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宋中药学.ppt_第1页
课件:宋中药学.ppt_第2页
课件:宋中药学.ppt_第3页
课件:宋中药学.ppt_第4页
课件:宋中药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基本知识,辉县市中医院 内科副主任医师 宋卫东,什么是中药? 中药: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古称“本草”。习称中药、草药、中草药。 常见中药种类:饮片、成药等。 来源:大部分源于植物,还有矿物和动物。 民族药:理论体系不同 国外相关:汉方、韩药等。,道地药材(地道药材) 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道地,也就是地道,也即功效地道实在,确切可靠。,常见道地药材 四川:黄连、川芎、附子、川贝母、续断 江苏:薄荷、苍术 广东:藿香、陈皮、砂仁 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 云南:茯苓、三七 河南:地黄、山药、牛膝、菊花(四大怀药) 山东:阿胶 浙江: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 延胡索、玄参、麦冬、郁金,炮制: 药物调剂、制剂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炮炙、修治、修制、修事)。 药材(生药)炮制饮片,炮制目的 降毒:消除、降低毒性、副作用、烈性; 增效:增强药物功能,提高疗效; 改性:改变药物性能,适应病情需要; 便用:便于调剂、制剂、贮藏、煎服; 纯净: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炮制方法 炒:清炒:炒黄、炒焦、炒炭。固体辅料拌炒:土炒、麸炒、米炒。 炙:液体辅料拌炒。蜜、酒、醋、姜汁、 盐水、童便。 烫:砂石、滑石、蛤粉。 煅:直接煅:明煅 间接煅:密闭煅或焖煅 煨:面裹煨、纸裹煨、直接煨。 烘焙 蒸:清蒸、辅料蒸。,药性理论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以偏纠偏 致病因素 脏腑经络机能失常 阴阳平衡阴阳偏盛偏衰(正常机体)(疾病状态) 药物偏性 祛邪扶正 协调脏腑经络机能 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中药性能(偏性、药性):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四气 四气(四性):寒、热、温、凉 性质:寒、热 程度:凉与寒,温与热,功用: 寒凉:阳证、热证 清热泻火:实热烦渴 凉血解毒: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疮疡 滋阴除蒸:阴虚发热 泻热通便:热结便秘 清热利尿:热淋涩痛、黄疸水肿 清化热痰:痰热喘咳 清心开窍:高热神昏 凉肝息风:热极生风,温热:阴证、寒证 温里散寒:中寒腹痛 暖肝散结:寒疝作痛 补火助阳:阳萎不举、宫冷不孕 温阳利水:阴寒水肿 温经通络:风寒痹证、血寒经闭 引火归源:虚阳上越 回阳救逆:亡阳虚脱,临床意义: 基本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程度恰当。 寒热错杂、寒热真假。 注意季节、地域。,五味 含义: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淡附于甘、涩附于酸 确定:口尝味功效味,功用: 辛:散、行、润(芳香药性) 发散:表证 行气:气滞 活血:血瘀 滋润:燥证,甘:补、和、缓 补益:虚证 和中:脾胃不和 和药:解毒、调和药性 缓急:痛证 淡:渗、利,附于甘 渗湿利水:水湿内停 酸:收、涩 涩:收、涩,附于酸 收敛固涩:滑脱不禁证,苦:泄、燥、坚 通泄:腑实、血瘀、气滞 降泄:上逆 清泄:实热 燥湿:寒湿、湿热 坚阴:阴虚火旺,咸:下、软 泻下:大便燥结 软坚: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 入肾:补肾 入血分:肾属水,心属火、主血,以水胜火而走血。,性味合参 角度不同、性味合参 气味相同,功效相近 气味相异,功效相异:味同气异、气同味异 结合具体功效。,升降浮沉 含义: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不同趋向。 临床意义:同病位、逆病势 特殊: 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 诸子皆降,苍耳子、蔓荆子独升 趋向的改变:炮制、配伍,归经 含义: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确定: 理论基础:脏腑经络学说 确定依据:所治具体病证 临床意义: 辨证用药 区别功效相似药物,精准用药,毒性 概念: 广义:(古代)偏性 毒药:一切药物的总称 毒性偏性。“药证相符,大黄也补; 药不对证,参茸亦毒。” 狭义:(现代)不良反应 毒性:对人体的损害作用 副作用:治疗目的以外的反应。,临床意义: 药不对证:产生毒、副作用。 控制毒性:药证相符、控制剂量、 加工炮制、合理配伍 正确对待古籍论述,借鉴古代经验 注意临床报道,重视现代研究,一.配伍的概念根据病情、药性,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二.