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实施办法_第1页
某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实施办法_第2页
某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实施办法_第3页
某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实施办法_第4页
某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实施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实施办法总则 防范财务风 第一条 为加强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 险,保护相关各方合法权益,保障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根据金融企业财务 规则地方金融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省级财政部门有关规 、 定,制定本办法。 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合作银 第二条 在安徽省设立的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社、 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行社)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行社实行“统一制度、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财务管理 体制。以实现持续经营、提高经营效益和实现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以依法 合规、防控风险、提高资源配置率为财务管理重点。综合运用规划、预测、计划、 预算、控制、监督、考核、评价和分析等财务管理办法,进行筹集资金,配置资源, 营运资产,控制成本,分配收益,如实反映经营状况,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等财务 管理活动。 第四条 行社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五条 行社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金融政策。按规定,接受财务主 管部门的财务监督管理。按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计算和缴纳国家税收,依 法接受税务机关的征税管理。 财务处理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一致的,纳税时依法进行纳税调整 第六条 行社在完成工商登记后 30 日内,应当向财务主管部门提交设立批准 证书、营业执照、验资证明、章程等文件复印件。若发生分立、合并、设立分支机 构,以及主要工商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在依法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后 30 日内,应 当向财务主管部门提交相关变更文件复印件。 行社应按规定在完成工商登记之日起 30 日内,按财务隶属关系向财务主管部门办理此 案无登记;并按规定及时办理变更、移交和注销财务登记。 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 除国家规定采取 第七条 行社要采取审慎经营原则, 公允价值外,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 值计量时,应当保证所确认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第一章职责、职权 (以下简称省联社) 及其派出机构根据省政 第八条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府的授权,行使“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履行下列财务管理职责: 监督行社执行国家各项财务管理法规; (一) 指导、督促行社制定资金筹集、资产运营、收入增长、费用控制、拨 (二) 备计提、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充足率达标等财务经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指导督促行社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组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 (三) 培训; 根据法律、 法规和监督规定, 指导行社制定利润分配和股金分红政策; (四) 监测行社的财务状况,规范财务行为,实施财务评价,监督行社接受 (五) 社会审计和资产评估; 指导、督促行社建立健全包括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内容的财务 (六) 风险控制体系; 按规定行使其他财务管理职权。 第九条 行社投资者一般通过股东(社员)大会、董(理)事会行使下列财务 管理职权: 执行并督促经营者执行国家有关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定; (一) 决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权限; (二) 决定财务管理职能部门的设置; (三) 决定财务计划和财务预算,决定筹资、投资、处置重大资产、依法提 (四) 供除主营担保业务范围以外的担保、捐赠、重组、经营者报酬、利润分配等重大财 务事项; 对经营者实施财务监督和财务考核,决定聘任或者解聘财务负责人; (五) 决定聘用或者解聘承办社会审计和资产评估等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 (六) 按照章程的规定,行使其他财务管理职权。 (七) 投资者可以通过制度规范、 章程约定等方式, 将投资者财务管理职权全部或者部分授予 经营者。 按规定可以向其控股的企业委派或者推荐财务总监。第十条 行社经营管理层按照规定行使下列财务管理职权: 执行国家有关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定; (一) 拟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经投资者议定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并具 (二) 体组织实施; 组织财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和财务预算草案,实施财务控制、分析 (三) 和考核; 组织实施筹资、投资、处置重大资产、担保、捐赠、重组、经营者报 (四) 酬、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方案; 组织财务事项审批; (五) 组织缴纳税金、规费; (六) 执行国家有关职工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的规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 (七) 费、住房公积金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归集财务信息,依法组织编制和报送财务会计报告; (八) 提请聘任或者解聘财务负责人; (九) 配合有关机构依法实施的审计、评估和监督检查;第十一条按照章程的规定,以及股东(社员)代表大会或者董(理)事会的授 权,行使其他财务管理职权。做好财务。 