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ppt_第1页
课堂观察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ppt_第2页
课堂观察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ppt_第3页
课堂观察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ppt_第4页
课堂观察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观察与教师的 专业化发展 吉林省教育学院 薛中国 教授,内容提要 一、教师专业化 当代教育的特征和趋势 二、课堂观察 教师专业化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三、实施课堂观察促进教师专业化 四、课堂观察的实施策略 五、实施课堂观察的几点建议,一、教师专业化 当代教育的特征和趋势,当代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特征和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所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正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了确认,教师的工作的专业性和职业的独特性得到了确认,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可能得到了确认。教师正被重新发现。,(一)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在教师培养和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研究、积累和总结,不断更新专业理念、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精神,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自我研修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的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二是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准专业向专业化转化的过程。,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 “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它要求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与福利拥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1966年),(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1、“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提出的教师专业化基本准则:在专业职责、专业品质、专业能力等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化基准提出了明确要求(五个命题) 【命题一】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 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理解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的方法; 公平对待学生; 教师的使命不停留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1、“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提出的教师专业化基本准则: 【命题二】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 理解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创造的、如何组织、如何同其他领域的知识整合的; 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把学科内容传递给学生; 形成达于知识的多种途径。,(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1、“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提出的教师专业化基本准则: 【命题三】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做出建议的责任 探讨适于目标的多种方法; 注意集体化情境中的个别化学习; 鼓励学生的学习作业; 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 重视第一位目标。,(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1、“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提出的教师专业化基本准则: 【命题四】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 验证自身的判断,不断做出困难的选择; 征求他人的建议以改进自身的实践; 参与教育研究,丰富学识。,(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1、 “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提出的教师专业化基本准则: 【命题五】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 同其他专家合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 同家长合作推进教育工作; 运用社区的资源与人才。 教师专业化基准大纲,(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2、日本教员养成审议会提出: (1)现代教师的使命感: 保障学生的学习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建议者,只有立足于保障作为人权的学生的学习权与发展权的视点,才具有价值。就是说,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在于学生的权利发展,学生不是教师专业属性的附属物。,(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2、日本教员养成审议会提出: (2)造就现代“教师能力” : 深刻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 对于儿童的教育爱; 关于学科的专业知识; 广泛丰富的教养; 以及基于上述的教学能力顺应种种教学方式的能力,适应个性差异的能力,从实践中学会教学的能力。 1997年日本教员养成审议会的审议报告,(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3、我国的教师专业标准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主要包括“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两方面 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 (2)师德为先 (3)能力为重 (4)终身学习,基本内容(小学): 三个维度:(1)专业理念与师德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十三个领域: 职业理解与认识 专业理念与师德 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个人修养与行为,小学生发展知识 专 业 知 识 学科知识 教育教学知识 通识性知识 教育教学设计 组织与实施 专 业 能 力 激励与评价 沟通与合作 反思与发展 51个基本要求 :,基本内容(中学): 3个维度: (1)专业理念与师德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14个领域: 职业理解与认识 专业理念与师德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 专 业 知 识 学科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 通识性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专 业 能 力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教育教学评价 沟通与合作 反思与发展 61个基本要求 : ,(三)我国教师专业标准颁布的背景和意义,背景: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总体上还有些不适应。