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生命科学导论课件.ppt_第1页
课件:生命科学导论课件.ppt_第2页
课件:生命科学导论课件.ppt_第3页
课件:生命科学导论课件.ppt_第4页
课件:生命科学导论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人体健康与重大疾病,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 第二节 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 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 第四节 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人为万物之灵,是生物长期进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我们热爱生 命,关注健康,因为人体健康是最珍贵的财富,所以,学习生命科学应该 密切联系人类健康等重大的实践问题。,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1.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又称天然免疫,它是在种 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由先天遗传而来,是防卫任何外界异物对机体的侵 入而不需特殊的刺激或诱导。主要包括生理屏障、细胞因素和体液因素。,天然免疫的组成,(1)生理屏障 表面屏障 机体外表连续完整的皮肤结构是机体阻挡微生物入侵的有效屏障,汗 腺、皮肤腺、表面粘膜的多种分泌性体液均含有杀菌的成分。,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 局部屏障 体内的某些部位具有特殊的结构而形成阻挡微生物和大分子异物进入 的局部屏障。,A. 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由脑毛细血管壁及其外的脑星形细胞织成的血脑屏障,可阻 挡血液中的物质包括致病微生物及其产物向脑内自由扩散,从而保护中枢 神经系统的稳定。,B. 血胎屏降 由怀孕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组成的 血胎屏降,能阻挡病原微生物由母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共生菌群 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大量正常菌群,通过在表面部 位竞争必要的营养物,或者产生如像大肠杆菌素、酸类、脂类等抑制物, 而抑制多数具有疾病潜能的细菌或真菌生长。,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2)体液因素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包括多种蛋白质成分,通常以无活性形式存在于正常血清和 体液中,在一定条件下触发补体系统的一系列酶促级联反应即补体激活。,补体系统的激活, 干扰素 干扰素是宿主细胞在病毒等多种诱生剂刺激下产生的一类相对分子质 量较低的糖蛋白。干扰素作用于宿主细胞,使其具有广谱抗病毒功能,同 时还有免疫调节作用。,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干扰素的产生及抗病毒作用,(3)细胞因素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分为大、小吞噬细胞 2 类。大吞噬细胞即居留于各种组织中 的巨噬细胞和其前体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小吞噬细胞主要指血液中的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有吞噬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等颗 粒的能力,而且当它们与补体、抗体等结合 时,将刺激吞噬细胞活化,会大大增强其吞 噬杀伤能力。,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并不直接攻击入侵的微生 物,而是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造成受到 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死亡,也可通过释放肿瘤 坏死因子杀伤肿瘤细胞。,巨噬细胞用伪足捕捉细菌,(4)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 答。当病原体感染、组织和微血管受到刺激损伤时,迅即导致多种可溶性 炎症介质的释放等一系列的反应,导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血流变缓,这些改变利于血管内细胞和血清成分逸出。其作用为清除有害 异物、修复受伤组织,保持自身稳定性。,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伤口局部的炎症现象,2. 特异性免疫 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如微生物感染或接种疫苗后 产生的,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获得性、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特异性免疫的类型,特异性免疫按其获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动免疫与被动免疫。自动 免疫与被动免疫又可分别进一步分为自然获得与人工获得 2 种方式。根据 发挥免疫作用的不同途径,还可将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 个分支。,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1)免疫系统 获得性免疫的物质基础是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人体免疫器官与淋巴循环, 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按其功能分为中枢免疫器 官和外周免疫器官。,A. 中枢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和分 化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和鸟类的法 氏囊。,B. 外周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居住和发 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 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 突状细胞,广义的还包括红细胞和血小板及其各类细胞的祖细胞。它们均 来自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当抗体异物侵入机体后,机 体所产生的抗体能够迅速识别并 将它们加以清除,这种依靠 B 淋 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的免疫称为 体液免疫。,B 细胞和 T 细胞的来源和分化,人体中还有能针对细胞型抗 原产生的一种称为 T 细胞的淋巴 细胞直接地对病原体进行攻击, 这种依靠 T 细胞的免疫方式称为 细胞免疫。, 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包括膜表面免疫分子和体液免疫分子 2 大类。 A. 膜表面免疫分子 a. 