意。,【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2010年高考安徽卷) 岁 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 _,【解析】 本题考查诗人为何有“寂寞壮心惊”的感慨,实际上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结合注释了解到本诗写作时间是763年,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但“边隅还用兵”,吐蕃回纥乘虚而入,战乱再起。战火已烧至“雪岭”一带,注释告诉我们“雪岭”在成都西,作者曾居住在成都草堂。此时严武已去世,杜甫的生活失去依靠,他又开始了漂泊生活。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人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生计问题,而是面对“天地日流血”的战乱,发出“朝廷谁请缨”的疑问并由此产生“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这样再概括出答案就容易了。,【答案】 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技巧点拨 解题要点 1要知人论世 分析作品思想内容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如鉴赏李煜的词,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降宋前,南唐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基础较好,李煜过着纸醉金迷、酣歌曼舞的生活,作品多描写帝王的享乐生活,表现高雅文化与富足生活给他带来的短暂的极乐;,降宋后,李煜过着“此中朝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生活,作品则以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主。感情真挚沉痛,凄怆动人,一洗前期作品的香艳柔媚,进入了另一番开阔的境界。,如:王安石的孤桐,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孤 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分析:要理解诗歌的主题,就必须结合王安石的生平经历。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了。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2要结合时代特点 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上都打上印记。比如,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这两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旧王朝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另一方面异族入侵,民族矛盾激化,这些时期的作品主题多表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凄苦。或抒写自己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抒发驱逐异族、建功立业的雄心。因此我们读宋诗、宋词和清诗,总感觉少了唐诗的雄伟气魄和高昂格调,取而代之的是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家国之愁和悲凉之气。,3要利用暗示信息 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