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第5章距离测量.ppt_第1页
测量学》第5章距离测量.ppt_第2页
测量学》第5章距离测量.ppt_第3页
测量学》第5章距离测量.ppt_第4页
测量学》第5章距离测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距离测量是传统测量的三种基本测量工作之一,导线测量、碎部点测量等一般需要进行距离测量。传统距离的测量方法有钢尺量距、光电测距仪测距和光学视距法测距等。,5.1 钢尺量距,5.1.1 量距的工具,钢尺分划类型,零分划位置,1. 钢尺,2. 其它工具,5.1.2 直线的定线,要点:,甲在A点后1米左右处指挥,甲从在A点沿标杆的同一侧看到A、2、B三支标杆成一条线为止。,两点间定线,一般应由远到近,即先定1点,再定2点。,乙所持标杆应竖直,利用食指和姆指夹住标杆的上部,稍微提起,利用重心使标杆自然竖直。,5.1.3 量距方法,1. 整尺法量距,1,2,3,4,5,6,A,B,适用于平坦地区,量距精度要求不高时。,为进行检核并提高测距精度,一般采用往返丈量,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取往返平均值为丈量结果。,2.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1)平量法,适用于起伏不大,且坡度不均匀时。,(2)斜量法,适用于坡度均匀时。,往返测相对误差,为进行检核并提高测距精度,一般采用往返丈量,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取往返平均值为丈量结果。,一般平坦地区K不应大于1/3000,困难地区K不应大于1/1000。,3.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1)定向、概量,1,2,3,4,5,6,A,7,B,要点:使用经纬仪,每段小于尺长。,(2)量距,要点:前、后尺手分工,测量温度至0.5度,采用标准拉力,前后尺同时读数,读至0.5mm,每尺段读数三次,三次距离互差不超过23mm。,(3)测量桩顶高程,使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量各段高差,准备倾斜改正数据,相邻两桩顶往返测高差互差不超过10mm。,(4)计算尺段长度,整理距离测量成果。,(5)计算全长和往返测相对误差,(1)尺长改正,(2)温度改正,5.1.4 (精密)钢尺量距的成果整理,(3)倾斜改正,钢尺的名义长度,钢尺尺长改正值,钢尺的热膨胀系数,钢尺检定时的温度,尺长方程,量距时的温度,5.1.5 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钢尺的名义长度,钢尺尺长改正值,钢尺的热膨胀系数,钢尺检定时的温度,尺长方程,量距时的温度,1 定线误差,例:使用30米钢尺量距时,如果测量某尺段时,尺端两端的定向误差均为0.2米,定向误差引起的距离误差为:,定向误差总是测的距离偏大,其产生的误差不能抵消。但实际量距时,目视定线即可使定向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当尺长为50米,为使定线误差产生的量距误差小于1/10000时,应使0.3536m,2. 尺长误差,钢尺的尺长误差在普通测量时可不予考虑。但当尺长误差超过1/10000时应加入尺长改正。,尺长误差随着距离在增加而增加,在高精度量距时应加尺长改正。,3. 温度误差,根据温度改正公式,当温度变化8C时,对于30米的钢尺,尺长变化为3mm,对于50米钢尺,尺长变化5mm, 所以精密量距时要加温度改正。,普通量距时,如果温度变化8C,也应考虑加入温度改正。,4. 拉力误差,钢尺长度尺长会随着拉力的变化而改变,如果测量时拉力不等于标准拉力,也会产生长度误差:,例,某钢尺长30m,标准拉力是10kg,弹性模量为2106kg/cm2,其横截面积为0.03cm2,测量时拉力为20kg,则拉力产生的长度误差为,如果钢尺长为50m,其它条件同上,则拉力产生的长度误差为0.008m。,5. 钢尺不水平产生误差,根据倾斜改正公式,目视钢尺水平的误差约为0.44m(相当于倾角50在30米距离上引起的高差),设钢尺长30m,钢尺不水平产生的距离误差为,如果钢尺长为50米,视线倾角为50分,则视线不水平产生的距离误差为5mm,相对误差为1/10000。,在精密量距时,如果高差测量误差为10mm,50m钢尺倾斜产生的量距误差约为0.2mm。,6. 钢尺垂曲产生的误差,在悬空量距时,钢尺由于自重会使中间下垂,造成钢尺弯曲,从而引起误差,量距时可以将钢尺托起至水平以降低垂曲影响。,A,B,7. 钢尺对准及读数误差,刻划对点误差,插测钎误差,读数误差,丈量误差是量距工作的主要来源。,5.2 视距测量,5.2.1 概述,使用的工具:经纬仪(或水准仪)、水准尺或视距尺),视距测量的精度:一般为1/200或1/300。,用途:精度要求较低的碎部测量和放样工作中。,令,5.2.2 视线水平时视距公式,5.2.3 视线倾斜时视距公式,或,5.2.4 视距测量的观测与计算,1. 视距测量步骤,(1)在测站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2)在待测点上立视距尺。,(3)瞄准视距尺,在尺上读取上丝、下丝读数,(也可直接读取尺间隔)。为计算高程,读取中丝读数。