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ppt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ppt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ppt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ppt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复习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哀转久绝 4、四时俱备 5、晓雾将歇 6、月色入户 7、实是欲界之仙都 8、相与步于中庭 9、庭下如积水空明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1、沉鳞竞跃 12、夕日欲颓 1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4、念无与为乐者 15、庭下如积水空明 16、仅如银线 17、吞天沃日 18、皆披发文身 19、珠翠罗绮溢目 20、饮食白物皆倍穹常时 21、客此 22、与余舟一芥 2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翻译句子,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8、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9、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三峡和答谢中书书 比较 1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2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记承天寺夜游和 答谢中书书比较 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2、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答案,1、有时。 2、即使 3、消失 4、全, 5、消散(或“消歇”“散去” 6、门 7、人间天堂 8、共同(一起)9、院子(或“庭院”) 10、只是(或“只”) 11、潜游在水中的鱼 12、坠落 13、参与,这里指欣赏 14、考虑(想到) 15、形容水的澄澈 16、几乎(将近)17、冲刷太阳18、画着文彩 19、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20、(价钱)加倍的高 21、客居 22、一棵小草 23、哪能,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实是欲界之仙都 2、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3、 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 4、闲人 仙人,三峡提高卷,建长江三峡水力发电站,主要有三个理由,请你找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以及相对应的理由。,三峡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比较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在课文中找出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同的句子。 2、课文和早发白帝城中都写到了“猿声”,谈谈两者有什么不同? 3、引用当地流行的渔歌结束全文,有什么表达效果?说说它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的情感相同吗?,从作者对三峡“春冬之时”的描写可看出,三峡的景色迷人。但作者结尾却引用了“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样的诗句,让人感觉一丝悲凉。你觉得作者引用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认为是合适的,春冬的三峡给人美感,而作者引用诗句是告诉人们秋天的三峡给人悲凉的感觉,说明三峡四季会给游人不同的感受。与“良多趣味”一致。所以我认为合适。,1、水流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三峡中以“高猿长啸”“猿鸣三声泪沾裳”来衬托秋天悲凉的气氛;早发白帝城中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 用“猿声” 来表现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 4、引用渔歌结束全文能渲染秋天凄凉的气氛,并从侧面表现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 表达的意境不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诗句没有凄凉之义,表达的欢快心情。,记承天寺夜游提高卷,解词 1、解衣欲睡 2、相与步于中庭 3、遂至承天寺 4、寻张怀民 5 、何夜无月 6、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欣然起行 行万里路 B积水空明 深明大义 C私心杂念 念无与为乐者,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2、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4、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称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 5、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案,解词 1、解开(脱 、脱下) 2、散步(漫步、 行走) 3、于是 4、找 5、哪(什么) 6、A,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2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旷达,3、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 4、不是。 这里是指不追逐名利、超脱而有情趣的意思。 指心内愤懑、自嘲自解的心态。 5、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湖心亭看雪,1、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2、课文写的是雪后的西湖,其写景方法是什么?文中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表达的什么感情? 3、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4、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答案,1、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