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条件下的_使用与满足_一种新的受众观_第1页
网络传播条件下的_使用与满足_一种新的受众观_第2页
网络传播条件下的_使用与满足_一种新的受众观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受众研究 矛沙叹夕雳 君老 网络传播条 件下的 “ 使用与 满足 ” 一种新的受众观 赵志立 受众 , 既 是大 众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 受者 , 也是大众传 播理论研究 的 重 要 对象 , 其中 , “ 使用与 满足 ”论 、 是 在 西方传播学受众 研究 中产生 过重大影响 的理论 。 使 用 与 满足 ”论 产生于世纪年代 , 当时 , 随着印刷 媒介的日趋成熟和广播 、 电视等电子媒介的相继诞 生 , 使受 众对大众传媒的需求和依赖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 也使 些学者对受众 的媒介接触行为及其 背后 的心理动 机 产生 了 浓厚的研究兴趣 。研究 是从考察受众对不同形 态媒介的使用 开始的 。 贝尔森在考察了读者对报纸的 “ 使用 ”后 总结 出报纸能够 “满足”人们六 个方 面 的需求获得外界消息的 信息来源 , 了解外部的变化 日常生 活的工具 , 了解广播节 目 、 天气 、 交通 、购物 等信息休憩的手段 , 在读报 中获得安 静和休息获得 社会威信的手段 , 因为了解新 闻或新知识 而获得人们的尊敬 社交的手段 , 读报可以丰富的话题 , 活 跃人们的社交活动读报本身的目的化 , 读报已成为每天 的习惯行为户 赫卓格具体考察了听 众在收听他们喜爱 的广播节目 知识 竞赛 ”中 , 表 现出 来的三 个方面 的基 本需 求竞争心 理需求 通过抢 先猜测答案享受由此带 来的 竞争的乐 趣获得新 知 的需 求 从 节目中得 到 新 的知 识 , 以充实自己 自我评 价的需求 通 过猜测答案来判 断 自己的 知识程度 , 确认自己的能 力 “ 麦奎尔 在归纳观 众 “ 使用 ”电视后得 到 “ 满足 ”的 不同特点 , 从中总结出了四种 基本类型 心理转换效用 电视 节目可以提供消遣和娱 乐 , 帮助人们 “ 逃避 ” 日常生活 的 压力和负担 , 带 来情绪上的 解放感 人际关系效用 通过节 目既可以对出场的人 物 、 主持人等产生一 种 “ 熟人 ”或“ 朋 友 ”的感觉 , 也可以融 洽 家庭关系 , 建立社交圈子自我确认效用 即 电视 节目 中的人物 、 事件 、 矛盾冲突 的解 决等可以为观众提供 自我评 价 的参考框架 , 并在此基 础上协调 自己的观念和行为环 境监测效用 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可以获得与自己的生活 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 。 以上对 “ 使用 与满足 ”的研究 从 满足个人的 基本需求出 发 , 揭示了受众在接触大众传媒过程 中个人 的心 理 、兴趣、 性 格等因素 。但单凭这 一点是不能说明使用与满足的复杂性和 多样性的 。 施拉姆等学 者在 “ 使用与满足 ”的研究 中更注 重受众在接触媒介中的社会 动因 , 包括 他们现实 的政 治 、经 济和文化的背景 、社会地 位 、价值观念、群体归属 关系等众多 的因素 。在 考虑到社会条件 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 传播学 家 卡兹等人在年发表了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 , 将 受众与媒介的接 触行为概括 成一个 “ 社 会因素心理因素一 媒 介期待一媒介 接触需求满足 ”的 因果连 锁过 程 , 并由此 提出了 “ 使用 与满足 ”的传播模式 见下图 具具有 社 会 和和和 它们 引起 对大大大导致媒介披拜拜拜最后 导 致需需 心心理根源 的的的 一 众传媒 或其他他他的不 同 形式式式求满足及 其其 要要 求求求信 源 的期望望望望望他 结果果 “ 使用与满足 ”论之 所以在传播理论研究史上 产生过重 大 影响 , 是因为在此之 前的传播 理论研 究中总是以传播者 和传媒为 中心 , 考察的主要是传媒活动是 否能达 到传播者 预期 的目的或 者对受 众产生了什么影 响和效果 。 