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1页
gis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2页
gis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3页
gis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4页
gis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 报 书 实 验 区 名 称 GIS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实 验 区 负 责 人 靳奉祥 学 校 名 称 山东科技大学 主 管 部 门 山东省教育厅 申 报 日 期 2008.6.26 教育部 财政部 制二八年四月填 写 要 求1请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2格式要求:申报书中各项内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3“所属类别”请填写:创业教育、软件工程、文科、生命科学、经济学、法学。4.著作、教材、论文须已刊登在正式期刊上或为正式出版物,截止时间为2008年5月31日。1、实验区基本情况实验区名称GIS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所属类别创业教育建立时间2005年实验区负责人姓名靳奉祥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62.01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教授(博导)/副校长联系电话(手机)0532-电子邮箱传真0532-通信地址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青岛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邮 编实验区前期工作基础1依托于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该学科已有40余年办学历史,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基础地理信息与数字化技术省级重点强化实验室和山东省“3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2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相关单位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聘请了多位院士和国内外著名学者作实验区学术委员会委员、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他们按计划到实验区讲学、指导毕业实习、做科研项目等。3注重加强本科生的基础教育、技术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通过省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研究,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并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多项。4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突出实践环节。随着社会各界对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要求的提高和对GIS技术人才需求的加大,实验区不断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创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努力培养GIS技术水平较高、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5加强GIS专业师资培养与师资建设。在最近几年,除通过在职培养、赴国内外高校访问、进修等方式加强GIS专业师资培养力度外,同时在全国各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水平的博士、博士后10余名,极大地充实了GIS专业师资队伍。6加强对外交流,创办创业实习基地。实验区与山东省各地市勘测、环保、国土资源、地理信息、遥感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省地质调查院、省国土测绘院、省地质测绘院、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大连中鼎公司、泰安赛博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和创业实践提供了保障。7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引导学生参加了历届全国高校GIS应用开发大赛,并获得超图之星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及鼓励奖多项。8引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获得国家级铜奖2项,山东省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其它奖多项。9引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山东省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10另外引导学生参加了暑假“三下乡”活动、“南方测绘杯”大学生测量技能比赛、大学生青春创业实战营销技能大赛等,并有多人获奖。2、指导思想2-1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2-1-1.人才培养的理念 实验区以应用型创新、创业为教育理念,立足于GIS的飞速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专业人才的急需,突破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中实施创业、创新教育的阻碍因素,树立以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建立创业应用型GIS人才的培养模式。2-1-2.人才培养的定位 依托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以社会需求和GIS发展趋势为导向,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的GIS专业应用人才和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2-1-3.人才培养的思路 围绕上述教育理念和目标,把人才培养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制定了“以创业创新教育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手段,面向社会需求,结合科研和生产项目开展实践教学,使本科生逐步具备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思路。 2-2理论研究(社会调研情况,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关于实验区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等)2-2-1. 社会调研1、每年拿出一定经费派专人到有GIS专业的高校进行GIS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调研以便取长补短,使GIS专业人才培养紧跟学科发展趋势。2、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调研,与企业建立联合试验基地或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中可以了解企业对GIS专业培养的最新需求,以便确立面向应用的GIS学科培养模式。3、通过学生实习反馈进行调研,每年召集实习的学生进行座谈,通过学生的体会及在实习的自我评价来反思GIS学科培养模式,及时对培养模式进行修正和调整。通过以上各种方式的调研认识到:GIS未来发展趋势是全球化和服务化,“信息化测绘的本质是服务”(李德仁),充分反映了社会对GIS学科的发展要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创新型服务,使培养的人才在全国众多GIS专业学校中脱颖而出,这是对GIS学科培养模式的新要求。2-2-2.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 地理信息系统(GIS)自从60年代出现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因为该领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人才的培养也有其独特的规律。 (1)多学科交叉知识的培养。由于GIS的发展与地理学、地图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GIS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这些学科知识的支撑,为培养具有创业创新性思维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应以多学科的基础理论为依托,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信息系统技术等为工具,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学科融合贯通能力与组合创新能力。 (2)自主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地球上的信息70-80%与地理位置有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其发展趋势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融合、增值服务,实现空间信息与技术产品的社会化,为社会提供多尺度、多形式的服务,因此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善于从广泛的社会需求提出自己的创业思想,并敢于创业,善于创业,从而推动GIS走向社会。 (3) 空间信息技术开发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各行各业对GIS的需求千差万别,而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应对这种广泛多变的社会需求,空间信息技术开发能力的培养成为GIS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GIS开发大赛、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容应对各类科学问题和社会需求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既有敏锐地洞察力、又有综合实践能力的GIS专业复合型人才。2-2-3. 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实验区教学改革项目主要获奖序号获奖项目名称获得者获奖等级年份1改革地理教学模式、提高地理人才素质崔先国山东科技大学一等奖2004.122地理信息系统试点课程教学改革张红日山东科技大学一等奖2006.123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徐泮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一等奖2005.24测绘专业数字化实验实习体系的建立与实践郑文华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一等奖2005.25测绘工程试点专业教学改革卢秀山山东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26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徐泮林山东省教育厅一等奖2004.127测绘工程试点专业教学改革成 枢山东省教育厅三等奖2004.118遥感图像识别及系列专题制图实验教学研究江 涛山东科技大学实验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19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奖张红日山东科技大学2004.1210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奖朱红春山东科技大学2007.111现场实践教学张红日山东科技大学优秀奖2007.11220022004三年中的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奖成 枢山东科技大学改革奖2004.1213验实教学及实验技术成果徐泮林山东科技大学一等奖2004.114测绘专业数字化实验实习体系的建立与实践郑文华山东科技大学一等奖2004.115测绘工程试点专业教学改革卢秀山山东科技大学一等奖2004.12-2-4.关于实验区教学改革研究论文、著作情况 (1)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序号论文名称作者发表期刊时间1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实践中问题及分析姜 岩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32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郑文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3GIS专业测绘学教学改革探讨 刘智敏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34地图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李 婷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45GIS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田 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16基于ARCVIEW的GIS课程实验设计田 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77GIS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艺术设计田 雨科技教育研究2005.18测绘类GIS课程双语教改实践田 雨教学研究2004.69GIS课程双语教学研究田 雨测绘工程2004.4(2)相关的教学改革著作:序号教材名称作者出版时间出版单位1现代地图学教程朱红春2007.12科学出版社2现代地图学基础朱红春2005.8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3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朱红春2005.3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4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习题和实验成 枢2005.1武汉大学出版社5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成 枢2004.8武汉大学出版社3、培养方案3-1培养目标 依托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以创业创新教育为导向,以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手段,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业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GIS应用人才。3-2方案设计及可行性GIS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数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测绘学与遥感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同时GIS技术又已经或即将渗入到资源、环境、规划、管理、经济、社会、人口、生活等诸多领域,其研究与应用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从国家和社会对GIS应用人才的需求、GIS创业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环境、教学与研究方法、实验教学平台、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出发,制定了本培养模式和方案。3-2-1.方案设计 1. 完善GIS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改进学分制管理为达到具有创业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应用型GIS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于2005全面修订了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加强了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训练。尤其进行了学分制管理的改革实验,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创新性学分,如学生参加学校的开放实验,其考核合格后,可以创新学分形式计入总学分;另外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创造学”课程,奠定学生创业的理论基础。经过三年实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目前根据三年多来的教学培养实践,结合国内外GIS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正在对人才培养方案做进一步的修订,将于2009年开始实施。2. 建立科学先进的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逐步改变以往课程设置过多、内容陈旧、课时过长、大班上课过多的课程体系。在原有的人文素质培养、专业基础培养、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为强化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与地方和企业共同合作,以专门开设相关的训练实践课程,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增强创业能力。3. 实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以授课、小班讨论、上机、开放实验、课程设计、课外实习、生产实习、院士专家讲座、研究生学术论坛、创业人士讲座、学术交流、撰写毕业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其中建立本科生导师制,以小班讨论、开放实验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习惯。定期聘请院士专家到实验区讲学和做报告,让本科生在较高的起点上与本专业的知名专家做零距离接触,使本科生较早的接触GIS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从而激发本科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每年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母校做创业经验交流,以生动的、现实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精神。定时举办GIS专业的研究生论坛,让本科生参与讨论,从而培养本科生的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4. 