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产业区发展规划_第1页
某产业区发展规划_第2页
某产业区发展规划_第3页
某产业区发展规划_第4页
某产业区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滨州临港产业区(核心区)发展规划(汇报稿)二一三年七月48目 录前言1一、发展的基础条件2(一)发展现状2(二)优势条件4二、机遇和挑战6(一)发展机遇6(二)严峻挑战7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定位与目标9(一)指导思想9(二)发展原则9(三)发展定位10(四)发展目标11四、总体布局13五、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15(一)交通设施建设15(二)水利设施建设16(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7(四)信息化设施建设18六、搞好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20(一)加快推进生态建设20(二)着力加强环境保护21(三)集约节约利用资源22(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3(五)强化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24七、产业发展重点25(一)加快发展临港产业,着力打造五大产业集群25(二)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30(三)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33(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34八、加快社会事业发展35(一)文化教育35(二)卫生体育35(三)科技事业36(四)就业保障36(五)城乡统筹37九、保障措施38(一)体制机制创新38(二)产业政策及财税、金融政策39(三)招商引资及对内对外开放40(四)区域合作42(五)创新平台及人才支撑43十、规划实施45附图: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规划示意图前 言滨州港、滨州临港产业区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四点四区”之一。滨州临港产业区规划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经济开发区的全部,沾化县、无棣县各一部分。滨州港位于北海经济开发区,北海经济开发区是滨州港的直接腹地,是滨州临港产业区的核心区。为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实现以点带面、以核心区带产业区,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打造滨州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滨州临港产业区(核心区)发展规划。该规划的编制,既着眼于核心区的发展,又统筹考虑了核心区的带动作用及整个临港产业区发展的功能布局和产业衔接,特别是在交通路网的规划上,着重体现了临港产业区一体化的要求。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滨州临港产业区的核心区,面积526平方公里。规划基期:2011年规划期:规划期20122020年,重点是2012-2015年。一、发展的基础条件(一)发展现状产业基础。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9.65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3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6.15亿元,同比增长57.2%。主导产业是海水养殖和捕捞、制盐、海洋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其中,海参、半滑舌鳎等名贵品种的数量和养殖面积不断增加,多品种混养模式广泛推广;原盐年产量200万吨,是山东省重要的海盐主产区;海洋化工以海水提溴、苦卤提取硫酸钾为主,产能1500吨/年。汇泰蓝色经济产业园一期工程竣工,4万吨/年海水苦卤提取硫酸钾项目建成投产;初级卤水养殖-中级卤水提溴-高级卤水晒盐-苦卤提取硫酸钾“一水多用”产业链和零排放循环模式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着力打造产值千亿元级的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园区签约项目10余个,投产项目2个,主要生产铝基复合材料、高技术陶瓷等新材料,产品用于航空、航天、高速列车、船舶、汽车等领域。基础设施。50平方公里起步区形成了“十四纵九横”的路网框架,水电讯气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设计总库容5000万方的北海水库一期工程1500万方库区实现供水;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公共供热中心工程和供热管道工程竣工,部分区域实现了集中供热;中油燃气有限公司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完工。滨州港将形成“以海港港区为核心,套尔河港区、大口河港区为补充”的港口总体发展格局。海港港区2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具备通航条件。河港港区有16个200-3000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482万吨。荣乌高速、长深高速穿行经过,疏港一级路纵贯南北,张东路横穿东西。北上北京、天津,南下江苏、上海,东去青岛、烟台,西到石家庄、太原,均有高速通达。社会发展。2011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217元;城镇居民收入同比增长27.68%,达到24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648元,同比增长23%。全区教育教学设施完善,滨州北海第一实验学校正在建设之中。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北海电视台挂牌成立,北海快报、北海经济开发区门户网站进行全新改版,形成“ 一报一台一网”传媒格局。全区89%的农村建有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覆盖全区80的行政村。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民间刺绣已被滨州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帝赐街村已申报高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遗址。北海经济开发区已基本具备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但与国内外先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经济总量规模较小,综合竞争能力有限。