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静脉留置针讲诉.ppt_第1页
读书报告静脉留置针讲诉.ppt_第2页
读书报告静脉留置针讲诉.ppt_第3页
读书报告静脉留置针讲诉.ppt_第4页
读书报告静脉留置针讲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静脉留置针,十五病区,读书报告内容,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历史,外周静脉留置针于1958年诞生于美国,之后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美国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90年代静脉留置针被引入国内,但仅限于手术室、儿科等科室。,静脉 留置针,程序化输液提高质量,以病人为中心,护士职业安全,应用高科技输液工具减轻工作,留置针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安全型留置针。护士职业安全的问题日益得到重视,静脉输液治疗无针化在现代医院逐步推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被广泛使用。,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的接受,有研究表明,常规静脉输液每人次约需2-3分钟完成,采用静脉留置针可缩短至0.5-1.0分钟,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更为危重病人的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2,读书报告内容,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3,并发症,静脉 血栓,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静脉炎的分级标准4,读书报告内容,静脉留置针外渗与静脉炎的原因,患者 因素,留置针 的选择,原因,输液时间,药物因素,留置时间,护士因素,其他因素,(1)患者自身因素,疾病影响和生理因素,性别因素,免疫力降低,危重患者、瘫痪患者、重症昏迷患者、婴幼儿、老年人、反复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外周血管疾病如动脉血管硬化、糖尿病患者,女性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男性。这可能与男性运动比较多、肌肉发达、血管粗、血运好有关。,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及细菌所致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降低。,静脉留置针外渗与静脉炎的原因,患者 因素,留置针 的选择,原因,输液时间,药物因素,留置时间,护士因素,其他因素,静脉留置针外渗与静脉炎的原因,患者 因素,留置针 的选择,原因,输液时间,药物因素,留置时间,护士因素,其他因素,材料 留置针的型号,材料,留置针型号,(3) 留置针 的选择,使用聚四氟乙烯导管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为49%, 使用生物材料导管发生率为24%,静脉留置针外渗与静脉炎的原因,患者 因素,留置针 的选择,原因,输液时间,药物因素,留置时间,护士因素,其他因素,不同输液时间与液体外渗发生率的关系,(4)输液时间,输液时间越长,外渗的发生率越高。 有研究认为,同一静脉不能长时间、多次接受不同浓度、不同pH值、不同药物等理化因素的刺激。,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容易机械性损伤血管内皮,使血小板在受损部位和导管尖部聚集,随着时间的延长易形成血栓,聚集的血小板释放组胺,使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同时因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使液体进入组织间隙,造成局部红肿、疼痛、皮温升高。,结论,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一次。,肝素帽应随留置针一起更换,若污染随时更换。,静脉留置针外渗与静脉炎的原因,患者 因素,留置针 的选择,原因,输液时间,药物因素,留置时间,护士因素,其他因素,(5)药物因素,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外渗的发生率高,不同药物与液体外渗发生率的关系,不同药物对血管的影响,多巴胺,甘露醇,近年有学者报道,某些收缩血管的药物如多巴胺,对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并由可恢复性病变转化为不可恢复性病变,有动物实验显示,短期内静脉推注20甘露醇48次后,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被破坏,血管内瘀血,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及水肿,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外渗的发生率高,原因分析,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静脉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合理安排输液顺序,避免刺激性药物外渗导致严重后果。9,对需维持血压患者,应每隔2-4h将升压药与不含升压药的液体交换输注,以防引起化学性静脉炎。10,静脉治疗实践指南和实施细则明确规定,PH小于5,或大于9,渗透压大于600mmol/L的液体不能从外周静脉输注。11,短时间从外周静脉输注时先输入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后输入非刺激性药物。