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黄满媛最大公因数这个内容是人教版第十册“分数 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倍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 教材的编写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 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2、渗透 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培养 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1、借助 操作活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往教学公因数的概念,通常是直接找出两个自然数的 因数,然后让学生发现有的因数是两个数公有的,从而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在今天的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维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首先,我创设了黄老师家给贮藏室地面铺地砖的情境。在学生正确解读铺地砖要求后,学生思考讨论“边长可以是几分 米??”这一问题切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组 讨论,发现边长分别是1分米、2分米、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能把地面铺满而且是整块数。其次设疑为何边长是1、2、4的能满足要求 进行铺满,而其它都不行,引导学生思考1、2、4与16、12有着怎样的特殊关系。再是揭示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完成由形 象到抽象的过程,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2、依托游戏活动,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在教学用两个集合圈相交来表示公因数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说出12和16的所有因数后,让学生做了一个“抢因数”的游戏:要求两个学生要数字卡片中,抢出12、18的因数,分别贴在集合圈内。由于每个数字只准备了一个,所以必定有一人完成不了任务,在这时刨根问底“为什么没找完,还少了哪个”,学生自然能说出了:因为1、2、4是这两个数共同的因数,可是卡片中这 样共同的因数只出现一次,如果一个学生抢到了,另一个当然就抢不到。老师又问:并让学生说出有什么办法能让2个同学都完成任务。?于是学生就想到了将两个分离的集合图交 错,出现了交集,老师很自然的就引出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师这样设计,让孩子们在游 戏中,以非常轻松的心态自然地想到了共同的因数,及共同因数的表示方法交集就出现了。3、找两 个数的公因数,提倡思考方法的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在叙述此部分知识的教学目标时,有 一个词在表述上有所改变,原来我们都说: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现在改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将“求”改为“找”,这不仅仅是语言表述上的变化,更是教学目标 要求上变化。课标之所以作这样的改变,可能有以下两点:“求”更多关注的是“算”,而“找”则更多关注的是“对意义的理解、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的策略”。降低教学难点。课标把找两个数的公因数限制在会找100以 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就可以了,最大的数才是两位,大大降低了找的难度,相比之下“求”的必要性就有所削弱。(虽然在书中的有关习题出现找三个数的最大公因 数,而实际上在三个数中,其中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由此与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也就没有多大区别)鉴于以上两点,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把重点放在找两个 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上来,鼓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