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乡村与乡镇经济转型.ppt_第1页
韩国乡村与乡镇经济转型.ppt_第2页
韩国乡村与乡镇经济转型.ppt_第3页
韩国乡村与乡镇经济转型.ppt_第4页
韩国乡村与乡镇经济转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国传统乡村与乡镇经济转型,韩国位于亚洲北纬3438的朝鲜半岛南半部,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东南与日本隔海相望。 总面积9848万平方公里,陆地9819万平方公里,1986年农用土地(214.1万公顷)中耕地1991万公顷,多年生作物占地15万公顷。此外,永久性牧场8.4万公顷。全国森林面积6505万公顷,占陆地面积的662%,农业区主要在庆尚北道与庆尚南道。地形特点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平原则以西部和南部居多。韩国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而曲折,河流大多注入黄海和南海。韩国海岸线总长为5259公里,东海岸总长415公里,海域广且深,潮差小,水产资源丰富,冬季不封冻,便于航行;西海岸总长为2600公里,曲折蜿蜓,海湾深,潮差大,海面岛屿密布;南海岸总长2244公里。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夏温差较大,夏季8月平均气温254,最冷1月零下49。降水1259毫米。,行政划分,韩国的行政区划,除1个特别市(首尔)、6个广域市(相当于我国的直辖市)以外,全国划分为9个道,一道下辖数个区,一区下辖数个洞,一洞下辖数个统,一统下辖数个班。类比一下,道相当于我国的省,区大上相当于县,洞相当于乡镇,统相当于中心村,班则相当于村民小组。,韩国农业发展有以下特点:,1、小规模家庭经营占主要地位韩国农业属于小农体制下的家庭农业。 2、直视农业科学技术,成功推进了绿色革命1967年韩国科技人员用粳型和籼型水稻成功培育出667稻种 3、开展新村运动,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新村运动于1970年几乎与绿色革命同时开展起来的。 4、农业出现衰退,农产品自给率下降韩国经济的腾飞,是与美国的大量援助分不开的。 1、小规模家庭经营占主要地位 2、直视农业科学技术,成功推进了绿色革命 3、开展新村运动,促进农村综合发展 4、农业出现衰退,农产品自给率下降,韩国传统乡村布局和历史演变,传统乡村的构成,建筑的选址也遵循“见山见水”的风水原则,将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赋予特殊的意义:要背山面南、前有水流,极力避免建筑破坏自然地形轮廓,以免扰动人们非常重视的自然的和谐,避免个人智力不能正常发展。朝鲜住宅一般是单层。稍大一点的,采用内院式。但不同于中国北方的四合院,没有轴线,而且四面连续。除了向内院的门窗外,也没有向外的门窗。门窗大多是推拉式,木棂方格糊纸,内部隔断也是轻质的。室内高度大约在2.5米左右。地面夯平,糊油纸隔潮。,宗法制度下的村落,受儒家文化影响形成了亲族体系的氏族村落,并一直保持到近代。氏族村落变现出较强的身份秩序主要体现在宗家与各派家的关系在空间关系上的反应。图为庆尚北道妙洞村以朴氏为主。村落以龙山为主山村落配置在龙山下的丘陵地带。住宅根据地形配置,按其主人在宗族中的重要程度逐渐升高,他姓则配置在最低处的外围。最高处(也是相对村落入口的最隐秘处)配置朴氏的宗祠,由于宗家分出三支,因此村落领域也划分为三个领域,长子的小宗家位于东,次子位于中,再次子位于西,个领域平行展开。,村落格局的影响,朝鲜时代时代的宗族村落的空间构成是以性理学为依据的社会秩序与文化生活的产物。氏族村落不追求布局上的几何性和密集性,而是按地形不规则地配置,各住宅间的距离也相对较远,这也是从形态上看朝鲜半岛村落与中国/日本城市性村落相比较为突出的特征。另一个差别是,氏族宗法关系对村落的控制力十分强大,作为氏族共同体的村落也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因此作为地域共同体的村落很难形成。而且,村落多为子孙的繁衍,分家后自然积累/形成,几乎没有综合的/成体系的空间规划;以宗家为中心的严格空间阶层也阻碍了村落共同设施的发展。,囿于严格的等级制度,韩国传统民居不允许有过大的规模,在细部方面也不能够张扬、繁琐,尽量不著彩绘装饰。其传统住宅的理想模式为:住宅正面墙外设一泓水池,池内植莲花、建木亭,并在宅院后部建家族祭祀祖先的祠堂,与大自然相互协调的环境呈现素雅而淡静的氛围。同趋向自然的选址营造体系的自然哲学观一样,民居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多不强调多变曲回,尺度较小。而普通的民居建筑则类似干栏,上盖稻草屋顶,内为地炕用以取暖。 住宅所用的木构架和木门窗等都基本不作绘饰而保持天然的纹理,构件尺度较小,形式简约而少装饰,屋面一般用茅草覆顶,屋顶形式有小歇山式以及悬山式。在山区和乡村地区还常会见到样式较为原始的民宅:平面为简单的长方形,内部空间划分为两个房间和一个厨房,也有的民居平面采用由长方形演变而来的L形,即在主房的一侧加建一个偏房,当中的主房与偏房的内部空间是连通的。也有的民居是在两侧各加一偏房,使住宅的平面呈半围合状的U字形。还有的住宅以正房及偏房沿四边分列,从而平面围合成为方形内院,建筑物中间的内庭院作为起居和日常活动的空间。,现代韩国农业概况,小规模家庭经营占主要地位, 韩国农业属于小农体制下的家庭农业。1949年实行土地改革,土地回到了农民手中。但长期以来,经营规模小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据统计,1992 年农业人口为5707万人,农户164万。