,(4)读取竖直度盘读数L、R(碎部测量时可只盘左读取L),读数时注意读数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5)计算,测站:A 仪器高:1.42m 指标差:x=0 测站高:HA=207.40,测站:A 仪器高:1.42m 指标差:x=1 测站高:HA=207.40,0.760,91 45,1.42,93 28,-3 28,114 00,132 30,93 00,-3 00,87 26,-1 44,+2 35,114 00,178 25,-4.59,-4.59,0,75.7,202.81,202.48,房角,房角,山脚,山脊,1,1,2,2,205.83,208.22,0.514,0.257,1.42,1.42,-1.55,1.16,0,0,-1.55,51.4,1.16,25.6,1,2,1,2,0.750,2.42,-3.92,-1.00,-4.92,74.8,5.2.5 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1. 视距尺分划误差,视距尺分划误差一般在0.5mm,2. 乘常数误差,乘常数应在1000.1以内,否则应该改正测定后按实际K值计算。,3. 竖直角测量误差,竖直角测量误差对视距测量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影响较小。,4. 视距丝读数误差,视距丝读数误差对水平距离的影响与视距远近成正比,视距测量一般限定最远视距。,5. 视距尺倾斜对视距测量的影响,视距尺倾斜对视距的影响随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在山区进行视距测量时更应注意,可以采用在视距尺加装圆水准器的方法减弱视距尺的倾斜。,6. 外界条件对视距测量的影响,越靠近地面大气折光影响视线弯曲越大,所以应限制视线高于地面一定距离。,(1)大气折光的影响,使视线高于地面一定距离。,(2)大气湍流(空气抖动)的影响,选择好的时间段。,(3)风和能见度的影响,5.3 红外测距仪,测距仪的分类,测距仪按测程划分,短程测距仪,测程5km,中程测距仪,测程515km,远程测距仪,测程15km以上,测距仪按精度划分,级测距仪,每公里测距中误差5mm,级测距仪,5mm每公里测距中误差10mm,级测距仪,每公里测距中误差10mm,测距仪按采用的载波不同有,微波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和红外测距仪,5.3.1 测距仪原理,1. 脉冲法测距原理,C0光在真空中的速度;,ng光在空气中的折射率。,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是脉冲式激光测距仪中又一新型测距仪,采用数字测相脉冲展宽细分技术,可达到毫米级精度,测程已经超过100m。,测距望远镜一般采用脉冲法来测量距离。,2. 相位法测距原理,(1)调制光,在光源砷化钾发光二极管两端加入交变电流。,电流,光强,t,t,(2)距离测量原理,5.3.2 测距方法,1. 测距前的准备工作,(1)在测站上安置经纬仪。,(2)在测距的端点上安置觇牌和反射棱镜。,(3)水平角、竖直角测量。,(4)安装测距仪。,(5)测距仪光学瞄准。,2. 开机设置气象参数,(1)开机显示标准气象参数T、P和加常数C0,(2)设置测距时气象参数T、P。,3. 距离测量,(1)电瞄准,(2)平均距离测量,AVE,ENT,TRK,MSR,南方系列测距仪标准气象条件为气压为1013hPa,15,5.3.3 测距边长改正计算,1. 仪器常数改正,(1) 仪器加常数,发光管的发射面、接收面与仪器中心不一致;,反光棱镜的等效反射面与反光镜中心不一致。,(2) 仪器乘常数R,由于元件老化,测距时的频率与设计频率不致,产生与所测距离成正比的系统误差,(3) 常数的改正,将加常数与乘常数输入仪器,由仪器自动改正。,2. 气象改正,利用仪器厂家提供的气象改正公式计算,如,P:气压值,以hPa为单位,T:温度以为单位,3. 倾斜改正,或,5.4.4 光电测距仪测距误差分析,1. 周期误差,由于仪器内部光电信号干扰而引起的误差,随所测距离的不同而周期性变化,周期一般为半个波长。,2. 固定误差,(1)对中误差,(2)加常数误差,(3)测相误差,6.4.5 仪器的标称精度,仪器的误差来源有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两部分,厂家一般按下式标称仪器的精度。,3. 比例误差,(1)光速测定误差,(2)大气折射率误差,(3)调制频率误差,5.4 直线的定向,5.4.1 标准方向的种类,1. 真子午线方向天文测量或陀螺经纬仪测定,2. 磁子午线方向用罗盘测定,3. 坐标纵轴方向,5.4.2 方位角,从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到某直线的水平夹角。,1. 真方位角A:从真子午线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到到某直线的水平夹角。,2. 磁方位角Am:从磁子午线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到某直线的水平夹角。,3. 坐标方位角:从坐标纵轴的北方向起,顺时针到某直线的水平夹角。,O,A,B,C,D,N,5.4.3 三种方位角的关系,真子午线与磁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1. 真方位角与磁方位角之间的关系,磁偏角,磁,北,线,过O点的子午线,O,磁,北,线,过O点的子午线,O,磁,北,线,A,某点真子午线与中央子午线之间的夹角。,2. 真方位角与坐标方位角之间的关系,子午线收敛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