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第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8分,24道题,每题2分)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 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A项与材料“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矛盾,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在周灭商以后实行的,故C项说法错误;材料“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体现了血缘政治,材料“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体现了地缘政治,可见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紧密结合,具有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2.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而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这一转变根本上是为了A. 提高行政效率B. 强化官僚政治C. 削弱贵族集团D. 加强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削弱了君权;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官僚的任免权属于皇帝,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ABC项。3.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 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C. 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D. 清朝的国家机构设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强调此时废中书省,权分六部,废除行省,权分三司,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明朝的机构调整,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C。4.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下列最能体现上述特点的是A. 所有居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B. 抽签选举,轮番执政C. 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D. 享受“观剧津贴”【答案】B【解析】材料突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平等性,强调了公民参政的平等权利。雅典民主政治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保证了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机会和权利的平等性,故B正确;雅典合法公民才可参加公民大会,故A项错误;财产等级制不能反映权利的平等性,故C项错误;D项与参政权利无关,故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5.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商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部门。许多经商致富的“新人”进入元老院,将指导诉讼、编撰契约合同等法律事项视为重要的国家政务。这说明A. 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B. 商品经济制约罗马社会发展C. 罗马立法有灵活性和现实性D. 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随着商业的发展罗马的立法也随之增加了商业方面的立法,即材料体现了罗马立法是具有灵活性和现实性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元老院的职能并未发生重大变化,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商品经济是促进了罗马社会发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是正确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6.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指出,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以下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B. 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D. 苏俄土地法令的颁布【答案】A【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极其艰难,每一条款都经过君主派和共和派的激烈讨论,最后仅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由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因此制度设计中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最终走向民主。故答案为A项。美国独立宣言对于英国殖民势力不可能存在妥协,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存在妥协的必要,排除C项;苏俄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不存在妥协,排除D项。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特点7.美国制宪会议的许多代表认为民众“动乱多变”,主张“人民尽量少管政府的事”,华盛顿也呼吁代表们不要仅仅“为了取悦人民”而制定文件。下列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 大法官的产生和任期B. 国会议席的分配方式C. 有关分权制衡的内容D. 种族歧视的相关内容【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代表们不要仅仅“为了取悦人民”而制定文件” ,可见相关机构或人员不受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制约,结合所学,大法官经总统提名,国会同意,除非渎职任期终身,所以选A;B显然受民意的限制,排除。C也体现民意,排除C;D体现宪法的不足,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考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名师点睛】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三权之间相互制约,国会可以以弹劾等诸多形式限制总统,总统可以以“搁置否决权”等形式限制国会的权力,而联邦最高法院则可以通过违宪审查的形式限制国会的立法权和总统的行政权,此外,总统对司法权也有制约,表现在联邦最高法院的人事任命在一定程度上受总统控制。8.1875年11月15日,香港北京新闻公报公布了一则有关外国人在华旅行的法令:外国人在华各省旅行须出示盖有特殊官印的护照,外国人如有非法行为就近递交该国领事馆处理。这主要说明清政府A. 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 独立主权意识有所增强C. 外交开始出现制度化D. 已认识到传媒的作用【答案】B【解析】材料关键信息“外国人须出示盖有特殊官印的护照,外国人如有非法行为就近递交该国领事馆处理”体现了清政府对外国人在华旅行进行规范,B与题意相符。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出现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标志着外交开始出现制度化,排除C;D与题意不符。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政府对外国人在华旅行进行规范9.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利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A. 加紧聚集全国物力围剿工农红军B. 自主强力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 着手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袭D. 积极回应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华的逐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题干信息表明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战时统治政策正是这一时代背景的反映,故D项正确;此时红军已经长征,对红军的围剿已初步胜利,且与材料主题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主要发生在国民政府初期,与题干“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信息不符,排除;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已经爆发,故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考点: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10.建国初,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A. 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B. 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C. 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D. 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这三大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人民性及民主性的特点,所以本题选A项。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B项;C项1954年还没提出依法治国;只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D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三大民主制度。11.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一”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 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B. 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C. 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D. 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答案】C【解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与苏联、中国对抗,而中国和苏联合作,20世纪60年代美国与苏联对抗,中国和苏联对抗,苏联和美国对抗,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中国合作,中国和苏联对抗,苏联和美国对抗,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以美国为突破口。12.“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 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 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 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尽管美国不断追求一个由它主导的单极世界,但它的行动却反过来不断“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即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这表明,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并没有放弃霸权政策故B项错误;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但是世界格局的趋势是多极化,美国试图称霸世界但并未真正建立起单极世界,这在材料中也得到了反映,故C项错误;当今世界格局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态势,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多个政治力量也不断发展壮大,因此,世界的政治格局并不是完全势均力敌的,故D项错误。