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二千克和克教案苏教版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二千克和克教案苏教版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二千克和克教案苏教版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二千克和克教案苏教版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二千克和克教案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千克和克测量(计量、度量)产生于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手段和方法。而对物体质量的把握离不开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轻、重的概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轻重,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本单元针对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现有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最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第2830页例1及相关练习。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体会1千克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认识千克。难点: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课件、台秤、一袋红枣、一袋膨化食品、一袋木耳、一些苹果、鸡蛋和大米。师:(出示物品)瞧,今天老师带来了包装大小差不多的两袋食品,一袋是红枣,一袋是薯片,猜一猜,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袋食品究竟哪袋重,哪袋轻呢?(同桌交流。)师:找到办法了吗?谁愿意第一个来介绍?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师:在生活中经常要比较物品的轻重。如果要知道这袋红枣具体有多重?就要请谁来帮忙呢?“秤”是最好的帮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物体质量的单位。1认识秤面,接触千克。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秤吧?谁来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秤?(学生自由说。)多媒体出示各种秤的图片。谈话: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盘秤(多媒体演示),上面的盘子叫作托盘,用来放要称的物体,下面的圆盘叫作刻度盘,上面的刻度用来表示物体的重量是多少。仔细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有1、2、3、4几个数字,一根指针,字母kg。)讲解:字母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又叫作公斤(板书:千克kg)。称物品的时候,指针指到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多媒体演示)。指针指到2呢?你知道这个台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体吗?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2学生操作,称出红枣重量。谈话:通过掂一掂和称一称,我们发现这袋红枣比较重,红枣到底有多重呢?大家试着称一称。学生活动,交流结果和认秤面的方法。3掂掂重量,强化感受。师:大家都称出红枣有1千克,现在请你掂一掂这袋红枣,感觉一下1千克有多重。再掂一掂木耳,跟红枣比一比,再称一称,看看木耳的重量够不够1千克。4估估重量,深化体会。(1)1千克苹果大概有几个,你来装一袋称称看,掂一掂。学生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苹果,小组轮流掂一掂。(2)1千克鸡蛋大概有几个,你觉得是比苹果的个数多还是少?为什么?你来装一袋称称看,掂一掂。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操作。(3)试着装好1千克大米,称一称,掂一掂。1判断。(1)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轻。()(2)一只乒乓球约重2千克。()(3)2袋奶粉约重1千克。()2口答: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倒出一部分后还剩76千克,倒出多少千克?3教材第30页“想想做做”第34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千克的认识”是第二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对轻重感知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教学设计时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直观比一比一袋红枣和一袋薯片的轻重,学生很自然地由生活经验出发想到“掂一掂”和“称一称”的方法。“掂一掂”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质量的含义,“称一称”可以引发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心理需要,然后再认识各种各样的秤。这样的设计,不仅利于调动学生认识千克的积极性,也凸显了认识千克的现实意义。第2课时克的认识(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第3133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算,逐步提高估算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重点: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难点:正确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电子秤、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互相交流后指名回答。师小结并提问:同学们经常逛超市,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物品的重量除了用千克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板书:克)你了解到哪些商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这些商品为什么不以千克为单位呢?小结引出新课:出示例题图,板书:克的认识。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g)那么1克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1认识克。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秤,今天我们就借助电子秤来称物品的重量。学生活动,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的重量。学生交流称出的结果。2感受1克。师:大家都称出2分硬币重1克,现在请你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再掂一掂1角和1元硬币,感受它们的重量。3感受几克。谈话:小组合作,称出10克黄豆,数一数有多少粒。学生小组合作,操作交流。教师巡视。提问:10克黄豆有多少粒呢?请每组的小组长数一数。指名回答,全班交流,老师板书数的结果。提问:根据我们数的结果,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到: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1克是很轻的。)谈话:你们小组称出几十粒黄豆,你就拿几粒放在手里掂一掂,这就是1克的重量。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1克黄豆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指名说一说,全班交流。4完成教材第32页“试一试”。谈话:用电子秤称一称数学书大约有多少克,再称一称你的文具盒大约有多少克,分别用手掂一掂。学生活动后指名回答,全班交流。5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出示一袋盐。谈话:这袋盐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盐是多少克呢?指名回答。(板书:1000克)你是怎样算出来的?(5002)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提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千克)这两袋盐重多少千克?(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千克1000克)(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1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第1题。看一看物品外包装上的净含量,各重多少克?2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第2题。盘秤上刻度分别以什么作质量单位的?读出每个水果各重多少克?3教材第33页“想想做做”第4题。算一算,进行千克与克的简单换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紧扣现有的知识,事先让学生了解除了用千克作单位外,还可以以克为单位。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克”常用来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从而自然引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1克有多重。然后通过几次掂一掂、比一比,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增加对1克的感性认识。这一单元所认识的“千克”和“克”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回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