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humanbehaviorandsocialenvironmen.ppt_第1页
课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humanbehaviorandsocialenvironmen.ppt_第2页
课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humanbehaviorandsocialenvironmen.ppt_第3页
课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humanbehaviorandsocialenvironmen.ppt_第4页
课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humanbehaviorandsocialenvironmen.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期 (学前期),,幼儿是指3-6、7岁左右这一时期,在现代社会中,这时候的个体一般开始进入幼儿园等类似机构,为以后进入小学进行正规的学校学习做好准备。,,第一节 幼儿期儿童的生理发展,一、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脑重的增加,3岁的儿童脑重就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到了6、7岁时脑重平均达到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水平。以后脑重的增长就相当缓慢,到12岁左右达到成人脑重的平均数(1400克),到20岁左右时停止增长。 脑重的增加并不是由神经细胞大量增殖引起的,而主要是由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不断增长造成的。,,(二)大脑功能的成熟 主要表现在兴奋和抑制的神经过程不断增强和条件反射的形成特点上。兴奋过程的增强表现在儿童的睡眠减少,从出生的每天22小时左右减少到平均14小时左右,而到7岁时一般只需11小时就够了。 抑制过程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一般在3岁前,儿童的内抑制过程发展很慢,大约从4岁起,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完善、语言的掌握和周围环境的作用,使得儿童的内部抑制有了较快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个体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而减少冲动性。,,(三)大脑单侧化的形成 大脑单侧化的外在表现特征之一是优势手的形成。优势手是使用较多的手,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个体大脑优势半脑的外部标示之一。 李鸣果用儿童的抓物方式来研究不同年龄儿童优势手的形成,结果表明,1岁儿童使用左右手折次数比接近1:1;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使用右手的次数逐渐增多,至5岁后基本趋于固定值。 钟其翔对广西幼儿园儿童的调查发现,小班幼儿的左利手占27%-30%,中班就只占9%,而大班则只占4%-9%。可见,在5岁左右,个体优势半脑已经形成,左右脑已有明显分工。,,,二、动作能力的发展,在粗动作发展方面,2.5-3.5岁的儿童能自行行走,并能循直线跑步和双脚跳跃;3.5-4.5岁的儿童步伐距离能达到成人的80%,快跑速度能达到成人的1/3,能投掷并拦住较大的球体;4.5-5.5岁的儿童能单脚着地保持平衡,跑步时能控制身体,并能学习游泳。 在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上,2.5-3.5岁的儿童能循线划圆圈,能使用餐具,能搭简单的积木;3.5-4.5岁的儿童能拐角衣服纽扣,能照图描绘以及按自己的意愿描绘;4.5-5.5岁的儿童能用剪刀剪纸,能搭复杂的积木,能学习写数字和单字。,,第二节 学前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一、认知能力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展 4岁的儿童已经能够感知各种色调和饱和度的细微区别,整个学前期,儿童对颜色的正确命名和再认能力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强。 在空间知觉上,对物体知觉能进一步感知,辨别长、方、圆、三角等不同形状的能力不断增强;对觉物体的方位、场所、距离能有所区分。,,在时间知觉上,虽然此时儿童已具有初步的时间观念,特别是将时间和与其生活密切相关且不断重复发生的事件相联系时,个体对时间的基本概念已有所了解,但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也不够准确和稳定。 在观察力的发展上,此时期儿童的无意注意已有高度发展,而且相当稳定,有意注意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其注意的稳定性差,容易分散,范围较小,一般只注意事物外部较鲜明的特征和动作。,,辅助阅读:感觉统合,感统即感觉的统合,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于1972年提出的。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身体各部分感觉器官(眼、耳、鼻、皮肤等)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组织加工、综合处理的过程。