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一中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重庆市长寿一中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重庆市长寿一中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重庆市长寿一中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重庆市长寿一中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长寿一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估测中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舒适的温度约25B长春冬天气温约20C学生课桌高约80dmD自行车速度约30m/s2二胡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演奏时,如果手指在弦上往下移动,则琴弦发出声音的()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3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刘翔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地面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5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D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6夏天的早晨经常可以看见草叶上有露珠,露珠的形成与下图中相同的是()A坚固的冰B如纱的雾C晶莹的雾凇D雪白的霜7把一瓢水倒入烧热的铁锅中,会发出“吱吱”的响声,同时产生大量的水雾,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再液化B先汽化再凝华C先液化再汽化D先液化再升华8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色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94,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4用这支温度计测量31的热水温度,则该温度计的读数为()A30B31C31.9D3210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BCD11入射光线和平面镜间的夹角为35,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A70B110C80D12012有一个凸透镜,萧萧经测量发现它的焦距f8cm;当把一物体放到2f的位置时,萧萧又观察了像的大小,发现像比物要小些,则该透镜实际的焦距f()Af8cmBf8cmCf8cmD以上都有可能13小美同学对某种固体物质加热,根据记录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其熔点是80B图象中的水平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D温度为80的这种物质一定是处于固液共存状态1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第8s末时,甲、乙两同学相遇B第8s末时,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C在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在4s8s内,甲同学的速度是乙同学的2倍15甲、乙两人同时A从点出发沿直线向B点走去。乙先到达B点,然后返回,在C点遇到甲后再次返回到达B点后,又一次返回并D在点第二次遇到甲。设在整个过程中甲速度始终为v,乙速度大小也恒定保持为9v。如果甲、乙第一次相遇前甲运动了s1米,此后到两人再次相遇时,甲又运动了s2米,那么s1:s2为()A5:4B9:8C1:1D2:1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6分)16如图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填字母),它对光有作用。17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增大/不变/减小)。1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则蜡烛放在处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放在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放在处与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相同。19古诗“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明月”。前者是光的现象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现象形成的。20高速公路上正匀速行驶的甲、乙两车,其中甲车的速度为30m/s,乙车的速度为90km/h,则运动得快的是车;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8:7,则甲、乙两车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2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现象造成的;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现象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冷饮时感到凉爽,是因为的缘故。2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由于干冰吸热而骤然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现象,从而在罐外壁结了一层白霜(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4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置。图中数字的含义是。这样的噪声(填“会”、“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工作。25如图所示是采集奥运圣火的画面。其中圣火采集器是一个面镜(填“凹”或“凸”),太阳光经这个面镜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后会聚,从而使置于这个面镜处的火炬被点燃。26小明同学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他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是10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放大的(选填“实”或“虚”)像。27如图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折射角。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第28题6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28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29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其中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支光线的光路。30如图甲和乙所示,请画出凸透镜或凹透镜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3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眼睛在A这一侧进行观察。(1)将蜡烛A固定,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说明了;取走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上光屏,则光屏(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了。(2)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则蜡烛A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如图乙所示,桌面上有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MN是透明薄玻璃,箱内有一支蜡烛A小明想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也可以测出了箱内蜡烛A到侧面MN的距离。他只选择了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和火柴。小华提醒小明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请你帮助小明完善下列的实验步骤:把蜡烛B放到箱子侧面MN的右侧桌面上并点燃。移动蜡烛(填“A”或“B”),直到。(4)在实验过程中,点燃蜡烛的目的是。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31题6分,第32题8分,第33题8分,共22分)32重庆长寿湖旅游风景区位于长寿区长寿湖镇,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也是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5A级风景区。一天,刘晓一家自驾游去长寿湖,在公路旁他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求:(1)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到达长寿湖,至少需要多少时间?(2)若小车通过某一段路程时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通过这段路程是否有超速违规的行为?33长寿长江铁路大桥为渝怀铁路重点控制工程之一,大桥全长900m,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510m,如图所示。全桥墩台均按一次复线设计,是目前我国最大跨度的双线铁路下承式连续钢桁梁。一列长180m的火车正匀速行驶,已知整列火车都在大桥上的时间为24s。求:(1)火车的速度是多少km/h?(2)整列火车全部通过这座大桥需要的时间是多少s?(3)若甲同学耳朵贴在正桥的一端,乙同学在正桥的另一端用力敲打正桥一下,结果甲同学会听到了两次响声,并且这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为1.4s,则正桥的传声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4一座铁路桥长400m,一个行人在桥上行走,当行人走到距离前方桥头190m处时,发现迎面驶来一辆火车距前方桥头800m,此时它正匀速行驶,行人继续向前方桥头以4.75m/s的速度跑,他刚好能安全离开铁路桥。