营造轻松的人文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型思维在师德建设方面,进一步强化教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意识,以博大胸怀和学术自由的气氛接受学生的不同学术观点,容忍并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批判,从而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学术发展、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从而在一种自由轻松的学术交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型思维。5加强软、硬件建设,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软、硬件上加大投入,改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条件,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与企业和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结合实践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环境,改善创新教学的设施和场地,提高和锻炼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继续参与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和GIS开发大赛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6.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向社会服务为支撑,完善规范化管理、开放式培养、多元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在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活动中,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进一步加大与大型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的合作力度,加大开放式培养和多元化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人才培养管理,为创业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3-2-2.可行性分析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围绕GIS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本着“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要求,结合实验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符合国家和社会对GIS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而且也具备建好实验区的现实经验和充实基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大部分改革成果已在前期有了数年的成功实践。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培养方案强调多科学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符合知识传授和学习的基本规律;所建立的课程体系切实加强了创新学习和实践的力度,可操作性强,满足创建GIS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需要。2构建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了课程体系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实验体系与技术进步相协调,解决了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具有可操作性。 4通过多项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的探索与研究,有效进行了GIS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尝试,在培养创业创新型GIS专业人才方面有了较为丰富的前期积累。5在引导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创业大赛、GIS开发大赛等各类创业、创新性大赛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并且在学生中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人人敢于拼搏、敢于设想、敢于接受挑战的氛围。6在师资队伍上,学院聘请了测绘行业和地理行业多位最著名的院士、专家、学者和教授担任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科学研究、指导实验区建设。此外实验区师资学历层次较高,博士比例达58%以上,可有效地保证培养方案的按计划实施。7在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实验区与山东省内外的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可为学生实践创业能力的提高,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GIS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所提出的培养方案紧跟学科发展前沿,适应专业应用需求,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对培养创业创新型GIS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良好的效果。4、保障体系4-1师资队伍4-1-1师资队伍结构 实验区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了一支年轻化、具有政治和业务素质高、专业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保证了实验区的各项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现有专职教师57人,其中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首批入选者1人,省部拔尖人才2人;资深教授1人;一级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带头人4人。职称构成上,教授21人占32%,副教授占39%,讲师占17%,助教占12%。专业结构:涵盖了GIS理论及应用的各个相关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卫星定位技术与应用;“3S”技术集成与应用;地表监测与控制;数字摄影测量与建模;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资源环境遥感监测与分析;微波遥感技术及应用;现代地图制图理论与方法;数字城市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空间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空间数据挖掘;嵌入式系统在测量仪器中的应用;城乡地籍信息采集与管理;矿山土地监测、评价与复垦数字矿山技术等等。 学位结构: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35人,占总师资的58%,硕士研究生占32%。 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35周岁以下的教师有33人,约占总人数的57%;55-60周岁的教师有2位,60周岁以上的教师有1位,各占约2%。 兼职教师:实验区除专任教师外,还聘请了15位兼职教师,他们是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其中有4位两院院士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博导)11名,进行本科生教学、科研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并指导实验区的学科建设。4-1-2主要的专职教师(具有副高及副高以上专业职务的专职教师)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承担的教学工作靳奉祥男1962.01博士教授大地测量学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卢秀山男1961.07博士教授大地测量学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崔先国男1957.10博士教授地图学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姜 岩男1962.09博士教授大地测量学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刘文宝男1965.06博士教授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于胜文男1966.09博士教授大地测量学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李云岭男1965.07博士教授数字城市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江 涛男1961.03博士教授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韩晓东男1963.09博士教授大地测量学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张红日女1966.04博士教授地理学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王 萍女1966.08博士教授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许君一男1966.08博士教授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刘国林男1966.08博士教授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成 