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_第1页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_第2页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_第3页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九江市浔阳区柴桑小学执教教师:李海花指导教师:曹 武一、教材、教学对象分析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里的内容,是在充分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定律中最难理解与掌握的,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时,往往容易出错,其根源就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教学编排时,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贴瓷砖,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让学生解决“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规律,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感知,对所列算式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验证,从而得出规律。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这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回忆,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再现。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所以本课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生动直观的优势,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规律奠定了良好的认识和情感基础。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实例符号化”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二、教学设想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中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合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一、复习引入(为新课作准备)。二、新知探究。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灵活使用公式)。第二部分新知探究分为三大块:(1)生活问题,形成表象。1、课件出示生活情境图,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初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2、学生根据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寻找等式,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积累。(二)模写等式。通过模写等式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更大的丰富,为归纳规律提供依据。(三)探索规律。在前面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链接知识,比较得出规律。经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才会真正有所体验,才能构建自己有意义的知识,用语言和字母表达乘法分配律也就水到渠成,同时会感觉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是存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四、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探索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五、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2、用语言叙述归纳乘法分配律。六、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算式若干。八、教学实录(一)复习、引入1、复习铺垫(1)口算(熟悉运算顺序,为新课作准备)。103+107 609+601(27+73)8 205+502(2)说一说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3)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说应用了什么定律。125268 (4+10)25(评析:以旧引新,为新知识做铺垫。第3题的第2小题应用的是乘法分配律,学生没学过,目的在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尝试,出现矛盾,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2、设疑引入师:复习题中第3题第2小题(4+10)25其实也可以用乘法的一个运算定律计算。你们知道这道题怎样算吗?运用的又是什么定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乘法新的运算定律。(师板书:乘法)(评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给新课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新知探究1、生活问题,形成表象。(1)课件出示情境图(肯德基店)。小华一共要付多少钱?1)你能用几种方法解题?2)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学生的解法。解法一:(3+7)5 解法二:35+75 =105 =15+35 =50(元) =(50元)3)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解法一:先算出一份鸡腿和一份冰激凌共多少钱,再乘5份,就得出总价钱。解法二:先算出5份鸡腿和5份冰激凌各多少钱,再加起来,就得出总价钱。4)学生分小组探讨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和联系。小节:不同的思路都求出了一共要付多少钱,所以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师板书:(3+7)5=35+755)读一读。(2)课件出示书第48页的例题情境图小明和小军看到工人叔叔正在贴瓷砖,贴了两面墙,你们帮助他们算一算,一共贴了多少块?1)你能用几种方法解题?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学生的解法。解法一:(6+4)9 解法二:69+49 =109 =54+36 =90(块) =90(块)4)学生小组讨论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和联系。小节:不同的思路都求出了瓷砖的总数,所以这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师板书:(6+4)9=69+495)读一读(评析: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两次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创设情境,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需要,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解题时教师直接提出“你能用几种解法解题”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为发现新的规律做铺垫。另外“找出联系与不同”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人人动手、动口、动脑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4+10)25师: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计算?说明理由(4+10)25=425+1025=100+250=350(评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尝试解决复习中遇到的问题,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又可以初步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4)寻找等式,感性积累。1)学生拿出课前教师准备的算式。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把可以用等号连接的两个算式找出来。如果有争议可以算一算来验证:(125+18)8 1258+12518 1258+18830(15+7) 3015+7 3015307(20+13)2 202+132 20132(25+36)4 42536 254+3642)学生小组合作找出相等的算式。3)分小组汇报。4)观察汇报结果并判断是否正确,如果有错的要找出原因并改正。师板出:(125+18)8=1258+188 (20+13)2=202+132 (25+36)4=254+364(评析:再次小组合作,通过寻找等式,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进一步的积累。同时感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5)初步归纳。(3+7)5=35+75 (125+18)8=1258+188 (20+13)2=202+132(6+4)9=69+49 (25+36)4=254+3641)找出上面5个等式的共同点,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相互交流。2)自由发言。2、模写等式,积累感性认识。(1)教师提出质疑。师:你们真发现了这些算式的规律了吗?也许你们发现的只是偶然现象,你们能再举一些例子对你们自己发现的规律进行验证吗?有谁能举出相反的例子吗?(2)学生自由发言,全班学生判断对错。(评析:在教师提供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举出例子,追求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模写的过程中学生是自己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另外全班学生判断对错,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验证的过程。)3、探索乘法分配律。(1)说说是如何模写等式的。(2)再次观察等式,找出规律。(3)小组探讨,黑板上的等式有什么相同点?这些等式左边求的是什么?右边求的是什么?(4)反馈。如: (6+4)9=69+49 两个数的和与 两个数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 另一个数相乘 再把积极相加左右两边相等(5)概括定律。1)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2)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a+b)c=ac+bc师:(a+b)c=ac+bc叫做乘法分配律师完成课题板书的后一半:分配律(评析:学生在前面多次观察、比较、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归律,水到渠成。)(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是老师教给你们的吗?()利用具体的教学材料,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下面我们就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现实的数学问题。(评析:教师的反问结合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感到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1、课本P49试一试: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80+4)25 3472+34282、课本P49练一练第一题:填一填。(10+7)6= 6+ 68(125+9)=8 +8 748+725= ( + )3、练一练第二题。(20+4)25 3537+653732(200+3) 4838+3824、练一练第三题,送饮料。5、简算。3829+38 4265+4233+42227101-27 7399(评析:分层次练习的设置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各自的舞台,第1、2、3题是巩固练习,加深学生的印象,第4题综合练习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到生活中去;第5题旨在使公式应用达到灵活程度。)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3+7)5=35+75 (125+18)8=1258+188(6+4)9=69+49 (20+13)2=202+132两个数的和与 两个数分别与一个 (25+36)4=254+3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