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亟待进一步增强,教师资源配置亟待改善,教师管理机制亟待完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关系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关系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意义: 1、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紧迫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是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必将大力促进我国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意义: 3、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5、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实施成败的关键在于广大教师的支持度、参与度与行动力度。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推进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切入点。” 教育名家钟启泉,意义:,长期目标到(2035年): “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四)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一是突出师德要求。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是重视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 四是体现时代特点。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五)教师专业化的实现途径,职前的专业化培养(师范教育) 职后的继续教育(国培、省培、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团队合作、同伴互助、课堂观察) 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提高 (实践反思、课堂观察),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性标准,有坚定的教育理想与教育家情怀,有先进的 教育思想、理念(主张),有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有鲜明的研究(教学)专长,有高端 系列的原创成果,有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教育家型的卓越教师,对于在PISA和TALIS中所取得的成就,上海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在查找问题、预测未来和分析全球挑战的基础上,上海市教委提出了: 十三五期间,教师专业发展和在职研修的新要求: 提升教师“1+5”关键专业(专项)能力,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能力,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通过宽厚的教育理论,广博的相关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专业素养与教育技能;通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深刻的判断力,缜密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不竭的创造力,高明的协调力,强大的自控力,醉人的亲和力的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情智素养;通过自我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途径才能成就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 教育名家钟启泉,二、课堂观察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 英国作家 史迈尔 “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 美国科学家 库恩,大体而言,一个教育论点必须有逻辑和实证两方面的支持:必须言之成理、必须符合人们对教学世界的观察。 推理和观察是达到解释教学现象的基本方法。,(一)课堂观察:定义、兴起、应用,1、 定义: 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通过自身感官(如眼、耳等)、运用相关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教学情境中获取相关资料,对课堂教学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统计、对比、分析、诊断和评价,提出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策和建议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方法。,2、兴起: 作为专业活动的课堂观察最初是由教育研究者发起的,研究者基于课堂观察的实践,创建了课堂观察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技术,提出了课堂观察这一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 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贝尔思“互动过程分析”理论 195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 F. Bales)提出了 “互动过程分析”理论,开发了人际互动的12类行为编码,并以此作为课堂中小组讨论的人际互动过程的研究框架,贝尔思的研究标志着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的兴起。,贝尔思的互动过程分析框架,积极反应: (合计:33.5%) 1 显示团结 0.7%; 2 缓解紧张,开玩笑等 7.9% ; 3 表示赞同 24.9% 工作范围解答问题:(合计:57.3%) 4 提供建议 8.2%; 5 提供意见 26.7%; 6 提供工作方向 22.4%,贝尔思的互动过程分析框架,中性反应提出问题:(合计3.9%;) 7 探询工作方向 1.7%; 8 探询意见 1.7%; 9 探询建议 0.5% 消极反应:(合计:5.3%) 10 不赞同 4.0%; 11 表现紧张或退场 1.0%; 12 表现对抗 0.3%,贝尔思的互动过程分析的结论,小组讨论中极端的情感行为较少(1和12共1%); 积极反应33.5%大大高于消极反应5.3%; 互动主要集中在解答工作问题(占57.3%)和对别人意见加以肯定上(占24.9%).,弗兰德斯“互动分类系统” 1960年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 A. Flanders)提出课堂观察理论,经不断实践、总结和修正,建立了课堂教学研究的“互动分类系统”,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 弗兰德斯课堂观察理论及其实践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理论、技术、方法的形成。