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复习笔记_第1页
企业文化复习笔记_第2页
企业文化复习笔记_第3页
企业文化复习笔记_第4页
企业文化复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企业文化导论文化包含了三个分支:即行为模式、物质文明、精神文明1企业文化定义: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行为模式,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2企业文化的特征:1精神性特征;2习惯性特征;3稳定性特征;4同化性特征;5可塑性特征。3企业文化的内容是指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企业文化的三大基本构成要素为:一企业行为文化:包括1显性要素:(行为礼仪规范、语言礼仪规范、仪表礼仪规范)2隐性要素二企业物质文化:包括基础要素、产品要素和环境要素;(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企业标准色、企业吉祥物)三企业精神文化:包括核心要素、引导要素、制约要素和习惯要素。(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的核心有两层含义:1企业文化的所有构成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2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有机整体的核心4企业文化形成及其发展的动因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5企业文化形成及发展的影响因素:1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主要包含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2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关系; 3企业所隶属的行业和所生产品。6企业文化形成及发展的具体方式:磨合方式和取舍原则。7企业文化的作用:是管理、经营、竞争、扩张四个方面的作用。企业文化除了这四种基本作用之外,还存在着其他作用,如具有企业公关作用。 企业文化的作用途径:1、从一个角度看,企业文化的作用途径,就是将企业文化运用于实际的企业管理、企业经营、企业竞争和企业扩张之中 2、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文化的作用途径,是对企业管理文化、经营文化、竞争文化和扩张文化的实际塑造 3、上述企业文化作用的两个途径本质上是同一途径的两个侧面8企业文化的研究对象: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及其核心、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方式,企业文化的作用及其作用途径。企业文化研究的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统一的方法,主要表现为1调查与统计、2对比与借鉴、3抽象与塑造、4案例研究等方法。其中,案例研究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来说具有异常重要的地位,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理论往往是一系列关于经典案例研究的直接结果。9标志企业文化兴起的四部著作:日本企业管理艺术、Z理论、企业文化、寻求优势。107S管理框架:战略、结构、制度、人员、技巧、作风和最高目标。其中,战略、结构和制度为硬管理要素,人员、技巧、作风和最高目标为软管理要素。11Z理论:Z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找到协调每一个人的努力以便产生最高劳动效率的途径。这一途径包括:增加信任;增加微妙性;增加亲密性。Z型模式就是能够增加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的企业管理模式,如IBM公司就是Z型模式的企业。12企业文化的五个要素:1企业环境2价值观3英雄人物4习俗和仪式5文化网络。13文化网络的三个特征:1艺术加工性;2歧义性;3口头性。文化网络是企业内部消息传播的隐蔽的非正式渠道。14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兴起的推动作用:1知识经济推动了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和经营;2知识经济衍生了大量需要进行文化管理的行业;3知识经济造就了大量需要进行文化管理的员工;4知识经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消费需求;5知识经济导致了无孔不入的文化经营环境。15强文化是指那种很有凝聚力,每个职工都知道企业的目标,并努力为这些目标而工作的文化; 弱文化是指那些支离破碎,职工分成不同的派别,各自怀有不同动机的文化第二章 企业文化内容企业文化内容:1企业行为文化;2企业物质文化;3企业精神文化1企业行为文化是通过全体员工的企业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理解企业行为文化概念的关键:正确处理企业行为与企业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企业行为文化的具体要素:1显性要素:是指与企业正式行为相关的、“显露于”企业正式行为之中的企业精神。2隐性要素:是指与企业非正式行为相关的、“隐藏于”企业非正式行为中的企业精神显性要素集中表现为企业交往礼仪,其内容是:行为礼仪规范、语言礼仪规范和仪表礼仪规范。企业交往礼仪及其来源:一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礼仪来源;2企业自身文化的礼仪来源。2企业行为文化的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的关系。显性要素是企业行为文化两个要素中的中心要素。 在优质的企业行为文化中,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总是处于统一状态; 在劣质的企业行为文化中,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总是处于矛盾状态。3企业物质文化就是以企业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企业物质文化的具体要素:1基础要素:基础要素是中心要素;分别由五个子要素构成: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企业标准色以及企业吉祥物。