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字体的演进.ppt_第1页
古代汉语字体的演进.ppt_第2页
古代汉语字体的演进.ppt_第3页
古代汉语字体的演进.ppt_第4页
古代汉语字体的演进.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字体的演进,目录,字体的演进 古文字阶段 甲骨文:甲骨文的由来及特点 殷周金文 :又名钟鼎文,金文与甲骨文 的区别 战国文字:战国文字的主要特点 小篆:小篆的由来及其特点 今文字阶段 隶书:隶书的来源及主要特点 楷书:楷书的特点,文学院中文系08本一班 裴路瑶(0801010011),字体的演进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如果从殷商甲骨文算起,漢字已經有了三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在如此漫長的歷史中,漢字以其特有的超地域超方言的作用和藝術魅力,為記錄漢語、記錄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我們民族的瑰寶。我們學習漢字,不僅要掌握漢字的結構特點,同時要瞭解漢字形體演變的歷史和規律。从殷商到今天,漢字形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根據學術界的一般看法,漢字形體演變的歷史主要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即古文字階段和今文字階段,這一劃分以秦作為分界線。秦及秦以前的漢字屬於古文字階段,秦以後的漢字屬於今文字的階段。,一、古文字阶段 古文字是秦及秦以前的的各种文字的总称,对“今文字”而言,一般包括甲骨文、殷周金文、戰國文字和小篆。传统观点不包括小篆,今人多以为应包括小篆,甚至包括先秦的隶书。古文字的共同特点是以象形、表意为构字基础,字形接近客观事物,象形色彩浓厚,结构随意,笔顺繁复,没有形成点画。,(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殷商時期,人們以為神靈主宰著一切。所以每逢大事諸如天氣、收成、戰爭、田獵、婚娶等都要通過占卜向神問吉凶然後才做出決定。占卜材料用的是甲骨(龜甲和獸骨)。占卜結束後,占卜時間、占卜者、占問內容、占卜結果、應驗等情況一一用文字記錄下來刻在甲骨上,這種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簡稱甲文。由於甲骨文記錄的主要是占卜內容,最早的出土地是殷墟(晚商故都,在今河南安陽市北小屯村),記錄方式大部分是用刀刻,所以又有“卜辭”、“殷墟書契”、“甲骨刻辭”等名稱。,甲骨文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从構形的角度看,甲骨文已經相當成熟,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類字已經全部具備,其中以象形、會意為主。此外,假借情況十分普遍。 2、尚保留著早期文字的特徵,圖畫意味濃。每個字都像是用線條勾勒出來的“簡筆劃”或“寫意畫”,形象逼真,一望便知其所表示的事物。例如: 虎 犬 牛 止 戍 3、形體結構還沒有完全定型。同一個字有多種寫法,筆劃可繁可簡,構件部位隨意、選擇自由、多少無礙,故異體字很多。例如: 繁簡程度不同者: 奚 偏旁位置不同者: 好 更換構件者者: 牢 構件多少不同者: 得,4、合文較多。所謂合文是指將幾個字合寫成一體,形似一個字,但認讀時仍當作幾個字對待。甲骨文中的合文多數出現在數目字中或殷商先公先王的廟號中。例如: 五十 六十 二百 五千 報丙 祖壬 大甲 5、筆劃多為細瘦的直筆。由於甲骨文是用刀刻寫在堅硬的甲骨上,所以線條瘦硬,多為直筆,轉彎的地方也都是硬角。例如表示太陽“日”,本應為圓形,有時卻刻成了四方形或五角形(見下)。有些本來應該填實的肥筆,實際卻只刻了個輪廓,或改用線條代替,例如天字就是這樣(見下)。天字上面的人頭商代金文即寫成圓形的肥筆。,(二)殷周金文 金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金文包括殷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时期的銅器銘文,狭义的金文仅指西周时期的铜器铭文。由於金文多數出現在鐘鼎彝器上,鑄造鐘鼎彝器的材料是吉金(上好的金屬叫吉金,主要指青銅),所以金文又有“鐘鼎文”、“彝器文字”和“吉金文字”之稱。 殷商時代的青銅器有文字的是少數,而且字數不多,沒有超過50字的。西周是金文的鼎盛時期,無論是銘文的量還是銘文的字數都較多,不少銘文都在一百字以上,例如西周初康王时期的大盂鼎(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就有291字,西周末宣王时期的毛公鼎(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则多達497字,是目前所见最長的銘文。,麥方鼎(西周初銘文),小克鼎(西周銘文),金文不象甲骨文那样是直接用刀在坚硬的甲骨上刻出来的,而是先用毛笔将字写在模具上,然后刻好鑄造出來的,故具有肥厚粗壯、圓渾豐潤、莊重美觀、富於變化等特点。和殷商甲骨文相比,西周金文的形体机构有了很大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筆劃豐滿粗壯,多用肥筆和曲筆。字形長圓,庄严厚重。行款多直書左行,排列整齊。 