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_第1页
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_第2页
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_第3页
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_第4页
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为深入了解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系统总结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深化提升我市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思路、措施和办法,我们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历时2个多月,采取个别走访了解为主、座谈会为辅的形式,深入到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华东设计院、远洋公司、航务二公司、维客集团、市政一公司、轮渡公司、海珊、青钢、凯联集团、商业总公司、国风集团、通信公司、交通局、城管局、益青总公司、交运集团、城建开发公司、青纺机、公交公司、即发、广源发、宝克等20多个行业、企业,对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把握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准确定位,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分类指导的针对性,扩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覆盖面,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提供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一、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特点和成效 从此次调研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市的企业文化建设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广大企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发展目标,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在发展市场经济、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积极实施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名牌战略和经济国际化战略,努力实现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带动和促进了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为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我市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深入 总的看,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自发借鉴阶段(1984年-1986年)。1984年,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随着企业的改革和自主权的扩大,为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一些企业于1984年底、1985年初,率先提出本厂的企业精神,拉开了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序幕。如青岛前哨机械厂通过考察日本松下公司的企业文化,于1985年初酝酿提出了求知、实干、创新、友爱的前哨精神。青岛橡胶九厂(现双星集团)、青岛电冰箱总厂(现海尔集团)、青岛电视机总厂(现海信集团)等企业也相继提出了本厂的企业精神,有的企业提出了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口号等。但此阶段多数企业提出的企业精神缺乏个性,特色不明显。 二是学习普及阶段(1987年-1992年)。1987年至1989年,全国兴起了企业文化热,一些学者也相继著书立说,许多企业纷纷提出各自的企业精神。为了普及企业文化的基本知识,指导我市企业规范性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我们于1988年10月举办了首期企业文化学习班,请中国社科院教授讲解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作用及其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培训了一批企业文化建设骨干。1988年、1989年,先后召开三次企业文化研讨会。针对社会上一些人提出用企业文化代替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倾向,重点研讨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分析了两者的相同点、不同点、结合点,明确提出企业文化不能代替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搞好结合,从而较好地统一了对企业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研讨会纪要由全国政研会向全国转发。同时,我们还组织一些企业参加了全国企业文化研讨会,学习考察了外地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有的企业还邀请企业文化专家来厂开展咨询。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的提高了我市一些大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一些企业的领导者,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抓,用文化力启动经济力,使我市的企业文化建设逐步由自发走向自觉。 三是深化提升阶段(1992年至今)。199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的要求,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把企业文化定位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大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目标,这一系列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提出为我市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许多企业在认真总结以往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改革的精神,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标志着我市的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特色鲜明 在实践中,广大企业深刻体会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思想指南。搞企业文化,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整体素质来进行。要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就必须与全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与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与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结合起来,综合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一是坚持与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突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性。我市广大企业不断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坚持不懈地把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与我市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如在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以海尔为代表的一批大企业,从抓质量管理入手,深入推进各自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市共培育132种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含7种名牌服务),其中山东名牌59种。海尔、青啤、双星、海信、澳柯玛、即发先后评为全国驰名商标。