2产品要素:产品要素分别由产品本身、产品包装和服务三个子要素构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的子要素包括:整体环境、局部环境和工作用品。4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人的活动的另一个结果,直接通过精神形式表现出来。企业精神文化的具体要素:1核心要素:核心要素在企业精神文化诸要素中居于中心地位,起着支配作用。其子要素为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2引导要素:其子要素为:典范榜样、英雄人物、故事传奇和历史传统。3制约要素:包含企业规范、企业制度、企业伦理三个子要素。4习惯要素。子要素为企业习俗和企业信念。5企业精神文化诸具体要素的关系:以核心要素和习惯要素为中心、以引导要素和制约要素为辅助的相互关系。6企业文化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1相互交融、相互作用;2统一于企业价值观,全部企业文化统一于企业精神文化,以精神文化为中心,并最终统一于企业价值观,以企业价值观为最终中心。7、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理念的相互关系:首先是企业价值观决定企业理念,因为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理念的最初形成;其次,企业理念一旦形成,也作为企业哲学指导着企业的价值选择。8、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的相互关系:在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的相互关系中,首先,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理念存在区别。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据以进行价值选择的基本观念,理念是企业据以进行事实选择的基本观念,而企业精神则是企业员工的主观的精神风貌、风气。其次,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也存在着联系。特定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是特定的企业精神存在的基础条件,反之,特定的企业精神也会促进特侩同的和特定企业理念的实现。9、企业文化基本要素相互交融与相互作用的关系:一、三种基本要素的相互交融:三种要素处于相互交融之中 二、三种要素的相互作用: 1企业精神文化和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物质文化的相互作用 2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的相互作用10、全部企业文化统一于价值观:1企业行为文化统一于企业精神文化;2企业物质文化统一于精神文化第三章 企业文化评价 1企业文化的性质,指企业文化节的优劣(或好坏)性质。企业文化性质的相对性就是我们不能绝对坚持什么企业文化就是优质企业文化,什么企业文化就是劣质企业文化,而只能相对于一定条件、时间和地点坚持什么企业文化是优质的企业文化,什么企业文化是劣质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性质相对性的表现:相对于条件的相对性;相对于时间的相对性;相对于地点的相对性。企业文化性质的绝对性就是对于任何一种企业文化,我们都可以从整体出发,将其视为优质企业文化或者劣质企业文化。2判断企业文化优劣的两重标准:1形式标准:是指企业文化在构成形式方面的标准;是优质企业文化的必要条件判断企业文化优劣的形式标准有:认同性、系统性、统一性、惟一性、稳定性、开放性。2内容标准:是指企业文化在构成内容方面的标准。是企业文化的充分条件。判断企业文化优劣的内容标准有:效率性、道德性、公益性、创新性。 3、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结构、需要和能力 是否相符合、相统一的性质。 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价值的一定的倾向、信念、主张和态度的系统。 企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指人们关于企业价值的一定的倾向、信念、主张和态度的系统,是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对于企业价值生活和价值选择活动的总结、概括和提炼。 企业价值观的表现形式:用非常简练的语言,甚至格言式的口号加以表达。3企业以人为本的两种对象:1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本;2以股东、员工和顾客为本。4企业以人为本的完整含义:1以人为目的:就是在人类的一切思想和活动中,都必须把人看成是最终目的。2以人为手段:就是在坚持以人为目的的基础上,也将人看成是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手段。5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企业应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手段。 以人为目的对象人包括:全体社会成员和股东、员工、顾客两种对象6、如何实现以全体社会成员有目的:一积极或者肯定意义上的工作;二消极或者否定意义上的工作7、如何实现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手段:1企业努力使社会中各种与企业相关的组织服务于企业; 2企业努力使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于企业。8、如何实现以股东、员工和顾客为手段:1企业努力使股东服务于企业2企业努力使顾客服务于企业3努力使员工服务于企业9、企业在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坚持辩证的优化观:1坚持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手段的统一; 2坚持经济发展和伦理建设的统一;3坚持共性原则和个性原则的统一。 10、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1性善论;2性恶论;3性善恶混论。 11、西方古代哲学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1人的感性需要更能体现人的本性,理性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追求感性幸福; 2人的理性本身更能体现人的本性,感性欲望应该受到理性的指导,甚至控制。