,弗兰德斯互动分类系统的主要内容: A 教师讲话 间接影响 1接受感情:以温和的方式接受,不带威胁的体谅,感情可以是积极的或消极的,期望或使学生回忆他们自己的感受。 2表扬或鼓励:表扬或鼓励学生的行为,讲缓和气氛的玩笑,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包括点头或发出“嗯哼”声及说下去等。 3接受或采纳学生的意见:肯定学生的意见,在这基础上适当扩展、发挥。 4提问:提出关于内容或速度方面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思考。,直接影响 5讲授:提供与课程有关的事实、见解,表达自己的想法,作出解释,或援引权威而非学生的说法。 6作出指导:发出学生能够遵从的指示、命令或口令,希望学生照办。 7批评学生或为权威辩护:为纠正或改进学生的行为而陈述,大声斥责某人,解释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自我炫耀。,B 学生发言 8学生讲话应答反应:学生对教师的发言作出应答性反应,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受限制。 9学生讲话主动反应:学生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内容有可能超出教师限定的范围。 C 10安静或混乱:暂时停顿、短期的混乱,观察者无法理解的传播。,弗兰德斯互动分类系统的特点 (1)它主要用来观察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言语传播,没有把手势等体态语言考虑在内,也没有把学生的作业、教师的演示、板书等行动方式考虑在内。这一分类系统的基本设想是: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是一致的。它适宜于用来观察以谈话、讲授、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2)这一系统中有七个类别是专指教师讲话,而仅用两个类别来记录各种形式的学生谈话,忽略了很多信息。但这个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教师的影响作用。在设计者看来,课堂教学传播是由教师导控的。,弗兰德斯互动分类系统的特点 (3)这一分类系统重在将师生的互相作用行为区分为主动反应(直接影响)与被动应答(间接影响)。主动反应意味着最先作出行动,先带头、先开始,先引入前所未闻的思想观念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被动应答意味着得到启发之后采取行动,如反驳、发挥、对别人的意愿表示同意,甚至顺从。,弗兰德斯互动分类系统的研究结论 主动反应即对学生直接施加影响,控程度高;在直接影响下,学生更多地表现出遵从行为,自由活动相对减少,自己的意愿难以得到满足; 被动应答即对学生施加间接影响,控制程度低。在间接影响下,学生更多地作出主动探索,自由活动相对增加,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因此,正确区分这两种反应,是使用这一分类系统来观察课堂教学的关键。,戴维霍普金斯教师课堂研究指南 1985年英国的霍普金斯出版了教师课堂研究指南 该书以提高教师判断力和自主权等一系列理念为基础,坚持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观点,倡导教师研究应该坚定不移地聚焦于教和学,对课堂观察的原则、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教师课堂研究指南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教师课堂研究指南 第二章 行动中的课堂研究 第三章 教师课堂研究的缘由 第四章 教师行动研究和课堂研究 第五章 形成一个聚焦点 第六章 课堂观察的原则 第七章 课堂研究中的观察方法 第八章 数据的收集 第九章 课堂研究数据的分析与报告 第十章 课堂研究的核心:教与学 第十一章 发展规划课堂研究学校改进 第十二章 教师研究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创建 附录 课堂研究的道德规范,3、课堂观察在我国的应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课堂观察理论被引入我国,从最初少数的专业研究人员为完成某个研究课题对中小学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获取相关的研究资料和信息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借鉴、研究、探索和创新,课堂观察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技术和方法已为广大的教育理论研究者、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认同和接受,并被广泛地运用到教研工作、校本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领域,课堂观察已成为实现校本教研专业化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关于课堂观察的实践研究也陆续在我国开展起来,比较典型的和成果有: 浙江省余杭市高级中学的余杭高级中学课堂观摩框架 、课堂观察手册 江苏省吴江市一些中小学的“课堂观察: 教学研究方式的一场革命” 宁夏银川一中所进行的课堂观察探索,( 1) 浙江省余杭市高级中学的课堂观察研究和实践 2004年,余杭高级中学在校内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2005 年,研制出了第一个听评课框架余杭高级中学课堂观摩框 架,经两次校本试验和修订。 2006年月自主开发了课堂观察手册 2007年月制订了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纲领、 2007年月修订后的课堂观察框架包括个维度、20个视 角和68个观察点。 浙江余杭高级中学经多年实践开发的课堂观察框架、手册和 纲领为后来的研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使得课堂观察这 种课堂教学研究方式更趋于成熟。,(2)江苏省吴江市提出“课堂观察: 教学研究方式的一场革命” 2006年江苏省吴江市成立课堂观察实验区,从幼儿园至高中各阶段各学科的研究者们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观察的实践和反思中。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主办了课堂观察专辑,包括课堂观察经验、报告、沙龙、反思、案例和论文六个部分。 2007年,现代校长期刊第五期推出了一期名为“课堂观察:教学研究方式的一场革命“的专题,他们把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日常的教研活动,认为教师自我观察是走向有效课堂的理想方式。构建了“一个切入点,三个结合”的校本课堂观察操作模式,即以课堂录像为切入点,与精致教育、课题研究和名师工程相结合。,(3)宁夏银川一中所进行的课堂观察探索 2007年6月,宁夏银川一中和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13名 领导和教师前往余杭高级中学研讨课堂观察,三校教师就课堂观察的技术、功能定位、操作和后续跟进等方面广泛交流意见。 银川一中自2007年9月开始试行课堂观察这一课例研究方式, 积累了一定经验。2008年,课堂观察在银川西夏区地理和历史学 科进行实验,通过观课理论学习、团队培训、实施方案和调整改 进,教师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自身素质,建立起了教师间的学习 共同体。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课堂观察研究模式在银川西夏区地理、历史学科已基本建立。,(二)课堂观察的主要特点,特点一:课堂教学研究行为的系统化 课堂观察是由:确定观察目的和内容、选择观察对象和观察方法、研制观察量表、记录观察事件、处理观察资料与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行为要素构成的课堂教学研究行为系统。