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六部分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与矫正.ppt_第1页
课件:六部分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与矫正.ppt_第2页
课件:六部分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与矫正.ppt_第3页
课件:六部分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与矫正.ppt_第4页
课件:六部分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与矫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部分 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与矫正 一、情绪障碍 二、睡眠障碍 三、语言障碍,一般行为偏异的种类 情绪障碍儿童期恐惧、屏气发作、暴怒发作 睡眠障碍夜惊、梦游症和梦魇 品行障碍 攻击性行为、说谎、拒绝上幼儿园 正常心理机能发育迟缓遗尿症、遗粪症、口吃、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期多动综合征 不良习惯吮吸手指、咬指甲癖、习惯性阴部摩擦,一、情绪障碍儿童期恐惧、屏气发作、暴怒发作 (一)儿童期恐惧 1、含义 儿童期恐惧是指儿童对某些物体或情景产生过分激烈的情感反应;恐惧强烈、持久,影响正常的情绪和生活,特别是到了某个年龄本该不再怕的事,仍表现惧怕。,2、原因 (1)特殊刺激引起的直接经验; (2)恐惧是一种共鸣; (3)恐惧是受恐吓的结果。 3、预防 (1)诱导、鼓励儿童去认识自然现象; (2)不要恐吓孩子或让他们看恐怖影视; (3)系统脱敏法。,(二)屏气发作 1、概念 又称呼吸暂停症,该症的主要特征是,婴幼儿在情绪急剧变 化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 2、表现 在遇到不合己意的事情时,突然出现急剧的情绪爆发,发怒,惊惧、哭闹后旋即发生呼吸暂停。 3、预防 解除可引起小儿心理过度紧张的种种因素,不要溺爱孩子。,(三)暴怒发作 1、概念 指儿童在自己的要求或与欲望得不到满足,受到挫折时,就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撕东西、扯自己的头发等等过火的行为。 2、预防 合理宣泄不良的情绪、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家长不能妥协。,某幼儿,女,五岁半,自幼学习钢琴。每当弹琴的效果让自己不满意时,便哭闹,打自己,甚至在地上打滚,这种表现反复出现。 试分析该幼儿属于哪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应采用哪些心理疗法和教育措施加以干预。(18分)12年考 (1)心理问题:属于情绪障碍或暴怒发作。(2分) (2)心理疗法:(共6分,论点各1分,展开说明各2分) A.采用脱敏疗法(3分) B.阳性强化疗法(3分) 评分说明:未涉及上述两种疗法而提及其它合理的疗法可以给2分。 (3)教育措施:(共10分,论点各2分,展开说明1+1+2) A.冷处理或故意忽视。(3分) B.幼儿情绪平稳后的教育,成人(尤其是家长不以情绪化的态度对待孩子)用各种方法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3分) C.帮助幼儿学习情绪、情感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方法。(4分),二、睡眠障碍夜惊、梦游症和梦魇 夜惊、梦游症和梦魇是幼儿常见的三种睡眠障碍。 (一)夜惊 1、概念 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俗称“撒呓挣”,男孩夜惊多于女孩。 2、表现 入睡不久(一般半小时左右),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突然哭喊出声,坐起,两眼直视,表情恐惧。若叫他,不易唤醒。发作一般持续数分钟,醒后完全遗忘。,3、原因 儿童夜惊,多由心理因素所致; 睡前精神紧张易发生夜惊; 室内空气污浊、室温过高、盖被过厚、手压迫前胸、晚餐过饱等; 鼻咽部疾病致呼吸不畅,肠寄生虫病使小 儿的睡眠受骚扰,也可导致夜惊。 4、预防 改善不良环境; 培养好的睡眠习惯; 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二)梦游症 1、概念 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儿童于熟睡中突然起床,并逐件穿好衣服,在室内或到室外做些简单的活动,如来回踱步、跑步等。游荡时,表情茫然,步态不稳,动作刻板,可能口中念念有词,但是意识并不清醒。上述发作持续时间可长可短,然后上床继续入睡,醒后完全遗忘。 2、原因 (1)家族遗传 (2) 患某些传染病或脑外伤后,大脑皮质内功能减退 (3) 白天过度兴奋后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得不到缓解。比如,幼儿在白天玩得过于兴奋,于睡眠中可出现模拟白天游戏的动作。,3、处理 (1)一般,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梦游症可自行消失,不必进行特殊的治疗; (2)家长不要渲染其发作时的表现或取笑他; (3)对经常发作的要求助医生,加强安全措施,防止意外发生。,(三)梦魇 1、概念 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梦魇表现为儿童做噩梦(如从树上跌落、突然失足落水等),伴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剧,自觉全身不能动,以致从梦中惊醒、哭闹。