2、新的象形字很少出現,原有象形字的象形色彩开始減弱,趨向線條化和符號化。形聲字大量增加, 一些字如“走、言、金、厂”等作为部首被使用。 3、書寫日趋規範,偏旁逐漸定型,異體字減少。如“彳”旁基本处于字的左方,辵旁基本处于字的左下方。 4、合文大量減少,比甲骨文少得多,且组合方式相对固定,常見的是上下组合式。 總体來看,西周金文和殷商甲骨文在结构、风格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显得更加成熟,更加符号化。不过也有些金文特别是早期的有些金文其结构相当复杂,比甲骨文还象形,更象表现事物形体的图画。,(三)戰國文字 戰國文字是指戰國時期周王室和各諸侯國所使用的文字。戰國時期,由于諸侯割據,政令不一,“田疇異畝,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导致各国文字在内部结构和书写风格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根据今人王国维的研究,战国文字共分秦系文字和六国文字两大系统。 秦系文字是通行于秦国的文字,由西周金文发展而成,或称“西土文字”、“籀文”、“大篆”。秦系文字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是小篆的先河,相传周宣王时期的太史作了大篆史籀十五篇,故名。大篆主要包括籀文、石鼓文、詛楚文等。史籀篇原书早已亡佚,不过说文解字里还保存了二百多个籀文。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人刻在十個鼓形石頭上的文字,故稱石鼓文。石鼓文的内容是记载秦国国君游猎的四言诗,故或称“猎碣”,诗的格調和詩經相仿,每鼓一首。石鼓唐初发现于天兴县(今陕西凤翔),原共刻有六百多字,后經历代搬遷磨損,現一鼓上的字已完全磨灭,其余九鼓的字也残缺不全,总共只剩下三百多字。石鼓文的筆形佈局極有法度,偏旁部首的寫法和位置基本定型,結構嚴謹,体态端莊,大小一致,風貌與小篆已十分接近,只是比小篆繁复。其制作时代處於西周晚期金文向小篆的過渡階段,但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共有秦文公、穆公、襄公、献公时期几种说法。 六国文字是指战国时期秦国以外齊、楚、燕、韓、趙、魏等六國的文字,或称“东土文字”、“东方六国文字”、“六国古文”、“古文”等,它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部分。六国文字主要包括汉武帝时期在孔子旧宅中发现的“壁中书”古文、說文解字、曹魏时代三体石经、宋郭忠恕汗簡、宋夏竦的古文四聲韻上所收录或刻写的古文以及后代新出土的六国简帛金石文字和陶文等。其中说文共保留六国古文百多个。,。六国文字在结构和书写风格上不仅与秦系文字有着明显的不同,而且互相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主要特点如下: 1、书写风格上存在着地域的差异,例如韩、赵、魏三国的文字形体端庄,用笔细腻,楚国的文字纵横恣肆,疏阔遒劲,燕国文字笔法刻板,多呈方折,齐国文字修长匀称,喜加装饰。随着这些差異的加劇,进而引起了内部結構的變化。 2、 异体、俗体字比較普遍。其中异体字的差異不僅表現在不同的國家之間(见齐、燕、三晋异体字比较例表),而且在同一國家同一地域內部也相当严重。有时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存在着多种异体。例如侯馬盟書中的“敢”字竟有九十多種寫法,而“嘉”字竟有有一百多種寫法 3、字形變化的隨意性很大,省變嚴重,缺乏規律性,不少字已難以看出前後的傳承關係,难以对其構形理據做出解釋。 4、部分字的裝飾性很強,表現出了追求審美效果的強烈傾向。从春秋末年開始,齐、吳、越、蔡、楚等國往往在儀仗用的兵器上鐫刻美術字體,力求工整美觀,或者在筆劃上加一些圓點,或者故意寫成波折,或者在筆劃外附加鳥形裝飾。這種追求审美效果的作法和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特点密切相关,其结果导致了裝飾性筆劃和構件的产生。,石鼓文,诅楚文,(四)小篆 小篆,对大篆而言,又名秦篆,是秦系文字的一种,由大篆省改整理而成。秦始皇實行“書同文”政策時所頒行的標準字體就是小篆。说文解字序:“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传说小篆是李斯所创,或秦时下杜(今西安市南)人程邈所创(见说文解字序),实际上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战国末期小篆已經基本定型,李斯等人只是對小篆進行了一番整理工作,使之標準化规范化而已。,泰山刻石,嶧山刻石,新郪虎符,小篆的特點有下面幾個方面: 1、字與字之間的聯繫被加強。小篆已形成一個较为嚴密的構形系統,說文解字五百四十个部首的歸納就體現了这种系統性。参与构形的大部分象形字已符号化,系统化,而不像甲骨文階段強調物象特徵,相互之間缺乏有機聯繫。形聲字表義部件的類化過程也已基本完成,代表同類事物的形聲字多採用了同一表義部件。 2、比較全面地保存了漢字的構形理據。尽管小篆對古文字階段的漢字形體作了系統的整理,但这种整理继承了汉字的传统、原则和方法,大部分字形具有可解釋性。 3、形聲字大量增加。除了新造形声字外,原來的不少象形、會意字通過添加形符或聲符也變成了形聲字。甲骨文中,形聲字只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而在說文解字中,已增加到百分之八十。 