第十二条行社财务管理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财务管理及核算职责, 事项的计划、控制、考核和分析工作,客观、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本行社的财 务活动,提供真实、全面、可靠的财务报告。第二章财务风险 第十三条 行社要根据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建立健全包括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内 容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建立财务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 定期进行安全性、 流动性、 盈利性、 资本充足程度等财务风险指标综合分析。明确识别风险、计量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 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等财务风险管理权限、程序、应急方案和具体措施,以及财务风险形成 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行社要将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报主管财政部门备案。 行社财务风险达到风险控制警戒线时, 应及时向主管财政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报告, 并 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财务风险扩大。 第十四条 行社要建立规范有效的资本补充体制,保持业务规模与资本规模相适应,在 资本充足率方面满足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要符合规定, 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8%、 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4%。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以上最低标准的,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行 社资本充足率低于以上最低标准的, 应在上述事项发生 1 个月之内, 向主管财政部门提交补 充资本所采取措施的书面报告。 第十五条 行社按照保障相关各方利益、保证支付能力、实现持续经营的原则,根据规 定,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控制资产负债比例。 第十六条 行社应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终对各类资产进行评价,并逐步实现动态评价, 按照规定进行风险分类,根据谨慎性原则,对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按照有关规 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对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应当落实管理责任。对能够收回或者继续使用的,应当收回或 者使用;对已经损失的,应当按规定的程序核销;对已经核销的,应当实行帐销案存管理。 第十七条 行社要综合运用风险管理、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结构,缺口管理等手段,对利 率(汇率)风险实施有效管理,确保风险保持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理事会(董事会)应监督经营者识别、计量和控制利率(汇率)风险,使利率(汇率) 的风险管理制度有效执行。 第十八条 行社发生关联交易,必须履行规定的程序,并按规定控制总量和规模,遵循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并及时结算资源、劳务或者义务的价款,不得利用关联交易 操作利润、逃避税收。 关联方交易风险控制应至少包括: 建立关联交易定价审核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 明确关联交易 (一) 的实施权限,重大关联交易应由行社董(理)事会所属委员会(如经营风 险管理或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等)审批; 关联交易协议的签订,应当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 (二) 原则,协议内容应明确、具体。定期披露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关联方关系 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 对一个关联方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其资本净额的 10%,对 (三) 一个关联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在集团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其资本净额的 50%。 第十九条 行社委托其他机构理财或者从事其他业务要符合银行业监管部门规定, 并进行尽职调查、风险评估,提出可行性报告,按规定履行决策程序;依法签订书面合 同,明确业务授权和具体操作程序,跟踪管理,定期对账,制定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行社委托其他机构理财或者从事其他业务,投入的资金不得影响主营业务的开展, 取得的收入应纳入帐内核算。 第二十条 行社受托发放贷款、经营衍生金融产品、买卖黄金、管理资产以及开展 其他业务要符合银行业监管部门规定,并应当与自营业务分开管理,严格履行合同,按 照合同约定分配收益、承担责任,不得挪用客户资金,不得转嫁经营风险。第二十一条 行社对外提供担保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被担保对象 的资信及偿债能力,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设立备查簿登记,及时跟踪监督。 行社要坚持担保业务调查、 审查和决策相分离原则,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明确责任。 行社提供除主营担保业务范围以外的担保, 应当由股东 (社员) 大会或董 (理) 事会决议,其中为行社投资者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应当由股东(社员)代表大 会决议。 第二十二条 行社要建立和完善表外业务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表外业务风险 的基础性管理; 实行表外业务前、 中、 后台职责分离。 根据资本规模控制表外业务总量; 按照风险程度对表外业务进行授权, 并严格按照授权执行, 禁止违规操作; 及时、 准确、 完整地记录所有表外业务,跟踪检查表外业务变动情况,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按照 有关规定进行披露。 第二十三条 行社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拨付与分支机构经营规模相适应的 营运资金,并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行社应对分支机构实行统一核算办法,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行社应加强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监管, 关注资金异常变动, 监督并跟踪分析分支机构 财务指标的情况。 