耕地面积207万公顷,平均每个农户126公顷。其中,约80%的农户的经营规模在15公顷以下。 以前,农户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现在逐渐向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及畜牧业发展。1994年,在1558万农户中,以水稻收入为主的农户为91万,占总农户数的584%,比1993年减少了103万户;菜农为24万户,占总农户的154%,比1993年增加32万户;果农133万,占总农户的85%,比1993年增加4000户;从事畜牧业的农户有129万户,占总农户的83%,比1993年增加58万户。,由于受到“出口第一主义“的影响,国家忽略国内市场,没有考虑经济过度开放的负面效果,只顾进口国外农产品以维持国内较低的粮价,出现了农业衰退的局面。原来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改造,农业无法适应工业化的要求,农户收入下降,大量农村人口离农,致使国内农业出现萎缩。 从70年代后期起,韩国的粮食自给率开始下降。农产品供应长期不足,棉花、麻等工业化急需的原料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目前,在畜产品中,除了牛奶和鸡蛋基本保证自给外,牛、猪、鸡等肉类的自给率都不足50%。1993年底签定了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关税化和大米最低准入制度将对韩国的农业产生更大的影响。 据预测,农产品自给率还会继续下降。,绿色革命 新村运动,农业出现衰退,农产品自给率下降。韩国经济的腾飞,是与美国的大量援助分不开的。在19461976年的30年里,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总计高达1274亿美元,其中包括通过“480公法“提供的剩余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和棉花。物美价廉的进口农产品大量涌入,无疑对日趋弱小的韩国农业来说犹如雪上加霜。,背景 自1962年以来,韩国开始大力推进以工业化为中心的五年经济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进入腾飞期,但随之带来城镇差距进一步加大。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一方面使城市承受过度的人口负担,带来交通、住宅、教育等方面的短缺,成为一种城市隐患;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减少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农业处于停滞状态。以城市为主的工业化,给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工业化本身不能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减少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差距。显然,单靠增加农民收入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新农村运动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旨在消除工业化带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并增加农民收入。,韩国发动新村运动的背景 首先,韩国人当时处于一种绝望的宿命论中。20世纪60年代的韩国,农民生活状况非常恶劣,80%的农户都被高利贷所困,年息甚至超过了50%。村民在漫长的冬季无事可做,只能喝酒打牌度日,他们完全被宿命和绝望的情绪所笼罩,看不到丝毫希望。新村运动就是要打破这种宿命观念树立自助精神。 其次,从当时的经济背景来说,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一定的城乡差距、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等四大因素是新村运动发起的原因和条件。新村运动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发展的希望。250万农户中大约有80%住茅草屋,连接乡村的道路大多没有修好。当时韩国存在一定的城乡差距,政府完全主导全国的经济运行。另外,韩国当时处于市场经济起步阶段,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极低。 再次,从当时的政治背景来说,韩国已经确立了一人一票的普选制、多党制与总统直选制,这是总统朴正熙发动新村运动的根本原因。,朴正熙,朴正熙(,1917年11月14日1979年10月26日),号中树,韩国庆尚北道人。他亦曾经用过“冈本实”和“高木正雄”这两个日本名。他是韩国第3任、第5至第9届总统,朴正熙1961年5月16日以政变方式推翻李承晚政权,培植特务机构,甚至通过规定总统终身制的复活宪法;但正是朴正熙带领韩国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腾飞,1979年遇刺身亡。他的女儿朴槿惠在2012年成功当选韩国首位女总统。 1969年,韩国前总统朴正熙在视察庆尚北道清道郡的一个村庄时惊奇地发现, 村民们在没有政府的支援下,自发组织起来,修缮村内桥梁和道路,改良屋顶,整顿围墙,表现出蓬勃向上的生活态度。