膜表面抗原受体 B 细胞和 T 细胞表 面有各自的特异性膜表 面抗原受体BCR和TCR、 能识别不同的抗原并与 抗原结合,启动特异性 免疫。,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b.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是 机体的自身标志性分子,参与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中各类免疫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机体免疫系统区分自我与非我的重要分子基础。,B. 体液免疫分子 体液免疫分子主要包括抗体、补体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主要由免疫细胞分泌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多肽,包括白细胞 介素、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补体和抗体分别是非持异免疫和特异免疫的主要体液成分。,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 抗原决定簇 抗原物质上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应答并与其产物特异反应的化学基 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是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抗原决定簇(表位), 影响抗原性的因素 A. 分子量 抗原物质的分子量一般都大于 10000 Da。,B.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复杂的物质含较多的抗原决定簇,其免疫原性越强。蛋白质 抗原性最强,其次是复杂多糖,再次是核酸,类脂物质一般不具抗原性。,C. 异物性 抗原的异物性表现在异种物质、 同种异体物质和“自体”成分方面。,(2)抗原 抗原( antigen,Ag )是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并 能与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3)抗体 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形成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血清活性成分称为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抗体是由 B 细胞合成并分泌的。,Ig 的基本结构,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性状与功能,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回忆应答) 机体第一次接触某种抗原引起特异抗体产生的过程称为初次应答。该 机体以后再次受到同样抗原刺激所产生的抗体应答过程称为再次应答。,有些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不产生记忆细胞, 只有初次应答, 没有再 次应答。对此类疾病可反复感染,机体不能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抗原抗体结合的可能后果,凝集作用,调理作用,中和作用,激活补体,炎症反应,抗体介导的 细胞毒作用, 抗体清除抗原性异物的机理,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4)T 细胞及介导的免疫应答 包括病毒在内的许多入侵者进入人体后直接进入到体细胞,在其中复 制后再感染其他的体细胞。在这种情况下,攻击和消灭入侵者是由 T 细胞 介导的细胞免疫完成的。,当用含有免疫活性细胞的组织(骨髓、胸腺、胚肝等)植入有免疫缺 陷的受体时,移植物不被排斥反而对宿主细胞产生免疫损伤,称为移植物 抗宿主反应。,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可以防御病毒感染和癌症,消灭被感染的细胞, 同时也消灭了其中的病毒等病原体。,在细胞免疫中过程中,T 细胞活化时也能产生记忆细胞,这种记忆细 胞使得下一次免疫应答发生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在医学临床上,器官、组织移植时存在的排斥反应也是人体免疫系统 的作用,这一过程以细胞免疫为主。当受体将移植器官当作异物产生免疫 应答进行杀伤清除时,称为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第二节 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1. 疾病的概念和发生原因 (1)疾病的概念 传统观念认为:疾病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机体的稳态被破 坏,导致代谢、功能和结构的损伤,同时引起机体的抗损伤反应的过程。,现代观点认为:疾病是细胞中的基因通过细胞受体和细胞转导途径对 致病信号作出应答,导致特定的蛋白质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异的结果。,(2)致病因素 致病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生物感染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免疫性因 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包括营养缺乏、过剩,毒性物质伤害)和 精神因素(包括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 病原体感染 致病微生物等病原体对人体的感染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感 染性的病原体的种类非常多,主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支原 体、原生动物等。,第二节 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主要取决于它们的侵袭力和毒力。 A. 侵袭力 侵袭力是病原微生物穿过机体保护屏障在体内散播和蔓延的能力。,B. 毒力 毒力是病原微生物在体内产生毒素和造成细胞或组织损伤的能力。,C. 机体的免疫力 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当它们与同样的病原体接触后,有的患病,有 的安然无恙,其原因在于不同的个体间的免疫力不同。,D. 传染性疾病的特点 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疾病就是传染性疾病。 a. 有具有生命体征的病原体;,b. 有感染性或传染性;,d. 有免疫原性,可以激活机体的防御性抵抗;,c. 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第二节 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e. 有爆发性,许多传染性疾病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面积爆发。 以1998 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全世界每年有将近 1,800 万人死于传染性 疾病,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 25 %。,导致死亡的 几种主要原因统计图,第二节 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 遗传性疾病 A. 