输入高浓度、大分子溶液如甘露醇、脂肪乳、氨基酸等液体时,应减慢输液速度;输入之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1,2,3,4,结论,静脉留置针外渗与静脉炎的原因,患者 因素,留置针 的选择,原因,输液时间,药物因素,留置时间,护士因素,其他因素,(6)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h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48%,留置时间120h者,静脉炎发生率高达57%,静脉留置针外渗与静脉炎的原因,患者 因素,留置针 的选择,原因,输液时间,药物因素,留置时间,护士因素,其他因素,(7)护士责任、技术因素,没有及时巡视观察输液情 况,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护士操作不当引起损伤,护理人员缺乏知识,封管液推注速度 过快、量不足,拔针后局部压迫 不当,对血管不了解,局部 解剖位置不清楚,对药物的特性及使 用方法缺乏了解,素,因,理,护,结论,Title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1,2,3,4,加强巡视,不能忽视穿刺部位以外区域的观察,因血管损伤并非仅局限于穿刺点周围,在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情况下,药液可以从任何血管内膜薄弱处渗出。,采用边推注边关闭夹子的方法封管,脉冲式注入正压封管液,边推注边关闭夹子,以注射器里剩余0.5肝素液时,完全关闭夹子为宜。13,封管方法可采用连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使管腔内充满封管液,达到正压封管。12,对留置针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4,静脉留置针外渗与静脉炎的原因,患者 因素,留置针 的选择,原因,输液时间,药物因素,留置时间,护士因素,其他因素,(8)其他因素,仪器造成的损伤:输液泵及微量注射泵,物理因素: 环境温度,药物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等,由于机械原因,输液泵及微量注射泵并非是将液体匀速地注入血管内,这就造成输液速度与血液流速存在差值,当输液速度大于血液流速时,血管壁内测压力上升,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受力升高,同时也使血管壁失去正常的血液供应。使血管内膜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读书报告内容,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方法的改进16,临床常采用药物外敷处理输液外渗局部,但是药物外敷存在一定的缺点,药物需通过皮肤渗透发挥其作用,其起效慢,且对于外渗药物没有针对性,尤其是对于发泡剂类或刺激性较强药物的外渗,临床应用的化疗药物、电解质药物、血管加压素和高浓度营养药物等,药物外渗进入周围组织比血管中的刺激更强,如不能尽快减少或稀释外渗药物,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现状,研究机理,本研究中观察组发生输液外渗后,保留了静脉通路,并通过静脉通路尽可能将外渗药物抽吸干净,有利于减轻局部肿胀及对周围组织细胞的损伤,同时将生理盐水注入外渗处,起到分散稀释药物的作用。对于肠外营养药或电解质溶液引起的外渗,可以注入透明质酸酶,以分解人体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促进药物的扩散及吸收,研究机理,结论,临床上,化疗药物外渗引的组织坏死非常多见,其对组织的破坏性更强,临床常采用利多卡因封闭疗法治疗化疗药物外渗,效果不佳。,1李蔚蓝 ,罗秀娟.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国际护理杂志J,2009,28,265 2钱云翠.临床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J,2011,32,20 3罗惠芬,龙翠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 4 Groll D,Davies B,MacDonald J,Nelson S,Virani T,Evaluation of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hlebitis and infiitration scales for the asscss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peripheral vascular access devicesJ Infus Nuts2010,33(6):385390 5李晓岩,赵学梅等关于静脉留置针最佳部位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2012,4:(28) 6付喜秀,刘陶文等.两种型号静脉留置针发生置管并发症的比较.护理研究J2009,2(23) 7郭丽娟,毛立等.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实用护理杂志J,2008,19(7):5 8赵焕婷.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中国伤残医学J,2010,18:3,参考文献,9丁小萍等.外围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J,2010,41(5):415-416. 10徐淑君.合理安排静脉输液顺序的护理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J,2009,29:7132-7132. 11王建荣.胃肠外营养输注的护理.静脉治疗实践指南和实施细则J,2009,10:5. 12杨宝霞.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天津护理J,2010,18(1):55-56. 13王书瑶等.留置针封管时预防血液返流方法介绍.护理学杂志J,2013,28(6):4. 14陈红字等.临床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调查.中国健康教育J2012,21(2):144 15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北京人民军医出社,2009:123-125 16韩娟等.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方法的改进.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