行社应通过对分支机构开展检查监督、 对财务事项进行规范性控制、 对其财务活动 进行审查等措施防范分支机构的财务风险。 第三章 资金筹集 第二十四条 所有者权益是指行社的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投资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实 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和未分配利润。 第二十五条 实收资本(股本)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 募集资金应符合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制定筹资方案, 履 行相关规定的程序和手续; (二) 收到投资者实缴的出资额, 须聘请会计师事务所验资, 并取得验资报 告,办理工商登记后,据此发给投资者出资证明书; (三) 按投资主体设置股金分户账,分户管理。 (四) 行社实收资本(股本)依法享有经营权,在持续经营期间,投资股除 依法进行转让外,不得以任何形式抽走。 (五) 投资者应按照出资比例、行社章程及银监部门股权设置的相关规定, 分享收益和承担风险。第二十六条 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是指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注册资本(股本) 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主要是由溢价发行股票、投资者超额缴入资本形成的。 (二) 其他资本公积是指资本溢价 (股本溢价) 项目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 其中主要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资本公积主要由下列交易事 项形成: 1.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2. 以权益核算的股份支付; 3. 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5.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三) 资本公积可按法定程序转增实收资本(股本) 。 第二十七条 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 盈余公积从税后净利润提取的, 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实收资本 (股 本) ; (二) 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 50%时,可以不再提取;法 定盈余公积按规定转增资本后,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的数额不得少于转增前注册 资本的 25; (三) 按照行社章程和相关规定,履行相关手续及程序后,按一定比例 从净利润中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第二十八条 一般风险准备是指按照一定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 用于弥补尚未识别 的可能性损失。不得用于分红、转增资本。 一般风险准备余额原则上不得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 1%.。 第二十九条 未分配利润是指用于支付股金红利和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 经股东 (社员)大会、董(理)事会审议通过后,未分配利润可用于支付股金红利和弥补亏损。 第三十条 行社以负债方式筹集资金,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考虑债务风险,不得 擅自提高或者变相提高利率,并应适时合理调整负债结构,降低筹资成本。 第三十一条负债是指行社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的现时义务。主要包括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及其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 金、贴现负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费、应付利 息(股利) 、代理业务负债、预计负债、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应付 债券、递延所得税负债等。 第三十二条 行社要准确计算确定负债的实际利率, 资产负债表日或合同约定的结息日, 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 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应付未付 利息,差额计入其利息调整。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别较小的,可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 费用。 第四章资产营运和管理 第三十三条 现金资产是行社持有的随时的用于应付现金需要的资产,是资产业务中 最富流动性部分,包括本外币库存现金、业务周转金、库存金银、存款准备金、结算备 付金、存出保证金、存放同业的款项以及其他形式的现金资产。 发生的出纳长短款、结算业务的差错款等,按照程序规定,分别计入营业外收入或 营业外支出; 持有外币现金资产并发生外币折算时,因汇率变动与账面原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三十四条 信贷资产包括行社拥有或控制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 资产。 发放抵押、质押贷款,其抵押物、质押物以双方协商议定或权威评估机构确认的价 值为准。 第三十五条 交易性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要符合以下管理规定: (一) 满足金融资产分类标准和条件; (二) 符合行社自身投资战略、风险管理和银行业监管政策规定要 求; 第三十六条 长期股权投资要符合行社自身投资战略、 风险管理和银行业监管政 策规定要求,履行规定的程序。 第三十七条 固定资产是指行社为生成商品、 提供劳务、 出租或经营管理持有的,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单位价值在 2000 元以上(含 2000 元)和同一批次购 置在规定价值以上的有行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 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行社共同构建的大型计算机网络业务处理系统(包括硬件购置费及软件开发、 购置费) ,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物品,为低值易耗品。 下列物品,不论单位价值大小,均为低值易耗品:密押机、点钞机、铁皮柜、 保险柜、打捆机、计息机、记账机、验钞机、印鉴鉴别仪、计算机(不包括服务器) 、 终端、打印机(不包括高速行打) 、打码机、压数机、打孔机、UPS 电源等。低值易 耗品可以一次或分期摊入成本,采用分期摊入成本的,摊销期最长不得超过 2 年。 第三十八条 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之和占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比例 不得超过 40%。 