染色体病 人类的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遗传病。 例如:21 三体综合征(Down 综合征)、18 三体综合征、 13 三体综 合征、5P 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Down 综合征,B. 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主要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 因遗传病简称单基因病,是人类遗传 性疾病的主要类型,有显性和隐性遗 传之分,目前已知有 4,000 种之多,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基因病是指受到多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比单基因高,约为 1/1000 ,如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精神分裂症等。个体具有多少这些多 基因与患有上述遗传病的风险(遗传易患性)成正比。,红绿色盲,第二节 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 免疫性因素 完善与平衡的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的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类由于免疫性因素产生的疾病主要有 3 类。,A. 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失去了免疫能力的 艾滋病患者一旦受到哪怕是极轻微的感染,都有可能很快丧失生命。,B. 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是最常见的免疫性疾病,起因于抗体或敏感的淋巴细胞失 去了分辨自身和“异己”的能力。例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溶血性贫血和红斑狼疮等。,C. 过敏症 机体的免疫系统失调,免疫系统对抗原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应而引发的 变态或超敏反应。例如:异种血清蛋白、粉尘、药物、特殊食物等。,第二节 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 物理性因素 导致疾病发生的物理性因素包括暴力、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工伤事 故、极端温度或气压、噪音、电流、紫外线、激光、辐射等造成的机体表 面创伤、内伤、体残、骨折、脱臼、烧伤、冻伤、电击伤等。, 化学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致病则是由于强酸、强碱、化学毒物、生物毒物、非正常 药物、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等作用于机体表面或内部造成器官的损伤。, 精神因素 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社会活动也会对机体产生负面的精 神、心理效应使机体的内稳态异常导致疾病。例如:长期的忧伤、悲伤、 恐惧和精神刺激可以引起忧郁症、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长 期的精神过度紧张等也容易引发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各种疾病一般都有其发生的原因、发病的机理、发病期的症状,有的 还伴随着并发症或后遗症,这些构成了疾病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4种疾病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细菌和病毒是 2 类最主要的致病微生物,是一些重大疾病的元凶,所 以下面将重点介绍细菌和病毒这两种最主要的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人工培养,2. 细菌 细菌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微生物。根据其外形分为球 菌、杆菌和螺旋菌 3 大类。,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有些对机体无害甚至有益,只有那些通过 感染后能引起机体生理功能失常的细菌称为致病菌。,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主要取决于它们的侵袭力和细菌毒素的毒性:病原 菌在体内的生长繁殖可以直接造成机体内组织的破坏,而病原体产生的外 毒素和内毒素可以导致细胞和机体的死亡。,消毒 利用化学药剂进行擦洗或喷洒来杀死物体表面病原菌的过程。,灭菌 用剧烈的物理方法杀灭物体上所有细菌(包括芽胞)的过程。,化学疗剂 很低剂量就可以杀灭病原菌或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同时 对机体的负面作用尽可能小的物质(合成药物和抗生素)。,第二节 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3. 病毒 病毒 是一类个体十分微小、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包裹单一核酸的 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生命体。因此,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必然会不同程度 地造成机体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流感病毒的增殖过程,类病毒 类病毒仅是没有蛋白质包裹的一条裸露的 RNA 链,能够在 宿主细胞内进行增殖。目前,类病毒仅在植物体中发现。,各种病毒的形态特征,第二节 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朊病毒 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的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蛋白质 颗粒性的病原因子。朊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包括人的库鲁病、克雅氏病和发 生于动物中的羊搔痒症、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等。,朊病毒感染后的发病机理,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种类很多,其中发病率高、危害极大的一些疾病 属于重大疾病。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艾滋病、流行性强的 呼吸道传染病等都属于重大疾病。,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1. 癌症 癌症又称恶性肿瘤,是正常细胞生长与分裂失控,导致异常分裂的细 胞团即肿瘤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分裂产生 的子代细胞仍然是肿瘤 细胞,还能通过淋巴管 和血管等扩散和转移到 机体的其他部位形成新 的肿瘤。肿瘤严重损害 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 能,最终导致机体死亡。,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1)癌症发生的原因和机理 癌症发生的原因和机理非常复杂,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肿瘤的诱发因子 A. 