朴正熙大受感动,于是在1970年的地方长官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运动,简称 “新村运动”。这项运动最初在农村推行,后来扩展到城市、工厂和学校,工作内容也由单纯的管理改革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方面,成为一场席卷全韩的全方位社会改革运动。,新农村政策的施行,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工农业发展、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严重失衡,农村问题十分突出。农村人口的大量无序迁移,带来了诸多的城市问题和社会难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农业后继无人,加上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达到濒临崩溃的边缘。韩国政府自1970年开始发起了“新村运动”,并设计实施了一系列的开发项目,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带动农民自发的家乡建设活动。政府不仅是强有力的组织者,而且是积极的直接参与者,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新村运动开始到1980年的10年间,政府投资额达到了27571亿韩元(约140韩元等于1元人民币)。在韩国新村运动中,政府先确定若干项目,包括屋顶改造、道路硬化、建自来水管道等,由村民讨论选择最急需的项目,并选举一个新村建设指导者。项目获得县级政府的批准后,政府再发水泥、钢筋支持,直接给农民配套。韩国新村运动是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入手、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新农村政策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非常落后,1960年国民收入只有85美元,大部分国民生活十分困难,超过总人口半数的农村情况更是凄惨。由于,连年的旱灾和水灾,连温饱都成了问题。国民意识也就变得消极、懒惰、没有秩序。当时政府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让大多数的国民脱离贫困。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政府把重点放在出口工业产品上,从1962年开始,韩国相继实施了二个五年计划,渐渐有了成果。1960年代末,韩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起飞,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80%的农民在茅屋里用着油灯生活,50%的小路狭窄得只能用背架搬运货物。为了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局面,韩国于1970年开始实施了新村运动。 1970年代,韩国新村运动的重点是改善农村环境,主要是住宅、道路、自来水、改厕、大会堂、敬老院以及农村的各项公共设施等。新村运动以农民自发、自助为主,政府行政指导为辅,大量的资金和劳动都由村民提供,政府对开展新村运动的村无偿提供数量不多的水泥和钢筋。 1980年代,政府行政领导逐步退出新村运动,完成了由民间主导加政府支持到完全由民间主导的过渡,由各行政村自发组织的开发委员会主导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重点也从改善村庄环境逐步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转变,新村运动的精神也逐步向城市、公司、工厂、学校等扩散。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韩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功。新村运动开始时,韩国把全国35000个村从低到高分为基础、自助、自立三类,到1979年98%的村已成为自立村; 1970年80%的村还是茅房、80%的村不通电,到1979年农村的环境和贫穷落后的局面已发生彻底改变;1970年农民人均收入不足100美元,现在已超过2万美元,城乡差距也明显缩小,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已达到城市居民的95.5%。,渐进式的发展历程,韩国的新村运动,从1971年开始至今,一直持续了40年,主要历经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11973年),是基础建设阶段,目标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住草屋,点油灯,吃两顿饭”是当时韩国农村的真实写照。1971年初韩国政府向每个村免费提供300多包水泥,让农民自主改造家园,从此拉开“新村运动”的序幕。 第二阶段(19741976年),是扩展阶段,新村运动的范围迅速向城镇扩大。新村建设的重点发展为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修建了村民会馆和自来水设施,以及生产公用设施,新建住房,发展多种经营。