13.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直接原因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B. 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C. 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D. 实施该政策与同期欧洲主要国家做法大同小异【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A分析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其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以确保徭役的征派和赋税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B、C分析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同期欧洲主要国家积极对外殖民扩张,与明清的海禁政策显然不同,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14.在苏北农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答案】C【解析】据材料“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可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征,即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故A项排除。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与其他经济部门对比,故B项排除。材料与商品经济极端落后无关,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小农经济15.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 自然经济主体地位并未改变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漠视【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大量掠夺中国的原材料,侵占中国市场,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农业不断走向商业化,故A项正确。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开始逐步解体,其主体地位也趋于崩溃,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恶劣并不能解释“商业性农业”得到发展这种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明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态度,故D项错误。16. 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个阶段的经济现象,该表中的年份一、年份二最有可能是A. 1842,1856 B. 1861,1872C. 1897,1907 D. 1913,1919【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民族工业不同阶段的发展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所以外国商品进口锐减,外贸赤字大幅减少,中国新设工厂数增加。一战后初期,西欧经济忙于恢复与发展,也教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年份二为1919年。年份一体现列强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艰难。年份比较判断可定位1913年。故选D。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7.“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A. 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B. 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C. 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 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安东尼培根投资建立工厂的资金是从贩卖黑人奴隶中获得的,所以说黑奴贸易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故C项正确。A项正确,但与材料强调黑奴贸易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不符,排除。B项表述存在歧义,殖民者通过黑奴贸易获得巨额财富,并用于扩大再生产,排除。D项正确,但与材料强调黑奴贸易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不符,排除。1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该体系建立的根本因素是A.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B.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 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答案】A【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这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的本质导致的,故A正确;工业革命也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的本质,故B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表现之一,故C错误;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故D错误。故选A。19.经济民族主义是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出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 美元贬值B. 计划指导C. 减耕减产D. 以工代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经济民族主义的含义: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联系所学可知,实行美元贬值可以增强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可以刺激出口,符合经济民族主义的含义,故A项正确;BCD项与国际贸易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措施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 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B. 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C. 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D. 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为克服经济大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改变过去放任自流的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经济模式进一步发展。由此可以知道,“现代资本主义”是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特征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干预,故选C;现代资本主义重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排除A;由于无论传统的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国内阶级矛盾始终难以化解,排除B;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大规模经济危机必然周期爆发,排除D。21.假如你是布雷顿森林会议中的美国代表,你的发言不包括的是A. 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B. 各国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C. 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议定书D. 建立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由美国一手操纵,达成的协议代表了美国的意志,ABD有利于实现美国的美元霸权,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美国向联合国提出建议,是要重建资本主义世界贸易秩序,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22. 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茂物宣言。该宣言提出发达国家成员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国家成员不迟于2020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从而确立了亚太经济合作的远景目标。宣言为各成员制定不同时间表,是因为()A. 各成员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B. 发展中国家力图摆脱美苏的控制C. 发达国家试图加强控制和掠夺D. 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根据材料“宣言提出发达国家成员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国家成员不迟于2020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可知其制定时间表不是由于实行的社会制度的差异,而是根据其发展程度的差异,故A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与本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的此项措施正是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不是加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和控制,故C项错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实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故D项正确。23.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改变了列宁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最明显改变的是A. 减少政府指令性指标B. 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C. 放弃了所有制结构多元化D. 取消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结合斯大林体制的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可知此政策改变了列宁时期的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转而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斯大林体制的特点;B项“废弃”了表述错误;D项“取消”了表述错误。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措施与评价24.1963年,处于低迷中的鞍钢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双革运动,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这场革命被毛泽东称为鞍钢宪法,对这场革命有利的社会环境最准确的是A. 中苏结盟关系发展B. 抗美援朝胜利的鼓舞C. 八字方针推行D. 