在首届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选的57种中国名牌产品中,青岛有8种。这些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不仅成为各行业的排头兵,而且对我市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企业文化与我市名牌战略和经济国际化战略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全社会的名牌意识、质量意识和创造名牌的信心和紧迫感。 二是坚持与强化企业管理相结合,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在具体工作中,广大企业纷纷采取发动职工提炼管理理念以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借鉴世界先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以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与深化名牌战略相结合以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激发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首届全国质量管理奖评选中,全国仅5家企业当选,而我市就有海尔、海信、港务局3家企业榜上有名,占到总数的60%。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是坚持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创新相结合,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群众性。近年来,广大企业紧紧围绕中央、省、市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整体部署,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相继组织开展了四爱四树、四职教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振兴企业、迎接新世纪等主题教育活动。许多窗口服务行业企业还立足本单位特点,积极参与我市连续多年开展的创服务名牌、树青岛形象活动,创出了海尔集团真诚到永远、交运集团情满旅途、公用事业98111服务热线、青岛铁路分局海之情列车,以及海滨小金、公交张锋等市级服务名牌,有力地推动了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从2002年开始,在全市企业中部署开展的重发展、重道德、重科技、重管理、重形象,创建学习型企业的五重一创活动,明确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进一步扩大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覆盖面,初步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和良好格局。目前,广大企业正以此为指导,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我市企业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我市已培育出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海尔、青岛啤酒、双星、海信、澳柯玛、即发等6件全国驰名商标,海尔、海信、港务局、青啤集团等4个全国质量管理奖,23种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另有59种产品被山东省政府认定为山东名牌,青岛市政府也先后认定132种青岛名牌产品(含7种名牌服务)。这对于提高我市的城市品位,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提升整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支撑拉动作用。2002年,全市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6家,其中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9家。海尔等十大企业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1070亿元,占全市产值比重39%,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11.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4亿元,实现利税73.8亿元,分别占全市的50%和49.3%,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一是青岛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市上下形成了一个培育、争创名牌的良好氛围,引发了广泛的名牌效应,增强了全社会的名牌意识、质量意识和打造名牌的信心,对推动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和规模经济发展道路,起到了积极作用。青岛现象的形成,使青岛成为知名品牌和企业家较为集中的城市,被众多媒体称为中国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的聚集地、出海口。品牌成为青岛的名片,提高了青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对全市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日益显著。名牌企业作为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集中代表,十大、十强企业近几年实现了高速发展,目前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已达50%左右,带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青岛国内生产总值近几年在副省级城市中的排位不断上升,先于2000年超过大连、沈阳,2001年超过宁波,2002年超过武汉而跃居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第五位。 三是企业规模和实力不断扩张。一些名牌大企业集团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为支撑,纷纷走出青岛,跨地区买断、参股、投股异地企业,搞好品牌运营和资本运营,推行低成本扩张。海尔集团的产品扩展到白色、黑色和米色家电,拥有10个工业园,其中国外2个,国内青岛以外3个,海外工厂13个,产品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信集团利用当地优惠政策,在北京、辽宁抚顺、贵州、淄博等地实施了以盘活资产为主的资本运作;青啤集团兼并和买断了西安、扬州、日照、上海等地啤酒厂,目前拥有48个企业,2002年啤酒产量达到300万吨;双星集团先后在山东沂南、沂水、青岛城阳、黄岛及四川、陕西等地搬迁新建和控股、租赁了一批生产基地,既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又扩大了生产规模;红星化工集团利用出口市场较好的优势,到原料基地重庆、贵州、湖北等地建厂,使市场和原料资源得到了优化。 四是大企业集团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取得积极进展。近年来,我市大企业集团在逐步完善自身企业文化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走出国门开拓市场,积极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努力争创世界知名品牌。海尔集团在美国、巴西、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工业园和工厂,与日本三洋公司建立竞合关系,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发展。海信集团分别在南非、印度设立电视机生产厂。双星与美国PSS公司、澳柯玛与美国GE公司、青啤与美国AB公司等,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成功进军国际市场。 二、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 20多年来,我市广大企业始终立足于本企业实际,依靠企业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理论的学科属性,努力探索不同历史时期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打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模式,使青岛的企业文化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备了接受和输出的双重功能,为下一步的飞跃和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们的企业文化则成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企业的活教材,成为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一、以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为突破口,建设独特的精神文化。