12、人性有的先天因素主要是人的自然性;人性中的后天因素决定于社会环境和人的选择。第四章 企业文化管理1企业管理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1) 古典管理理论。最初的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古典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经典代表。(2)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包括人性理论、激励理论和群体理论。其中人性理论包含了“社会人”假说的理论、“XY理论”和“超Y理论”。激励理论包含了需要层次论、双因素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强化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群体理论则包括四要素及八要素论、群体行为论、敏感性训练理论和群体动力论。(3) 管理丛林时代。西蒙所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是最能代表管理丛林时代的学派。西蒙的决策理论主要包含:管理决策论;决策过程论;决策准则论,即满意准则和相关准则;技术决策论。2企业文化管理理论诞生的逻辑必然性:(即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合乎逻辑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或者说波浪式前进的过程。1古典管理理论是最初的肯定阶段,重视对物的管理。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对古典管理理论的否定阶段,以关于人的研究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3管理丛林阶段的管理理论是对行为管理理论这一“否定”阶段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并重新以科学理论为管理的指导思想;企业文化管理正是在管理丛林阶段管理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全新管理方式。3企业文化管理的限制:企业文化管理是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的最高形式,但不是企业管理的惟一形式。企业在推行文化管理时,必须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用科学管理对其加以限制。4企业文化管理就是提炼和贯彻优质的企业价值观,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使企业员工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企业文化管理的要义(即关键)在于提炼和贯彻优质的企业价值观系统。企业文化管理包含三层含义:1提炼和贯彻优质的企业价值观系统;2形成共同的优质企业价值观系统;3实现企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5、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通过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秩序,有效地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处在最佳的配置和畅通状态,以实现企业效率最大化。6企业文化管理方式:1提炼企业价值观系统;2贯彻企业价值观系统。7提炼企业价值观系统的基础:1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2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关系;3企业隶属的行业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4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8提炼企业价值观系统的程序:1确立提炼企业价值观系统的基础;2企业状况、原有企业文化和员工意向的调查;3实际的提炼过程;4评估与修改工作。9贯彻企业价值观系统的三种方式以及关系:1以内在的方式,具体包含以引导的方式、激励的方式、关怀的方式和教育的方式,即以目标牵引价值观、以英雄激发价值观、以表率带动价值观、以激励倡导价值导、以关怀培育价值观、以教育塑造价值观;2以外在的方式,即用制度与规范的约束保证价值观; 3以氛围的方式,用氛围营造价值观。 以上三种方式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第五章 企业文化经营1企业经营是指企业为了赢利而进行的一切活动。企业文化经营就是将企业文化贯穿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科特勒提出销售观念发展的五个阶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企业文化经营的限制:1企业文化经营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经营;2企业文化经营不能取代其他的当代经营方式。2企业文化经营的重要基础:对接顾客文化需求。 对接顾客文化需求:就是企业将自身的企业文化与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有效地对接起来,使二者相互融合;即使企业有效地向顾客展示企业文化,以便做客能够认同和接受企业文化节,并在认同和接受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又使顾客在此过程中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3企业文化经营应首先使企业文化对接顾客文化需求的理由:(1) 从文化管理和文化经营的关系看,企业文化经营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2) 从实用需求和文化需求的关系看,目标市场顾客的需要主要包含了实用需要和文化需求,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促进。(3) 从传统经营和当代经营的关系看,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商品,使顾客将关注的重点逐渐转向精神文化需要。4对接顾客文化需求的主要内容:1企业面对的特定文化群体的顾客;2特定文化群体顾客的具体文化需求。5对接顾客文化需求的基本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2目的与手段的统一。