配伍的意义 增效 减毒 适应复杂病情,三.配伍的内容配伍七情:单味药应用、 药与药之间配伍关系。 单行:单味药治疗疾病。 协同:常用 相须:两药性能相似,合用增强原有疗效 相使:主、辅药部分性能相似,辅药增强主药疗效。,降毒:选用 相畏:一药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 相杀:一药消除另一药毒副作用。 拮抗:避免 相恶:一药降低、破坏另一药功效。 产毒:禁忌 相反:两药同用产生毒副作用。,中药的用药禁忌 用药禁忌内容: 配伍禁忌 证候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 服药饮食禁忌,一.配伍禁忌 含义:药物合用产生毒副作用、降低和破坏药效,应避免。,内容:相反、相恶 “十八反”: 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甘草反海藻、甘遂、大戟、芫花 藜芦反人参、沙参、玄参、苦参、丹参、 细辛、芍药,“十九畏”: 硫黄朴硝,水银砒霜, 狼毒密陀僧,巴豆牵牛, 丁香郁金,牙硝京三棱, 川乌、草乌犀角, 人参五灵脂,官桂赤石脂,“十九畏”与“相畏”的区别 正确对待“十八反”、“十九畏” 历代遵信居多。 决定取舍尚早,有待深入研究。 二.证候禁忌 药性各异,适应不同证候。 注意各药的“使用注意”。,三.妊娠用药禁忌 含义: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 对母体不利 对胎儿不利 对产程不利,分类: 慎用:尽量避免。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 下药、部分温里药、性质滑利之品。 禁用:绝对禁止。剧毒药,作用峻猛堕胎力强。,不能用于堕胎:不可靠,不安全。 四.服药饮食禁忌 又称食忌、忌口 病证食忌:根据病情,忌食某些食物。 一般:生冷、辛热、油腻、腥膻、刺激。服药食忌:服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甚或毒性反应。,妊娠用药禁忌歌: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蟅虫。,剂量 含义:用量 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 方剂中每味药间的相对剂量。 计量单位: 历代各异 明清-59年:十六两制,1斤16两160钱 现在:公制,1kg1000g剂量依据: 药物:质量、质地、性味、有毒无毒、剂型、配伍 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病程、病势、职业、生活习惯 地区、季节、居处 一般:5-10g,大剂量:15-30,鲜品:30-60g。,用法煎煮法 器具、用水、水量、浸泡 煎煮火力、时间、次数 特殊煎法 先煎:质地坚硬、成分不易煎出,毒性药物 后下:气味芳香、成分受热易破坏的药物 包煎:粘性、粉末、带绒毛的药物 另煎:另炖,贵重药,烊化:溶化,胶类、粘性大的药物 泡服:焗服,成分易溶于水、久煎易破坏药效的药物 冲服:贵重药、提高药效、高温易破坏、成分不溶水、入水即化、液体药 煎汤代水:易混浊、质轻量大的药物,服药法: 服药时间 服药次数 服药冷热,解表药 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含义:发散表邪、治表证 性能特点: 性味:辛、轻扬 归经:肺、膀胱 功效应用: 发汗解表:表证(太阳经证、温病卫分证) 分类: 辛温: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辛凉:发散风热风热表证,兼: 利水消肿:水肿 止咳平喘:咳喘 透疹:麻疹、风疹 止痛:风湿痹痛 消疮:疮疡初起。 运用配伍: 寒热不同,药性须合。 正虚邪实:配补虚药。 温病卫分证:配清热解毒药。,使用注意: 不宜过量、久用,免耗气伤津。 因时因地而宜。 不宜久煎。 忌用:自汗、盗汗。慎用:失血、淋证、疮疡日久。,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 发散风热药: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菊花等。,麻黄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风寒表实证,宜喘咳者。配桂枝 发汗解表第一要药 宣肺平喘:喘咳证。辛散苦降 风寒咳嗽 寒痰咳喘 肺热咳嗽 利水消肿:风水水肿。,桂枝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风寒表证。发汗力缓,温通卫阳。 表实证:配麻黄 表虚证:配白芍 阳虚外感,温通经脉:寒凝血滞痛证。 胸痹心痛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 经寒血滞,月经不调,癥瘕积聚 风寒湿痹、肩臂疼痛 助阳化气: 痰饮、蓄水证 心悸,心阳不振,血脉不通 奔豚气,阴寒内盛、寒水上冲,葛根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粉葛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辛,平。入脾,胃经。 【功效】解表,透疹,生津,止泻。,【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发热、恶寒、无汗、项强等症。 