物理致癌因子 电离辐射和紫外线可能诱发白血病和皮肤癌。,C. 病毒致癌因子 某些病毒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肿瘤。,B. 化学致癌因子 芳香烃类化合物可能诱发皮肤癌;亚硝胺可能诱发肝癌、食道癌、鼻 咽癌;黄曲霉素可以诱发肝癌。,流行观念认为:癌症是现代人类社会的“文明病”,是因为工业化带来 了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平衡破坏的恶果。虽有道理,但并不全面。,肿瘤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癌症在人类历史早期阶段就有所发生,同时 肿瘤的发生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的。,(2)致癌基因和原癌基因 致癌基因 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 发现 Rous 肉瘤病毒中的一 个基因能够使正常的鸡细胞 转化为恶性癌细胞,这个基 因被命名为 src ,这是科学 家发现的第一个致癌基因。,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SRV 中的 src 基因来源于鸡细胞的基因组,1977年,人们首次分离 到 src 蛋白, 揭示出鸡细胞 中原来就有能引起肿瘤的src 基因。但是突变后的病毒src 基因产物的活性比细胞的高 得多,才具有致癌作用。, 原癌基因 有关病毒癌基因的发现推动了癌基 因的研究,结果发现:正常人的或动物 的基因组中都存在有与病毒癌基因同源 的序列,细胞内这些与病毒癌基因同源 的基因称为细胞癌基因或原癌基因。,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原癌基因是基因组中一些与调节和 控制细胞生长、分裂和细胞周期相关的 正常基因。原癌基因的结构变化或失控 就会演变成癌基因。有 3 种类型的突变 可以将原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a. 基因扩增,b. 染色体易位或基因转座,c. 基因突变,(3)抑癌基因 除了原癌基因的突变与癌的发生相关外,还有一些抑制细胞过度分裂 的基因也与癌的发生相关,这些基因称为抑癌基因。,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p53 抑癌基因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目前已发现的抑癌基因有 10 多种,其中 p53 基因是 1979 年发现的第 一个抑癌基因。,可见,抑癌基因的失活或减少表达的突变也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2. 心血管疾病 以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最常见和最严重 的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凶狠的恶魔之一。,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人体的心血管循环系统,每年的 10月8日 是全国防治高血压日。在中国成年人关注的健康问题 中,高血压和心脏病位居首位。,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迄今尚未阐明,普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 于多种环境因素参与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衡所致。,(1)高血压 青年人正常的标准血压为 120/70 mm Hg,120 和 70 分别表示的是心 脏收缩期和心脏舒张期动脉壁上的压强。如果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 收缩压 140mmHg 和/或舒张压 95mmHg 就是高血压。,高血压可以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心脏负荷增加引起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高血压造成组织和器官供血不足引起多种器官的损害,易发生脑中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肾功能损伤和视网膜病变等。,(2)动脉粥样硬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又受到多种有害因素的影响,血液中的脂肪质和胆 固醇就会在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处沉积,逐渐形成隆起的粥样斑或粥样斑 块即为动脉粥样硬化。随着斑块的增大,局部动脉血管官腔越来越窄,血 流不畅。,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于心脏部位的冠状动脉。由于冠状动脉是心脏的 供血通道,当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的需要时,心肌就会发生缺氧性坏死。 因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或简称为冠心病。,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3. 艾滋病 1981 年首例艾滋病被确认,至今近 30 年过去了,艾滋病不但没有被 消灭,相反却在全球疯狂地蔓延开来。目前我国约有 100 多万感染者,还 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1988 年 1 月,世界卫生组 织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 艾滋病日”, 以红丝带为警醒 标记,以提高国际社会对艾滋 病的重视。,艾滋病患者在潜伏期后的 病程发展很快,很多艾滋病患 者在确诊后的 3 年内因患者失 去免疫功能而死于各种传染病 或某些癌症。,HIV 的形态结构,HIV 感染 T 淋巴细胞的过程,4. 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人群 3 个基本环节。,传染源包括病原体及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等。,传播途径主要有经空气、经水、经动物和微生物、经土壤、经医学和 垂直传播。,部分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人群中 免疫人口所占比例的增加可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甚至可以终止传染病 的流行。,近几十年来,传染病的构成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经典的传染病 逐渐被控制(1979年全球消灭了天花,鼠疫、麻疹、新生儿破伤风、脊髓 灰质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同时,全球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或某些 传染病更加肆意发展。如 SARS 的爆发流行,结核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艾 滋病毒、埃博拉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引起的疾病威胁等。