二是产业结构以海产品养殖业、原盐生产及海洋化工等资源性产业为主导,产品单一,产业链较短,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低,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之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远未形成,集聚效应较差,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发展滞后。三是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支撑能力较弱。大港未建成,铁路待贯通,供水、供电以及生活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高端人才匮乏,熟练的技术工人、优秀企业家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科技、技术和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不足。五是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特别是缺乏符合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方向的大型企业;工业储备项目以中小项目为主,大型项目严重不足。六是农村道路、环境整治、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任务繁重,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二)优势条件区位优势明显。该区域地处山东省最北部,渤海湾西南岸,是京津冀和胶东半岛两大核心区的结合部,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具有承接天津滨海新区,连接京津冀和胶东半岛两大经济板块的重要作用,在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设快速联系通道、承接核心区非主导产业转移、为核心区经济发展配套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同时,又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最近的出海口,比从青岛出海缩短三分之一以上的陆路运输距离,能够起到促进济南都市圈、鲁西北及广大中原地区发展,加强与东部及与海外联系,实现更大范围合作交流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丰富。一是土地资源。北海经济开发区土地总面积77.4万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1.9万亩,大部分为盐场用地,为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适于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未利用地15.3万亩,未利用地土壤含盐量很高,农业开发利用价值较低,进行项目建设效益较高,也符合节约耕地的要求。二是矿产资源。初步探明,北海经济开发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贝壳砂、卤水、石油、天然气、地热、建筑材料、岩盐、石膏及煤等26种。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胜利油田的主采区之一;同时,还是全国海盐重要产区。三是风力资源。累年平均风速为4.6米/秒左右,10米高度平均风速6.4米/秒,30米高度平均风速6.98米/秒,平均风能密度395W/平方米,有效风速年平均累计小时数超过2200小时,为发展风电产业奠定了基础。交通便捷畅通。该区域拥有海港、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运等交通设施,海、陆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初步形成。滨州港拥有四个港区,海港区的11公里导堤已经建设完成,2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具备通航条件。滨州港是河海联动的港口,其腹地包括滨州、德州、聊城、淄博、泰安、济南及河南、山西的部分地区,经济发达、物产丰富,为发展港口物流及船东经济创造了条件。套尔河、徒骇河、秦口河是内地直通海港的重要河流,具备建设三级内河航道的条件。二、机遇和挑战(一)发展机遇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布局和总任务,对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转方式、调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线,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方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能过剩行业效益下滑,对经济发展转型形成了倒逼机制,提升了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形成了环境、政策和动力上的机遇。“黄蓝”战略开始全速推进。北海经济开发区既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又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蓝”战略的叠加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政策机遇。国家、省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在高效产业发展、土地规划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滨州面临着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机遇。滨州举全市之力加快北海经济开发区建设,更符合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临港产业区的战略意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互迭加,融合发展,为北海经济开发区建设带来重大机遇。环渤海经济圈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鲁冀地区合作紧密,区域发展逐步对接,环渤海地区日趋融合。北海经济开发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带的中心,有条件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节点型城市和重大战略的实施载体。国家赋予黄河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功能定位,从用地制度给予倾斜,支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等多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同时,“济南都市圈”开始步入一体化发展阶段,中日韩经济合作示范区将在山东建立,都将对促进北海经济开发区经济腾飞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二)严峻挑战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发展仍面临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北海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相邻地区的高竞争性。