葛根有发汗、退热作用,与柴胡等配伍可用于表热症;与麻黄、桂枝、芍药同用治风寒表症而见项背强、无汗、恶风者。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葛根有透发麻疹作用,因其兼有生津、止泻功能,所以麻疹发热口渴,或伴有腹泻等症,常与升麻等配合应用。,3.用于胃热口渴等症。 本品又能生津止渴,对热病口渴,或消渴等症,可配麦冬、天花粉等同用。 4.用于脾虚泄泻、湿热泻痢等症。 本品性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阳气上升,有制止泄泻的作用,临床常配合党参、白朮等治疗脾虚泄泻;但又可配黄连、黄芩等,用于湿热泻痢等症。,柴胡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等的根或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等症。 柴胡功能解表,治疗感冒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2.用于寒热往来、疟疾等症。 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汤);对疟疾症,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等配伍应用。,3.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等症。 既具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又为疏肝诸药之向导,是治肝气郁结之要药。对肋疼痛无论内由肝郁、外因伤仆皆可应用;凡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4.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 药性升浮,配党参、黄耆等补气药物,对气虚下陷的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有升举阳气作用。,【方剂举例】 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症。 四逆散伤寒论:柴胡、白芍、枳实、甘草,治肝气郁结,胸胁脘腹疼痛,或兼有泄泻。,消郁散(原名逍遥散)和剂局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朮、茯苓、甘草、薄荷、煨生姜。治肝气抑郁、血虚火旺、头痛目眩、两胁作痛、月经不调。 清胰汤(天津南开医院方):柴胡、黄芩、胡黄连、白芍、木香、延胡、生大黄、芒硝。治急性胰腺炎、腹中阵痛或串痛、拒按、口渴、便秘、尿赤等症。,清热药,含义:清解里热、治里热证 性能特点: 性味:苦,寒、凉 功效应用: 清热:里热证(表邪已解,内无积滞) 代表药:石膏、知母、栀子等。,分类: 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脏腑火热证 清热燥湿:湿热证 清热解毒:热毒证 清热凉血:营血分热证 清退虚热:虚热证,清肝明目药: 青箱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清热凉血药: 生地、牡丹皮、犀角、大青叶、玄参。,清热解毒药: 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鱼腥草、土茯苓,清热燥湿药: 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龙胆草,清虚热药性多寒凉,具有凉血退虚热的功效,适用于骨蒸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主要药:地骨皮、银柴胡、白薇、青蒿。,黄芩、黄连、黄柏 黄芩:苦,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黄连:苦,寒。心,脾、胃、胆、大肠经 黄柏:苦,寒。肾、膀胱、大肠经 共同点:常相须为用 清热燥湿:湿热证 泻火解毒:火热证,热毒证 注:苦寒败胃,脾胃虚寒忌用,不同点: 黄芩:善清上焦湿热、肺火 湿温、暑湿初起多用 肺热咳嗽,痰黄质稠 少阳证,配柴胡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 除热安胎:怀胎蕴热,胎动不安 炮制: 生用清热 炒用安胎 炒炭止血 酒炒清上焦热,黄连:力最强,善清中焦湿热、心火、胃火 湿阻中焦 湿热泻痢要药,常配木香 高热神昏、口疮 血热吐衄 胃火炽盛,牙痛、呕吐、消渴 肝火犯胃,肝胃不和,配吴茱萸胁肋胀痛、 呕吐吞酸 目赤肿痛、耳痛流脓,黄柏:善清下焦湿热、相火 湿热带下 脚气、痿证 退热除蒸: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配知母,垂盆草 【药用】本品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淡,微酸,凉。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解蛇毒。,【临床应用】1.用于水火烫伤及痈肿创疮疡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对于水火烫伤,可用鲜草洗净捣汁外涂;用于痈肿初起,除煎汤内服外,同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还可消痈退肿。