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C【解析】1963年中苏结盟关系恶化,排除A;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排除B;1960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防止,在此背景下,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C;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间不符,排除D。第卷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任何国家的管理都需要一批善于管理的官吏,因此,各国都重视官吏的选拔,官吏选拔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此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唐朝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武则天当政时首设武举。宋朝时把进士以外的其他科目合并“诸科”,明清时则取消“诸科”,只设进士一科。摘编自朱绍候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西方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开始实行官职的考试补缺制度。1853年英国议会派遣麦克莱等3人组成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摒弃用人制度上的“恩赐”主义,实行考试任用制度。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查里斯屈威廉和斯坦福洛斯克特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考试等等。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2号枢密院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经历了和英国大体相同的情况。马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沿革历程,并分析最终用考试的办法选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并分析文官制度的作用。【答案】(1)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成因:秦扫灭六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吸取前代历史教训;为了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需要;法家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2)影响:不利于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有助于欧洲民主宪政的形成(3)观点:称秦汉以来的中国社会为“封建社会”是不恰当的论证:封建社会是对欧洲中世纪社会形态的一种概括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更类似于实行分封制的西周时期,即: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没有绝对的统治权;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故“分封制”通常也被表述为“封建制”秦汉以来,随着三公九卿、郡县制等一系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君权日益得到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逐渐加强【解析】(1)第一小问沿革历程,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即以禅让制为特点的原始社会的选拔制度;据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于,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得出以世官制为核心的奴隶社会的选拔制度;据材料一“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为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得出以察举征辟制为代表的两汉期间的选拔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以九品中正制为主流的魏晋南北朝时间的选拔制度;据材料一“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得出以科举制为主体的隋唐到明清的选拔制度;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扩大统治基础;士族衰弱,庶族上升;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等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二“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拨优秀文官等等”得出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据所学知识得出严格考核,晋升唯功;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官纪严明,待遇优厚;第二小问作用,可以从稳定政局和社会管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选材范围,提高行政效率等角度回答。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人约翰塞尔登1635年在回答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的公海而写的题为领海这一论著中,引经据典地提出两项主张:“第一,海可被视为所有物;第二,海当然是英国国王的所有物。”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出入英国及英国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材料二 顺治十二年(1655年),浙闽总督屯泰上奏请求“沿海省份,应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得到清廷允准。次年,清廷即公开颁布申严海禁敕谕,“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指郑氏集团)贸易者俱行奏闻处斩,货物入官”。黄顺力海洋迷思:中国海洋观的传统与变迁据中国与英国在海洋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给两国带来的影响,提炼观点,结合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清政府不重视海权和海洋防御,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史实:中国被列强打开门户,丧失通商、航海、关税等主权,不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兴办海军,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战败宣告“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失败。(观点明确;史实运用准确,从英国海外贸易、争霸战争、工业革命、海洋观念等方面提出观点,并能运用近代历史中的2个史实或事例说明,也同样得分。)【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材料一“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出入英国及英国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可提炼出英国重视发展和维护海洋权益;由材料二“沿海省份,应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提炼出清政府不重视海权和海洋防御。论证方面,可以从海外贸易、资源利用、海洋和航运等等方面说明。请考生在第27/28/29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编号涂黑。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清初,赋役的征派仍以地亩、人丁为依据。由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稳定税收,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并且规定,人丁缺额,以本户新添者抵补;不足,以亲戚丁多者或同甲粮多之丁补之。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官吏与豪绅互相勾结,挪移逃避,造成多丁不承、少丁多承的不均衡现象,无法保证丁银收入的稳定。到雍正时,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称为“地丁制”,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摊丁入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摊丁入亩”与清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答案】(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人口增长,丁役货币化,商品经济发展;地主隐匿土地数量、流民增多,政府难以确定地亩和人口数量,国家赋税不稳定。(2)作用:简化了税收制度,提高了征税效率;以人丁为依据的征税制度被废除,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适应并促进了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征收相对公平,政府税收增加,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解析】(1)根据“官僚豪绅隐匿土田”“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概括原因,进一步联系所学清朝经济状况回答。(2)根据“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概括,进一步分析对清朝商品经济发展、政治统治的影响。【名师点睛】清朝政府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使税负与财产和负担能力挂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役不均的情况,同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更加削弱 了,赋税货币化使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有利于商品经即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赋税制度的改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改革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欧战爆发,日本声明:“帝国不介入,专注于中国事变”。1940年日本估计欧战将很快结束,必须利用德国的胜利,抓紧时间南进(南进政策指日本侵华后向东南亚扩张)。7月27日,联席会议具体制定了南进的方针政策。1941年4月17日,日本大本营陆海军部作出了对南方施策纲要的新决定,认为只有在美英荷的对日禁运威胁到日本的生存以及对日本加重军事压迫时,才能对南方行使武力。1941年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确定首先南进。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中国抗日战争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投入南方战线的兵力只占陆军总兵力的二成,其余一成留在本国,三成配置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四成配置在东北以外的中国其他地区。配置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军队,负有确保中国内陆作战的任务,故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日本制定“南进”计划的目的。(2)如何理解二战初期中国抗日战争“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答案】(1)目的:抢夺南方战略资源;切断英美援华补给线;确保在中国大陆的霸权;向太平洋地区扩张。(2)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主力,延缓了日军“南进”,避免了苏联两线作战;英法实行绥靖政策,未能有效遏制法西斯猖狂进攻。【解析】(1)日本是一个岛国,多火山地震,自然灾害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