枢男1963.07博士教授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栾元重男1964.11博士教授大地测量学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独知行男1965.03博士教授大地测量学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徐泮林男1962.02博士教授地图学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郭金运男1969.12博士教授大地测量学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郑文华男1956.11学士副教授测绘工程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阳凡林男1974.07博士副教授测绘工程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贾明海男1957.10硕士副教授测绘工程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张明金男1963.10硕士副教授测绘工程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季 民男1970.08博士副教授空间数据库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田茂义男1975.08博士副教授三维GIS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王瑞富男1975.12博士副教授海洋GIS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柳 琳女1971.03博士副教授数字矿山技术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闫金凤女1974.05博士副教授土地管理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韩李涛男1978.08博士副教授“3S”技术集成与应用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杨 丽女1977.12博士副教授资源环境遥感监测与分析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李 英女1967.03博士副教授城乡地籍信息采集与管理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田 雨男1971.10博士副教授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朱红春男1974.03博士副教授遥感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郑作亚男1978.12博士副教授大地测量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王志勇男1977.05博士副教授遥感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孙 林男1975.02博士副教授遥感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蔡玉林男1976.04博士副教授遥感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王 东男1977.07博士副教授摄影测量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陈允芳女1975.01博士副教授摄影测量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刘 峰男1973.07博士副教授网格GIS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王 健女1974.01博士副教授地学模式识别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郭 英女1973.11博士副教授测量数据处理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4-1-3主要的兼职教师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承担的教学工作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及岗位宁津生男1932.10硕士教授大地测量指导学生实习院 士陈俊勇男1933.05硕士教授大地测量指导学生实习院 士李德仁男1939.12博士教授大地测量指导学生实习院 士刘先林男1939.04硕士教授大地测量指导学生实习院 士周成虎男1962.1博士教授地理信息指导学生实习GIS/副所长张继贤男1967.5博士教授遥 感指导学生实习RS/院长唐新民男1966.3博士教授地理信息指导学生实习GIS/所长李成名男1969.5博士教授地理信息指导学生实习GIS/所长齐清文男1963.8博士教授地 图 学指导学生实习GIS/主任4-1-4师德、业务素质(教师风范、近5年来主要的教学成果、教改和科研项目、主编教材及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论文等)(1)教师风范 实验区全体教师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和谐相处、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创业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为先,对学生高度负责,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敬和称赞。实验区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先后涌现出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受到学校及山东省有关部门的表彰,包括:山东省优秀教师1名,山东省师德标兵1名,山东省十佳师德标兵1名,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名,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近5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10项;有2名老师获得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全国高校学生GIS应用开发大赛优秀指导导师称号;有多名老师获得山东科技大学优秀论文指导奖、现场实践教学优秀奖、十大最难忘的恩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三育人”先进个人、十大杰出青年、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创业导师等荣誉称号。(2)专业教师近五年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情况及效果实验区重视GIS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近几年来,专业教师完成省级、校级教学项目20余项。近五年教师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i) 教学改革项目主要获奖序号获奖项目名称获得者获奖等级年份1基于信息理论的数字模式识别及应用研究靳奉祥优秀论文奖(指导教师)2007.92改革地理教学模式、提高地理人才素质崔先国山东科技大学一等奖2004.123地理信息系统试点课程教学改革张红日山东科技大学一等奖2006.124基于3S的GPS测量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江 涛优秀论文一等奖2005.85基于TCA2003全站仪的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研制于胜文山东省测绘学会二等奖2005.86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徐泮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一等奖2005.27测绘专业数字化实验实习体系的建立与实践郑文华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一等奖2005.28测绘工程试点专业教学改革卢秀山山东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29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价值及生态安全定量评价研究肖兴媛陕西省教育厅二等奖2005.610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徐泮林山东省教育厅一等奖2004.1211测绘工程试点专业教学改革成 枢山东省教育厅三等奖2004.1112Method of multi- level recursive and application to nonlinear dynamic deformation forecasting刘国林优秀青年论文奖2004.913基于WEB的校园无纸化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江 涛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114遥感图像识别及系列专题制图实验教学研究江 涛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2007.115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王 