国内各地竞相发展,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与周边地区存在产业结构趋同化,大都以港口物流、石油化工、钢铁和重型装备制造、电力、海洋化工、建材、造船等为主导产业,产业竞争异常激烈。周边的黄骅、东营、潍坊等港口都在大规模开发建设,腹地条件相似,疏港通道基本建成,对滨州港发展构成挑战和压力。资源环境的高挑战性。北海经济开发区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量不断加大,工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将会更大,落实节能减排任务目标更加艰巨,对北海经济开发区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资金、体制机制的强约束性。北海经济开发区财力薄弱,自身积累慢、市场融资能力差、信贷资金规模小、引进外资选择性强,资金瓶颈成为约束发展的一大障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体制机制不够活,运用市场手段和开放办法搞活经济的能力存在差距,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定位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海陆统筹,实施工业立区、物流兴区、商贸活区、生态建区发展战略,以实现“率先突破,率先发展”为目标,以高效生态为主线,以蓝色经济为特色,以体制创新、扩大开放和港口带动为动力,以基础设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循环经济,努力打造滨州和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尽快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高效生态产业区。(二)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环境友好。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谋划发展。严格环境准入,严禁不符合环评审批条件项目的建设。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以最小的生态、资源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港口带动、海陆一体。发挥北海经济开发区沿海、临河、有港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临港产业,逐步形成“以港带区,以区兴港,港区互动”发展格局。加快港口基础设施配套,大力提升港口辐射和带动功能,更为迅速和富有实效地变港口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坚持链式延伸、集群发展。围绕发展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培育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链关键环节,促进重点产业向具有产业控制力和高附加值的上下游环节延伸。统筹考虑现有行政区划,促进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关联度高、配套能力强、规模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坚持统筹规划,重点带动。将统筹临港产业区发展和重点发展核心区相结合,将统筹核心区与突出重点产业园区相结合。立足产业区发展现状,突出抓好核心区、优势产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全力推进,以核心区、重点园区的率先突破,优势产业的率先发展、重大项目的率先建设,带动产业区的整体发展。(三)发展定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的先导区。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高效利用区域资源,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创新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环渤海区域性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滨州港腹地广阔和港口、铁路、公路互联互通、便捷顺畅的优势,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业和港口运输业,形成环渤海地区区域性物流中心。山东省重要的蓝色经济集聚区。依托滨州港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向海洋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运输物流、海洋化工、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滨海旅游等产业,形成蓝色经济集聚区。生态和谐的宜居新城。突出高效生态理念,科学规划功能分区。着眼建设滨州城市副中心,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行政、商住、文化中心,打造富裕安定、生态宜居的北海新城。(四)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发展新模式。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500万吨,滨港铁路二期工程基本建成。工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新材料、海洋化工及油盐化工、粮油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原盐生产等优势工业集群,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以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房地产、旅游为骨干的产业体系。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力争5年内引进国内外大企业15家以上,引进区外资金10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形成港口、铁路、公路无缝隙连接的高效交通网络,建成若干国家及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油盐化工、新材料、粮油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集群,生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物流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形成环渤海区域性物流中心。