第三十九条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一)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 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二)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 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 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三) 改造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是指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 (不 包括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 (四) 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成本, 是指该固定资产的价值加应支付的 相关税费。 (五) 盘盈的固定资产, 作会计差错处理, 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成 本作为入账价值。 (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应当分 别按有关规定确定。 第四十条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确认条件, 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应当 不同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十一条 行社发生固定资产产权转移、兼并、清算等事宜时,均应按公允价 值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确认。 第四十二条 行社要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 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应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当期成本。当月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从投 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从停用月份的次月起停 止计提折旧。 第四十三条 行社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 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四十四条 行社的固定资产具体折旧年限,可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寿命,确 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按不低于以下规定的年限: (一)房屋、建筑物为 20 年; (二)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 10 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 5 年; (四)交通及运输工具,为 4 年; (五)电子设备为 3 年。 第四十五条 行社应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技术进步较快或工作环境对使用寿命影响较大的固定资产,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 法或年数总和法等折旧方法,并按相关规定执行。 (一)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 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的固定资产,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 2 年内,将其净值 平均摊销。 (二) 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 (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 (折旧年限+1) 100% 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年折旧率12 第四十六条 确需变更折旧方法的,须在变更前一年度,经股东(社员)大 会形成决议,并报主管财务机关备案。 第四十七条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应加强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业务经营中的积极作用,确 保账账、帐卡、账实相符。 (一) 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实行固定资产账务和 实物分开管理,落实管理责任、确保账实相符; (二)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盘点、清查,每年 不得少于一次。对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明 确责任,按规定及时处理。 经批准后,盘盈、盘亏、报废的固定资产净收益或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 或营业外支出。 (三) 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 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 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 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 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 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四)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设立明细账、卡片帐,准确、全面及时地 记录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建立健全专人负责和维修保养制度。 (五) 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固定资产修理费(包括装修费)支出,计入当 期成本。 (六) 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 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按 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七) 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 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入当期损 益;处理固定资产时,应冲减相应的减值准备。 第四十八条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非货币性 资产交换等。固定资产处置应引入市场机制,坚持公开、透明和评估作价的原则 进行处置。发生固定资产处置情况时,履行规定程序和审批手续,按下步骤处理: (一) 固定资产处置时, 按固定资产帐面价值计入 “固定资产清理” 科目,同时转销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二) 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以及应支付的相关税 费,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三) 出售固定资产等取得的收入, 按照实际收到的价款冲减固定 资产清理。 (四) 收到(承诺)的固定资产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的资金冲减 固定资产清理。 (五) 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1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 2. 属于经营期间正常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资产盘亏及清理损失“; 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第四十九条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成本, 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应及时办理竣工决算。 在建工程发生毁损或报废,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 损失,计入施工的工程成本。单项工程报废以及由于非常原因造成的毁损或者报 废的净损失,在筹建期发生的,计入开办费,在投入使用以后发生的计入营业外 支出。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 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资料,按估计价值转入固定 资产,并按有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竣工决算办理完 毕后,按照实际成本调整暂估价,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第五十条 行社不得以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入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性质的固 定资产,也不得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出租固定资产。 第五十一条 行社应建立低值易耗品采购、领用、报损和核销制度,有变价 收入时要及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五十二条 无形资产是行社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 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和 自行开发的软件。 第五十三条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以下规定确定初始成本: (一) (二) (三) 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 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若非货币性资产交 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价值确定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 换具有商业实质切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在发生补价的情况下, 支付补价方 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作为换入无 形资产的成本;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 税费,作为换入无形资产的成本。 (四) (五) 确认无形资产。 债务重组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应当以公允价值入账。 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 第五十四条 行社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当按照取得时所支付的价款及相关税费 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自用固定资产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的账面 价值不与地上建筑物合并计算其成本,而仍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土地使用权与地 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 第五十五条 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按照使用寿命有限和使用 寿命不确定进行分类。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 统合理摊销;摊销无形资产的期间为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 认时止。摊销金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另有规定者除外。 (一) 摊销期限: 1. 2. 3. 4. 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即为合同规定 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受益年限的,摊销年限即为法律规定 合同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受益年限的,摊销年限即为合同规定受 如果合同没有规定法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受益年限的,摊销年限 (二) 1. 摊销方式。 的受益年限; 的有效年限; 益年限和法律规定受益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不得低于 10 年。 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起,在使用寿 摊销期限。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按照审慎性原则确定 命内按月平均摊入成本。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 资产,当月不再摊销。 2.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不需要摊销,应在每季度末进 行减值测试,如经测试发生减值的,应计提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 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再转回。 第五十六条 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时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第五十七条 行社至少应当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 命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并报主管 财务机关备案。 第五十八条 无形资产预期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 以转销;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 益。 