只有经过感觉统合,人类才能完成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等)。,,统和失调的表现,脾气暴躁 吐字不清、口吃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动作不协调 认知语言能力差 写字笔画颠倒、出格,大小不一 易受挫 生活自理能力差 常看不懂,记不住,复述能力差 粘人,好哭恼 用词组句能力差 肌肉张力不足,手脚笨拙,,恐高,晕车 做事或写作业磨蹭 怕人触碰,攻击性强 自信心不足 阅读困难,计算出错 胆小退缩,社交能力差 吮手指、咬指甲、咬人 偏食、厌食、饮食习惯差 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屡有自慰(刺激生殖器) 因感统失调引发的弱视、斜视 常和同伴打架,喜欢惹人,不时出现恶作剧,,统和失调的原因,先天不足 有的职业母亲在怀孕期间工作忙碌、紧张、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姿势不佳等,都会影响到胎位,进而影响胎儿平衡的学习;有的母亲吸烟或被动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会引起胎盘血管萎缩, 影响胎儿营养的摄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不足,引起出生后感觉发育不正常,早产、剖腹产的婴儿关节、触觉学习不足,,缺乏应有的活动 当新生儿在接触母亲温暖的怀抱,听到母亲亲切的呼唤,吸吮母亲甜蜜的乳汁时,躺在晃来晃去的摇篮中时,他们便感知大千世界的光亮、颜色、声音、气味、温度等刺激; 婴儿在“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周走”时。幼儿在玩耍中,感觉统合功能就在逐渐形成,不断完善着。然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宠爱有加,生怕孩子摔跤,该让孩子爬时不让孩子爬,该学步时还不让走,还老早就给孩子买好童车。另外,现在儿童玩具铺天盖地,孩子们很少有在室外奔跑,跳跃,翻墙,涉水,玩泥沙的体验。,,生活环境过于封闭 0-3岁是建立感觉统合能力的最佳时期。而现在的孩子都“独苗”,居室又都是“独门独户”,3岁以内缺乏同龄伙伴,无兄弟姐妹可模仿,孩子易养成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孤僻任性的性格,这些孩子可能会有语言发育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 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不会使用筷子,不会自己穿衣、系鞋带,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连球也拍不了几下。而在“智能”培养上,有的家长则过分注重孩子视觉能力与听觉能力的开发,让孩子学钢琴、画画、外语等,这使孩子的负担过于沉重,压制了孩子参与玩耍和接触外部世界的体验,抑制了孩子爱玩耍的天性,助长了孩子日后的厌学心理,以前的小孩玩耍就是玩耍,游戏就是游戏,可是现在的孩子就连做个游戏、玩个玩具都要益智型的,要能够培养某方面的能力,反而使孩子失去了自然而可贵的童趣。,,(二)记忆的发展 首先是形象记忆全面发展。凡是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并为儿童所熟悉、理解和感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无意识记忆,易为儿童记住;而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词语、符号材料,则难以记住。 记忆理解材料时,机械记忆的成分减少,意义记忆成分增加,但效果较差。,,(三)思维的发展 学前期是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时期,个体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表象或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具体形象思维,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出现萌芽。 整个学前期的思维是以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向发展的过程,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二、语言能力发展,(一)词汇的发展 1词汇量的发展 3-7岁可以说是一生中词汇增加得最快的时期。到七岁时大约增长到三岁时的四倍。词是言语的基本构成单位,词汇量多就容易表达思想,词代表一定的意义,掌握得多也就意味着对事物的认识的逐步扩大和加深。但受家庭所属阶层和父母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此时的词汇量个别差异较大。,,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儿童在掌握各种不同词类的同时,所掌握的每一个词本身的含义,也逐渐确切和加深。不同年龄的儿童对同一词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此时的儿童虽还明显地存在着三岁前那种对一个词的理解常常不是失之过宽,就是失之过窄的现象,但已逐步有所克服。,,3. 词类的扩展,幼儿词类的扩大还表现在各类词汇内容的变化上:这时的儿童不仅掌握了许多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直接有关的词,而且也掌握了不少与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词。