政府对卓有成就的农村提供贷款,并在各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动员理工科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师、科技人员轮流到农村巡回讲授和推广科技文化知识和技术。 第三阶段(19771979年),是充实和提高阶段,工作重点放在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农业上,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业的发展,同时支援农村的文化住宅和农工开发区建设。 第四阶段(19801988年),是国民自发运动阶段,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全国性新村运动的民间组织。1979年11月朴正熙遇刺身亡之后,国内政治不断动荡,新村运动受到种种批评。经过调整以后,新村运动从政府主导的“下乡式运动”转变为民间自发,更加注重具有社会实效的群众活动。政府只是通过制定规划以及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等手段,着重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业和流通业,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继续提高农民收入等。 第五阶段(1988年至今),是自我发展阶段,具有鲜明的社区文明建设与经济开发的特征。政府倡导全体公民自觉抵制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并致力于国民伦理道德建设、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新村运动一开始,全国大部分农村都组织实施了修建桥梁、改善道路的工程。19711975年间,全国农村工架设65?000多座桥梁,各村都修筑了宽3.5米,长24公里的进村道路。到70年代末,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车,极大的改善了韩国农村地区的交通状况。同时,兴修灌溉设施和排水沟等生产性基础设施,为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 新村运动突出成就在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韩国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是从70年代开始的。1970年,农户年人均收入137美元,到1978年,农户年人均收入649美元,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1993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已达到城市居民的95.5%;到2004年,韩国人均GDP己跃升至1.4万美元。 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1971年,全国80%的农户住在茅草屋内,但到1977年时,全国所有农民都住进了瓦片和铁片房顶的屋内。目前,韩国农村农户基本都已住进了设计新颖、舒适方便的砖瓦房。60年代末的时候韩国大约只有20%的农户使用电灯,但到1978年,有98%的农户已用上了电灯,80年代,普及了使用汲取地下水的井管挖掘机,农村的饮水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90年代后随后电气化推进,家电得到了普及,绝大部分农民都够买了电饭褒、冰箱、彩电、洗衣机。,后期暴露出的问题亦不容忽视 初期的新村运动是比较成功的,各国可以借鉴,但是后期出现了很多问题。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推进方式,虽然有利于高效率地推行国家政策,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顾地方的特殊情况和地区差异而强求一律的推进方式。同时,由于政府投资极为有限,农户平均负债在1970年1980年之间飙升了21倍。韩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最终是在新村运动结束后才实现的,但是近几年来,韩国农村增收的速度又有所放缓。由于配套措施没有跟上,无法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农村空心化、劳动市场波动和城市贫困等又成了新的问题。2005年韩国农村居民收入占到城市居民收入的78.2%,比上世纪90年代下降10多个百分点。 另有学者认为,随着韩国前总统朴正熙于1979年遇刺身亡,新村运动就已落下帷幕。依靠朴正熙的强硬作风而推行的意识形态和组织动员失效,70年代后期的“精神启蒙”运动基本失败。 相对性的贫困现象的深化、长期执政所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反维新民主化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朴正熙的执政基础。为了保住执政地位,朴正熙反而愈加强硬地压制民主化的要求。政府通过了紧急措施,有很多人因此而被捕,此后以政治人物、知识分子、学生、宗教界人士为中心的民主化运动以及在经济开发过程中被忽略的劳动者和农民为中心的保卫生存权的运动愈演愈烈。,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特点,1、广大村民热情参与。 2、各级政府积极支持。 3、注重村民精神培育。 3、注重村民精神培育。 5、充分发挥指导者作用。 