多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广泛推广,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基本建成。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5万元,城镇化率达到87%。主 要 指 标指 标2011年2015年2020年目标值年均增长目标值2015-2020年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9.655050%30040%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36645%2530%规模以上规定资产投资(亿元)36.216947%34015%进出口总值(万美元)-65000-15%累计实际直接利用外资(万美元)-20000-300008.5%总供水能力(万立方米/日)0.115-3518.5%城镇化率(%)47.4%68%-87%3.8个百分点港口吞吐能力(万吨)482150033%600032%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0%-95%3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60%90%-95%1个百分点四、总体布局以优化区域总体布局、提高资源承载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坚持与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相结合、有利于整体效益最大化、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与城镇发展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与产业特性相适应“六大原则”,逐步形成“以轴串点、以点带面”的产业发展格局。按“一港、一城、一带、六区”的构架布局,打造生态理念明显、临港特色突出、产业布局合理的现代化经济开发区。“一港”,即滨州港,为北海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龙头。海港港区主要建设3-10万吨级泊位,泊位总数达80多个,总吞吐能力过亿吨。发展海洋运输业和仓储业。“一城”,即北海新城,在潮河与新河之间布局,作为北海经济开发区的行政、文化、商贸、生活区,重点发展房地产、金融、商贸零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服务业。北海新城的规划建设要充分体现亲水、生态、宜居特色。“一带”,即高效生态农业带,占地面积约为整个核心区面积的六分之一。沿海堤、公路、河流两侧布局沿海防护林,在南部的郝家沟两岸建设2.5万亩的生态林带。在西南部农业条件好的区域发展高效生态种植业和畜牧业,形成西南部高效生态农业带。同时,将生态防护林建设与水土保持、原生态景观、生态林公园、风力发电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六区”。即临港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临港工业区、绿色化工区、海水养殖和制盐区、先进制造业区。临港物流园区。在港区、铁路货场附近建设临港物流园区。临港物流区要按照建设环渤海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整体统筹,根据港口建设进度分期实施。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综合保税区,布局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外向型制造业企业、保税物流仓库和对外贸易企业。为吸引国外投资和外向型企业提供支撑。临港工业区。靠近港口布局,重点发展原料和产品运量大、对港口依附性强的传统产业,传统产业需通过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后实现落户。临港工业区内相同产业要相对集中布局,以利于产业的关联发展和产业链延伸。绿色化工区。在现有的化工园区周边布局,主要发展海洋化工、盐化工及精细化工。园区以外的化工企业要逐步通过搬迁改造向园区集中,以利于循环发展、共生发展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海水养殖及制盐区。滨州贝壳堤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内的区域仍然保留原有的海水养殖、制盐。区域内以保护为主,不进行开发建设,只进行传统的海水健康养殖和制盐。先进制造业区。在东南部布局,规划建设新材料、生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把先进制造业区建成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区。五、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北海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完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完善配套的水利体系,功能齐全的城市设施。(一)交通设施建设以港口、铁路、公路无缝隙连接,形成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强化对外交通联系,提升区内道路等级质量,加快“一港两路三配套”工程建设,建立起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港口。立足滨州,带动腹地,对接滨海新区,拉动黄蓝“两区”建设,建设集原油、液化、煤炭、原盐、集装箱、散杂货泊位于一体的地区性重要港口。海港港区加快防波堤二期、3-5万吨级航道和3万吨级以上泊位建设,套尔河港区建设3000-10000吨级泊位。到2015年,形成1500万吨的吞吐能力。加快申报一类开放口岸,力争获得国家批准,做好开放口岸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一级渔港建设。重点推进码头、护岸、港区道路等主体工程,完善渔港配套设施,积极开展港池航道疏浚陆域形成等工程,改善北海经济开发区渔港的服务功能,提高码头的停靠能力。依托水产品精深加工等相关项目,逐步提升港口加工、冷冻、仓储、质检等服务能力,建成具有避风、渔货交易与中转、渔业休闲旅游、水产品精深加工等配套功能的渔业后勤服务保障基地。 铁路。积极推进滨港铁路二期工程(沾化至港口段)建设,做好物流园区、重大项目铁路支线的规划和规划预留。开展朔黄铁路与滨港铁路二期连接线的研究和前期工作。公路。做好与外部骨干路网的连通。着眼于整个临港产业区的一体化,搞好产业区内的骨干路网规划和建设,形成三纵三横的路网主框架,加强与无棣、沾化之间的连接。抓好区道和农村公路及危桥的升级改造,彻底解决当地居民出行难问题。加快客运场站建设。专栏1:交通设施重点项目海港港区重点项目:到2015年建设防波堤二期工程、3-5万吨级航道、3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结构预留10万吨级)、25万吨级通用泊位、35万吨级矿石泊位。套尔河港区重点项目:建设 1万吨级码头5个、5000吨级码头9个、3000吨级码头6个,进行3000-10000吨级航道疏浚。