如关于社会现象,工农业生产、技术、工具等有关的词。各种词类的掌握及其内容的扩大,使语言交际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因为只有在掌握了各种词类的基础上,才能学会按一定的语法关系将它组织起来。各种词类的掌握,也意味着儿童对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的理解有所加深。,,4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的消长,凡是儿童既能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一般称为积极词汇。有时儿童虽能说出一些词,但并不理解,或则虽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凡这样的一些词都称消极词汇。消极词汇无疑不能正确表达思想。学前期儿童已掌握了许多积极词汇,但有时也仍会有许多消极词汇,因此常会发生乱用词的现象。,,(二)语法结构的发展,1. 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2. 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 3. 句子长度的变化,,第三节 学前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的发展 在婴幼儿期,个体已经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感到自己是独立存在的,能把自己和物体及他人区别开来。到3岁左右,更是已经学会用“我”、“你”、“他”区分自己和他人。 这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在掌握了这个“我”字概念以后,儿童的自我意识也就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逐渐学会了评价别人和自己。,,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对成人的评价,有一种不加考虑的轻信态度。例如,他们评价自己是(我不是)好孩子,是因为“老师说我是(或不是)好孩子”。到学前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渐对成人的评价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儿童的评价不客观、正确,儿童往往会提出疑问,申辩,甚至表示反感。,,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学前初期儿童一般只能评价一些外部的行为表现,还不能评价内心状态和道德品质等。如他“为什么说你自己是好孩子?”4岁儿童回答“我不打架”或“我不抢玩具”,而6岁的儿童则可以说到一些比较抽象、内在的品质特点,如“我听话,遵守纪律”或“我谦让,对小朋友友好。”,,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是比较简单、笼统的,往往只根据某一、二个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例如,“我会唱歌”,“我会画画”。学前晚期儿童的评价就比较细致、比较全面些。如,他会说“我会唱歌,也会跳舞,可是就是画画不好”。,,(二)自我体验的发展,儿童的自我体验产生在3岁左右,此时个体的愉快、愤怒往往是生理需要的表现,而委屈、羞愧等则反映了他们的社会性体验。不同类型的自我体验的发展顺序是不一致的,其基本发展方向是由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 一般只有到了4岁左右才能产生真正的自我情绪体验。5-6岁的儿童已具备基本的自我体验,逐渐产生社会性的自我体验,如委屈、自尊、羞愧等等。其中,自尊这种自我体验对儿童的心理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三)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大脑皮质的成熟, 儿童自控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对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逐渐增强,进而逐步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力。但这种自控能力与每个人的需要、兴趣、情感、气质类型、行为方式特征等息息相关。 3-4岁的儿童的坚持性、自制力很差,到了5-6岁才有一定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一般而言,幼儿的大脑皮质兴奋机制比抑制机制占优势,因而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低,行为带有明显的冲动性。,,Kopp将自我控制分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抑制行为冲动;二是抑制诱惑;三是延迟满足;四是制定和完成包括必须做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如何使个人行为与行为意图之间协调一致等内容的行为计划;五是在社会情境中,儿童能够不顾自己当时的个人喜好而采取适当的行为方式。其中,自我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二、道德发展,学前期的儿童所处大致是道德发展的他律性阶段。 他律道德是儿童道德发展的第一阶段,又可称为强制道德。 这种道德的形成源于儿童对成人权威的单方面的尊重。