早 期 的传 播学者认为 ,“ 媒介即信息 ” , 掌握 着大众传播媒 介的传播者 是传播行为的发起者 , 是通过发 出的信息作用于他人的人 , 是传播特 权的拥有者 , 是传播 中施控的 主体而受众不过 是 大众传播的对象 , 是传媒发出的信息的接受者 , 是传播中受 控的客体这 种观点 致 使在传播学 的研 究中 , 受 众的 心 理 、 受众 的 诉求没有得 到 应有 的重视而 “ 使用与满足 ”研 究 则 从受众角度出发 , 通过 分析 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以及这些 接 触满足 他们十么需求 , 来考察大众传播 给人们带 来的 心理和行为上的 效用 , 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 播 效果 的 基本标 准这 是对早期以传播 者为中心 的受 众观 的一种纠正 , 它 对丁满足受众需求 , 发挥受众在传播中 的能 动作用 有着积极 的意义 。 不过 ,“ 使用与满足 ”研 究也有 明显 的局限性其最大的 局 限在于它虽然把满足受众 的需 求放 到 了重要 位置 , 但是它 并不能改变大众传播由点 到面的传 播方式 , 也 不能改变传播者在大 众传播过 程中的主导作用 , 因而 也不 可能改 变 受众在传播 中的被动地位 “ 使用与满 足 ”研 究 虽然 指出受 众 的 能动性 , 但这 种 能动 性是有限 的仅 仅限于 对媒介 提供的内容进行 “ 有 选择地 接触 ” 的范 围内 , 因而 不能反映出受众 作为社会实践的 主体 、 有 着传播 人同意 所谓默示同意是相 关人没 有用语 言文字 明确地 表示其 意思 , 但 是通过其 行为可以推知其 有默许新 闻媒 介进 行报 道 的意 思表示 , 这 种情况 厂一般不易分辨是否浸权 , 司法实 践中认为如果当事人将涉及个人隐私的日记公之于众 或接 受新闻媒介 采访 , 均应该视 为对隐私权的自动放 弃最典型 的是新闻媒介在公开场 所获取的信息不构成 新闻侵权 , 因 为公开场所是对不特定 多数人 开放 的场合 , 任 何人 一 旦进 人 , 即无法彻 底将 自己从他人 的视 线 中 隔 离开来 , 也即是 说 , 当事人身处公开场所 , 就推定其同 意 他人 对其 进行 录 音 、 录像 , 人们都叮以将 自己看到 的一切记录下来 , 而不需 征询 当事人的同意口 作者鱼位譬 南大学新 闻与 传 播堂院 由编 主释 卫澎补交引自郭卫华主编 新 闻浸 权 热点 问题研 究沙第 贞 、 贞 、 页 , 人 民 去院出版 社以压四月第一版 之孟德 思呜哎论去的精 神音 务田书馆 , 年 版 , 第贞 冗王利明主编 新闻浸权与 去律辞 典户第贡 。 工孙坦 倍主编新 闻浸权 与 诉巡护 , 第贞 。 厅引自张新 宝著了隐私权的 去津 保护少第川。贡 群众出版社 版 。 引自黄列译大念传 播 法概要 认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律 出 版 , 第,页 。 聋翻如口 下丫一一 矛沙反夕声 萝老 一受 全研鱼 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 世纪年 代 , 随着传播科学技术 的飞速发展 , 以互联 网为代表的 网络传播在全球范 围 内兴起 。 网络传播是人 类 社会迄今为止最 先进 的传播媒介 , 它不但集 中了人类传播史 上包括 图书 、报刊、广播、电影、 电视 、 电话等所有媒介形式 的 特征 , 而且集中了人类传播方式 中包括个人传播 、组织 传播 、 大众传播的 多种传播 方式 。 也就是说 ,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新 旧媒介的更新换代 , 而 是人类传播史上一场深刻的革命 。 