,特点二:课堂教学研究内容的标准化 课堂观察的内容: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构成了比较精细化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结构,维度一:学生学习 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参与 者、主动建构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师生间、 学生间的互动状态、学生的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与生成状态 等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学生学习是课堂观察 要诠释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核心问题 通过不同视角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主要是针对学 生是怎样学习的、处于怎样的学习状态、学习的结果等问 题。 学生学习维度由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等5个视角、18个观察点构成。,维度一:学生学习(5个视角、18个观察点),维度二:教师教学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教 师的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和教学质量; 通过不同视角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主要是针对教 师是怎么教的?、教的怎么样?、教的效果如何?等 的问题; 教师教学维度由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制 等5个视角、17个观察点构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5个视角、17个观察点),维度三: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是教与学有效性的重要参照标准; 通过不同视角对课程性质的观察主要是针对课程目标、内容的认识、理解、把握和运用,课程的实施、评价和课程资源预设和生成等问题; 课程性质维度由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等5个视角、17个观察点构成。,维度三:课程性质(5 个视角、17个观察点),维度四: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是指课堂教学所应呈现出开放、自由、互动、和谐、民主、创新等特征,并为师生自觉遵循和奉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等。课堂文化关注的是整个课堂的状态怎么样的、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对有效教学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通过不同对课堂文化的观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状态、学生的参与状态、教学的新意与特色等问题 课堂文化维度由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等5个视角16个观察点构成。,维度四:课堂文化(5 个视角、16个观察点),特点三:课堂教学研究过程的规范化 课堂观察过程的基本流程: 课前会议 课中观察 课后会议,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主要任务:授课者说课、观察者交流和制订 观察量表 1、授课者说课。观察者了解授课者的教学设计以及指 导思想,授课者对 “教什么”、 “怎么教”、以及“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2、观察者交流。交流互动能增进观察者对授课者教学 设计及教学活动等有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并在交流过程中产生一些共识性、差异性的问题,明确课堂观察的要素、视角和观察点,明确观察的分工。 3、制订观察量表。制订观察量表的目的在于为课堂观 察提供一个支架,将课堂观察注意力进行聚焦,利于课堂观察的记录与课后分析。,课中观察: 课中观察就是观察者依据课堂观察量表确定的观察 要素、观察点对课堂活动的相关内容、事件、活动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所得进行客观、详尽的记录,也可以借助录音、录像设备进行课堂实录。 观察时要注意:既要注意对要素的观察,又有关 注对整体的观察;既要注意环节或细节的观察,又有 关注整体结构的观察,使观察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兼 顾全局。,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目的是在对课堂观察结果、数据进行统计、 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做出客、观的诊断和评价,进行教学反思并总结提炼经验教训等。 课后会议的主要任务:观察结果统计、分析、诊 断,授课者的课后反思和反馈观察结果的分析、诊断结 论。,特点四:课堂教学研究结果呈现的客观化 传统的听课(看课)评课的主观化倾向: 传统的听课(看课)评课方式,由于目的性不强,很少把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相关事件及过程详细、客观地记录下来,并依据统计、对比、分析的结果做出客观的诊断和评价,听完课大多凭听课者的自我感觉,所做出的评价和判断基本上都是主观的。,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的诊断和评价是客观的: 按照明确的课堂观察目的,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不同的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通过听、看、记录和使用录音、录像、课堂观察量表等辅助工具,客观地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依据对课堂观察所得到客观的、详细信息和数据,结合对学生、教师、课程等相关信息的了解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对比、分析、反思和推论,客观地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判断和评价。,特点五:课堂教学研究实施的团队化,课堂观察所进行的课堂教学研究是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教研员和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的对话和交流,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专业提升和发展。 合作的形式:教研员之间、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研机构学校之间;学科内部、学科之间。,(三)课堂观察的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开辟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反省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新发展。 课堂观察在对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做出较为客观的分析、诊断和评价基础上,提出改进课堂教学、建立高效课堂、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课堂观察体现出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指导服务功能的多样化。,功能一:构建高效的学习状态 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建立高效的学习状态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理想,也是课堂教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课堂文化这些课堂观察的关注点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效能状态重要因素。 