求:(1)火车的速度;(2)如果行人立即转身向后方桥头跑,则行人至少以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离开铁路桥?2018-2019学年重庆市长寿一中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估测中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舒适的温度约25B长春冬天气温约20C学生课桌高约80dmD自行车速度约30m/s【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舒适的温度约25,符合实际,故A正确;B、长春冬天气温约20,符合实际;故B正确;C、学生课桌高度约8dm,故C错误;D、自行车速度约5m/s,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二胡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演奏时,如果手指在弦上往下移动,则琴弦发出声音的()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分析】利用决定弦乐器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决定因素即可知道这样操作的目的。【解答】解:音调的高低是由弦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松紧度来决定的。在材质、横截面积、松紧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其长度,可以改变音调高低。因此,在演奏时,如果手指在弦上往下移动,音调变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弦乐器发声音调的高低的决定因素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进行细化的考查,应熟知。3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刘翔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地面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分析】根据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确定研究对象,然后再利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解答】解: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以主席台是研究对象,主席台位置的变化是相对于刘翔的位置而言的,故参照物是刘翔。故A正确。故选:A。【点评】告诉了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时,要以物理情景中出现的物体为参照物。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分析】(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如果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路程随时间不发生改变,说明物体静止;其它情况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如果速度随时间不改变,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变大时,说明物体加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减小,说明物体减速运动。【解答】解:甲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甲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乙图表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乙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丁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和丁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5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D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解答】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6夏天的早晨经常可以看见草叶上有露珠,露珠的形成与下图中相同的是()A坚固的冰B如纱的雾C晶莹的雾凇D雪白的霜【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解答】解:A、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是冰,是凝固现象,不合题意;B、露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与理论联系起来是解决此题的关键。7把一瓢水倒入烧热的铁锅中,会发出“吱吱”的响声,同时产生大量的水雾,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再液化B先汽化再凝华C先液化再汽化D先液化再升华【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的条件是放热。【解答】解:把冷水倒入烧热的铁锅中,水的温度会升高,汽化出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空气尘埃中,就是“白气”。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汽化和液化这两种物态变化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要对各种物态变化的现象和应用要有所了解。8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色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分析】在描写的雪景中,地面的水凝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而树枝上的雾凇等都属于凝华现象,可据此判断出形成这种自然景色的主要物态变化。【解答】解:形成这种自然景色的主要物体变化包括:凝固:水凝结成冰;凝华:雾凇等现象;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在判断学过的几种物体变化时,一定要先弄清变化前后的物体状态,然后再根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体变化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判断。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94,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4用这支温度计测量31的热水温度,则该温度计的读数为()A30B31C31.9D32【分析】(1)已知温度计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4,沸水的温度是94,中间是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2)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31的水中时,设温度计的示数为t,列方程建立关系。【解答】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2)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31的水中时,设温度计的示数为t,则有(t4)31。解得t31.9,故该温度计的示数为为31.9。故选:C。【点评】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据真实温度计算出温度计的示数即可。10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BCD【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A、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D、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折断,玻璃砖中看上去错位的钢笔,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BD错误;C、利用潜望镜看物体,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故选:A。【点评】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1入射光线和平面镜间的夹角为35,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A70B110C80D120【分析】要知道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5,所以入射角为90355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55,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110。转动平面镜,当入射角增大5时,变为55+560,所以反射角也变为60,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特别要掌握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它们都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12有一个凸透镜,萧萧经测量发现它的焦距f8cm;当把一物体放到2f的位置时,萧萧又观察了像的大小,发现像比物要小些,则该透镜实际的焦距f()Af8cmBf8cmCf8cmD以上都有可能【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由题意知,物体经凸透镜后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设实际的焦距为f,物距:u2f16cm,u2f,实际焦距:fu16cm8cm。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成像特点,判断属于凸透镜成像的那种情况。根据物距或像距解不等式求得焦距。13小美同学对某种固体物质加热,根据记录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其熔点是80B图象中的水平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D温度为80的这种物质一定是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分析】(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2)物体处于熔点时,可能存在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解答】解:A、从图象上可以看出,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一直保持在80,说明其熔点是80,且该物质是晶体,故A正确;BC、图象中的水平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C正确;D、温度为80的这种物质可能处于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故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要从图象中获得信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点、熔化过程、熔化过程的特点、熔化过程所需时间、整个过程物体的状态。