铁路重点项目:滨港铁路二期工程(沾化至港口段)、北海火车站、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铁路专线。公路重点项目:沿海高等级公路、鲁冀界至沾化高速路连接线、疏港路南延(直通滨州市区),区内路网工程,农村公路改造。客运站场重点项目:北海客运中心、机动车监测站及汽车维修中心。(二)水利设施建设海堤。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海后河、先急后缓”的原则,新建和改造加固并重,合理确定海堤建设标准构筑集防潮、交通、国防、观光于一体的防潮工程,提升防御风暴潮的能力,到2015年形成基本完善的防潮体系。引蓄水工程。加快引排供水工程建设,努力拦蓄地表水,充分利用黄河水,提高防洪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将河道疏浚改造与航道治理、固堤、治污、绿化和景观建设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规划建设一座5000万立方米和一座3000万立方米的水库,到2015年,全区蓄水能力达到3000万立方米,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万亩。实施引黄灌区的引水和节水改造,推广节水灌溉。专栏2:水利设施重点项目海堤建设:到2015年新建沿海及沿河海堤50公里、改造加固25公里。建设东风港挡潮闸和马颊河、德惠新河汇合口挡潮闸。引蓄水工程建设:北海水库二期工程1500万立方米,引水渠疏浚改造工程(95公里),郝家沟拓宽改造。(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根据园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推进园区道路工程建设。加快供水工程建设步伐,建设水厂及供水管网,确保北海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和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垃圾处理厂建设,做到垃圾无害化处理,逐步进行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搞好热源点和供热管网建设,在城区建设天然气集中供气工程,在乡镇和聚集村建设大型沼气工程,逐步实现区内集中供热和集中生活供气。优化电网布局和结构,形成以22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辐射供电,高、中、低压网络协调发展,装备优良、运行稳定、经济合理的现代化电网。专栏3: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园区道路工程:建设园区道路25条,总长175公里,桥涵30座,绿化面积190万平方米。供水工程:新建日处理水10万吨水厂1处,供水管网建设(120公里)。污水处理工程: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3万吨/日。污水管网建设,总长度87公里。积极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前期工作。垃圾处理工程:北海垃圾处理厂。供暖、供气工程:供热管网建设(56公里),供气管网工程(62公里),建设2个公共供热中心。供电工程:建设2座220KV输变电站,线路126公里,新建110 KV输变电站2座,线路20公里。(四)信息化设施建设信息网络。以光纤通信网络建设为主体,以宽带多媒体网络交换平台搭建为重点,全面建设覆盖全区的信息网络,形成以公用网为主干,与专用网互联,三网(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融合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区域性信息高速公路。电子邮政。全面加快“电子邮政”建设进程,开发便民服务信息化系统,建成覆盖城乡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和邮件快速传递网,逐步实现北海邮电基础设施的通道高速化、服务网络化、使用大众化、产业规模化。电子政务。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建设政务公开与管理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等多个本地数据库系统,加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电子口岸。搭建数据交换平台、网络传输平台、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实现与中国电子口岸平台的纵向数据交换与共享和与各地电子口岸平台之间的横向数据交换与共享。构建由口岸电子执法系统、通关服务系统、物流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构成比较完整的应用系统,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进出口业务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实现执法监管部门、生产作业单位、代理服务和运输行业、进出口贸易企业的协同作业,为企业进出口大通关提供“一站式”服务。六、搞好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一)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建设优良人居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区、示范村创建和新农村建设,到2015年,力争基本达到生态区建设标准。沿海防护林建设。重点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完善沿海生态林防护屏障,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原生态,恢复和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实施泥质海岸防护林封育试点,构筑近海海域生态防护屏障,改善沿海生态环境。强化农田林网建设,到2015年和2020年,区内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25%和28%。加强重点生态区保护。加强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海洋与渔业保护区的保护,重点加大对套尔河口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尽快制定完善沿海地区生态保护规划,实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示范工程,完善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海湾生态整治。对未开发利用的岸线资源,按照规划加强管理。加强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海岸带综合治理,科学利用岸线资源,实施破损岸线和沿海滩涂治理修复工程。到2015年和2020年,破损岸线治理率分别达到80%和95%。(二)着力加强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全民环保意识,严格执行环保法规,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切实提高环境承载能力。