,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1)流感和禽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严 重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它的发病率高、 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甲型流感病毒的结构模型,2009 年3月底至4月中旬,曾经被称为“猪流感”的甲型H1N1流感首先 在墨西哥发现和确诊,随后波及世界各地,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 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H5N1 型禽流感病毒在亚洲的许多地区以及欧洲部分地区肆 虐,造成大量的禽类死亡。但人禽流感也呈现地区性小规模流行,一旦人 类感染 H1N1 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在特定因素作用下极有可能与人 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排,产生新型流感病毒株并获得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 能力,造成世界性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有甲、乙、丙 3 种主要的类 型。某些病毒类型还可以改变自身结构, 以至于不能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这种 因变异而产生的新型流感病毒,大多数人 对其没有免疫力。,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2)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是人 类在与肺结核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为 此,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甚至认为20世纪 末即可消灭肺结核。,但是,随着环境的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态 势愈演愈烈。目前全球每天仍有 5,000 人死于结核病,而每年罹患结核病 的人数超过 800 万。,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球预防与控制结核病的宣传活动,世界卫生组织于 1995 年底决定把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并于 1997 年宣 布了一项称为“直接观察短期疗程”的行动计划,其目标是治愈95%的肺结 核患者。,显微镜下的结核杆菌 (红色菌体),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3)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一组由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通常由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 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 携带者)超过 2.8 亿,我 国约占 9300万。多数无症状,其中 1/3 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其并发症 有肝原性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研究资料 不少,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 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 无黄疸型 HBsAg 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 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目前的预防措施。,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4)非典型性肺炎 从2002年11月中旬开始,我国广东省首先发现了原因不明的传染性非 典型肺炎。该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短期内迅速向周边地区播散引起爆发 流行。截止到2003年7月13日,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8,439人被诊断为同 类患者或疑似病例,死亡人数达 812 名。,该病的一些症状与细菌性肺炎相似,当时又没有查到明确的病原体, 同时该病在很多方面明显区别于典型的肺炎,因此被称为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是 21 世纪第一个出现的烈性传染病,WHO 的意大利籍传 染病专家 Carlo Urbaani 根据该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的特点,将其命名为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由于Carlo Urbaani 在研究该疾病病毒时不幸染病去世,WHO 于2003年 2 月底正式命名该病为“SARS”,并向全世界发出警报。,2003 年3 月下旬, 多国科学家先后从患 者体内分离到冠状病 毒,在恢复期患者的 血清中发现了该病毒 抗体。,SARS 冠状病毒的电镜照片和形态结构模式图,人类对 SARS 的 认识还很不够,缺乏 特效的治疗方法。,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第四节 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1. 健康的概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追求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实, 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健康。,(1)传统的健康概念 健康与疾病是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传统的的健康概念认为:人的 机体在生命阶段处于无病的状态,无医生可以诊断出来的疾病就是健康。,实际上,从健康到疾病、死亡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传统的健康概 念既消极、不全面,又不利于人们在无病的时候积极促进身体健康、提高 生命质量。,(2)现代的健康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为健康下了如下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 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加深,健康定义有补充了新的内容:健康应是 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第四节 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3)生命质量 生命质量是医疗卫生界提出的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人们对 自己的身体、心理及感受、社会作用好差的一种度量,这种度量往往以社 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因此,它还融入了人们的感觉体验 的主观因素。因此,生命质量就反映了个人期望与实际生活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