网络媒介与报刊 、 广播 、 电视等传统媒 介相比具 有传播 速度快 、海量 信息和多媒体传播等特点 , 但网络传播 与大众 传播的最大差别还 是在传受关 系上 的擅变 。 首先 , 网络传播改变了受众的地位 。 大众传播是由传播 者主导 的面向广 大受众的有组 织 、 大规模 的定 向活动 。 大众 传媒不仅是一种传播工具 、 舆论工具 , 而 且是 一 种生产资 料 , 大众传媒的拥有者和使用者 同时又是信息和舆论的控 制者 , 谁掌握了媒 介谁就可以控 制信息和舆论在 大众传播 的过 程中 , 传播 者充当 “ 把关人 ”的 角色 , 把持 着信息流 动的 “ 窗口 。”经 过把关人的过滤和筛选 , 剔除 那些被视为不符合 群体规范或 把关人价值标准的 内 容 , 而将那些已包 含着 自 身价值观念和 主观态 度的信息传达 给受 众在这 种情况 下 , 受众始终摆脱不了被 控制的命运 , 所谓的 “ 使用与满足 ”必 然是以首 先 “ 满足 ”传 播者的意志和利益为前 提的 , 即使 是 满足 了受众的需求 , 也常常是传播者 为了达到某 种宣传或 商业 的目的 网络传播改 变了传播者 与传播工具 之间 的 关系网络 传播既 有点 对 面 的传播 , 又有点对 点 、 面对面 、 多点 对 多点 的传播 。 虽然 网络仍然可以用作信息传播和社会舆论 的 工 具 , 但它不属于任何组织和个人 , 换 句话说 , 网络属于整个 社会 ,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只能参与而 不能控 制 。网 络传播改 变了以往 所有 “ 以传播 者 为中心 ”的 传播 模式 , 在网络这个 全人类共同拥 有的信息平台上 , 传播者和受众处 于 完全平 等的地 位 , 互为信息传播的 主体 。 其次 , 网络传播是个性化的传播工具 , 大众传播 中的 所 谓 受众 ”是一 个模糊的集合概念 , 它 不是特指丰会的某个阶 层和群体 , 只要 是大众传媒信息的接受者都是受 众的 一 员 但是现 实生活中 , 只要我们对受众稍加考察和分析 , 就 发现 “受 众 ”的构 成远 远没有这 么简单受众不但有因为性 别 、 年 龄 、 民族 、职业、学 历不同而形成的兴趣 、 爱好和 心理的差异 , 而 且还 有因为所 处 时代 、 社会环境 、社 会地位和群体属性不 同而形 成的 对事物的立场 、观 点和看法 的差 别 。反 映在 他们 对 大众传媒 信息的需求 、 接触和反应 方式更 是 千差万别 、各 不相同 。 尽管大众传媒出于传播的需要会尽可能地考虑到不 同层 次受众的不同需求 , 但是 由于大众传播中的受众是一 个 具有分散性 、匿 名性 、流 动 性和 无组 织性 的未分化的群体 , 大 众传媒很难满足他们作为组成群体的个体的需求 。 网络传播是一种典型的个性化的传播方式 , 网络传播意 义上 的 “ 受众 ”, 不再是一 个只有 一 种性格的整体 单数 , 而 是无数个个体的相 加 复数 。受 众上网 , 犹如进人 一个偌大 的信息的超级市场 , 信息不是从传播 者那里 “ 推 ”向接受 者 , 而是由接受者从传播 者那里 “拉”出来 , 任何人在网上都和别 人一样享受 到 根据 自己需要选择信息的自由和发表个人意 见 和观点的权 利 。 如果你觉 得有 必要 , 你甚至可以把那些属 于自己的 “ 个人化 ”的信息集中起来 , 编一份 属于自己的报纸 或编 一 套属于自己的节目 。正 如尼葛洛庞帝所说 ,“ 后信息时 代的根本特征是 真正的个人化 。” 大众传媒将重新定 义为 发送和接受个人信息的系统 。,诬正 是这 种个人化 的传播方 式 , 使受众对媒介的 “使用”能 够得到最大限度的 “ 满足 ”。 再其次 , 网络传播具有交互式的特征 。 网络传播之前的 所有大众传播方式都是一种单向线性的传播 , 在大多数情况 下 , 传播者 与受众没有 直接的接 触和交流 。虽 然 大 众传播理 论中也引入了 “ 反馈 ”的概念, 传播者可以根据受传者对传播 者发出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来检验传播的效果 , 并据此来决 定采取进一步的行 动 , 以实现传播 的目的 。但 由于受这 种单 向线性 的传播方式的局限 , 大众传播的反馈大多是滞后的 , 缺乏即时性和直接 性 , 传受双方不能很好的沟通和交流 。