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全民环保意识,严格执行环保法规,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切实提高环境承载能力。严格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推广应用新型工艺和“三废”处理设施,加大废渣、废水综合回收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行环保部门一票否决制度,以区域环境容量和净化能力为限度,坚决杜绝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建设,特别要严格限制高污染项目进入水源保持地周边地区。加强污染防治。突出抓好水污染治理,实施污染防治、污水资源化、流域生态恢复与保护并举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实现节水、治污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加强境内水系污染治理,保护和改善水源水质。搞好工业水污染防治,稳定污染源达标排放。强化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覆盖率。建设污泥集中处理处置工程,建立污水处理厂监管、考核体系,建设进出水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燃煤电厂全部安装脱硫、脱硝装置。鼓励推广秸秆等新能源发电。抓好化工等企业排放尾气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强对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工艺和设备的在线监控,严防大气污染事故。到 2015年,空气质量级标准以上天数达到 300 天以上。强化固体废弃物管理。实行危险废弃物转移联单和经营许可证管理制度,加强对危险废弃物产生和处置企业的监管,完善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体制。建设危险废弃物收集转运站和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到 2015 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0%以上。(三)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水、土地、海域集约节约利用为重点,建立完善资源开发保护长效机制,推进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开发水资源。加快水务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资源管理体制。整合供水、排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推广管灌、喷灌、微灌,加快发展节水型农业、旱作农业。加大城市节水力度,加快城市供水、排水管网更新改造,强制推行节水设备和器具,大力推行城市分质供水和一水多用,鼓励再生水、中水回用。加强工业用水管理,限制发展高耗水行业,支持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再生水回用率。加大云水资源开发,提高地面蓄水能力。大力支持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建成一批示范项目。加强饮用水源地和水库库区的强制性保护,到2015年,区内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再生水回用率达到80%以上。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临港产业区核心区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实行严格的土地开发和保护政策,推动土地集约化利用和规模化经营。加强用地预审和审批,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坚持土地“招、拍、挂”制度。搞好土地综合开发,实施以土地开发整理、未利用地治理、滩涂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土地开发工程,增加土地后备资源。通过调整、置换,盘活存量土地,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向城镇搬迁,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率,建成全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 科学使用海域资源。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加快重点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等海洋资源利用规划的编制,完善海域使用管理机制,合理划分海洋功能区,科学划定沿海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严格执行围填海建设项目海域使用预审和审批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减免海域使用金。对区域建设用海实行总体规划管理,提高单位用海面积综合效益,优化岸线生产力布局。积极争取围填海和高涂用海指标,合理利用近海高涂,适度推进围海造地。改变传统的顺岸式填海,鼓励围填海造地工程平面设计的创新,实行人工岛、多突堤、区块组团式填海,保护自然岸线,延长人工岸线,提升海景效果。(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运行模式和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大力推广现有循环经济模式,积极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开发循环经济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建设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以北海冶金科技公司、北海新材料公司、汇泰投资集团、正海科技等企业为骨干,研发推广氧化铝赤泥、粉煤灰、海水苦卤等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建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五)强化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加大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力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落实“两减三保”计划,制定重点流域农药、化肥减量施用的措施,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止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无害化。