这种模式多被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国有企业采用,部分国有垄断性行业采用此模式建设企业文化也颇有建树。这些企业在企业文化理论引入之初,没有被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二者谁轻谁重、谁统领谁的争论所左右,也没有简单地以企业文化建设取代思想政治工作,而是在深入学习研讨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剖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准了二者充分发挥作用的结合点,借助思想政治工作强大的政治优势和成熟的工作模式,从建设精神文化入手,打造了富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青岛港是一座具有110年历史的国有特大型港口,一代又一代的海港人培育了丰富的企业文化,创下了青岛港宏伟的百年基业。他们认为,国有企业只有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弘扬先进的企业精神,才能把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好。为此,他们以培育有港口特色的企业精神为切入点,抓住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发挥政治优势,以主题思想教育为载体,政治上依靠职工群众,大力加强以信念、感情、珍惜、奉献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和发挥富有港口特色的企业文化内涵,为港口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港口经营绩效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又如青岛供电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为一个系统整体,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之中,统筹安排,同步检查考核,使之紧密结合,互相促进,进一步拓宽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渠道,培育和增强了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2、以加强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切入点,培育成熟的管理文化。这种模式被大多数生产型企业所采用,因其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整体素质方面的突出效果,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企业也纷纷效仿。这些企业准确地把握住了企业文化这门学科是特殊的管理学这一基本学科属性,从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入手,积极实施战略创新,调整组织结构,更新管理观念,优化管理方式,重塑管理流程,重视管理细节,同时充分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寓文化于管理之中,将管理人格化、亲情化,促进了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了企业管理层次,员工整体素质明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如海尔集团依据流程再造是活力的理念,提出了以实施市场链为纽带、以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海尔实际的信息化管理的新路子;青钢集团按照其求新、求异、求变企业精神的总要求,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具有青钢特色的五个日(日目标、日反馈、日分析、日考核、日工资)全控管理模式;青啤集团以发展青岛啤酒、弘扬民族工业为宗旨,立足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面实施新鲜度管理,形成了以目标推进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一个核心、六个体系、二个支撑的管理模式,为青啤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建立和健全服务规范为出发点,打造鲜明的品牌文化。这种模式多被从事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企业所采用,目前已呈现出向其他产业扩张的趋势。这些企业因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同质性、易于模仿和复制、负面连带效应明显等特点,急需打造个性鲜明的企业品牌文化,加强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以区别于同类竞争者,展示本企业的独特形象。加之品牌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和品牌经济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观念已在广大企业中形成共识,在市委、市政府品牌兴市战略的指引下,目前的青岛市已成为享誉中国的品牌城市,青岛的名牌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如青岛交运集团,在1995年青岛市客运市场全面开放,国有专业运输企业陷入重重包围,市场竞争无序且异常激烈的情况下,集团内部经过认真讨论,形成了要以情感式的亲情服务赢得广大旅客,塑造国有骨干企业的良好形象,创出公路运输服务名牌的企业共识。他们从车站到旅途服务全过程抓住了情字,抓住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汇点,以顾客满意度管理为中心,打造了情满旅途服务品牌,确立了交运ECC文化模式,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服务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不但促进了企业形象地提升,还有利地推进了集团的整体发展。截止2002年底,集体资产规模是组建之初的2.6倍;实现营业总收入是组建之初的2.1倍;实现利润是组建之初的3.1倍;实现利税是组建之初的2.6倍;完成客货综合周转量是组建之初的2.3倍;拥有各种车辆是组建之初的1.5倍。企业的经营实力和企业形象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他诸如航务二公司的浇注明天、供电公司的亮出精彩和通信公司的情传万家等服务品牌,都在青岛市乃至全国同类行业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增长,呈现出十足的发展后劲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以设计和整合企业标识为着力点,宣传崭新的形象文化。这种模式多被商贸流通企业所采用。这些企业不属于物质生产部门,不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有形的产品,而是提供无形的服务。衡量无形服务的标准就是看企业是否能够在服务的过程中给客户提供带来附加利益和心理上的满足感及信任感的消费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承诺、售后服务、产品形象、企业声誉等。基于此,这些企业在原有企业形象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企业标准色,设计了本企业的标识图案,赋予其文化内涵,并对构成企业标识的企业建筑、购物环境、企业广告、员工形象等元素进行系统的整合贯通,建立健全形象文化的支撑体系,企业重新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增加,社会效益日益显著。如现更名为维客集团的原崂山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遗留下来的千店一面的形象设计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企业名称的影响,企业一直发展缓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在此情况下,企业经营者果断决策,设计推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荷花标志,打出了企业名称与服务商标合二为一的维客品牌,释义为惟有顾客,才有维客,以形象文化为先导,积极开拓市场,加强内部管理,目前维客莱阳店、高密店、平度店运转态势良好,在当地的商业零售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走上了文化扩张的规模发展之路。