而 网络传播是一种 双向的交互式的传播 , 传播者不仅可以在网 上 面对面地进 行传播 , 而且 彼此可以进行角色互换 , 传播者 可以成为受传者 , 同样 , 受传者可以成为传播者 ,“ 智慧可 以 存在于传输者和接受 者两端 ” 压网络传播克服了大众传播单 向线性传播的局 限 , 信息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白由的双向的 流动 , 实现传受双方的互动 , 使信息交流变得 更加轻松 、 方 便 、快捷、 自由 , 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效率 任何理论都是实践经 验 的 概括和总结 网络传播极 大 地 丰 富了人类 的传播实践 , 也 为传播理论的发展 和创新创 造了条件 。“ 使用与满足 ”研究虽 然是大众传播实践 的产物 , 但是在网络传播 条件下 , 该理论仍然有借鉴作用 。 分析网上 受众信息选择者和信息接受者的社会心理根源 、需 求 、期 望和满足程度 , 研 究在何种情况下 “ 社会需求可能 导致对媒 介的需要 和使用 ” , 对 于今天发展网络传播的理论 , 指 导 网 络传播的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 。 网络传播 条件下 的 “ 使用与满足 ”研 究 , 有 哪些值得注 意 的新 问题呢 一 、网 络传播既然从根本上 改变 了 受众 ”在 传播中的地 位 , 在网络传播 中 “ 以受从为 中心 ”的传 播理念将成为现实 。 网络传播 中的受众即网 上信息选择者和信息接受者是网络 传播真正的主体 , 在网上 他们享 有与信息发布者完全相同的 权利 , 这西权 利包括一传播权 , 也叫言论 自由权 , 受众有 权 将自己的经验 、 体会 、 思想 、 观点和 认识通 过 互联网如 、 川 、 个人网站等 表现出来井加以传播力知晓权 , 受众有权通过互联网获 得有关自身所处环境及其 变化 的信 息 , 了解国家的 立法 、司 法和行政 机构 等公共权力 机构的活 动如利用政府网站对政务进行知情和知察三传媒接近 权 , 这项权利赋予了传媒向公众开放 的义务和责任 , 受众有 权通 过 网络阐述主张 , 发表言论 , 开 展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如 参加网络媒介组织 的各类讨论 。总之, 受众 这些 基本的权利 在网上将得到 充分的尊重和满足 , 网络将为受众享受民主权 利 、 参与社会管理 和社会公共事务提供更多的方便 。 二 、 网络传播具有信 息容量 大 、 传播速 度快 、传播 范围 广 、 接受信息 方便等特点 , 是迄今 为止信息传播尤其是新 闻 传播的最理想的工具 。据 最近一 次的调查表明 , 用 户 上网最 主要的目的是 “ 获取各方面 的信息 , 最 主要 的信息是 “新 闻 ” , 其比例 高达 。 网络 传播增强 了受众的主体意 识 , 他们可以根据 自己的需求去获取信息 , 并判断信息的真 实性和权威性 , 不再盲目地受传播者的灌输和支配 。 网络媒 介不但要向受众提供 更多的可供选择和有价值的新闻 , 还应 向受众提供更多的有 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向专业 化 、 特色化 、 个性化的方 向发展 。 如为受众 “ 导航 ”, 向受众提供相关新闻 和背景材料的报道 , 通过比较其他信息源的信息帮助他们判 闪 丁口一 层 翔国困 受众研究 矛公以夕声 君声 受众差异性与电视传播效果 进入信息爆炸 、 全息互动 的世纪 , 在 大视 野 、大 传播 、 大 经 营 的全息观照中 , 传媒人越来越 注意到信息流程终端的受众 。受 众是信息 的收受 者和消费者 , 又 是对信息 、 讯息 、 媒体乃 至传播 者 的最终检验者 。受众 是传播活动 中仅 次于传播者 的又一活跃因素 , 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信息反 馈的来源 。 