6、重视提高村民收入。 7、积极推广运动精神。,新村运动后的乡村案例,韩国乡村旅游是随着经济腾飞和城市化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韩国自上世纪60年代起经济开始腾飞,由农业国逐渐转变为中等发达国家。韩国约90%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农牧渔业人口不足10%。这为韩国发展乡村游提供了便利条件。,山村与渔村,韩国乡村游内容丰富。海滩、山泉、小溪、瓜果、民俗都成为乡村游的主题。韩国约有800个与乡村旅游有关的民俗节,如“泡菜节”、“鱼子酱节”等,具有乡土特色为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韩国乡村游在项目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 “韩食旅行”让游客前往农村品尝颇具特色的韩式套餐。“茶园旅行”让游客到茶园采茶。“周末农场”适应双休日的特点,供城市游客携一家老小去耕作和收获,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韩国农林部正在推广的“绿色农村体验村庄”则是将自然生态、旅游、信息化和农业培训结合起来的高端乡村旅游项目。,忠清南道堤川市德东里是韩国的一个偏僻山村,当地农民历来从事农业生产。近几年,德东里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开设种花、做豆腐、捉鱼、收玉米等农家乐旅游项目,吸引城里人前往度假观光。这个仅有69户、138口人的小山村今年已接待了约25万名观光客。 德东里村是韩国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韩国的乡村旅游是随着大规模经济开发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韩国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经济开始腾飞,由农业国逐渐变为中等发达国家,实现了城市化。目前,韩国约4800万总人口中,90%以上的人住在城市,农渔业人口不足10%。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韩国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乡村旅游收入在韩国国内旅游收入中所占比重已达9.4%。 韩国乡村旅游内容十分丰富。海滩、山泉、小溪、人参、瓜果、民俗都成为乡村旅游的主题。韩国各地有约800个与乡村旅游有关的民俗节,如“蝴蝶节”、“泡菜节”、“人参节”、“鱼子酱节”、“拔河节”、“漂流节”、“钓鱼节”等等,并且都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到韩国乡村的代表,不能不说到全罗北道。这里气候适宜,滨河沿海,在西部“湖南平原”有近十万公顷的良田沃土,盛产稻米、麦类、棉花和蚕丝,是韩国著名的“米粮仓”,渔业、林业等较为发达,是完好保存韩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地方,这里还是盘索里(韩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的发源地,春香传的背景地南原和美食故乡全州所在的地区。全罗北道是传统意义上的韩国。韩国的民俗、美食等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蔚山神话村:,大邱马飞亭壁画村,军威子夜村,军威子夜村被称为陆地上的济州岛,是一个拥有美丽石墙路的小村庄。,釜山楮树壁画村,拥有美丽粉彩壁画的釜山楮树壁画村位于釜山东大新洞的小山丘上,村庄里随处可见刻有美丽字句和可爱人形娃娃的壁画,亚洲第一个慢城村,三支川村,是16世纪形成的古老村庄,现今约有500多名居民居住。传统古风的韩屋,长达3,600米的石墙,美丽的景色,有如回到过去,寂静而悠闲。村子内保留有许多传统房屋,这些被指定为民俗文化财产资料第5号的“潭阳高在宣家屋”让传统村更具文化价值。村子的院墙是由没有棱角的花岗圆石混合泥土制作而成。墙的底端是用大的石头,上面则是用小或者中等大小的石头砌成。“S”形的村间小路和传统房屋构成了三支川村幽静、和谐的气氛。 三支川村还是著名的美味农庄,坚持以传统方式制作的昌平麦芽糖和韩式点心,大酱,辣椒酱等出名,有许多固守传统方式制作米糖的小作坊,可以看到大锅旺火,精心亲手制作米糖的过程。在三支川村还可以体验传统方式的染色,设有可以留宿的传统韩屋旅馆。,韩国南山韩屋村 南山韩屋村前后经历了数次翻修才将传统面貌保存下来。 80,000平方米的区域,有传统住宅区和传统公园区两个部分,被国乐专用演出场所“首尔南山国乐堂”分隔开来。传统住宅区汇集了从朝鲜时代的两班贵族住宅到普通平民住宅。5栋韩屋中的4栋,是以分布在首尔的住宅为原型经过搬迁、修缮而成的。从住宅中陈设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可以想象出当时人们生活的样子。进入传统式的大门,会看到一个小山坡,山坡左侧的莲花池里有泉雨阁,这里是举行传统演出的地方,莲花池和泉雨阁相映成趣。旁边有五幢传统韩式房屋,中间有一个小院子。这里的房子是朝鲜末期所建的韩屋,是模仿首尔其它各地的传统房屋,然后集中复原而成的。,在都市中体会韩式传统房屋南山谷韩屋村乘地铁从忠武路站下车就到了南山谷韩屋村,韩屋村在高楼大厦之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韩屋村复原了5幢传统的韩式房屋,配以亭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