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2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3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4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综合检测(十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湖南师大附中期中)公元前4世纪中叶,稷下学宫的出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鼎盛状态。具体表现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黄老盛行,休养生息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立,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繁荣发展,故选A项。黄老盛行,休养生息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在汉朝,故排除B、C两项;佛学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与公元前4世纪不符,排除D项。2(2019浙江桐乡入学考试)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该论述表明()A孔子力图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老子向往小国寡民、无为而治C孟子劝导王者实行仁政、教化人伦D韩非主张奖励耕战、加强集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战国时期”“王如省刑罚,薄税敛”“修其孝悌忠信”等信息可知,这是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劝诫君王施行仁政,轻徭薄赋,慎用刑法,用孝悌忠信教化百姓,C项正确。孔子、老子均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时间不符,主张也不符,故排除A、B两项。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3(2018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答案B解析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要求人具有良好的品德,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提倡政治参与意识和胸怀宽容博大等,故A、D两项排除;伦理道德只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故C项排除。4(2019云南大理统练)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一个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主张“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A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B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C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D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前者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这是墨家的主张。后者主张“过犹不及,和而不同”,这是儒家的主张。故墨家主张兼爱,儒家主张仁爱,A项正确。战功是法家的主张,故排除B项。无为是道家主张,故排除C项。墨家不主张王道,故排除D项。5(2018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月考)战国时期,庄子说“人勿胜天”,而荀子不仅明确提出“人定胜天”,而且还指出“国家存亡皆与天无关,而是取决于人的做法”。这说明()A道家缺乏精神追求 B儒家具有人文理念C儒道政治要求不同 D道家主张天人和谐答案B解析材料中荀子肯定了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性和人对国家兴亡的决定性,这种对人的肯定性,体现了人文思想,B项正确。庄子是追求精神自由的,所以不缺乏精神追求,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道家的政治要求,无法说明不同,C项错误;尽管道家思想中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材料信息体现的是人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D项错误。6(2018江苏南京期末)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汉武帝时“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A地方政府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B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发展C大官僚大富豪威胁到中央集权D选官制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孝、廉均为儒家思想,汉武帝时“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说明选官制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故D项正确。地方政府只有举荐官吏权,任免权仍在中央,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抑商政策对商业的影响,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大官僚大富豪对中央的威胁,故C项排除。7(2019宁夏银川月考)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B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C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D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答案D解析材料中“对正当性的信仰”,其“信仰”为思想方面的,意为在思想上树立一个权威,使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君权神授”,神化了皇权,美化皇帝统治的合法性,故D项符合。“格物致知”强调获得“理”的途径,“知行合一”强调自我道德修养,与题中服从统治者的信仰不符,故A、B两项排除。“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众重要,故C项排除。8(2018山东聊城期末)历史学家钱宾四指出,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举荐孝廉 B征召贤良C独尊儒术 D设立太学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盖操之于乡绅与读书人的主导因素”可知,C项正确。A、B两项是选官制度,与材料主题不符,排除。设立太学是为独尊儒术服务,故D项错误。9(2019四川月考)董仲舒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的政治地位答案A解析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儒家的民本思想,故答案为A项。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排除C项;这种主张在儒家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0(2018山东聊城期末)北魏律名例规定:“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这一规定表明()A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B经济发展促进了道德提升C儒法结合成为统治思想D司法灵活且凸显儒家伦理答案D解析材料的大意是:北魏律名例规定,如果罪犯家有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而无其他男丁侍养者,可申请暂停刑罚的执行,返家侍养其亲直至祖父母或父母去世,再继续服刑,由此可以得出D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A、B、C三项结论,故排除。11(2019河北邢台月考)程颢、程颐兄弟认为,“孔颜之乐”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这反映出()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事之意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答案A解析从材料“程颢、程颐兄弟认为,孔颜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可知,理学对修身养性的注重,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说法太绝对,排除。12(2019江西抚州联考)朱熹“还相信人的善良及其可完善性;他把人比作一面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旦抹去灰尘将和过去一样明亮。因此,邪恶是疏忽和教育有缺陷的结果,是可以纠正的”。基于此,他主张()A格物致知 B正心诚意C学以致用 D知行合一答案A解析朱熹认为“邪恶是疏忽和教育有缺陷的结果,是可以纠正的”,基于此他主张“格物致知”,故A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正心诚意”的基础,故B项错误;“学以致用”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知行合一”属于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故D项错误。13(2019湖南醴陵入学考试)宋明时期民间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互助公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教化而厚风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这说明当时()A儒家伦理逐渐普及B心学成为当时儒学中的主流思潮C社会风气日益败坏D王守仁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民间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和所学可知,王守仁是宋明理学的代表,强调伦理道德,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心学成为儒学中的主流,也无法反映王守仁的思想成为正统儒学,故排除B、D两项。材料不能说明制定公约是因为社会风气败坏,故C项错误。14(2018广东汕头三模)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亚圣的历史叙述。史料出处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唐会要卷三五,唐玄宗诏令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程颐、程颢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元史卷三四,元文宗诏令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颜子亚圣地位仅为民间说法B颜子贤能不及孟子是历代共识C理学的盛行使孟子地位提升D儒家圣人地位完全由政府左右答案C解析颜子为亚圣的说法记录进了唐会要和元史,说明得到了官方认可,故排除A项。“历代共识”的说法与材料不符,唐会要并未涉及孟子,故排除B项。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认为孟子要优于颜子,最终由于理学的兴盛奠定了孟子亚圣的地位,故C项正确。二程、朱熹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但他们不代表政府,他们认可颜子亚圣的地位,说明儒家圣人地位不仅仅是由政府左右的,故排除D项。