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课稿.ppt_第1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课稿.ppt_第2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课稿.ppt_第3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课稿.ppt_第4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课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请欣赏,祝我们大计友谊长存!,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你有问过这些问题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板书,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探究:,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大家做一些发声的活动,敲桌子,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唱歌,打鼓 等,学生实验,声是怎么产生的?,要求:,器材:桌子、尺、橡皮筋、纸条,2人一组,机会均等地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并要记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从中概括出共同特征。,实验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结一下:自己小组做了哪几个实验,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实验1:把橡皮筋张紧到一定程度后,用手拨动。 你听到声音了吗? 橡皮筋在做怎样的运动? 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_ 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你还能听到声音吗?,实验2: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发出声音,然后观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当尺停止振动时,观察能否听到声音?,橡皮筋振动引起的,亲身体验:用两只手指轻轻地放在你的喉部,然后大声:我们能学好物理。,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 。,声带,我们通常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1:人的发音声源是振动的声带; 2:琴的发音声源是振动的琴弦; 3:纸的发音声源是振动的纸片。,蝉腹部的发音膜的振动发声,说说下列声音的声源各是什么?,1:演奏二胡的声音。 答案:胡弦 2:敲击锣鼓的声音。 答案:锣面、鼓面 3:蚊子、蜜蜂发出的“嗡嗡”的声音。 答案:翅膀 4.风吹树叶的哗哗声 答案:树叶振动发声,结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任何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同时停止。,人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发声; 瀑布声主要是水撞击石头,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工件与砂轮相互摩擦,引起工件和砂轮的振动发出声音 青蛙是通过气囊的振动发声;,?,敲击桌面时,谁看见桌面在振动?,谁用可见的实验来证明?,声音的记录和重现,把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 留声机,声音的传播,二、声音的传播,1、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个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的声音。,2、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你能听到敲击声吗? ,此时的声音是由什么物体传播 的? 。,能,桌子,结论,固体可以传声,你认为是什么物体将声音传到对方耳朵的?_,土电话,细线,土电话的实验说明:固体能够传声,1、打雷时,我们和雷电有接触吗?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我们与雷电之间似乎没有什么看得见的物质,难道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此声音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 。,空气(假设),现象,将一只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1、你听到电铃声了吗? 你 看到电铃的槌在敲击铃吗? 2、用真空泵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当空气被逐渐抽去时,电铃声会 (减弱,变得更响亮)。当空气几乎被抽尽时,你仍然能听到声音吗? 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3、关掉真空泵,让空气慢慢重新进入罩内。现在你听到声音了吗?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能,看到,减弱,不能,能,能,不能,演示,课堂小练习,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时,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罩内正在响铃的闹钟的声音将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又逐渐变响,实验表明_,小明在做实验时,虽然在空气被抽出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结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交谈时要通过无线电?,?,声音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声音在空气中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呢?,演示,自学教材P15第一段。,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如: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结论,液体可以传声,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真空不能够传声。,三、声速:,1.物理意义描述声音的传播的快慢的物理 2.定义声速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钟声音传播的距离。,3声速公式:,声速=,路程,时间,公式,v =,s,t,单位,米(m ),秒(s ),米/秒,m/s,说明:(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记住:声音在15 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2)声速的大小和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课堂小练习,甲在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把耳朵贴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三下响声,这三下响声传播的介质依次是_。,课堂小练习,渔民经常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表明水能够_。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_,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m/s。,课堂小练习,“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受金属珠子的撞击产生_而发声,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_传入人耳的。,课堂小练习,连线题 诱鱼入网 气体能够传声 听老师讲课 液体液体能够传声 土电话 固体能够传声,思考:如何测量声速?,1.器材: 皮尺、秒表,2.步骤: (1)在操场 上量出一段300米以上的距离。 (2)看到发令枪冒烟时按下秒表。 (3)听到枪声,按停秒表。 (4)算出声速。,1、清朝有人写了一幅对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其中涉及到哪些声学知识?,答:这里涉及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声学知识,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气体、液体、固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通常情况下传播声音的介质是空气。,练习题,2、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骑兵的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试解释这样做的道理。,答: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土地可以传播,且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能使侦察兵及早知道敌情。,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人耳能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0.1s。(也就是障碍物离我们至少17米远我们才能听到回声),练 习,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声音,C、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D、物体振动停止,有可能还在发声,2、在敲大钟时,我们会发现,停止对大钟的的撞击后,大钟还会“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余音”是我们听到的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所有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都比水中快,B、真空中声音的速度为零,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若你呼喊与你相距50m远的同学,,约,S他才能听到你的喊声。水下的海豚能听到驯兽员的哨声、,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垂钓人的说话声会吓跑要上钩的鱼,,说明,。,A,B,A,0.147,水能传播声音,4 在装满水的铁管里敲击一下,在另外一端 听到几次响声?为什么?,5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会,6 能举例说明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音。 并通过例子证明 一般情况下,,声速的计算问题,2 一个爬山运动员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声喊一声,4 s后听到 了回声,那么他距离山崖有多远?,1 某人在看到闪电后,相隔5 s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处距离 观测者大约有多远?,3 某人在空铁管的一端敲击了一下,位于铁管的另一端 的人听到两次击管声音,前后相隔2 s,若铁管中声速 是5000 求铁管的长度是多少?,4 某科学探测船想测出海底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返回的声波信号,那么该处的海洋深度是多少米?这种方法能否用来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1500m/s),课堂小练习,木匠在房屋顶上敲打钉子,平均每秒钟敲4次,小明恰巧看到木匠把钉锤举到最高处时,听到敲钉的声音,问小明和木匠相距至少有多远?,课堂小练习,为了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某同学完成以下几个实验。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丁: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在共鸣箱上,响声明显增大。,本节知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5、声速: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