通过课堂观察提出改善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优化课程资源、营造良好课堂文化的对策和建议,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课堂观察的教学研究功能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建立高效的学习状态,课堂观察始终是围绕着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而实施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功能区别。,高效的学习状态就是要实现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学习力的本质是竞争力, 是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适应社会的能力,构建高效的学习状态就是要实现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1)学习动力是指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 (2)学习毅力,即学习意志: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克服各种困难、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过程 (3)学习能力,是指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是产生学习力的基础因素。,TALIS: 经合组织(OECD)开发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项目。要了解TALIS需从PISA讲起。PISA测试和问卷调查发现,对15岁在校学生来说,除了家庭,学校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成长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OECD经数年研发,建构起一个多维度、互对照、跨国家的问卷调查工具:TALIS(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 2008年实施第一次TALIS调查,2013年-14年实施第二轮TALIS调查。上海按照国际抽样标准,抽取了不同类型的200所初中的近4000初中教师和近200校长参加了TALIS测试。,社会学校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准备,教师理念与实践 教师绩效评价,学生学业水平与成长发展,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成长发展的因素分析,职前准备,在职进修,TALIS调查结果,学校支持,教师理念与实践,TALIS调查结果,功能二: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课堂观察是教师诠释、理解课堂事件研究价值的 最直接的途径,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只有走进教师群体,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通过对他人课堂教学的学习与观察,才可能真实地自我 反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尝试新想法、确认或修正 既有教学方法,从而找到超越自我与超越课堂的方法与 策略,实现专业提升。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使教 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功能三:丰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教师参与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取、充实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课堂教学所获取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技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研究和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观察他人课堂或接受同伴的诊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形成新的认识回馈,丰富教学的实践性知识、提升教学智慧。,“ 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功能四:营造合作的校本教研文化,课堂观察作为团队合作的校本修研活动,使广大教师从个人孤立的修研、教学行为走向团队合作的教学修研,课堂观察过程是教师之间、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的过程。通过课堂观察,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变得开放、民主和善于合作,这些变化感染、影响着教师团队,使学校真正成为团队合作式的教学研究共同体。通过相互合作的课堂观察活动,营造了合作的校本教研文化。,校本教研 如何让教师进入研究、实践、反思、提高的状态 改变对“教师生活”的看法:还灵魂于教师我思故我教,不是“你思让我教” 改变对“教学研究”的看法:基于教学现场的真实问题“我”研究“我的教学” 改变对“专业制度”的看法:从“约束人”走向“解放人”学校搭台,教师唱戏,功能五:构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新机制 融教学、教研和培训为一体的课堂观察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和新机制: 新视角:聚焦课堂教学,在关注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新机制:激励机制、合作机制、研究机制,(四)课堂观察的分类 1、根据大的类别进行划分,2、根据课堂观察的目的进行划分 (1)课堂活动全息观察(教学模式、策略探索) (2)关键问题聚焦观察(小专题研究) (3)依据价值标准评判观察(行政评价、选拔) (4)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常态听课) 3、根据观察形式、工具技术进行划分 (1)典型个体追踪观察(跟踪某个教师、个别学生、个 别班) (2)视频教案回顾观察(反复播放) (3)教学细节自主观察(根据自己的需要),三、实施课堂观察促进教师专业化,运用课堂观察这一专业化的课堂教学研究技术和方法,并使之成为常规的校本教研方法,促进和实现校本教研专业化,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校本教研的专业化 1、校本教研面临的问题: 缺乏研究性和目的性、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缺乏有效的专业教研方法和工具,2.校本教研的主要特征 校本研修:以校为本的研修,为了教学、基于教学、通过教学的研修 第一、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 第二、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 第三、研究对象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 第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3. 校本教研的具体操作步骤 “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教学改进”。 