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泽被后》PPT课件.ppt_第1页
《源头活水泽被后》PPT课件.ppt_第2页
《源头活水泽被后》PPT课件.ppt_第3页
《源头活水泽被后》PPT课件.ppt_第4页
《源头活水泽被后》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源头活水,泽被后世,儒、道传统与中国文学,儒,私人著作是孔子以后发展起来的,在孔子之前,已经有了六经(六艺),是周代封建制前期数百年中贵族教育的基础,约在BC7起, 贵族教师们甚至有些贵族本人丧失了爵位,但他们熟悉典籍,流散在庶民中,他们靠教授典籍为生,还靠在婚丧祭祀及其他典礼中“相礼”为生,这种人叫做“儒”。,儒家,积极向上、刚健有为;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重视做人、重视道德; 忧民之忧、乐民之乐,道家,崇尚自然、重视性情; 高蹈隐逸、特立独行; 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孔子像,孔子像,孟子像,儒、道传统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儒、道思想对文人之影响 儒、道传统对文学风格之影响 儒、道传统对文学思想之影响,文学思想,1、儒家:唐代新乐府;古文运动;“文以载道” 2、道家:浪漫主义,提倡清新自然,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室的后裔。父親名紇,字叔,又稱叔梁紇,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稱。 叔梁紇先娶施氏,無子,其妾生男,病足,复與顏徵在婚,生孔子。,孔子其人,名言中涉及到:1、2、3、4、5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关于仁、礼、义,8、9、10 颜渊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以牛多躁) 范迟问仁,子曰:爱人。,阳货,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礼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道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者乎?”,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 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汉代即被列为“七经”之一,唐代又被列入十三经之中,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孔子的各句话,然后谈谈孔子对“知”的看法。,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文:平时(你们)就说:(别人)不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知,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最怕的是你不了解别人呢! 4、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不怕没有人了解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的本领好了。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知能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孔子对知的看法,以上几句话都是说要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争取人家了解自己,而不要怕别人不了解自己。 今天石子,明天金子。 是金子,总会闪光!,内容,孟子七篇: 梁惠王公孙丑 滕文公离娄 万章 告子 尽心,思想,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在孟子一书中,集中地体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孟子的政治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并把孔子“仁”的政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这一学说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于民,以德服人,实行王道,反对以力服人,实行霸道;对臣民应减轻刑罚与赋税,发展农业生产:对百姓应施行道德教化,使他们人人能“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艺术上,感情强烈,气势磅礴; 长于论辩; 语言浅近自然又明快畅达,妾妇之道与丈夫之道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确实是大丈夫吗?一发怒,诸侯就害怕;安居无事,天下就没有冲突。”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礼吗?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亲自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必须恭敬,必须谨慎,不要违抗丈夫。以顺从作为准则,是为人之妻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施行自己的原则,富贵无法诱惑,贫贱无法动摇,威武无法逼迫,这才叫做大丈夫。”,妾妇之道与丈夫之道,内容上:个体精神价值; 艺术上:浩然之气 “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老子其人,关于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 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 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 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 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 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 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 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老子全书五千余言,故又称老子五千文, 两汉河上公曾作老子章句, 将老子分为81章,称前37章为道经, 后44章为德经, 由此,老子又名道德经。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本与流行的不同,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帛书本老子与今本差异很大,说明今本经过后人加工润色。,思想,1、提出了“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谓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 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 即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 12页:3、7、9(批判社会),解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社会有道,天下就会太平,连战马都只能用于耕田播种;社会无道,天下就不会太平,连怀了孕的母马都要上阵参战,以至于不得不在战场上生出小马驹。,天之道,天之道,就是把多余的拿来补不足的。而人之道刚刚好相反,减少不足的来增加那有余的。 谁能把有余的拿出来以奉天下呢?那只有得“道”的人才能如此。 所以圣人为老百姓做了好事并不骄矜,立下功勋也不居功,他永远也不表现自己有多大的能力。 此章通过对比,指出自然规律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世则与之相反,进而赞美了有道者不同于世俗的行为。,思想,2、进一步把“道”的本质概括为“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天下万物的存在是有名有形的,但有名有形的物必定要以无名无形的“道”作为根源,无才是天下万物的本源。 3、精髓在于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3、4、5、6、8、10,8、合抱之木,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一步迈出来的。 说明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思想,4、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 48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从事与学问,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从事与道,知识一天比一天件减少。减少再减少,最后以至于无为。 虽然无为,而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它所为。掌握天下,经常不要勉强。如果勉强去做,就不能掌握天下。),10、天下莫柔弱于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改变得了它。说明以柔克刚的道理。 可见,柔弱不是说软弱无力,却含有无比坚硬不克的性格。 老子是针对“逞强”而提出“柔弱”观念的。逞强者必然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世间纷争多半由这种心理状态和行为样态所产生。,文学价值,语言精警凝练,言简意赅 大器晚成,大巧若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治大国若烹小鲜。,庄子,楚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司马迁史记,痛苦后的抉择,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的热烈,所以他才恨的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庄子,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庄子的思想:,1、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继承了老子关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和朴素辩证法,将“道”发展成为至人的认识世界,将朴素辩证法发展成相对主义。鼓盆而歌 至人逍遥游至人无己,在政治上,孔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老子是以“无为”而达到无不为,庄子则是“不为”。老子虽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其“无为而治”之论,实为“入世”之说。庄子则从“无为”而入于虚无。其“无所用天下为”之论,显然是“出世”之说。但与老子一样,庄子并未真正忘怀政治,而是心系天下。,思想,相对主义:不讲条件,认为是非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齐物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思想,2、人生观上:主张人应该按照自然本性去生活,摆脱一切外在的束缚,“物物而不物于物”,进入无古今、无生死的“坐忘”境界。混沌凿七窍 养生主:吾生也有涯 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寿莫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艺术,1、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 原因:庄子认为人们习惯以“我”为是非判断的标准,为避免主观判断,把道理讲清楚,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另外一个原因是“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庄重严正的文辞),在黑暗的社会里,不能用庄重的言辞来表达,只能托以寓言。,译文,南海的大帝名叫儵,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儵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儵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的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解读,开天辟地头一遭浑沌凿窍 故事中的混沌代表的是道,代表的是宇宙的原本,代表的是人类之初,代表的是人生之始。 从另个角度说,这实际上是庄子的创世寓言。,寓意及启发,该寓言旨在阐发庄子的生死观。说明生老病死都是自然变化,人应该顺应自然变化,超脱于世俗常情之外。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他这番道理,姑且不论其真实程度。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便远在常人之上。他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庄子 列御寇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避邪?何以为此!” 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