,2.用于毒蛇咬伤。 垂盆草善解蛇毒,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可单用鲜草半斤,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内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莲、野菊花、鬼针草、车前草、生大黄等药煎汤内服,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3.用于传染性肝炎。 近年来,临床上单用本品治疗传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以及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动期),对降低血清转氨脢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 此外,本品近又用于癌肿。,茅莓(红梅消、蛇泡勒、) 药物 为植物蔷薇科茅莓的全草和根。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秋季采挖,切段,晒干,生用。亦用鲜品。 药化 含黄酮甙、糖类及鞣质。,药理 (1)在体内显抗肿瘤的治疗作用。 (2)浓煎剂能止血,并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 (3)浸出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及猪霍乱弧菌均有抑菌作用。 药性 苦、凉。归肝、胃、肺、膀胱经。 药效 败毒抗癌、止血消肿、清热利湿。,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肝癌 茅莓鲜草90克,茵陈60克,龙胆草、冬瓜仁、泽泻各30克 川栋子15克,土鳖、三棱各12克,当归、马勃、蜂房各9克 水煎2次分服。每次冲服守宫末1.5克。继续服用能使发热尿赤、胸腹胀痛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软缩,延长生存期。,肺癌 茅莓根、入地金牛、白茅根各60克,土鳖、赤芍、红花、桃仁各12克,蜂房6克,蜈蚣10条 水煎服。用12碗水煎至2碗,分2次服,日1剂。能止血祛痰,使咯血胸痛、咳痰难排等症状消失,胸片复查,癌灶逐渐缩小。,食管癌 茅莓根30克,玄参、瓜萎皮各15克,麦冬、赤芍各12克,连翘、浙贝、桃仁、蜂房各9克,马勃、红花各6克,大黄3克,白矾(冲)2克 水煎2次分服。能消肿解毒,消除阻梗,使吞咽顺利,病灶逐渐消失。,(2)止血消肿 用于血出肿痛 鲜茅莓根500克洗净,去外层粗皮,切碎,用白酒1000毫升浸1015天,过滤,去渣。每服30毫升,日1次,睡前服。连服用4天为1疗程,可以消肿。带虫期病人服药15180日复查,多获转阴。骨髓炎肿 鲜茅莓根适量 去粗皮,用烧酒少许同捣烂,外敷患处,日2次。同时,用茅莓全草60克,水煎服,日1剂。,(3)清热利湿,用于湿热尿淋:尿淋结石 鲜茅莓根或全草120克 切碎,加酒或食醋120克,水适量,煎1小时,取汁,顿服或分2次服。有利尿排石作用,排石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14天,平均46天。排出的结石最大直径0.6厘米;如为多发性结石,服药后不能一次排尽,一般需5天左右才能排完。 药量 煎剂:3060克(鲜品倍量)。 酒剂:50%,30毫升。 外用:适量。孕妇忌服。,攻下药,性能特点: 性味:苦、寒 趋势:沉降 归经:胃、大肠 代表药:大黄、芒硝、牵牛子、麻仁等。,功效应用: 泻下通便 大便秘结、燥屎坚结 常配行气药,加强泻下、除胀 泄泻。(通因通用) 痢疾初起、下痢后重 饮食积滞、泻而不畅 虫积腹泻,运用配伍: 药证相符 热易伤阴、苦燥伤阴:常配养阴生津药 内有积滞、火热上炎:配泻下药 热极生风:配息风止痉药 高热神昏:配开窍药 口渴气短:配益气生津药 表邪未解:配解表药 脾虚便溏:配健脾益胃药,使用注意: 药性寒凉,易伤脾胃 苦燥伤阴,大黄(川军) 【药用】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或药大黄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 【功效】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临床应用】1.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症。 大黄泻下通便、清除积滞,故可用于大便不通及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溏而不爽等症;又因它能苦寒泄热,荡涤肠胃积滞,对于热结便秘、高热神昏等属于实热壅滞的症候,用之可以起到清热泻火的作用。在临床应用时,本品常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2.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症。 大黄泻下泄热,有泻血分实热的功效,故又能用治血热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对目赤肿痛、热毒疮疖等症属于血分实热壅滞的症候,可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3.