,,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随着儿童交往的发展,成人不断对儿童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他们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 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感很肤浅、易变,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学前中期儿童已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会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学前儿童已具有较强的移情能力,会由他人的情绪状态而引起自己与之相一致的情绪反应。可以置身于他人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接受他人的情绪情感。 在道德判断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 他们在判断行为时,还不能把行为的动机和结果结合起来,常常只看到行为的结果,而注意行为的动机,仅根据结果来判断行为;学前晚期儿童,开始注重行为的动机、意图。,,三、情绪与情感发展,(一)学前期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1.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 情绪情感以外显性为主,但内隐性逐渐增强 3. 情绪情感发易变性为主,稳定性逐渐发展 4. 情绪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情感不断丰富深刻,,(二)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社会情境,1. 亲子交往中的情绪发展 亲子关系是一种非对称的、亲密的两极关系。 父母的知识、社会权力都远远超过孩子,他们对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不仅是孩子的依恋对象,还是认知和情绪“专家”。 他们不仅是孩子情感需要的安慰者和支持者,还是其情绪发展的教育者和指导者。,,作为“情绪专家”,父母教给孩子如何处理日常情绪事件。他们会告知孩子他们对情绪事件的评价,帮助孩子们针对情绪体验使用相应的情绪标签,使用情绪表达的文化或亚文化规则。 如果父母对情绪的教导和预警是误导性的,孩子在童年中期对情绪就具有扭曲的理解,例如倾向于认为引起其愤怒的同伴具有敌意的意图。,,2. 同伴交往中的情绪发展,相对于亲子关系而言,同伴关系是对称性的,双方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行为权力,因而同伴关系对儿童的情绪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一,同伴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性,随着其认知水平的同步提高,同伴更有可能理解对方的情绪发展,彼此扮演着协商者的角色,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情绪调节策略。 其二,同伴之间可以形成群体、小团体或是友谊关系,从而抑制或加强其情绪体验。,,四、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同伴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童年期的同伴关系交往技能会影响个体的长期适应。 同伴关系在整个儿童和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重要适应价值。,,(一)同伴关系的功能,1. 同伴关系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资源 (1)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 (2)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3)有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2. 为儿童提供行为样板和社会比较对象,,(二)同伴关系的类型及功能,儿童青少年的同伴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的网络结构。在同伴关系中,一些人可能是亲密的朋友,另一些人可能只是玩伴, 还有一些人可能仅是相识而已,极少数人可能是竞争对手或敌对关系。 其中,友谊和同伴群体是同伴关系两个重要方面。,,我国学者庞丽娟(1991)用“现场提名法”对46岁的同伴交往类型进行了研究,得到大致类似的结果。她将儿童的同伴交往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受欢迎型 (2)被拒绝型 (3)被忽视型 (4)一般型,,(三)学前期同伴关系的特点,在学前期,儿童的社会关系变得比以前密切、频繁和持久。2-3岁的儿童比年长的儿童更容易接近成人,并且寻求身体的注意,而4-5岁儿童的社会交往行为,则通常寻求同伴而不是成人的接受或引起注意的玩具。 从3岁起,儿童偏爱同性同伴,经常与同性同伴发生联系,互相间面对面的接触增加了。由于儿童使自己的语言适应同伴的水平,因此互相间的交往也更加有效。他们表现出更多的共同努力,更有效地协调他们的活动,常常成功地合作解决问题。,,在3-4岁之间,依恋同伴的强度和与同伴建立起友谊的数量有显著增长。单独游戏减少,群体游戏增加。象征游戏更加复杂,包括更多的角色,尤其是家庭成员的角色,情节就围绕着这些角色编排。