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评价.ppt_第1页
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评价.ppt_第2页
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评价.ppt_第3页
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评价.ppt_第4页
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评价.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评价,2019/8/1,2,内容框架,一、引言 二、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三、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四、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条件和操作流程 五、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2019/8/1,3,一、引言,“反馈”是控制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从英文“feedback”意译而来,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看出反馈强调的是程序实施后的验证,并以此为根据加强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控制。在国内提出反馈教学法的刘显国先生也同样指出“反馈教学法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原理建立的新教法,它主要特点是“把学习结果返回教师和学生中,从而调整教与学,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掌握所教内容,并把教学与评价结合起来,可以看出从一开始当“反馈”被用到教学中去时,人们主要关注的是通过反馈结果对教学设计进行验证,并使它成为评价教学过程的基础。 在“辞海”中“模式”一词的含义为“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作为术语时,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涵义。1972年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从而将“模式”一词引到教学领域,教学模式也成为教学领域里又一个被关注的对象。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作者对教学模式提出了这样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和计划”,可以看出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示范性的特点。在研究之初人们过分夸大了教学模式的适用性,使教学模式强化了其稳定性的特点,造成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僵化。但随着对教学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逐渐开展,人们认识到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过程,它会因为教材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当“模式”用到“教学”实际中来时,它不应该是一种全面性、全能性的教学策略体系,而应该有其各自的针对性。它给教学过程提供了一种范型,但往往只是一种框架和其主要的适用范围,当遇到具体教学过程时则会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做相应必要的调整。因此,教学模式不是固定的,不是僵化的,而是有其灵活性和针对性的。,2019/8/1,4,二、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在反馈型地理课堂的基础上,以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反馈为基本教学纽带,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重点强调“反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强调师生“反馈”的过程,更强调通过“反馈课”将反馈作用进一步的强化,使师生间“反馈”的作用充分被体现出来,使教学更优化。“反馈”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的有所知是它实施的前提条件,这使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通识性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一定学科特点的支持。,2019/8/1,5,三、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在反馈型地理课堂的基础上,以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反馈为基本教学纽带,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由学前反馈课、教学设计阶段、学中反馈阶段、学后反馈阶段、学后反馈课五个阶段构成,充分体现了反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它的构建是建立在有意义学习、建构主义和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1 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理论。他指出,有意义学习(meaning Learning)就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对知识所反映出的事物本身的性质、规律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真正理解,需要将所学新知识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果之间建立实质性的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 只有建立在这种实质性的联系之上才能使学习本身“有意义,从中可以得知,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有三个先决条件:(1)“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2019/8/1,6,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是当代心理学、认识论和教育学中的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尤其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最早的提出者可以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经过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的研究,建构主义理论不断得以丰富,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支派。虽然建构主义者的理论不尽相同,但有些思想是被他们共同强调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理解知识是被建构的。” “社会协商和分担责任是学习的一部分。” 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全程参与性,强调通过“学前反馈课”反馈学生的己有知识和经验,借助反馈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结果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中反馈阶段”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反馈,对所学地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逐步进行意义建构。同时小组反馈形式是本教学模式中的主要反馈形式,学生需要在组内进行自我反馈,通过相互间分担责,交流意见,共同针对新旧知识进行讨论和争辩,促使小组观点的形成。可以看出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构建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2019/8/1,7,3 系统论的基本理论 系统论思想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是 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其中核心思想是整体性。其创始人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在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的相加,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同时指出系统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系统中特定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 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把地理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将教学各个要素放置于一个教学整体中来研究其特定的作用,以达到可以优化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显然,本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教学系统基础上的研究,它不仅强调各个要素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更关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系统论的思想。,2019/8/1,8,四、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条件和操作流程,(一)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首先,分享的态度是教师进行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也是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最基本的要求。