第五十九条 抵债资产是指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而受偿于债务人、担保人或 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包括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资产,具体是: (一) (二) 已依法设定为抵押物、质押物; 抵押物、质押物以外的其他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且易于保值。 保管和变现的财产。 第六十条 行社办理以物抵债前,应当进行实地调查,并到有关主管部门核实,了 解资产的产权及实物状况,包括资产是否存在产权上的瑕疵,是否设定了抵押、质押等他项 权利,是否拖欠工程款、税款、土地出让金及其他费用,是否涉及其他法律纠纷,是否被司 法机关查封、冻结,是否属限制、禁止流通等情况。 第六十一条 以物抵债管理应遵循严格控制、合理定价、妥善保管、及时处置的原则。 第六十二条 下列财产一般不得用于抵偿债务: (一) 法律规定的禁止流通物; (二) 抵债资产欠缴和应缴的各种税收和费用已经接近、 等于或者高于该资 产价值的; (三) 权属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资产; (四) 伪劣、变质、残损或存储、保管期限很短的资产; (五) 资产已抵押或质押给第三人,且抵押或质押价值没有剩余的; (六) 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或依法被以其他形式限制转让的资产(银行 有优先受偿权的资产除外) ; (七) 公益性质的生活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 (八) 法律禁止转让和转让成本高的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 (九) 已确定要被征用的土地使用权; (十) 其他无法变现的资产。 第六十三条 行社应建立分健全抵押资产收取和处置的内部申报审批制度, 明确申报流 程、部门职责、审批权限,并对申报方案的内容、要件和所需材料作出规定,严禁账外经营 抵债资产。 第六十四条 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原则上不能单独用于抵偿债务, 如以该类土地上的房屋 抵债的, 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当一并用于抵偿债务, 但应首先取得获有审批 权限的人民政府或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 并在确定抵债金额时扣除按照规定补交的土地 出让金及相关税费。 第六十五条 抵债金额的确定: (一) 协议抵债的, 原则上应在具有合法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确定价值 的基础上,由债务人、担保人、第三人协商确定的抵债金额; (二) 采用诉讼、 仲裁等法律手段追偿债权的, 以法院裁定或仲裁机构裁决 确定的。 第六十六条 抵债资产取得日为所抵偿贷款的停息日。 第六十七条 取得抵债资产时,按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表内利息作为抵 债资产入账价值。 行社为取得抵债资产支付的抵债资产欠缴的税费、 垫付的诉讼费用和取得 抵债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计入抵债资产价值。第六十八条 行社按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依次冲减贷款本金和 应收利息。 在取得抵债资产过程中向债务人收取补价的, 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 减支收取的补价, 作为抵债资产入账价值; 如法院判决、 仲裁或协议规定行社须支付补价的, 待抵债资产处置变现后, 将变现所得价款扣除抵债资产在保管、 处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加上抵债资产在保管、处置过程中的收入后,将实际超出债权本息的部分退给对方。 第六十九条 抵债金额超过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的部分, 在未实际收回现金时, 暂不确 认为利息收入,待抵债资产处置变现后,再将实际可冲抵的表外利息确认的利息收入。 第七十条 抵债金额不足冲减债权本息的部分,应继续向债务人、担保人追偿;追偿未 果的,按规定进行核销。 第七十一条 抵债资产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营业外支出;抵债资产未处置前取得 的租金等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处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从处置收入中抵减。 第七十二条 抵债资产处置时,抵债资产处置损益为实际取得的处置收入与抵债资产净 值、变现税费以及可确认为利息收入的表外利息的差额,差额为正时,计入营业外收入,差 额为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七十三条 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抵债资产逐项进行检查, 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 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抵债资产价值得以恢复,应在已计提减值 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增加当期损益。抵债资产处置时,应将已计提的抵债资产减值准备一并 结转损益。 第七十四条 抵债资产收取后应尽快处置变现。以抵债协议书生效日,或法院、仲裁机 构裁决抵债的终结裁决书生效日, 为抵债资产取得日, 不动产和股权应自取得日起 2 年内予 以处置;除股权外的其他权利应在其有效期内尽快处置,最长不得超过自取得日起的 2 年; 动产应自取得日起 1 年内予以处置。 第七十五 处置抵债资产应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避免暗箱操作,防范道德风险。 第七十六 不得擅自使用抵债资产。 确因经营管理需要将抵债资产转为自用的, 视同新 购固定资产办理相应的固定资产购建审批手续。 第七十七 行社应当对抵债资产收取、保管和处置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收取、保管、处置抵资产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涉嫌违法 犯罪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 截留抵债资产经营处置收入的。 (二) 擅自动用抵债资产的。 (三) 未经批准擅自收取、处置抵债资产的。 (四) 恶意串通抵债人或中介机构, 在收取抵债资产过程中故意高估抵 债资产价格,或在处理抵债资产过程中故意低估价格,造成资产损失的。 (五) 玩忽职守,怠于行使职权面造成抵债资产毁损、灭失的。 (六) 擅自将抵债资产转为自用资产的。 第七十八条 行社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 或者两者兼有面持有的房地产作为投资 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 权、已出租的建筑物等。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 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投资性房地产的管理参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第七十九条 应收股利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确认, 并应取得被投 资单位相关资料证明。 