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下作业新人教选修.docx_第1页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下作业新人教选修.docx_第2页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下作业新人教选修.docx_第3页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下作业新人教选修.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1下面关于横波、纵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波源在同一介质中形成的机械波中可同时具有横波和纵波B由于横波、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不同,因此横波、纵波不可能沿同一方向传播C横波、纵波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等D只要存在介质,不管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均可传播横波和纵波解析:同一波源产生的波中可同时具有横波、纵波,如地震波。虽然这两种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关系不同,但并不妨碍两者沿同一方向传播。在同一介质中,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如地震波中纵波比横波传播得快。横波可以在固体内和液体表面传播,不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而纵波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答案:A2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解析: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不会立即停止,振动的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它会再振动一段时间然后因为阻尼而停止,因此还会在空气中形成声波,这就是余音未绝的原因,所以选项B正确。答案:B3.如图1所示,为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a、b、c、d为介质中的四个质点,a在波峰,d在波谷,c在平衡位置,b的位移大小等于振幅的一半。四个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ab、ac、ad,它们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vc、vd,则() 图1AacabaaadBacabaaad0Cvavdvbvc Dvavdvbvc解析:由简谐运动规律可知:质点受回复力作用与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因而加速度的大小与位移的大小成正比,所以这四个点的加速度关系为aaadabac,A项正确;而质点越靠近平衡位置速度越大,位移越大则速度越小,四点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avdvbvc,D正确。答案:AD4关于机械波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波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波源和介质B波动过程是介质质点由近及远移动的过程C波动过程是能量由近及远传递的过程D波源与介质质点的振动都是自由振动解析:波源(即振源)振动时,依靠介质中的相互作用力带动周围各部分质点振动起来,形成机械波。作为介质的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并不随波向外迁移,仅把振源的振动和能量传播开来。波源和介质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是受迫振动。故介质质点不是自由振动。答案:AC5.如图2所示,沿水平方向的介质中的部分质点,每相邻两质点的距离相等,其中O为波源,设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从波源通过平 图2衡位置竖直向下振动开始计时,经质点1开始振动,则下列关于质点的振动和介质中的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介质中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但图中质点9起振最晚B图中所画出的质点起振时间都是相同的,起振的位置和起振的方向是不同的C图中8的振动完全重复质点7的振动,只是质点8振动时通过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的时间总是比质点7通过相同的位置时落后D只要图中所有质点都已振动了,质点1与质点9的振动步调就完全一致,如果质点1发生的是第100次振动,则质点9发生的就是第98次振动解析:从题中可知,质点9是图中距波源最远的点,尽管与振源起振方向相同,但起振时刻最晚,故A正确,B错误;质点7与质点8比较,质点7是质点8的前质点,7、8质点间的振动步调相差,故C正确;质点9比质点1晚2T开始起振,一旦质点9起振后,质点1、9的振动步调就完全一致,故D正确。答案:B6把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在玻璃罩外仍然可以听到闹钟的铃声。但如果将玻璃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出去,就听不到闹钟的铃声。这说明_。解析:玻璃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出后,就听不到闹钟的铃声,说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7AB为一弹性绳。设法在绳上传播一个脉冲的波,如图3所示,当波从A向B传播时,绳上质点开始起振的速度方向是_,若波从B向A传播,绳上质点开始起振时,质点振动的速度方向是_。图3解析:根据波的形成过程,前质点依次带动后质点并依次落后,且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当由A向B传播时,B刚开始振动时,B左侧的相邻质点比B先振动;并且位置在B的下方,所以B应该向下振,当从B向A传播时,质点刚开始振动时,速度方向向上。答案:向下向上8(2012江苏高考)地震时,震源会同时产生两种波,一种是传播速度约为3.5 km/s的S波,另一种是传播速度约为7.0 km/s的P波。一次地震发生时,某地震监测点记录到首次到达的P波比首次到达的S波早3 min。假定地震波沿直线传播,震源的振动周期为1.2 s,求震源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x和S波的波长。解析:设P波的传播时间为t,则xvPt,xvS(tt)解得xt,代入数据得x1 260 km。由vST,解得4.2 km。答案:1 260 km4.2 km9图4 a中有一条均匀的绳,1、2、3、4、是绳上一系列等间距的点。现有一列简谐横波沿此绳传播。某时刻,绳上9、10、11、12四点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如图b所示(其他点的运动情况未画出),其中点12的位移为零,向上运动,点9的位移达到最大值。试在图c中画出再经过周期时点3、4、5、6的位置和速度方向,其他点不必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