这里所指的分享包括了和学生之间经验的分享,课堂时间的分享以及确定教学内容权力的分享。 其次,教师应该是个学习者,他的知识体系需要随时代而不断更新。反馈是学生生活经验的反馈,他们的反馈除了带有自身的年龄特点外,还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仅仅关注课本上地理知识本身的教师就无法很好的和学生之间产生必要的交流。同时从地理学思想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地理学思想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地理知识是动态的知识,有着它自己的时代变化,因此教师的知识体系需要不断更新,让它和时代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很容易寻找到和学生经验型知识之间的交汇点,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地理知识的存在,并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发展。,2019/8/1,9,2 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首先,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改变依赖多年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教师精妙的讲解,虽然帮助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记忆,但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获取知识的学习习,使学习成为对知识的结果性动作,忽略了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也削弱了学生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变成了无数知识点的记忆,甚至于机械性的记忆。 其次,在课外,学生需要注意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和交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在知识时代的当下,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种多样,人们的视野也随着自身的经历、电视、网络、书刊等不同渠道而逐渐拓展。地理知识和生活密切相关,比如:2008年,奥运圣火的世界传递,雪灾,地震,粮食价格的世界性波动,能源供求关系的变化等等,这些地理事件或与地理知识有极强相关性的事件就在学生身边发生,多渠道的报道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的奥秘,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多方面关注其发生和发展,然后将讨论放入课堂,使反馈不仅可能,而且变得更为精彩。,2019/8/1,10,3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的反馈成为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桥梁,需要学生有话可讲,这就要求所教授的内容应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学生了解到的知识一般具有松散不成体系的特点,因此概念理解相对较少,涉及实例分析相对较多、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更易于本教学模式的展开和实施。,2019/8/1,11,(二)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学前反馈课,教学设计阶段,学中反馈阶段,课后反馈阶段,学后反馈阶段,2019/8/1,12,1、开设学前反馈课,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已有的知识是构建新知识的脚手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注意、理解、掌握、记忆和遗忘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让学生回忆过去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这个环节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学模式中重要的一环。在本教学模式中,学前反馈过程被增加为一节课的时间,这和其他教学模式中将“反馈”环节作为一节课中某一个环节有很大的区别,也是本教学模式突出的部分。 传统地理教学中往往利用课堂前几分钟时间使用教师提问的方式来回忆旧知识,由于时间短,学生处于紧张的状态,只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其中,又由于这个环节的设置只是教师导入新课的一种手段,并不能达到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的结果。同时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下学生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能力主要表现为隐性,如果没有借助某种桥梁,很难将这种隐性能力表现出来。,2019/8/1,13,2 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正确使用地理教材,要避免“教教材”的简单传授过程。21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日益增长的信息量和有限的中学教育时间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同时变化的不仅是知识信息量本身,而且对以前知识的理解也在不断更新。“确定性知识”的不断更新使教学内容更加需要灵活的教学策略。具体的说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于学生已知,适当减少教学内容 2.对于学生误知,及时纠正 3.对于学生想知,适当增添教学内容 4.以学生的反馈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更具有实效性,2019/8/1,14,3、促进学中即时反馈,注重知识的再次生成 课堂是师生之间直接交流反馈的平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 在这个场所里,学生不是单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一个思考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冲突中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不是带着疑问强制性接受教师的结论。在该阶段应该注意下面的两个问题: 1.设置开放空间,让学生有疑能问 2.设置反馈时间,让学生有疑必问,2019/8/1,15,4关注学后延时反馈,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新授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本节知识学习的结束。1992年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提到,“深信地理教育为近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这个地理教育的终极目标告诉我们地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素养对现在社会的重要性,并使学生能够用已经学到的地理知识和能力认识和解决一些现代社会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因此,知识的迁移能力应该成为课后反馈的重点。具体的要做好下面4方面的工作: 1.增加学后相应图表或材料分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2.增加学后收集信息的练习,拓展所学的新知识。 3.利用时事材料分析,将知识迁移和时代相联 4.根据所学知识,分组出题交流,2019/8/1,16,五、反馈性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1 充分调动课堂参与性 学生的参与性一直是中学地理课堂中被关注的问题。调查中可以发现,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主要将教材中提到的事实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认真听讲。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无法整堂课都集中注意力,而且需要学生自我消化、自己动手、自己观测的地理学科能力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最终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地理课堂失去了兴趣,缺乏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9/8/1,17,2 促进表达和维护自己地理观点的能力 地理表达能力强调地理专业术语的使用,在表达过程中需要使用图表数据支持自己的结论。因此从学生将已知的有关地理知识在组内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地理专业术语使用的状况,并通过反馈评价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使用专业术语来表述自己的结论。同时学生在和同学反馈交流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地理观点,还要学会寻找数据和实例来维护自己的结论,对和自己不同的看法提出合理的质疑。在这个过程中生生之间的交流反馈,师生之间的追问反馈就成为他们在课堂上探讨的渠道,从而培养他们使用地理数据和图表的习惯,提高地理表达能力。,2019/8/1,18,3 提高收集并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意味着信息的获取渠道多样化,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本身的复杂化。充斥于各种渠道的多种地理信息要求学生能够有目的的进行甄选,收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对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