,,2019/8/6,45,可编辑,,五、性意识的觉醒,(一)性别概念的发展 儿童的性别概念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性别恒常性。它们的出现时间是有所区别的,性别认同出现年龄最早,大概是2-3岁,其次是性别稳定性,大概是3-4岁,最后是性别恒常性,大概是6-7岁。,,性别认同是指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的正确。 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人一生的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 性别恒常性则是对人的性别不因为其外表(如发型、衣着)和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认识。,,(二)性别角色观的发展,性别角色观是指儿童对不同性别行为模式的认知和理解。 儿童在3岁时,就具有了相当多的关于社会对男性、女性的期望的知识,形成对性别行为模式的认知和理解。 性角色的规范是从幼儿开始就点点滴滴地灌输而逐渐形成的。 性角色规范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大。,,(三)性别行为模式的发展,儿童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观的发展使得儿童的性别化行为也得到发展。他们喜爱社会期待他们的性别所从事的活动和所扮演的角色,并且表现出与此相符的行为。 同时,儿童对同性玩伴的偏好也出现得很早。2岁左右的女孩就可表现出更喜欢与其他女孩玩而不是与吵吵闹闹的男孩玩。 到了3岁,男孩就明显地选择男孩而不是女孩为伙伴;到了4岁半,儿童与同性别同伴在一起玩的时间是异性别同伴的3倍;到6岁半,这一比例则已经增加到11:1,而且,这种性别隔离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出现,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四)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 1. 先天遗传素质 2. 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 3.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态度 4. 社会文化 5. 大众传媒,,(五)学前期儿童的性问题与性行为 1. 儿童的性问题 学前期的儿童随着好奇心的发展,开始对与性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并向家长提出一些似乎“少儿不宜”的问题 其实,此时幼儿提问,与青少年和成人对性的兴趣不同,他们并不是要探讨两性关系,只是好奇。 2. 儿童的性行为 3、正确对待儿童的性问题和性行为,,第四节 学前儿童与游戏,一、游戏:儿童的基本活动与基本权利 第一,游戏是在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如进食、睡眠等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 第二,游戏对活动主体的生活或生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 游戏伴随婴幼儿和学前期儿童成长的全过程,并被他们当成一项主要“工作”对待,它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思维发展的巨大帮助。 游戏是此时个体了解自己、理解周围世界的主要途径,是个体成长与思维发展的重要媒介。,,(一)游戏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 首先,游戏满足幼儿生理发展的需要。 其次,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 第三,游戏可以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第四,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二、游戏的类型与功能,(一)按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分类 1. 独自游戏(solitary play) 2. 平行游戏(parallel play) 3. 联合游戏(associative play) 4. 合作游戏(cooperative play) 5. 旁观游戏(onlooker play),,(二)按儿童的认知特点分类 1. 练习性游戏(practice play) 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为依据,可将游戏分为以下四种: 2. 象征性游戏(symbolic play) 3. 结构游戏(constructive play) 4. 规则游戏(game-with-rules),,(三)按儿童的行为表现分类 1. 语言游戏(language play) 2. 动作游戏(motor play) 3. 想象游戏(imaginative play) 4. 交往游戏(intercourse play) 5. 表演游戏(dramatic play),,(四)按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干预和控制的程度差异分类 1. 自由游戏 2. 任务定向的活动区活动。 3. 全班集体活动。,,幼儿期游戏的内容,小班儿童的游戏,在很多地方还跟婴儿的游戏差不多,游戏的主题更多是反映一些日常生活的事,一般总是摹仿大人的一些动作。当然,小班儿童已经开始不满足于单纯动作的重复,而是力图赋予这些动作以一定的意义。 在中班儿童的游戏中,经常出现大人的一些劳动和生活内容 。 