可以说,企业名称的变更,是崂百集团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标志着崂百集团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既是全力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增加与国际国内零售业巨头同台较量的筹码,也是维客立足本土,启动全国连锁战略,以更快的速度做大企业规模,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更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举措,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目前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市的企业文化建设比较突出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企业主要行政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的认识不到位,对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支持力度不够,阻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弱化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个别企业出现了因法人变更而随意改变原有文化体系的现象。二是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不高,员工参与层次较低,认同度不高。三是部分企业的品牌意识淡漠,企业品牌文化发展缓慢。四是部分企业对新兴先进管理思想的触觉不够敏锐,对进一步深化提升现有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存有自满、畏难情绪。五是大部分民营企业文化管理意识单薄,企业管理粗放无序。 以上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市企业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认真研究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促进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深化提升,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在整体思路上,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继续引导企业经营管理层始终高度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家的文化,或者说是企业经营群体的文化。从我市情况看,一些大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非常到位的。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还有相当一批经营者,尤其是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或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与国际管理规则接轨的必然选择。深化我市企业改革和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技术投入的支持力,更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力。因此,我们要继续健全和完善全市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教育普及,搞好分类指导,不断提高企业经营层对企业文化建设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推进我市企业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是把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品牌经济紧密结合起来。2002年7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世成同志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品牌经济发展。品牌企业是青岛的脊梁,它们不仅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还影响着青岛的未来,要帮助、支持、爱护它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推动其加快发展。要致力于创品牌产品,培育品牌产业,抓好品牌企业。因此,我们感到要深化提升我市的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就必须与实施品牌战略结合起来,通过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出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提升企业形象,进而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入世挑战,推动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是把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结合起来。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人追求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健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企业,应该是一个善于不断创新的学习型组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德圣吉认为未来唯一的竞争优势是比你的对手具有学习的更快的能力。为此,我们认为新世纪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在改造传统企业、促进企业转型和培养新型人才上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和作用。要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深化提升企业文化的新目标、新追求、新途径。要以尽快的速度引入学习型企业文化提倡的学习力、快乐工作、创新力、反思、共享、速度等六大理念,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管理理念,重新审视修订完善企业文化体系,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在提升职工素质、转变职工观念、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四把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与提高员工参与水平结合起来。一个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需要广大员工的认同,关键还需要广大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实践。发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既要体现在提炼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活动的过程中,更要渗透于员工的岗位责任和本职工作。而这个参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组织活动,参与的核心是形成全体员工的价值共识,并用实际行动自觉遵守、履行、实践这个价值共识,使精神内核与外在表现相一致;参与过程也不是自发的。企业应该根据各自实际,精心设计载体,创造条件让职工主动参与进来。具体来说,参与要提倡自觉性、重视覆盖性、坚持连续性、提高渗透性,为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创造同一性的时空条件,引导广大员工从自在到自为,以实际行动共创优秀企业文化。 四、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思路展望 在青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青岛最大的骄傲就是培育发展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先进企业集团,它们领变革之先潮,为发展之楷模,具有成功的示范作用,其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青岛现代化的骄傲。在新的发展阶段,青岛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依然担负着塑造青岛城市精神、弘扬城市文化、提升青岛整体形象和驱动经济发展、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历史使命,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就成为了摆在广大企业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着力在加强引导、强化服务、营造氛围上下工夫。 1、虚实结合,搭建快捷高效的交流展示平台。拟以青宣综合信息网为依托,借助网络优势,建设虚拟的网上青岛优秀企业文化大观园(暂定名),及时展示青岛市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态势、发布动态信息、介绍先进企业做法和经验,以及开展网上交流等。同时,以我市首批获得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的单位为重点,先期吸收海尔、青啤、交运等企业加入,成为青岛优秀企业文化大观园的实体分园,负责提供网站信息的更新资料,并在企业中设立专门的企业文化展示场所,为网站展示的企业情况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