6产品的文化经营就是研究如何运用文化来经营产品。产品的文化经营内容包括:(即以产品文化实现营的内容)1产品本身的文化经营,产品本身必须符合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必须符合顾客的文化需求;2产品包装的文化经营,必须(同上);3服务的文化经营,必须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并将服务与满足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7品牌是企业名称、标志、吉祥物、主导产品等外显要素和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内在要素的有机整合。理解品牌概念,要把握住三个方面、两种关系:三个方面:第一,品牌的可以感觉的外显要素方面;第二,品牌的不可感觉的内在要素方面;第三,品牌存在的目的。两种关系:第一,外显要素和内在要素的关系,第二品牌内容和品牌目的的关系。8品牌的文化定义,就是为产品确定一个既能体现企业文化、产品特征,又能体现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的认知点。对品牌进行文化定位: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1) 内容定位,包括企业文化、企业产品的自身特征、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2) 形式定位,从企业的名称和标志来看,要遵循可识别要求、抽象性要求;从企业的吉祥物来看,应遵循形象化要求和亲和性要求。9通过品牌实现营销的具体途径:1通过品牌来实现更好的销售;2通过品牌来实现更大的市场占有;3通过品牌增加产品的含金量。10广告媒体的文化选择:1立足于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2立足于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11广告内容主要是通过文字和评议表达出来的广告的思想广告内容的设计要求:1广告内容设计应体现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尤其要体现企业“以顾客为中心”的基本价值观;2应体现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3应遵循共性原则,即广告内容必须精练、明确,有个性。12广告形式的设计要求:1体现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特别是要体现产品特征,并以艺术的形式加以表达;2应体现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3应遵循共性原则,即广告形式设计必须具有审美性和实用性。13广告营销就是企业通过发布广告,宣传、介绍、推广企业的形象和产品,使社会大众和顾客知晓、认同企业及其产品,实现产品的销售,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最终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广告营销的当代意义:1经营方式的转变突出了广告推广的地位;2经营区域的变化突出了广告推广的地位。第六章 企业文化竞争1企业竞争:指参与竞争的各方企业,通过扩大自己在市场中力量对比的优势战胜对手的一种方式。企业文化竞争:指参与竞争的各方企业,通过扩大自己在市场中文化力量对比的优势战胜对手的一种方式。企业竞争必须是参与各方企业之间的竞争。即是相互关联,并存在利害关系的企业。2企业竞争的道德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本质上是调节资源的有效手段,因而是合乎道德的经济行为。1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增长的必要途径,2市场竞争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途径。3企业文化竞争与企业文化管理及企业文化经营的关系:(1)企业管理文化和经营文化大致包含了企业竞争文化,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着一致性;(2)企业管理文化和经营文化与企业竞争文化仍然存在着差异之处。其一,无论是企业管理文化还是企业经营文化,除了能够增强企业文化的竞争力之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其二,从企业竞争文化来看,企业文化竞争虽然大致包含在企业管理文化和企业经营文化之中,但是,一旦作为一种单独的企业文化现象进行讨论时,就要深入企业文化竞争的本质,考察企业如何更好地增强文化竞争力、更有效地进行文化竞争。4企业文化竞争的限制(正确对待企业文化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不能代替其他方式的企业竞争。 不能无限夸大企业文化的竞争力,企业文化竞争也具有某种限制。限制表现在:1不能忽视依靠资本实力的竞争;2不能忽视依靠科学技术的竞争;3不能忽视其他任何方式的竞争。5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文化竞争的地位)1企业文化竞争具有整体性特征;2企业文化竞争具有难以模仿的特征。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构成了企业文化的灵魂。7企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1伦理精神;2个性特色;3恒久动力。8如何全面培养企业文化的责任意识?正确理解企业的责任意识,必须立足一个基础、坚持两种责任。即立足于企业基本价值观,以企业基本价值观作为企业责任意识的基础。坚持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责任,坚持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一从企业责任意识的责任对象出发,企业主要应该培养四个方面的责任意识:面对社会大众的责任;面对股东的责任;面对员工的责任;面对顾客的责任。二从企业责任意识的表现层次出发,企业主要应该培养三个层次的责任意识:最低层次的责任意识;较高层次的责任意识;最高层次的责任意识。9、责任意识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一企业责任意识最终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二企业责任意识最终能培育出著名品牌。11如何培养企业文化的个性意识?企业的个性意识是企业文化具有个性特色的基础。(1) 自觉提炼个性意识。企业必须坚持个性特色的客观基础,主动自觉地提炼个性意识。(2) 融入企业伦理精神。企业文化的个性意识必须融入伦理精神,与企业的责任意识结合起来。