大班儿童的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复杂。在大班儿童的游戏中,已经可以经常看到反映社会生活、关系的游戏,例如,“饭店”、“医院”等游戏。,,幼儿期游戏的形式特点,小班儿童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事物如玩具、材料等的直接支配。小班儿童在游戏中发生纠纷,也往往是由于争夺玩具或游戏材料而产生的。 中班儿童在进行游戏的时候,一般都能从分配角色开始,这就是说,儿童对自己的游戏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性。他们已经不像小班儿童那样,只对游戏用具感兴趣,而是力图进一步理解和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意义和任务。 大班儿童开始能事先计算自己的游戏,商量分配游戏的角色。而且,也能更多地理解和坚持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如果发生争执,一般都能用游戏规则来解决问题。此时纠纷常常是由于执行游戏规则而引起的。,,小班儿童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兴趣常常转变,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同一个游戏,往往只能玩几分钟或最多十几分钟;中班儿童可以持续做一种游戏达405O分钟;大班儿童往往在好几天内连续做一种有兴趣的游戏。 小班儿童的游戏参加的人数很少,大多数喜欢做个人游戏,即便在一起玩参加人数也是很少的(2、3人);中班儿童游戏的集体则扩大了;至于大班的游戏,常常是集体性的游戏,而且每一个角色要按游戏的情节和规则行动,从而能使彼此之间的行动更加协调一致。,,第五节 学前期的可能问题与争议,一、行为问题与对策 (一)攻击性行为 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 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1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2个高峰。 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侵犯;二是言语攻击,;三是关系欺侮。 攻击行为常见于男孩,一般男孩多以动手动脚的攻击行为为多,而女孩偏重于言语的攻击方式。,,2. 影响因素 (1)生物学因素 首先,与大脑的协同功能有关 其次,与情绪唤起水平有关 (2)社会环境因素 (3)个体因素 首先,与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和自我控制水平有关 其次,与儿童的人格特点有关 再次,与儿童的社交技能水平有关 最后,与个体固有经验因素有关,,3.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 (1)干预儿童的侵犯事实 (2)鼓励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3)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 (4)创设非攻击的环境,远离暴力和不良诱因 (5)帮助儿童掌握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技能,,(二)口吃,引起口吃的原因目前并不明朗。 从经验的角度,以下事件可能引起口吃: (1)强行纠正“左撇子”。 (2)模仿他人口吃。 (3)突然的精神刺激。 (4)父母在孩子学习说话时要求过急。,,2. 症状表现 口吃在儿童中比较常见,约占儿童总数的5。通常24岁间出现,男孩比女孩约多3倍。口吃多在幼儿期形成,也易在幼儿期纠正;如果在幼儿期没得到良好的纠正,可延续至成年,有的则伴随终生。大约每1000个成年人中,有3人会出现持续口吃。 主要症状表现为言语节律失调,语音或字句的重复、中断、阻滞而不流利,可伴有言语助动的动作,如跺脚、拍腿等。口吃患儿常表现胆小。往往同时存在退缩、自卑心理或其他情绪障碍。判定为口吃者,须符合下列三项:(1)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影响说话的流畅性;(2)无表达内容障碍;(3)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3. 口吃的矫正 首先,让孩子多听声音优美、表达流畅、简洁明确的语言。 其次,与孩子说话时,语速要放慢。 再者,帮助孩子树立治愈口吃的信心。 第四,进行语言纠正训练。 最后,药物治疗。,,(三)儿童自慰(masturbation),自慰在1岁婴儿中即可出现,多发生在2 岁以后,五六岁时,有意识的自慰非常普遍,男、女孩都会发生。入小学后减少,青春期后又增加。 儿童发生自慰的最初因素可能是好奇和局部疾患或碰巧,正常情况下与以下因素有关: (1)探索身体 (2)与外生殖器的不适感有关 (3)青春期性发育 (4)少数是有人教孩子自慰或受到性骚扰的结果,,自慰过于频繁(每日数次) 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活,如社会交往、学习效率和睡眠质量,但频繁自慰往往是某些问题的外在表现。 某些精神发育迟滞和精神分裂症的患儿,也可能有经常自慰的行为。 3. 对儿童自慰的处理 第一,消除家长紧张,做出适当的反应。 第二,检查自慰的发生是否与其它问题有关系。 第三,指导家长如何对自慰进行引导,,二、婚姻家庭问题与学前儿童,(一)危险性家庭 危险性家庭的特征是充满冲突、愤怒、攻击,人际关系之间缺乏温暖和支持,忽略后代的需求。 这种家庭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危险性。