搞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生物发酵床等生态养殖模式和“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专栏4: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重点工程275t/h锅炉烟气碱性海水脱硫项目:采用海水烟气脱硫工艺,添加部分电石渣,其装置在275t/h锅炉烟气BMCR工况下进行全烟气脱硫,脱硫效率不低于95%,年脱除SO2总量3896.1吨。黄河故道湿地修复工程项目:对黄河故道1.68km2进行清挖,黄河故道护砌长9302m,对黄河故道两岸约15m宽的范围内进行绿化,绿化工程共计m2。建设黄河故道沿岸滨海旅游景观。北海明珠湿地公园项目:对北海明珠湿地公园内的10万m2芦雪湖进行清淤、护砌、绿化,建设 “北海新晖”、“故道烟波”、“坡垄戏沙”等八大人文自然景点。万亩生态林项目:占地面积4180公顷,主要种植白蜡、柳树、刺槐、香花槐、紫穗槐、竹柳等。规划种植700万株苗木。七、产业发展重点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同时积极培育现代海洋生物、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及金融和滨海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产业结构梯度接续发展的格局。(一)加快发展临港产业,着力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港口运输优势和港口周边土地广阔的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绿色化工、资源综合利用、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海洋化工及盐化工,依托汇泰集团、正海科技、海洋化工等龙头企业,按照“扩大规模、面向高端、链式延伸、综合利用”的总体思路,优化提高原盐、溴素生产能力,以溴深加工、苦卤综合利用为主要方向,重点发展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形成盐化工、溴系列、苦卤化工系列、高附加值有机氯产品系列和产业集群,适时推进盐化工、煤化工结合发展,拓宽有机氯产品领域。专栏5:海洋化工及盐化工产业“海水梯度利用”产业链:充分利用海水资源,构建初级卤水养殖、淡化、冷却,中级卤水养殖丰年虫、提溴,饱和卤水制盐、送氯碱装置制取烧碱,苦卤提取钾镁,盐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的“海水梯度利用”产业链。依托大型盐及盐化工企业,将海水淡化与制盐及盐化工相结合,提高海水淡化效益。氯碱产业链:以盐烧碱氯化高聚物各类高附加值材料为主线,大力开发生产高附加值有机氯化物产品,包括差别化、高档化的PVC产品。充分利用氯气、氢气和碱资源开发相关产品。发展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包括有机硅、MDI、环氧氯丙烷、氯酸钠、氯化亚砜等。发展盐溴配套联产和深加工产业链,积极开发溴下游产业,重点发展高纯无机溴化物、溴系阻燃剂、制冷剂、医药农药和染料中间体等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苦卤加工产业链:以苦卤为原料,加快汇泰化工4万吨海水苦卤提取硫酸钾项目的建设,延伸苦卤化工系列产品深加工,重点生产氯化钾、硫酸钾、氯化镁、氢氧化镁、硫酸钠等产品。利用现有磷化工产能,向下游延伸发展复合肥等产品。盐化工研发及产业推广平台: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形成“科研-开发-产品-市场”发展模式,建立试验、检测基地,接受其他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实验,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把握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的契机,瞄准国际装备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市场需求,依托港口运输和土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面向高端,实现差异化、创新型发展,优先考虑跨国公司及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产业布局调整的机会,吸引国际、国内和省内大型装备企业落户新区,逐步壮大规模,形成产业集群,建设山东省新兴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专栏6:装备制造业机械基础件和通用件制造:发展为港口、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配套的机械基础件和通用件、通用机械、专用机械和工程机械等的加工、维修和制造产业。风电装备制造:重点发展2.5兆瓦级以上的风力发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设备。积极发展海上专用风电机组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重点发展汽车通用零部件(活塞、轮彀、曲轴等)和功能性零部件。大型环保设备:重点发展城市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火电厂烟气脱硫成套设备,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备,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处理设备,除尘设备,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设备,环境监测仪器。工程机械设备:重点发展挖掘机、装载机、盾构机等挖掘、铲运机械,路面破碎机、压实机、搅拌机等路面与压实机械,起重机、高空作业车等起重运输设备,以及叉车、搬运车等工业车辆。 临港物流产业集群。以大型的专业化码头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中心,大、中、小泊位相结合,内外贸相结合,液体石化、散杂货、集装箱相结合,打造滨州临港物流产业园。合理规划布局物流产业,加快资源整合,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航运事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组建远洋船队。力争到2015年物流园区内有13家以上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入驻,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500万吨,形成一个百亿元级的临港物流产业集群。专栏7:临港物流产业临港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矿石、煤炭、原油、原盐、杂货、粮油储备设施等。重点物流项目:山东焦化国际物流、正海汇德物流、昊通物流、北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矿石物流、北海石油物流。物流标准化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开放式、互通型的运输系统、仓储系统和服务系统,建成现代物流中心。