4、结构固定。偏旁部首的寫法和位置已基本定型,不得隨意改變或增減筆劃。线条多圆转弯曲,凡转折之处一律呈弧形,不論橫豎曲直,粗細均等。字形规整匀称,大小一致。 小篆是漢字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文字規範化運動,它結束了漢字發展过程中出现的混亂局面,不仅为為漢字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為促進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做出了重要貢獻。,二、今文字阶段 今文字是汉以后历代出现的各种文字的总称,对“古文字”而言,包括汉隶、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其共同的特点是字形笔画化,简明化,抛弃了象形特征。以下只介绍隶书和楷书两种。,(一)隸書 隸書或称“左书”、“隶字”、“史书”等,它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由小篆演变而成的一種新型简易书體,起源於戰國中晚期,到漢代开始成熟。篆书形體圆转曲折,笔画繁复,不便書寫,难以适应社會发展的需要,所以写法草率快捷的隶书便應運而生了。隶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汉字的结构,放弃了写实的象形原则,将篆文形体由长圆型改造成扁方型,将篆文笔画由线条化改造成笔画化,同时对不少构件进行了省改归并,为楷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汉字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大转折大飞跃,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从此汉字进入到今文字的阶段。 早期隸書與篆書相近,被稱為古隸或秦隸,到了漢代,經過加工和美化,才趋于成熟,从根本上与篆書区别了开来。這種成熟階段的隸書被稱為漢隸。 一般所说的隶书都是指汉隶。 从篆書到隸書的轉變,这在汉字學史上叫做“隸變”。“隸變”的最大贡献是對漢字進行了大规模的簡化,它符合文字的發展規律,但同时也破壞了漢字形義联係的統一,给后人瞭解漢字的構意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曹全碑,史晨碑,隶书的特点具体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將小篆的線條改造成了點畫,實現了漢字的筆画化。隸書以前的漢字主要由線条来构形,从中难以分析出造字的基本点画。漢隸解散了小篆的體式,把字形由長圓體變為扁方體,把笔画由圓弧形變為方折形,便於書寫;把部分豎筆改成撇捺,增强了區別性特征;把粗細均等的线条改成有粗有細,有利於自由发挥。這些變化大大降低了漢字的難度,提高了書寫速度。从此漢字有了相对固定的橫、豎、撇、捺、點等筆画,象形意味基本消失,符號性佔據了主导地位。 2、對小篆的結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隸書對小篆结构的改造主要體現在构件合併及省變方面,其结果大大简化了汉字的形体,同时也取消或减弱了汉字的表意性。例如“胎、郎、服、胄”四字,在小篆中写作“胎、郎、服、胄(头盔)”,部首共有四个,分别是“肉、月、舟、冃”,合并后只取了一个“月”字,“胎、服、胄”三字的意符实际上名不副实了。又如“春、奉、舂、泰、奏”五字,小篆写作“春、奉、舂、泰、奏”,其上半部分构件完全不同,隸書将它们合并成了一个,使各自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原来的形体意义变得模糊不清。再如“並、雷、曹、冬”等字,小篆写作“並、雷、曹、冬”,隶书对它们各进行了省改。有時候,為了結構平衡和筆劃勻稱的需要,隸書还不惜把一個偏旁割裂開來重新组合。例如“徒”字,小篆作徒,从辵,土聲。由于右边筆劃太少,顯得不勻稱,隸书把“辵”拆成兩部分作了新的安排。 3、增强了笔画和结构的艺术感。隸書的筆劃橫平豎直,俯仰波折,舒展生动,結構严整,棱角分明,美观大方,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二)楷書 楷書又称作“真書”、“正書”,是由隶书和草书演变而成的一种新字體。楷書萌芽于漢末,成熟于东晋,隋唐時有了大的发展,为东晋至今一千七百多年来通行的书体。大约产生于西汉中期的草书发展到魏晋时任意简省笔画,改变笔势,破坏汉字结构,仅取其轮廓,楷书的产生一方面旨在简化隶书,追求便捷,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纠正草书漫无标准任意挥洒的书法,故六朝人稱之為楷書。 从楷書形成直到現在的一千多年中,漢字再也沒有產生新的字體。 至于草书和行书,分别只是隶书楷书的草率寫法,属于旁支。其特點僅在於書寫風格上,在形體結構、表意方式等方面與隸、楷並無本質區別。草书簡略自由,字跡潦草,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而實用價值不大。行書是楷書的手寫體,介於楷、草之間。平常所說的“歐體”、“ 顏體”、“ 柳體”、“ 趙體”都是指楷書的書寫風格,属于書法意義上的“字體”,和文字學意義上的字體不是一回事。解放後所推行的漢字簡化方案,也只是對部分筆劃繁多的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