1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第8s末时,甲、乙两同学相遇B第8s末时,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C在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在4s8s内,甲同学的速度是乙同学的2倍【分析】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解答】解:A、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8s时甲乙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B、因为甲乙8s通过路程相等,时间不等,由速度公式可知两同学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C、0s8s内,甲通过路程为5m,乙通过的路程也是5m,所以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D、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则甲的速度:v甲1.25m/s;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则乙的速度:v乙0.625m/s;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4s8s内的速度仍为0.625m/s。,则在4s8s内,甲同学的速度是乙同学的2倍;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st图象的了解与掌握,明确图象中图线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5甲、乙两人同时A从点出发沿直线向B点走去。乙先到达B点,然后返回,在C点遇到甲后再次返回到达B点后,又一次返回并D在点第二次遇到甲。设在整个过程中甲速度始终为v,乙速度大小也恒定保持为9v。如果甲、乙第一次相遇前甲运动了s1米,此后到两人再次相遇时,甲又运动了s2米,那么s1:s2为()A5:4B9:8C1:1D2:1【分析】设总路程AB为S,整个过程甲速度始终为V,乙速度大小也恒定保持9V,根据第一次相遇时二人所用时间相等列出等式,求出S1的表达式;同理,根据第二次相遇列出等式,求出S2的表达式,然后二者相比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总路程AB为S,整个过程甲速度始终为V,乙速度大小也恒定保持9V,则在C点相遇时,两人所用时间相等,解得:S1S,同理可得:,解得:S2S,则。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相遇时时间相等,分别列出等式,然后问题可解。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6分)16如图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b、d(填字母),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进行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解答】解:如图,b、d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ac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故答案为:b、d;会聚。【点评】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有多种方法:还有根据定义判断、根据成像情况进行判断、根据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判断。17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60,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减小(增大/不变/减小)。【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找到反射角的大小;再确定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的入射方向的变化,确定入射角的变化,从而分析出反射角的变化。【解答】解:根据图解,入射角等于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在法线的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逐渐向法线靠近,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也逐渐减小。故答案为:60;减小。【点评】在反射现象中,入射是因,反射是果,所以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跟着减小。1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则蜡烛放在a处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放在c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放在e处与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相同。【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解答】解:点燃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由图知,放在a处,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其中蜡烛放在c处,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放在e处,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相同。故答案为:a;c;e。【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在实际中的运用,熟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关键。19古诗“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明月”。前者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分析】“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池底看起来要比实际的位置变浅了,看到的池底是真实池底的反射的光线在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池水映明月”指的是看到水中的月亮,这是一种平面镜成像现象,它是由月亮反射的光线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而形成的。【解答】解:“潭清疑水浅”是潭底反射的光经界面发生折射后,发生偏折,使人感觉好像池底变浅了,是光的折射造成的,是一种折射现象;“池水映明月”类似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答案为:折射;反射。【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点,类似的现象却包含了不同的道理,提醒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细心加以区分。20高速公路上正匀速行驶的甲、乙两车,其中甲车的速度为30m/s,乙车的速度为90km/h,则运动得快的是甲车;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8:7,则甲、乙两车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0:21。【分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先将甲、乙车速度单位统一成km/h,然后可知甲乙两车速度快慢;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8:7,然后得出所用的时间之比。【解答】解:甲车的速度v甲30m/s303.6km/h108km/h,则v甲v乙,已知,甲、乙两车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故答案为:甲;20:21。【点评】题注意问题:1、速度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2、求比例题目中公式推导要条理;3、注意各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21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不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解答】解:瓶子的外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液化形成的。冰块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恰好是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吸热的时候冰会熔化,但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液化、不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化和液化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2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现象造成的;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液化现象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冷饮时感到凉爽,是因为冰熔化吸热的缘故。【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解答】解: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手上的水凝固造成的;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吃冷饮时感到凉爽,是因为冰熔化吸热的缘故。故答案为:凝固;液化;冰熔化吸热。【点评】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首先要确定物质原来所处的状态与现在的状态,结合物态变化的定义来突破这种类型的题目。2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由于干冰升华吸热而骤然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从而在罐外壁结了一层白霜(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解答】解: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固态干冰会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罐外,形成霜。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24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置。