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必须融入企业伦理精神,与企业责任意识相结合的企业文化。12如何培养企业文化的变革意识? (1)明确变革的必然性。要充分认识到变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 (2)坚持变革的科学性。企业文化的稳定与变革属于辩证的统一体,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优质的企业文化既不能没有变革,也不能没有稳定。其次,优质的企业文化总是变革和稳定相互交融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继承与变革,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优质企业文化的变革总是基于继承的变革,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的变革也总是基于继承的变革。13企业内部团队文化竞争力建设的内容:1加强每一个员工工作态度的文化建设;2加强所有员工协作精神的文化建设; 3加强整个企业效率意识的文化建设。14企业内部团队文化竞争力建设的目标:1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表现出更强的团队性、和谐性;3表现出更强的效率性。15企业内部团队文化竞争力的建设方式:1树立和贯彻崇高目标;2树立和贯彻务实精神;3崇高目标和务实精神的统一。16企业形象,就是企业在社会大众,尤其是顾客心中的综合性的品质形象。企业外部形象文化竞争力建设的内容:三个方面即CIS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即MI(理念识别系统)、BI(行为识别系统)、VI(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是核心部分,也是导入了CIS系统的原动力,行为识别系统是理念识别系统的动态表现,而视觉识别系统则是理念识别系统的静态表现。17企业外部形象文化竞争力建设的两个目标:一个基本目标是使企业具有知名度;另一个基本目标是使企业具有美誉度。18企业外部形象文化竞争力的建设方式:(1)提高企业知名度的途径:包含广告宣传;新闻报道;公共关系活动;促销活动;公益活动。(2)提高企业美誉度的途径:进行优质的企业文化管理;在进行优质的企业文化管理的同时,进行优质的企业文化经营。19企业创新是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企业不断突破已有的思维模式,以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打破表态均衡状态,引起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全新组合。企业创新文化竞争力的建设目标:1引进新的产品;2引进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原材料的新的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20企业创新文化竞争力的建设方式:1确立创新意识;2确立学习意识;3确立宽容意识。第七章 企业文化扩张1企业扩张是企业通过资本运营或连锁经营,实现跳跃式的发展。企业发展具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自我积累的方式,一种是企业扩张的方式。资本扩张构成了企业扩张的本质内容。2企业文化扩张是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扩张的手段,运用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扩张。2、企业文化扩张的地位:一企业扩张是当代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式;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扩张的文化保证。3企业文化扩张是当代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式:(1)资本配置的全球背景。当代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其中包含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本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就是资源配置活动。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资源配置的重要主体。(2)脱颖而出的企业扩张。当代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本的经济活动,直接导致了通过资本扩张实现企业扩张的企业发展方式。具体说来,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本配置,从而导致了资本的广泛流动性。一方面,资本的广泛流动性使企业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资本重组,使证券市场上的资本流向优质企业。另一方面,资本的广泛流动性使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合资、合作、并购、连锁经营等形式进行资本重组,使要素市场上的资本流向优质企业,从而使优质企业可能通过要素市场实现资本扩张,并且进一步实现企业扩张。由此出发,企业扩张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4企业文化是企业扩张的文化保证:(1)不可避免的文化冲突。企业扩张,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其结果都会使不同的企业重新组合在一起。不同的文化背景使重新组合在一起的企业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文化冲突。(2)企业文化的解决途径。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冲突,归根到底只有通过企业文化的途径才能解决。企业文化属于深入到企业员工心灵深处的精神家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企业在重组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冲突,不能仅仅依靠外在的强制力量来加以解决。只有通过不同企业文化自身的磨合与协调来解决不同文化背景下重组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因此,企业的文化扩张是企业扩张的必不可少的方式,是企业扩张取得成功的文化保证。