醒后仍有短暂的情绪失常,紧张、害怕、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对梦境能有片断的记忆。只要不经常发作,可不做特殊治疗。 2、预防 生活有规律,使儿童体内的生物钟正常运转;培养开朗的性格;化解心理冲突。,三、语言障碍 (一)口吃语言节奏障碍 1、含义 口吃并非生理上的缺陷或发音器官的疾病,而是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的言语障碍。 2、表现 发音障碍:常在某个字音、单词上表现停顿、重复、拖音等现象,说话失去流畅性。 肌肉紧张:说话时唇舌不能随意活动。 伴随动作:常有摇头、跺脚、挤眼、等动作。 常伴有其他心理异常,如易兴奋、易激惹、胆小、睡眠障碍等。,3、原因 精神创伤 模仿 疾病 “发育性口齿不流利”不是“口吃”。 口吃是幼儿期语言障碍的一种常见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D.紧张、创伤所致的障碍)12年考,4、矫治 无论是模仿、精神受刺激,还是初学口头语言时的不流畅现象,最初并非真正的口吃。真正口吃,必须有心理因素掺杂进去,即对自己口吃的高度注意和嫌恶,对说话的恐惧心理。若没有以上心理因素,口吃只是一时性的。 正确对待小儿说话时不流畅的现象。幼儿说话时发生“口吃”,周围的人应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加批评,不必提醒:“你结巴了”。不使幼儿因说话不流畅而感到紧张和不安。 消除环境中可致幼儿精神过度紧张、不安的各种因素。家庭和睦、教育方法合理、生活有规律,都可使幼儿的“口吃”成为一时性的现象。 成人用平静、柔和的语气和幼儿说话,使他也仿效这种从容的语调,放慢速度,使说话时呼吸正常。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教他慢慢地、有节奏地说话、朗读。,(二)语言发育迟缓 1、诱因 自幼生活在单调、很少有言语往来的环境中; 早期照管人持各种方言,无所适从; 过分溺爱,体贴入微。 2、矫治 改善幼儿的心理社会环境,增加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不理会用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而要求用语言来表达。 成人教幼儿学说话时,发音要清晰、准确,让幼儿模仿; 多通过游戏、朗诵、唱歌等加强训练。,补充: 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疾患智力落后(精神发育迟缓)、婴幼儿孤独症 婴幼儿孤独症 婴儿孤独症(自闭症)的发病率虽然很低,但它在儿童心理疾患中却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1、婴幼儿孤独症的心理障碍 (1)社会交往障碍 由于孤独、退缩,对亲人没有依恋之情,不能领会表情的含义,也不会表示自己的要求和情感。 他们似乎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壳”里,与外界建立不起情感联系,因此,“婴儿孤独症”,又称“自闭症”。 (2)语言障碍 婴儿孤独症患儿有语言功能但往往缄默不语。或使用一种不为交流的语言,如模仿某广告词。而且不会使用“代词”,常将“你”、“我”颠倒使用。他们常自言自语,无视他人。,2019/8/6,18,可编辑,(3)行为异常 孤独症患儿常以奇异、刻板的方式对待某些事物。例如,反复敲打一个物体,或长时间把一个东西转来转去,或长时间做身体摇摆、挥动手臂等刻板动作。他们的兴趣十分狭窄,要求周围环境和生活方式固定不变,因此很难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4)其他 还可能伴有感知障碍、癫痫发作等表现。 2、病因 婴儿孤独症的发病年龄早,似乎从出生起就预示了其发病趋向。生物学因素主要指早期生活环境也是促成发病的诱因。 (1)生物学因素所致孕期和围产期对胎儿造成的脑损伤,如孕妇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宫内窒息、产伤等等。 (2)早期的生活环境缺乏情感交流,无语言交往。,3、诊断标准 起病于30个月以前; 对他人普遍缺乏反应; 语言发育有严重缺陷; 行为怪异; 无精神分裂症的幻觉(精神分裂症患儿可出现幻听、幻视等幻觉)。 4、矫治 (1)康复训练的重点放在能力的提高上:由于孤独症患儿的主要心理障碍是适应困难和语言障碍,所以,康复训练的重点应以最终进入社会为主要目标。如生活自理训练、语言训练、购物训练等等。 (2)给患儿创造正常的生活环境:最好坚持让孩子上普通幼儿园,这样可以使孩子尽早进入社会。这样做,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共同制订康复计划。 (3)要有信心:国内外孤独康复训练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孤独症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训练的加强,症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三岁半的圆圆,来幼儿园3个月不与同伴交往,也不回答老师的问题,总是独处,反复玩同一种类型的玩具。这一表现反映的心理问题是(D.儿童孤独症 )。12年考,二、婴幼儿常见的心身疾病 (一)什么是心身疾病 心身性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一些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疾病。 是心理行为治疗或心身矫正治疗效果较满意的一类疾病。 。儿童心身疾病常见的有哮喘,肥胖症,复发性非器质性腹痛,呕吐、腹泻、便秘等。 