同任何认识行为一样 , 传播研究在受众问题上 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从 早期的 “ 子弹论 ” “ 皮下 注射论 ”“ 靶子论 ”到后 来的 “议题设置论”受 众本位论 ”, 长期的新 闻传播实践使传播者认识到 , 受众是复杂 、能动、有 自主性 的行为主体 。 新 中国成立后的受 众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 , 世纪年 代以前 , 是以 “ 媒介为本 位 ” 改革开 放以来 为 “ 受众为本位 ”。“ 受 众为本位 ”将受 众作 为公民权 利主体来 审视 , 从 受众应 充分享有信息 知 晓权 、 言论表达权 、 舆论监督 权等权 利 意识出 发 , 强 调媒介 机 构要主动调查了解受 众 的需求 , 听取 受众的意见 , 真心 实意 、 全心全意 为受 众服 务 , 突出受众 在新 闻传播活 动中的 主体 地 位 。 这 在我国新 闻理论研究上 是新的突破 。 一 、 影响受众差异的多种因素 在 大众传播 中不同的受众 对信息的理解 、 接 受 、 消 费呈现出 不同的形 态 。 受众 的差异性主 要 体现在个人的背景 、 智力 、 文化 、 心 理结 构 、 生 理 、 生存地 域等诸多方 面 。 一背 景差异每个受 众都和其独特的社会 及个人背景紧密关联 , 其中包括民族 、地域 、 阶级 、 宗教 、 职业 、 文 化 、 所 在团体 , 还包括 个人观念 、 兴 趣 、 阅历 、经 济收人 、 社会经验等这些 因素的综 合 影响造就了一个有着多种接受习性的受众形象 , 由 于他具有多侧面 、 多重 的接受心理和行为特征 , 因 二智力 差异和自身文化差异 。不 同的智力 水平 、 文 化涵 养 会导致对同一编码 的不同识别和 理解 。 美国著名传播学 者施拉姆曾对电视 节目的 趣味进行调 查后得出结论 “ 年 龄和教育程 度同 电视上的新闻 和政治性内容成正比 , 而同娱 乐性 内容成反比 。 人们的 教育 程度 越高 , 越爱 读公共 事 物 的社会 新闻 、 严肃的专栏和读者来信 , 娱 乐 性 内容甚少 。”一 般 来说 , 智商高 、情 商高的受众 , 对所接受的信息理 解 、 消化 、认 知得更加透彻 、更 为理 性 。智 力低的受 众则往 往偏重于即刻理解 , 但容易出现态度转变 同时 , 随着人们生 活 理念和生 活方式的多 元 化 , 受众的自身文 化 差异也 不 可忽视 , 比如家庭 妇 女会钟 情于温情脉脉的肥皂剧 , 并 为之 或喜 或 悲白领和 金领们会 有意寻找一些张扬个 性 、 显 示时代性的节目高学历 者的视线往 往被更 为严 肃 、 人文 精神更彰显的知识性节目所吸引 。 三心理结 构差 异心理结 构指 的是人的心 理过 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 理结 构的 差 异带来不 同 受众各 自的性 格 、 气质及能力 差 异 。 有的 人较 为 容易接受他人 的意见和劝说 , 而另一些人却比 较固执 , 爱 同别 人和自己较劲 儿 。 这种 “ 容易 ”和 “ 难以 ”接 受 他人 劝说的个性倾向 , 称为 个人 的 “ 可说服性 ”。 自信心 越强 , 可说服性越低自信心 越弱 , 可说服性 越高 。另 外 , 具有较强攻击性和因 循守旧的人 , 不易接受他人的 劝说 。 性 格内向害 羞 胆怯的 人 , 则容易 接受他人的劝说 四生理因素差 异不同年龄的人在选择自 己喜欢的电 视 节目时 , 会 有明 显 的差 异 。 就拿老 年人来说 , 因为不再参加社会劳动 , 接 触媒体的 时 间大大增加 , 看 电视更是他们首选 的休闲 方 式 。 他 们是 一 个特殊的受 众 群 体一般 来讲老年 受 众从年轻 时代就开始养成的视听阅读习惯 很 陈文敏 此常被称为 “ 多面人 ”。所 以有人说个受众就有 个背 景 , 对于新闻传播的接受也会有种反应 难 改 变 , 甚至数十年如 一日地收 听 收看 同一个 电台或 电视 节 目 。 大多数的老 年受 众都有关注 新闻的好传统 。 断新闻的真伪为受众提供 “ 全时性 ” 服 务 , 不但让受众及时 了解最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