5建设强势企业文化基础的内容:1建设优质文化。2创建优质企业。3推广企业形象。1)建设优质企业文化方式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1在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形成优质企业管理文化,以作为优质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之一;2在企业文化经营过程中形成优质的企业经营文化,以作为优质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之二。2)创造优质企业的正确途径,就是有效地将优质的企业文化真正贯彻到全体或大多数企业员工的心中。3)推广企业形象即包含正面推广企业形象,也包含竞争展示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强势特征的最为主要的展示途径,并不是正面推广企业形象,而是与其他企业的实际竞争。6强势企业文化的提升建设内容:(1)高度自律的领袖意识。(2)百折不挠的扩张精神。(3)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7企业文化扩张的三种方式:1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2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3一体化企业文化扩张:8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指的是扩张企业文化的强势特征并不明显,扩张企业文化与被扩张企业文化之间具有互补特征。 这是一种弱势企业文化扩张。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的基础是互补式企业扩张。互补式企业扩张就是以扩张企业略占主导地位的扩张企业与被扩张企业之间的平等合作。9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的形式:互补特征决定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所具有的“平等融合”的形式。其中,扩张企业文化具有微弱的优势地位;被扩张企业文化具有相对的平等地位。10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指的是扩张企业文化的强势特征比较有显,扩张企业文化节与被扩张企业文化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这种企业文化的扩张形式带有明显的“兼并”形式,因此,这是一种强势企业文化扩张。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的基础是改造性企业扩张,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采用兼并形式。11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的形式:兼并。但并不排斥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也属于扩张企业与被扩张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融合。对于优质企业文化的改造有两种情况:一是将被扩张企业的优质企业文化改造成类似于扩张企业的优质企业文化,最终达到了不同优质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二是仅仅改造被扩张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使其与扩张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保持一致,同时保留被扩张企业的企业文化特色,最终达到不同优质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对于劣质企业文化的改造则是彻底的改造,分两个层次:一是输入和贯彻扩张企业“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二是形成体现扩张企业价值观体系的企业文化氛围。12一体化企业文化扩张指的是扩张企业文化的强势特征十分明显,扩张企业文化纯粹利用自己的企业文化进行扩张,通过自己的文化与其他企业的资本联合,建构与自己的企业文化保持高度一致的新兴企业。这是一种超强的企业文化扩张,其基础在于一体化的企业扩张。一体化企业扩张的主要特征在于“一体化”。一般来说,扩张企业属于典型的优质企业。13一体化企业文化扩张的形式:复制。一体化企业扩张的“一体化”特征,决定了一体化企业文化扩张所具有的“复制”形式。正确理解“复制”所考虑的两个方面:一是新办企业文化与扩张企业文化必须高度一致,复制意味着整个企业价值观系统的复制,和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物质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全面复制;二是新办企业文化与扩张企业文化不能机械一致。新办企业在坚持“复制”的基本原则下,应适当考虑新办企业所在地域的文化背景,适当采纳新办企业所在地域文化背景中的某些因素。实践证明,一体化的企业文化扩张形式,是当代企业非常有效的扩张模式。第八章 企业文化融合1民族文化是特定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行为模式,以及民族群体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包含民族行为文化、民族物质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三个子文化。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民族价值观系统。 民族文化的复杂性是指民族类文化和国家的交叉关系:1民族类和国家的复杂交叉关系:民族和国家一般存在着三种交叉关系:其一,一个民族跨越了不同的国家;其二,一个国家包含了众多的民族;其三,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相互交叉。 2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的复杂交叉关系2民族文化界定的原则:绝对性原则;相对性原则。3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1)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共同性基础。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共同性基础,因而对企业文化具有支配和影响作用。