现代研究表明,超过50的慢性病其发生与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二)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1、应激的致病作用 2、儿童的个性和心理反应类型的影响 3、家长的态度对患儿病情的影响 (三)躯体疾病对心理的影响 1、对学习技能的影响 (1)直接影响 (2)间接影响 2、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 3、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三、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治方法 (一)行为疗法(行为矫正) 1、概念 行为疗法是应用学习原理以改变或消除不良行为或症状,并教以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行为治疗是一个着眼于改变行为而不是改变人格的学习过程。行为治疗者认为,异常行为与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学习的结果,那么改变或消除异常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摒弃习得的经验或者重新学习。 2、儿童行为治疗的内容 (1)帮助儿童学会某些技能 (2)增加儿童的某些行为 (3)减少儿童的某些行为 (4)改变儿童的某些行为,3、常用的行为疗法 (1)系统脱敏法(交互抑制法) A.概念 系统脱敏法是通过系统训练,采取一定步骤,按照敏感事物,将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而逐渐训练其心理承受力,增强适应力,从而最后达到对敏感事物不产生“过敏”反应。 B.运用原则 a.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如焦虑和恐惧)是由什么样的刺激情境引起的, b.把所有焦虑反应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焦虑阶层” c.由弱到强一个一个地予以消除,最后把最强烈的焦虑反应(即我们所要治疗的行为)予以消除(即脱敏)。 C. 适用范围 此种疗法多用于矫治焦虑症、恐怖症。,例:某儿童,每逢周日晚上,想到第二天要上学,即精神紧张、不安。周一早晨上学时显得胆怯,想不去学校,经父母再三劝说答应去学校。可一到学校就设法逃走,不肯进教室,并诉说头痛、腹痛、恶心等身体不适。而一到周六、周日等节假日则无以上症状。 请回答: 1、该儿童患了什么病? 2、阐述如何运用相应的行为疗法给予矫治。 1、该儿童患了“学校恐惧症”。 2、可运用系统脱敏法进行矫治。,(1)在该儿童情绪好的时候进行 (2)分成五个等级按步骤矫治: 第一步:获取儿童的信任,带孩子在学校附近散步数次; 第二步:带孩子进入学校进行娱乐活动,注意选择儿童感兴趣的活动; 第三步:带孩子进入教室进行娱乐活动; 第四步:到校上课,参与学习活动,但不布置任务(如作业等),教师不给予批评、惩罚; 第五步:到校上课,参加学习及其他活动,布置较少的学习任务,并渐次增加,直至不再惧怕学校; (3)以上各步骤中,只要该儿童未出现不良情绪,即给予表扬、鼓励,待情绪稳定不再惧怕后,再进入下一个步骤。,(2)阳性强化法 A.概念 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强化(奖赏),可以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 B.强化物的分类: a.初级奖赏:如儿童喜爱的食物 b.一般奖赏:如红花、五星等 c.活动奖赏:如去公园、看木偶戏等 d.社会奖赏:如点头、微笑、拥抱、表扬、赞美等,C.运用原则: a.及时强化。它比延缓强化更为有效。 b.强化的行为必须是明确的,而不是笼统的。例如,可对儿童说:“你这样做很好,因为你能与其他小朋友轮流玩积木。”而不是说:“你是个好孩子。” c.逐渐脱离强化程序。 为了尽快建立良好行为,摒弃不良行为,在治疗的最初阶段给予较高频率的、连续的强化是十分必要的。以后,为了鼓励儿童在得不到强化或者只有很少强化的情况下仍能继续坚持已经建立的行为,应逐渐减少强化频率,使强化时断时续地出现。 D.适用范围 该法主要用于改变胆小、退缩行为和多动症。,(3)消退法 A.概念 所谓消退,指的是撤销促使某些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 C.运用原则: 消退法常与阳性强化法同时使用,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 必须坚持始终,不能中途又给予强化物,否则易使治疗失效。 B.适用范围 常用于治疗儿童的多种问题行为,如攻击行为、暴怒发作、多动症等。,(4)暂时隔离法 A.定义 指的是将阳性刺激物暂时隔离,以达到纠正不良行为的目的。 B.运用原则 a.在采用暂时隔离法之前,应先向儿童提出警告,如若儿童置警告予不顾,再给予实施。有时,在真正执行隔离前,只要向儿童发出口头警告,就可以制止儿童的不良行为。 b.将儿童暂时隔离的环境应该是安静的,不含有其他阳性刺激物。否则,儿童可能从这些新的强化物上得到乐趣,而不将关禁闭视作为惩罚。 c.对于学前儿童,暂时隔离的时间一般每次为35分钟。 d.不要将儿童禁闭在黑暗的或者带有恐怖色彩的地方,否则,可能会产生其他不良后果。,C.适用范围 暂时隔离法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与其他行为治疗方法同时使用,治疗儿童的暴怒发作、攻击行为、执拗行为、破坏行为等。,(二)游戏疗法 游戏是儿童可藉以自我表现的最自然的媒介。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自然地暴露其内在的心理冲突以及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绪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