萍山东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1216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张红日山东省学位委员会指导奖2005.1117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价值及生态安全定量评价研究肖兴媛陕西省人民政府二等奖2006.618基于力学模式的大地测量反演理论及应用独知行著作类二等奖2006.419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奖张红日山东科技大学2004.1220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奖朱红春山东科技大学2007.121现场实践教学张红日山东科技大学优秀奖2007.12220022004三年中的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奖成 枢山东科技大学改革奖2004.1223全省大学生计算机统考田 雨山东科技大学优秀奖2004.1224验实教学及实验技术成果徐泮林山东科技大学一等奖2004.125测绘专业数字化实验实习体系的建立与实践郑文华山东科技大学一等奖2004.126测绘工程试点专业教学改革卢秀山山东科技大学一等奖2004.1ii)承担的主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项目来源起止时间1自然地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张红日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7-20102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研究田 雨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6.53地理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张红日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5-20074改革地理教学模式,提高地理人才素质张红日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5-20065GIS课程体系及实践方法研究 朱红春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5.66地理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研究田 雨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4.87GIS试点课程教学改革田 雨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5.118山东省基础课程建设姜 岩山东省教育厅2007.29山东省品牌专业建设 姜 岩山东省教育厅2007.110测量学精品课程建设赵相伟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7.611终身教育的理念对高等教育办学的影响研究朱红春山东科技大学高教研究项目2005.912遥感图像识别及系列制图实验教学研究张红日山东省实验教学项目2004-200713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测绘工程于胜文山东省教育厅2001-200414优化测绘学科梯队 增强科研团队建设 赵相伟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7.615山东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姜 岩山东科技大学2006.616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江 涛山东科技大学高教研究项目2005.1217测绘工程试点专业教学改革田 雨山东省教育厅2004.918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人才素质田 雨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4.6iii)相关的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序号论文名称作者发表期刊时间1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实践中问题及分析姜 岩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32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郑文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3GIS专业测绘学教学改革探讨 刘智敏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34地图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李 婷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45GIS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田 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16Web环境下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江 涛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6.127基于ARCVIEW的GIS课程实验设计田 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78GIS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艺术设计田 雨科技教育研究2005.19测绘类GIS课程双语教改实践田 雨教学研究2004.610GIS课程双语教学研究田 雨测绘工程2004.411测绘类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朱红春教学研究2004.712 山东省品牌专业测绘工程建设规划姜 岩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313测量学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践姜 岩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314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王 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315“遥感信息系统”双语教学探索田 雨高等理科教育2007.216教育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高 静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6.1217试论高校“三位一体”法制教育模式的构建王树娟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6.1218建立校级实验中心 徐永梅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6.619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践徐永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420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测绘工程培养模式探讨专业 于胜文测绘高等教育教学研究2005.821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思索赵相伟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杂志2005.422刍议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朱红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5.123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问题探讨徐永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124关于加强测绘专业学生编程能力培养的分析与探讨郑作亚科技教育研究2004.1(3)科学研究实验区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着重于理论创新和技术的实用性。以社会需求为动力,积极推动理论成果转化为技术,技术成果为社会经济服务。在应用基础理论方面,基本形成现代非线性最小二乘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了测量数据模式识别理论体系、测量数据处理系统病态性空间分析理论体系、现代矿山空间数据分析理论体系等,丰富和发展了测量数据处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遥感图像非线性边缘检测、几何校正、特征提取和分类,变形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多传感器的空间配准、CCD数码相机的检校等技术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先进技术方面,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载式近景目标三维测量系统和相应的移动测量系统技术、基于GPRS的车辆监控与调度系统产品和导航与监控系统技术、空间数据管理共享平台空间数据管理系统技术、数字山东共享平台基础地理框架的系统技术以及基于GPS与RS的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评价的系统技术。