第八十条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已经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 应当在本期和以 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费用。具体内容及摊销方式为: (一) 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装修)支出,在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 用年限内平均摊销; (二) 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装修)支出,在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内平均摊 销; (三)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指不符合固定资产资本化条件所发生的支出事 项,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平均分期摊销。 第八十一条 其他应收款是指行社应收、 暂付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 包括各 种应收的赔款、罚金,按规定垫支的职工差旅费周转金等。应加强对其他应收款的 管理,至少每年度清理一次。第八十二条 代理业务资产应先签定代理协议,明确表明不承担风险;具体包括 受托代理兑付证券、受托理财业务和受托贷款等。 第八十三条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先签定返售协议,约定返售价格。 第八十四条 资产减值准备具体包括: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贵金属跌价 准备、 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 备、存出保证金减值准备、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第八十五条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为行社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含抵 押、质押、担保贷款) 、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 用证垫款、担保垫款) 、进出口押汇、同业拆出等各项具有贷款特征的风险资产。 第八十六条 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为存放同业款项、 应收债券利息、 应收股利、 应收经营租赁款、其他应收款等各类应收款项。 第八十七条 行社提取的相关资产差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对符合条件的资产 损失经批准核销后,冲减已提取的相关减值准备;对经批准核销的表内应收利息, 已经纳入损益核算的,无论其本金或利息是否已逾期,均作冲减利息收入处理;已 经核销的资产损失,以后又收回的,作增加当期损益处理。 第八十八条 资产减值准备以原币计提, 即人民币资产以人民币计提, 外币资产以外币 或折合美元计提,人民币和外币资产减值准备分别核算和反映。 第八十九条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 专项准备计提分个别计提和组合 计提,组合计提按相关规定比例计提。 第九十条 进行资产损失核销时应首先冲减资产减值准备。 第五章 成本费用 第九十一条 成本是指行社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经济 价值, 行社应当结合自身特点, 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强化成本费用 预算约束; 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经营有关成本应当按照规定纳入成本核算, 实行 成本费用全过程管理。 第九十二条 行社要加强成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建立预算执 行情况报告制度,按监测、按年(季)考核,及时分析和控制差异。 行社的成本核算要严格区分本期与下期成本的界限、 成本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资 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成本核算要以月、季、年为成本计算期,同一计算期内的成 本与营业收入核算的起讫日期、计算范围和口径必须一致。 行社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核算各项收支和成本费用, 不得混淆支出内容、 乱用会计科目, 逃避财务管理和监控;严禁通过多提或少提应付利息、资产减值准备等方式调节盈亏;严禁 该摊销的支出不摊销、少摊销和费用挂账。 第九十三条 行社的成本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利息支出。指行社以负债形式筹集的各类资金(不包括金融机构往来资金) ,按 实际利率或合同利率计提的和列支利息。包括:单位活期存款利息支出、单位定期存款利息 支出、个人活期存款利息支出、个人定期存款利息支出、财政性存款利息支出、保证金存款 利息支出、其他利息支出。定期储蓄存款没有预约转存的,到期后不在提取应付利息。 1、计提应付利息的范围:1 年期(含 1 年)以上的单位定期存款和个人定期储蓄存款, 按照实际利率或合同利率计提应付利息。 2、 计提应付利息的时间和方法: 符合应付利息计提范围的存款逐笔按规定的时间计提, 提取应付利息的存款在实际支付利息时冲减应付利息。 (二)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指行社与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资金往来发生的 利息支出。包括:向中央借银行款利息支出、系统内上存款项利息支出、系统内拆入资金利 息支出、同业存放款利息支出、同业拆入款利息支出、转(再)贴现利息支出、卖出回购金 融资产利息支出、其他。 (三)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指行社在办理金融业务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包 括: 银行卡业务手续费支出、 结算业务手续费支出、 代理业务手续费支出、 其他手续费支出、 其他中间业务支出。 (四)业务及管理费用。指行社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生的业务及管理费用:包括: 1、业务宣传费和广告费。指开展业务宣传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业务宣传费和广告费按 财税部门规定范围和比例内掌握使用。 2、印刷费。指印制的各种业务凭证、账簿、报表、包装运送费、刻制图章等费用开支。 出售凭证取得的收入冲减印刷费。 3 业务招待费。指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业务招待费用。业务招待费在财税规 定范围以内控制使用。 4、电子设备运转费。指为保证计算机及系统正常运转而购买纸张、色带、软盘、网线、 耗材等配件所开支的费用。 5、钞币运送费。指运送钞币所支付的运输费、油料费、养路费、包装费、搬运费、牌 照费、押运人员的差旅费以及支付给押运公司的费用。 6、安全防卫费。指安全防范需要所购置的安全保卫器械,安装营业网点的防护门窗及 柜台栏杆、消防专用设备、保安人员工资、补贴和监控维护以入经批准的其他防卫费用。 7、保险费。指保全单位财产等向保险公司投保支付的保险费。 8、邮电费。指办理各项业务支付的邮费、电报费、电话费、电话安装费、电传及传真 设备安装、使用费和线路租用等费用,按规定收取的邮电费收入冲减邮电费支出。 