第一、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 第二、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 第三、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 第四、基于发现问题的教学反思 第五、基于解决问题、教学改进的交流研讨,4、 校本教研专业化的特征 首先,校本教研要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 其次,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团队化 1、课堂教学研究行为的系统化 2、课堂教学研究内容的标准化 3、课堂教学研究过程的规范化 4、课堂教学研究分析、诊断的客观化 5、课堂教学研究实施的团队化,(二)课堂观察与校本教研的专业化 1、课堂观察决定了课堂教学研究的系统化 课堂观察是由: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和观察方法、研制观察量表、记录观察事件、处理观察资料与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行为要素构成的课堂教学研究行为系统。,2、课堂观察内容的精细设计实现了课堂教学研究的标准化,4个维度、20视角、68个观察点的课堂观察内容框架,构成了比较全面、系统、精细的课堂教学研究内容体系,依据这一内容体系,通过课堂观察能够较好地回答课堂教学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教学研究课题。使课堂观察、判断和评价有据可依,更加精细化,更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3、课堂观察的程序化确保了课堂教学研究的规范化,课堂观察有着规范操作流程,主要包括课 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 严格按课堂观察过程的流程规范操作就能确保 课堂教学研究过程的规范化,4、课堂观察结果呈现方式决定了课堂教学研究分析、诊断的客观化,课堂观察在客观地搜集、描述与记录课堂教学相关的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教师、课程等相关信息的了解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对比、分析、反思和推论,从而对课堂教学做出客观的分析、判断、诊断和评价,这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研究所提出的分析、诊断结论和对策、建议的客观化,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5、课堂观察的团队合作促进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团队化 课堂观察是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教师团队进行。实施课堂观察的过程就是团队合作的过程,课堂观察是一种更注重参与成员之间合作文化的教研活动。这种合作的教研文化对今后更深层次、更长远地开展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着重大意义。课堂观察的合作体是基于主体、任务、规则和效益四元素而建立的专业合作共同体。合作的课堂观察对于师生的发展、校本教研质量的提升和教研文化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意义,它还提升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是多赢的。,四、课堂观察的实施策略,(一)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 1、增强实践、反思、终身学习的意识 2、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学科教学知识、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标准、现代教学设计、有效教学等; 3、转变校本教研观念和方式。坚持以教学研究为中心,聚焦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与教研、科研有机结合, 使课堂观察成为常规的校本教研手段和方法,(二)科学有效地实施课堂观察,1、全面认识和把握课堂观察的特点 课堂教学研究行为的系统性、内容的精细化、过程的程序化、分析诊断评价的客观化、实施的团队化 2、遵循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 确立明确的观察目的 选择确切的观察视角和观察点 选择(研制)可行的观察方法和工具 真实地记录观察事件 客观呈现观察结果、作出明确分析、诊断结论 3、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有机结合,4、正确选择不同的观察类型 课堂活动全息观察、关键问题聚焦观察、依据 价值标准评判观察、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典型个 体追踪观察、视频教研精细观察、教学细节自主观 察等 5、确定科学、有效的观察点 观察点要能解释、说明、体现观察目的;观察点 应该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想观察的内容;观察点必 须是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现象。观察点的选 定要适当具有可操作性,6、重视观察量表的研制 观察量表是课堂观察实施的重要工具,是有效实施课堂观察的必要条件。观察量表的研制要服务于观察目的、全面地反映观察点;要体现不同学科的特点;要把借鉴和创新要有机结合。 课堂观察量表主要有:学生学习行为观察、教师教学行为观察、师生互动、课堂提问、学生座次表、教师活动路线图、教学行为统计表、活动时间表、问题分类表、学生教学参与度量表、教学环节板块图等,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讲 桌,+, ,+, ,女 女 女,女 女,女,女,女, 教师无反应 师对生交流 学生无关或错误回答 生对师交流 ?学生主动提问题 + 教师正面 生生交流 教师负面反应 师生语言互动图、教师巡回路线图,+,+,+,学生教学参与课堂观察量表,教师的移动位置,学生回答的类型,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教师理答的方式,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教师追问频数统计与分析,“高参与度高认知水平教学”课堂教学观察表,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学观察量表.doc,教师教学技能定性评价表,7、真实地记录课堂教学事件 与传统的听评课不同。课堂观察需要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真实的记录,而非想记什么就记什么,想什么时候记就什么时候记,想怎么记就怎么记。 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和定量的记录。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观察项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主要有等级量表和分类体系表等记录方式。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描述体系 、叙述体系、图式记录、技术记录(录音、录像等),8、客观地分析与诊断课堂观察结果 对教学过程进行专业分析与诊断: (1)要围绕观察主题和观察点,针对所观察到的教学现象进行 如实、客观的分析、诊断;避免出现以偏盖全、过度推论、假设等 (2)要将重点放在可能性原因的分析上,提出建设性意见 (3)要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全面、客观地把握课堂 教学 (4)要充分听取课堂观察合作体每个成员的意见 (5)要进行课堂观察的信度和效度的分析 信度是指多次观察的一致性:相关度、符合度、稳定性 效度是指观察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反映教学真实状态的程度。,案例: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提问记录表 问题类型 具体类型 问题数量统计 有效问题 1、铺垫型 7 2、思考型 30 3、提醒型 17 小计 54 占 65.1% 低效问题 4、过易的 10 5、过难的 1 6、无意义重复的 11 7、表达含糊不清的 1 小计 25 占 30.1% 无效问题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