(2)企业文化具有超越民族文化共同性的特殊内容。4中西文化的互补特征:1伦理性特征与科学性特征;中国民族文化是以孝和忠为核心的伦理文化,科学精神始终是古代希腊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2整体性特征与个体性特征;中国民族文化的整体性特征,是中国民族文化提倡孝与忠的自然结果,西方民族文化的个体特征与古希腊人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3模糊性特征和清晰性特征;中国民族文化的模糊性特征与伦理性特征密切相关。西方民族文化的清晰性特征,直接导源于西方民族文化的科学性特征。5中西企业文化的互补融合表现为:1人治精神与法治精神的互补融合。2团队意识与个体意识的互补融合。3情景管理与科学管理的互补融合。1)民族文化的伦理性与企业文化的人治精神指的是中国企业文化中的人治精神是中国民族文化伦理性特征的直接结果。中国企业治理的人治精神主要有两种具体表现:其一,企业治理中尤其得视人情关系;其二是管理者的主观意志和主观情感常常超越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导致整个管理具有主观随意的特点。2)民族文化的科学性与企业文化的法治精神指的是西方企业文化中的法治精神是西方民族文化科学性特征的直接结果。西方民族文化法治精神具体表现:其一,企业治理尤其重视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的严肃性和不可动摇性,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其二,管理者只能依据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进行有章可循的管理,整个管理具有客观教条的特点。3)人治精神与法治精神的相互关系:人治精神和法治精神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二者既相互差别又相互补充。做到人治精神与法治精神的互补融合:将法治精神作为企业治理中的一种基本精神;将人治精神作为企业治理中以法治精神为基础的升华精神。1)中国企业文化的团队意识具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个体服从整体,二是集体主义的管理倾向。2)西方民族文化的个体性要求其个体意识表现为:一是整体服务个体;二是个体主义的管理倾向。3)团队意识与个体意识的相互关系:团体意识与个体意识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二者既相互差别,又相互补充。企业中团体意识与个体意识相互补充的性质说明,优质的企业文化必须将个体意识与个体意识有机融合起来。具体为: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以团体意识为主,当企业作为整体,团体与个体员工发生矛盾时,应该以整体的利益为主,使个体意识让位于团体意识。其次,在以团体意识为主的前提下,应该将团体意识与个体意识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二者能够相互补充,相互统一,。3)情景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相互关系:情景管理和科学管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前者强调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管理,具有高度灵活的特点,后者强调一般情况共同对待的管理,具有固定不变的特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两者互补融合,即把科学管理当一种基本管理,情景管理作为提升管理。即应该坚持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情景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统一。6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的原则: (1)以现实文化为起点。(2)以民族特色为基础。(3)以经济效益为目标。(4)以美好生活为归宿。中国企业文化走向国际化要以民族特色为基础包含的三个理由:其一,客观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企业都不能离开自己的民族文化去建构自己的企业文化;其二,从主观上看,中国企业文化与其他民族,特别是西方民族进行企业文化的互补融合,并在互补融合中走向国际化,最终仍然是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其三,从增强企业文化竞争力来看,中国企业文化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增强中国企业文化在国际企业竞争中的竞争优势。7、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的客观趋势:从国际范围内看,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是一种客观趋势,这一客观趋势属于国际范围内“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可以具有多种多样的解释,但是,其基本形式就是经济资源配置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配置;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面临着极为不同的文化背景。8、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的主观趋势:从国内范围来看,中国企业文化的国际化是一种主观趋势,这一主观趋势属于中国国内的历史任务。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曾经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是,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世界大国,当经济全球化使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从而使市场竞争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时候,这样一个大国理应具有更为强大的竞争力。无论是从民族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世界大国的角度看,中国都应该在经济上走在世界的前列。9、中国企业文化以美好生活为归宿的原因: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