15(2018湖北武昌调研)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南宋书院的繁荣()A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答案A解析题干中“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推知书院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故A项正确;题干中“各立学舍,聚徒讲学”和结合朱熹属于理学、陆九渊属于心学,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的官方哲学,故C、D两项错误。16(2019广东六校联考)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反映了在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市民阶层的基本认识,故选A项;世俗化不是明末儒学的主流,明末儒学的主流应是理学思想,排除B项;C项只涉及了题干的部分内容,以偏概全,排除;题干说的是儒学思想而不是市民文学,故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17(2018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期末)李贽认为“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非但不是“万世之至论”,而且变成了“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这种议论()A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B是对专制君主的猛烈抨击C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D表明李贽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不是万世之至论”和“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表明李贽认为儒家经典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从而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这种议论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李贽批判的是儒家思想,不是君主专制,排除B项;C项说法太过绝对,排除。18(2018吉林模拟)在反思满清何以取代朱明的时候,顾炎武对清代以前的传统思想观念给国民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体现一名思想家的历史的“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在()A忠君恤民,保家卫国的天下情怀B反对苛政,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的儒者风范D兼济天下,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答案D解析顾炎武的自觉表现在“提出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根据所学,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对传统的空疏的学风提出批判,主张知识分子应该服务现实,知识应该于社会有用,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故排除。19(2019贵州遵义月考)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答案A解析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李贽的“离经叛道”遭到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指责;王夫之主张“循礼”“秉礼”,遵循等级秩序,这说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启蒙思想不成熟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微弱,封建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故选A项。B、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20(2018浙江绍兴检测)谭嗣同认为王夫之的著作是“兴民权之微旨”。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这表明明清的批判思潮()A给后世的反封建斗争以启迪B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道德答案A解析王夫之揭露批判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黄宗羲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的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在此基础上,谭嗣同等人将他们的思想阐发为“兴民权”“倡民主”,说明后人在他们的思想中受到了启迪,他们的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信息涉及程朱理学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C两项错误。这一时期的明清思潮是建立在传统儒学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封建道德,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8分,第23题12分,共60分。21(2018天津河东区一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二墨子论语与韩非子道德与功利等内容比较墨子论语韩非子信鬼神信亦不信不信鬼神兼相爱,交相利仁爱;由己及人无爱;利己信奉天意信奉天意不信天,信暴力反对奢靡礼:享受与节制张扬私欲崇奉圣人崇奉圣人反对崇圣尚贤能举贤才不尚贤,以术御臣崇尚教化教罚并用崇尚法治材料三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承传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无为”思想渐渐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法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老庄的“无为思想”出现的背景。(6分)答案(1)表现:孔子“仁”“以德治民”,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民水君舟”,墨子“兼爱非攻”。(8分)(2)主张:墨家:俭朴,反对奢靡,谴责战争;法家:利己,张扬私欲,以法治国。(6分)(3)背景: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国家分裂,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统治者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社会呈现出无序、混乱状态。(6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私学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民本的主要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即可,主要有孔子的“仁”“以德治民”,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民水君舟”;同时墨家思想,墨子“兼爱非攻”也体现了民本的思想主张。第(2)问,根据材料二墨子中的“反对奢靡”以及所学墨子的主张“非攻”,可以得出墨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为俭朴,反对奢靡,谴责战争;根据材料二韩非子中的“无爱;利己”“张扬私欲”“崇尚法治”可以得出法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为利己,张扬私欲,以法治国。第(3)问,根据所学可得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国家分裂,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根据材料三“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可得出统治者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社会呈现出无序、混乱状态等。22(2018福建龙岩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建元六年,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他(董仲舒)的所谓大一统,就是压抑诸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摭取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君权神授的理论,建议用儒家的纲常名教来维护封建统治。他也吸取了法家尊君抑臣的思想,主张用刑法加强统治。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清入关后,即以宗主视天下,同时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清王朝接受并发展了“大一统”思想。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重“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清朝对“大一统”思想及其正统论的总结,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但也起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进而统一国家的积极作用。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12分)答案(1)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思想;提出君权神授理论;以纲常名教来维护统治;以刑辅德思想。(8分,任答四点即可)背景:解决王国问题,巩固统一已经迫在眉睫;土地兼并现象、商人垄断盐铁和商业,严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汉初无为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匈奴势力正在威胁着汉王朝的统治。(8分,任答四点即可)(2)发展:剔除华夷之辨;推崇君主专制;构建政权承绪(延续)的正统论;确立“大一统”的历史评判标准。(6分,任答三点即可)影响:维护清朝的统治;有利于加强边疆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6分,任答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观点,由材料一“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可知,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他(董仲舒)的所谓大一统,就是压抑诸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可知,董仲舒主张大一统,由“他摭取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君权神授的理论,建议用儒家的纲常名教来维护封建统治”可知,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理论和以纲常名教来维护统治,由“他也吸取了法家尊君抑臣的思想,主张用刑法加强统治”可知,董仲舒主张以刑辅德;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汉武帝时期社会问题,从中央集权、土地兼并、无为思想、边疆问题等方面总结董仲舒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第(2)问,第一小问发展,从材料二“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重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可知清朝前期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是剔除华夷之辨,推崇君主专制,构建政权承绪(延续)的正统论,确立“大一统”的历史评判标准;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清朝发展“大一统”的目的,从巩固统一,推动民族融合,加强思想控制等方面作答。23(2018山东枣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