图中数字的含义是58.6分贝。这样的噪声不会(填“会”、“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分析】(1)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解答】解:据噪声显示装置能看出,此时的噪声是58.6分贝,由于该数值不超过70分贝,故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故答案为:58.6分贝;不会。【点评】在课本上关于噪声的等级划分有很具体的内容,应该注意识记。25如图所示是采集奥运圣火的画面。其中圣火采集器是一个凹面镜(填“凹”或“凸”),太阳光经这个面镜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后会聚,从而使置于这个面镜焦点处的火炬被点燃。【分析】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焦点发出的光线变为平行光线射出,通常用来做灯内的反射镜面。【解答】解:圣火采集器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会会聚在焦点上,焦点上的温度极高,将火炬点燃。故答案为:凹;焦点。【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凹面镜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26小明同学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他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是小于10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选填“实”或“虚”)像。【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解答】解:放大镜成像时,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之内,焦距为10cm,故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小于;虚。【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一定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7如图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30,折射角46。【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1)由图可见,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30,因此入射角等于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30;(2)由图可见,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44,因此折射角是904446。故答案为:30;46。【点评】明确入射角和反射角和折射角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无论哪个角,都是相应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界面的夹角。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第28题6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28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分析】人看到球,是球发出的或反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由此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以做出平面镜的位置。【解答】解:球反射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因此,从球反射出的光线是入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的光线是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法线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由此可以做出法线ON。平面镜与法线相互垂直,因此过入射点O做法线的垂线即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可由光的反射定律求作平面镜的位置。29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其中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支光线的光路。【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由于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先作出S的像点S,连接SA,交于镜面于一点,即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解答】解: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S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平面镜作图利用好: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和像点与发光点关于平面镜对称。30如图甲和乙所示,请画出凸透镜或凹透镜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分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点评】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3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眼睛在A这一侧进行观察。(1)将蜡烛A固定,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说明了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取走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上光屏,则光屏不能(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了平面镜成虚像。(2)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则蜡烛A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将不变(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如图乙所示,桌面上有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MN是透明薄玻璃,箱内有一支蜡烛A小明想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也可以测出了箱内蜡烛A到侧面MN的距离。他只选择了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和火柴。小华提醒小明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刻度尺。请你帮助小明完善下列的实验步骤:把蜡烛B放到箱子侧面MN的右侧桌面上并点燃。移动蜡烛B(填“A”或“B”),直到直到看见B的像与A完全重合。测出B到玻璃板MN的距离。(4)在实验过程中,点燃蜡烛的目的是成清晰明亮的像。【分析】(1)透明的玻璃板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2)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利用替代法进行分析;为验证物像的大小形状相同,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亮的蜡烛,将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平板玻璃板后面,未点燃才能保证另一侧光线比较暗,便于成像,要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实验时,如果使用的玻璃板比较厚,那么在测量像距时,造成像距比物距偏大。(4)在实验过程中,点燃蜡烛的目的是使蜡烛成的像更明亮。【解答】解:(1)将蜡烛A固定,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说明了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3)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关系,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距离的大小;实验过程中,移动蜡烛B,直到蜡烛B的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在实验中,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亮的蜡烛,将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平板玻璃板后面,目的在于确定蜡烛A与蜡烛B的像是否完全重合的问题;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用刻度尺测量出蜡烛B到MN的距离,即蜡烛A到MN的距离。(4)在实验中,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亮的蜡烛,将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平板玻璃板后面,目的在于使蜡烛成的像更明亮。故答案为:(1)像和物的大小相等;不能;平面镜成虚像;(2)不变;(3)刻度尺;B;直到看见B的像与A完全重合;测出B到玻璃板MN的距离;(4)成清晰明亮的像。【点评】此题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查了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注意实验中用一个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的原因:判断像与物体是否完全重合;使对侧光线较暗,利用蜡烛成像。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31题6分,第32题8分,第33题8分,共22分)32重庆长寿湖旅游风景区位于长寿区长寿湖镇,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也是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5A级风景区。一天,刘晓一家自驾游去长寿湖,在公路旁他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求:(1)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到达长寿湖,至少需要多少时间?(2)若小车通过某一段路程时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通过这段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