推广应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物流技术标准,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设施以及条形码、信息交换、智能标签等技术,提高综合竞争力。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在线跟踪与过程控制。整合海关、检验检疫、公路、港口等物流信息,建立统一的基于互联网与EDI的数据交换平台。促进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应用条形码(BC)、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物流理论和技术,实现货物运输信息的快速传递、加工与管理。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积极吸引西王集团、渤海油脂、香驰粮油等企业重心北移,努力寻求国内外大型加工型、服务配套型粮油企业入驻北海,打造集生产加工、仓储、贸易、物流于一体的百亿元级的粮油产业集群。依托汇泰、正海、海缘、友发等企业建设生态健康养殖园区,培植一批海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海产品批发市场,延伸产业链,提高海洋渔业产业化水平。到2015年,培育4-5家产值超过5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国际竞争力强的出口企业。专栏8: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玉米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医用玉米胚芽油、葡萄糖、果糖、专用淀粉、变性淀粉、食品添加剂等深加工产品。大豆食用油加工产业链:开发生产高档色拉油、专用油、保健油,重点发展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功能性蛋白、低聚糖、卵磷脂、异黄酮、生化饲料等精深加工产品,利用油饼粕提取天然植物酸、多酚和多糖,开发精细加工产品。海产品加工产业链:开发海洋方便食品、速食食品和保健食品,重点发展含功效成分及作用的保健食品和海洋功能食品,如藻类功能性食品、贝类功能性食品,开发多糖、碘系列产品及各类含活性物质的保健食品等。海洋产业科技服务平台: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建设科技服务中心,包括海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科技研发中心、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科技技术转化平台。建设海洋药物科学与技术、海洋生物与水产养殖及加工技术、海洋化工技术、海洋新材料技术、海洋制造业、涉海工程技术平台。海洋良种繁育院士工作站:与中国科学院与生物技术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合作,共建“中科院卤虫卵产学研基地”、“黄海水产研究所育苗基地”,设立院士工作站。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发挥临港区域未利用地多、建设空间充足的优势,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现代化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全面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研发关键技术,推进钢渣生产建筑用石材、赤泥综合利用、磷石膏综合利用和海洋废弃物开发利用等项目建设,投注生态环保产业链条。专栏9: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钢渣综合利用:以国家建材研究总院科技攻关项目为支撑,利用钢渣生产不同用途的建筑用石材。赤泥综合利用:以废弃物赤泥为原料,生产人造大理石石材,实现氧化铝赤泥的资源化利用。磷石膏综合利用:以磷化工工程副产石膏、海盐生产副产盐石膏和附近电厂的脱硫石膏为原料,生产硫酸和水泥产品。海洋废弃物开发利用:以虾蟹壳及非食用鱼等海洋废弃物为原料,通过萃取法工艺技术,获得高品质生物蛋白饲料。(二)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方向,以科技创新和开放引进为动力,以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海洋产业、大型装备制造产业为突破口,促进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为壮大高效生态经济和蓝色经济提供支撑。新能源。充分发挥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建设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生态能源基地为目标,科学规划风力发电,鼓励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地热能。争取到2015年,能源相关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将北海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专栏10:新能源产业风电:陆域重点在海堤、河流、道路两侧布局。适应风电开发转向海上风能的趋势,将海上风能作为开发重点,推进近海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和示范,培育风电新的增长点。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建设生物质气化、沼气等集中供气及气电联供项目。推广太阳能建筑,发展太阳能工业应用项目示范。海洋生物产业。依托优势企业和重点园区,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以生物制药、海洋生物产品等领域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把北海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专栏11:海洋生物产业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建设山东省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研究,支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酶等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建设一批海洋生物项目。海洋医药:重点发展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和维生素类的海洋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努力开发、生产一批技术含量高的海洋中成药。采用生物技术、先进的分离和提取技术,从藻类或贝类提取多肽类药物,以酶技术制备活性糖,用于抗肿瘤、抗心血管等疾病。新材料产业集群。以高性能、多功能、链群化、绿色化为方向,以基础材料深加工和高性能化、产业链拓展为重点,积极引进核心企业和龙头企业。依托公共供热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