,,首先,它的许多特征,最主要表现为虐待和忽略,会对儿童的生命和安全造成威胁; 第二,儿童不断发展的生理和神经系统要不停地去适应由危险家庭所造成的具有威胁性和紧张性的环境,这样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 第三,危险性家庭不能给儿童提供重要的自我调节技巧,使儿童不能有效地建立和维持社会支持,或者处理人际关系间与情感有关的问题; 最后,危险性家庭会增强儿童对行为问题和物质滥用的易感性,包括吸烟、喝酒、吸毒以及性混乱。,,阅读材料,人民网2006年3月15日电 至去年底,统计全台共有1848个“高风险”家庭,超过五成生计困难或背负巨额债务,两成五家庭父母长期失业或无法外出工作,刻意和邻里亲友疏离,缺乏协助度过难关,孩子往往成为最大受害者。 最令社工人员心疼的是,孩子因家庭陷入危机,被迫提早长大。四成以上孩子经常单独和重病、酗酒、罹患精神疾病、有毒瘾或有自杀倾向和记录的父母家人共处。因为缺乏照料,两成儿童少年承担照顾年幼弟妹、打理家务和外出打工营生等角色,甚至为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只好谎报年龄偷打工。 因为养育疏忽或管教失当,造成近四成孩子有先天性身心障碍、过动症;或因教养不当,造成发展迟缓、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甚至被校方视为头痛人物。,,1. 危险性因素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 首先,父母的抑郁水平影响亲子间的互动。 冷漠、非支持性和忽略型家庭不利于儿童正常情绪的发展,冲突和攻击型家庭同样也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受到虐待或处于高水平愤怒和悲伤家庭的儿童比同龄人更难对情绪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二) 危险性因素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缺乏温暖和教养会导致难以形成和维系社会关系。 危险性家庭会在很多方面影响儿童开始和维系友谊以及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和成人的社会关系也受社会认知的影响,而这种社会认知是儿童期所形成的。,,(二)单亲家庭对个体成长影响的争议,单亲家庭是一种特殊的家庭形式,是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子女共同组成的生活联合体”,即从状态上来讲,一个家庭必须只有单一的父亲或母亲,其子女一般是指未成年的子女。 从成因上说,单亲家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态:丧偶式单亲家庭、离婚式单亲家庭、未婚式单亲家庭和分居式单亲家庭。,,争议:单亲家庭必然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术界对此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严重影响论”,即认为单亲家庭的子女在未成年时期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心理上很容易受到伤害,常常表现为抑郁、多疑等心理疾病,不仅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对将来顺利地走向社会更是产生了潜在的障碍。 另一种是“无影响论”,有的学者强调,青少年的成长虽然与家庭的完整性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在多数的情况下,儿童性格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父母婚姻中的冲突,而不是单亲家庭的生活方式本身 。,,消极影响: (1)孩子在充满矛盾、父母要求不一致的环境和家庭气氛中缺少宁静、和平、幸福、安定,简言之,缺少儿童精神与心理健全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 (2) 发生神经、心理病态的危险急剧增长; (3)行为的放纵与缺乏自制力日趋发展; (4) 孩子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 (5) 道德习惯上瑕疵日益增多; (6) 孩子越来越不习惯于人们共同的道德规范; (7) 孩子往往会产生对自己双亲的反感,有的甚至对一方怀恨在心 。,,具体而言,单亲家庭的可能优势在于: (1)孩子的自立愿望得到加强。 (2)有利于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 (3)部分子女的生活技能更多。 (4)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由于家庭结构破裂导致家庭关系失调,亲子关系以及家庭内部环境发生了消极变化,从而也成为影响儿童自尊和行为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其次,不完整的家庭组织结构、单亲父母的精力不足、父母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的分歧、家庭经济困难等都使家庭教育的总量减少、知识性下降,孩子学业受挫,自我评价降低,积极心理因素受抑制,孩子通过不良的行为方式排泄心中郁闷和愤怒; 第三,单亲家庭的教育多出现偏差。,,性别教育的重要性,性别认同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理性别的自然认知,如果孩子在幼儿期不能及时完成性别认同,日后就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别偏差行为,影响各方面的发展,甚至影响身心健康。,www.themegallery.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