在数字城市,运输、交通、通讯、保险等行业的车辆导航与监控,对资源和环境的调查与评价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学术交流方面,本实验区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相关单位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从1998开始,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进行本科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并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几年,又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中科院遥感所、北京超图公司等单位进行本科生实习基地建设,并且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聘请多位院士和国内著名学者作为本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他们按计划到本学科点讲学、指导毕业生实习、做科研项目,指导学科建设,使学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与美国、德国、荷兰、瑞士、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的科研和教学单位进行科研和教学合作交流,每年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到学校讲学,一般在20人次左右,其中国外专家5-7人次;支持教师积极到校外进行学术交流、考察、学习或讲学,每年在20人次左右。 i)主要的获奖项目序号获奖项目名称获得者获奖等级年份1JB2007-3-292强含水砾岩层下安全开采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张红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三等奖2007.122深度开发油藏剩余油动态监测与水平井挖潜郭海花教育部二等奖2007.113油藏流体地球化学指纹在油田开发及生产动态监测中的应用郭海花青岛人民民政府二等奖2007.094梁宝寺煤矿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栾元重山东省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065泉上煤矿水淹体下开采技术研究栾元重山东省煤炭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066基于GPRS通讯方式的GPS车辆监控与调度系统研究卢秀山韩晓冬独知行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7.047地学数字信息模式识别和非线性动态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刘国林等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6.018地学数字信息模式识别和非线性动态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刘国林等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049新安煤矿湖区GPS-RTK岩移观测技术研究栾元重赵会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三等奖2006.1210GPS动态定位中整周模糊度确定方法综述韩晓冬山东测绘学会二等奖2006.1111“青岛某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与分析” 获得山东测绘学会科技论文于胜文山东测绘学会一等奖2006.1112油藏流体地球化学指纹在油田开发及生产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厅级科技进步奖)郭海花山东省教育厅二等奖2006.1113底板突水动态机理的结构模型分析及预测预报系统研究张红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二等奖2006.0114图书馆评估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影响问题研究徐永梅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0315北太平洋鱿鱼渔场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及示范试验季 民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6.0516济南市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季 民国家测绘局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6.0917济南市空间信息服务系统李云岭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0818SEIWAVEV3.0地震储层预测与井位部署系统许君一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特别奖2006.0719RODPV2.0水驱砂岩油田剩余油综合描述系统许君一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特别奖2006.0720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王 萍等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1221陆相断块正序低水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水平井挖潜研究郭海花山东省科技厅国际领先2005.1222资源开发区内构筑物损害的机理与防治方法研究张红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三等奖2005.1123“数字信息模式识别算法及其在土地质量分类中的应用”靳奉祥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0124非线性最小二乘与测量平差及其应用刘国林江 涛自然科学三等奖2005.0125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刘文宝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012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季 民一等奖2005.0127泰安市岩溶水保护研究江 涛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1128边界水患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成 枢山东省煤炭行业协会三等奖2004.0730泰安市岩溶水保护研究江 涛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0631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与技术许君一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合理化建议活动成果一等奖2004.0332海洋渔业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服务系统李云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0533海洋渔业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服务系统李云岭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06ii)代表性科研项目序号项目来源项目名称项目开始年月项目合同总经费(万元)负责人(*)1国家自然基金测量多元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方法研究2006.074靳奉祥2国家自然基金多元数据的模式信息研究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2006.0126靳奉祥3国家外专局城市与工程变形模式分析与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2005.016靳奉祥4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大学Mobile Mapping System: Handheld Mapping System for Fast Helicopter Deployment and Photobus(0) 2004.0118靳奉祥5国际自然科学基金-类病态系统分析理论及其应用研究2005.0130卢秀山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义非线性动态最小二乘法理论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2002.0121陶华学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矿山GIS中的动态空间关系理论2005.0134刘文宝8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市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01350刘文宝9国家自然基金矿山灾害空间数据挖掘的神经元网络理论和方法2007.0130戴洪磊10国家自然基金水下目标定位和识别的综合研究2006.0129阳凡林11国家自然基金生物土壤结皮的高光谱特性及其遥感监测方法研究2007.1117江 涛12863计划子课题上下文敏感的地球空间信息服务应用中间件研究2006.1293牟乃夏13973计划子课题鄂尔多斯盆地多能源矿产同盆共存遥感信息判识标志2003.1127.2杨锋杰14863计划子课题我国地表反射率模型2006.1015孙 林15美国海洋气象管理局基于WebGIS的海洋渔业在线分析查询系统2005.065戴洪磊16美国海洋气象管理局美国东部沿海鲨鱼采样数据的空间数据建立的数据分析2007.016戴洪磊iii)代表性论文论文名称作者姓名发表年月发表刊物基于PLS的信息特征压缩算法靳奉祥2005.0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GIS中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的混合熵模型研究靳奉祥2006.01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Fast ICA for Deformation Data ProcessingJIN Fengxiang2006.10Proceedings of SPIE, GNS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