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症。 大黄入血分,又能破血行瘀,故可用于上述瘀血留滞的实症,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 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山栀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祛风湿药,含义:祛风除湿,治风湿痹证 性能特点: 性味:辛、苦,温、凉 归经:肝、脾、肾 代表药:独活、秦艽、防己、威灵仙等。,功效应用: 祛风除湿:风湿痹证 部位:肌肉、经络、筋骨、关节 症状:疼痛、重着、麻木、关节肿大、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分型:行痹、着痹、痛痹、热痹,兼:散寒、舒筋、通络、止痛、活血、补肝肾、强筋骨 分类: 祛风寒湿药 祛风湿热药 祛风湿强筋骨药,羌活、独活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共同点: 祛风湿、止痛:风寒湿痹 解表:风寒挟湿表证,头痛,不同点: 羌活:解表力强,偏上偏表,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头痛 独活:祛风湿力强,偏下偏里,善治下半身风湿痹痛,少阴头痛,理气药,含义:疏理气机,治气滞、气逆证 性能特点: 性味:辛、苦,温,芳香 归经:脾、肝、肺 代表药:青皮、木香、香附、枳实、沉香、代赭石等。,功效应用: 疏理气机:(行气、破气、降气、解郁) 气机不畅(气滞、气逆证) 理气健脾:脾胃气滞 疏肝解郁:肝气郁滞 理气宽胸:肺气壅滞 兼:散结、止痛,运用配伍 脾胃气滞:理气健脾 饮食积滞:配消食药 脾胃气虚:配补中益气药 湿热阻滞:配清热除湿药 寒湿困脾:配苦温燥湿药,肝气郁滞:疏肝解郁 肝血不足:配养血柔肝药 肝经受寒:配暖肝散寒药 瘀血阻滞:配活血祛瘀药,肺气壅滞:理气宽胸 外邪客肺:配宣肺解表药 痰饮阻肺:配祛痰化饮药 使用注意 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 慎用:气阴不足,陈皮、青皮 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 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共同点: 理气健脾:脾胃气滞,不同点: 陈皮:性缓不峻、质轻上浮,主理脾肺之气 理气健脾:脾胃气滞 寒湿中阻 食积腹胀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脾虚气滞 呕吐、呃逆 燥湿化痰:痰饮要药 湿痰咳嗽,常配半夏 寒痰咳嗽 胸痹,青皮:性猛力峻、沉降下行,主疏肝胆之气 偏疏肝破气:肝气郁滞,常配柴胡 胁肋胀痛 乳房胀痛 乳痈肿痛 疝气疼痛 消积化滞: 食积气滞 癥瘕积聚、久疟痞块,活血化瘀药,含义: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 治瘀血证 性能特点: 性味:辛、苦,温 归经:心、肝,入血,功效应用: 活血化瘀:瘀血证(内、妇、儿、外、伤) 分类: 活血止痛:瘀滞痛证 活血调经:妇科经产诸证 活血疗伤:跌打伤痛 破血消癥:癥瘕积聚,兼治病证: 中风不遂 风湿痹证 瘀滞出血 疮疡肿痛,运用配伍 药证相符,随证配伍。常配理气药 寒凝血瘀:配温里药 热瘀互结:配清热药 痰湿阻滞:配化痰除湿药 风湿痹阻:配祛风湿药 癥瘕积聚:配软坚散结药 久瘀致虚、因虚而瘀:配补益药,使用注意 易耗血动血 忌用:月经量多、出血无瘀滞 慎用、忌用:孕妇,代表药:川芎、丹参、赤芍、红花、桃仁等。,川芎、丹参 丹参: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共同点:活血调经要药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妇科经产诸证 心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不同点: 丹参:凉血,宜血热瘀滞;祛瘀生新 凉血消痈: 疮疡 热痹 除烦安神: 热病神昏 心悸失眠 注:反藜芦,川芎:又行气,“血中之气药” ,尤宜寒凝气滞血瘀 祛风止痛: “上行头目”:多种头痛,头痛要药 “旁通络脉”:风寒湿痹,化痰止咳平喘药,含义: 化痰药:祛痰、消痰,治痰证 止咳平喘药:制止、减轻咳嗽、喘息 性能特点: 性味:温、凉 归经:肺 代表药:川贝、半夏、杏仁、枇杷等。,功效应用: 化痰:痰证 痰阻于肺:咳喘痰多 痰蒙心窍:癫痫、昏厥 痰蒙清阳:眩晕 痰扰心神:夜寐不安,肝风夹痰:中风、惊厥 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痰火互结:痰核、瘰疬、瘿瘤 痰凝肌内、流注骨节:阴疽流注,止咳平喘:咳嗽、喘息(外感、内伤) 分类 化痰药: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 止咳平喘药,运用配伍 药证相符 常相互配伍:咳喘多夹痰,痰多易咳嗽 常配健脾燥湿药、理气药 外感:配解表散邪药 火热: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