9、诉讼费。指因起诉或者应诉而发生的各种(项)费用。 10、公诉费。指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需要向公证机关办理公证所支付的费用。 11、咨询费。指聘请业务、技术、法律顾问专家等支付的费用。 12、审计费。指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查账、验资以及进行资产评估等发生的各项 费用。 13、监管费。指按规定标准支付的业务监管费和机构监管费。 14、技术转让费。指因接受技术转让支付的费用。 15、研究开发费。指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业务等发生的费用。 16、外事费。指按国家规定支付给因业务需要出国人员的出国费用以及外宾接待费用。 17、公杂费。指购置营业用办公用品、订阅公用书报等费用。 18、差旅费。指职工公差按规定标准乘坐车、船、飞机费、出差补助费、住宿费等费用, 差旅费标准按当地财政规定标准执行。 19、水电费。指支付的公用水电费及电子设备运转中耗用的水电费用及增容费开支。 20、会议费。指经批准召开的各项会议费用。包括会议支付的伙食补助、住宿费、会场 租用费及文具、纸张等其他费用。 21、绿化费。指为绿化营业办公场所发生的开支。 22、理(董)事会费。指理(董)事会及其成员因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差 旅费、会议费等。 23、会费。指支付给银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费用。 24、税费。指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25 交通工具耗用费。指按规定列支的办公用交通工具的燃油费、牌照费、养路费、过 路过桥费。 26、开办费。开办费是指行社及其分支机构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筹建期间工作 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培训费、印刷费、律师费、注册登记费等支出。 27、服务费。指按皖政200519 号文件规定的比例预提的费用,经省国家税务局确认后 的金额,可税前列支。 28、物业费。指因营业办公需要向物业公司支付的管理费。 29、职工工资。指按规定发给职工的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 及与员工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30、职工福利费。按规定发生的职工福利支出,直接在成本中据实列支,主要用于职工 的医药费及职工集体福利方面的开支,不得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 14%。 31、职工教育经费。按照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 2.5%据实列支,用于职工教育方面的 开支。 32、工会经费。按工资薪金总额的 2%拨缴工会使用。 33、劳动保护费。指按规定购买的职工劳动保护用品及规定岗位的职工保健费支出。 34、基本养老保险金。指按规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 35、基本医疗保险金。指按规定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金。 36、工伤保险金。指按规定缴纳的工伤保险金。 37、生育保险金。指按规定缴纳的生育保险金。 38、失业保险金。指按规定缴纳的失业保险金。 39、补充养老保险金。指按规定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 。 40、补充医疗保险金。指按规定缴纳的补充医疗保险金。 41、股份支付。指经股东(社员)大会和主管财政部门批准的股权激励计划,且股份存 在活跃市场并能可靠计量,按股权激励计划支付的费用。 42、 辞退福利。 指按行社员工减员计划, 并履行完相关手续后, 支付给辞退员工的费用。 43、 非货币性福利。 指企业激励员工或吸引人才, 而提供的住房租金、 交通工具费用等。 44、住房公积金。指按当地房改政策规定,按期发放的提租补贴、以及发放给新职工和 住房未达标老职工的住房补贴。 45、租赁费。指因开办业务需要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营业及办公用房、电子设备、汽 车及其他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金。 46、修理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修理费用。 47、低值易耗品摊销。指按规定摊销的低值易耗品。 48、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指按规定的期限和标准在本期成本中摊销的长期待摊费用。 49、无形资产摊销。指按规定的年限和方法在本期摊销的无形资产应摊费用。 50、固定资产折旧费。指按规定的年限和折旧方法在本期支出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51、其他费用。指按规定列支的不属于以上项目的费用支出。 (五)其他业务支出。指在办理金融业务过程中发生抵债资产保管费用、投资性房地产 折旧及摊销、投资性房地产维修费、租赁资产折旧及摊销、租赁资产维修费及其他支出。 (六)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行社按税法规定缴纳应由营业收入负担的营业税、城市维 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税金。 (七) 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行社按规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和按规定列 支的资产损失。包括:存放同业坏账损失、拆出资金坏账损失、应收利息坏账损失、其他应 收款坏账损失、贷款减值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买 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投资性房地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 损失、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在建工程减值损失、抵债资产减值损失、贵金属跌价损失和其他 等。 第九十四条 行社需要待摊的费用, 要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配比的原则, 结合 具体情况合理确定。预提费用当年能结清的,年终决算不得留有余额;预提期长,需跨年度 使用的,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九十五条 行社应当强化费用支出约束,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会议 费、通讯费、维修费、出国(境)经费、理(董)事会费等实行重点监控。行社应设立费用 存款专户,除税金及附加、折旧、资产摊销、准备金和坏账损失以外的各项费用,应当从费 用专户中列支。 第九十六条 行社根据经营需要支付必要的佣金、手续费等时,应当签订合同,明确标 准和执行责任。除对个人代理人外,不得以现金支付。 第九十七条 行社应当依法缴纳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性基金及使用或者占有国有资源 的费用等。 行社有权拒绝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或者超过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范围和标 准的收费。 第九十八条 下列开支不得计入当期成本: (一) 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