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北区域合作发展规划_第1页
闽东北区域合作发展规划_第2页
闽东北区域合作发展规划_第3页
闽东北区域合作发展规划_第4页
闽东北区域合作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二五”闽东北区域合作发展规划1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以产业转移、基础设施、生产要素互动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合作也在加快形成。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范围内,加强闽东北区域经济合作,既是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对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周边地区经济合作、实现闽东北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合作现状(一)合作历程福建省是最早实施区域经济合作的省份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念好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90年代提出“沿海、山区一盘棋”以及“南北拓展,中部开花,连片开发,山海协作,共同发展”思路,21世纪初提出构建“三条战略通道”,2004年提出构建“互利共赢协作支撑体系”,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跨省区域合作”。加强省内闽东北、闽西南“两翼”以及闽浙赣、闽粤赣等跨省区域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纵观闽东北区域经济合作,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1986-1991年)。1986年福州、南平、宁德、莆田、三明市本着优势互补、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原则,每年召开一次恳谈会,推进“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组织开展以企业合作为基础,行业联合为骨架,资金融通为纽带,科技联合为突破的横向经济联合,探索各市经济协作发展途径。据不完全统计,五年间各地市签订各种合作协议622项,成交金额10亿元以上,1991年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9亿元。2、发展阶段(1992-1995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闽东北区域把“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调整为“政府引导、行业搭台、企业唱戏”,提出以福州中心城市为依托,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的合作方向,制订了协作区章程、区域经济协作规划、推动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发展若干规定等。合作区内有24个县(市、区)结成19个对子,联合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04个,总投资9亿元,开展商品交流10多亿元,建立21个行业协作网络,1995年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5亿元。3、拓展阶段(1996-2005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的思路,为区域经济合作开辟新的道路。闽东北区域确立了推进山海联动、对接闽东南、拓展闽浙赣皖的合作方针,逐步实现由内联为主向外引内联相结合方向发展;突出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力度,促进合作主体多元化。2004年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和谐平安、服务全局”的发展布局,提出“以福州、三明、莆田、南平、宁德的发展壮大闽东北一翼”,推进紧密对接、联动发展,为闽东北区域合作市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05年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26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4.5%。4、提升阶段(2006年至今)。2006年以来,闽东北各市认真落实“十一五”闽东北区域协作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9年国务院出台若干意见,为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协调,畅通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与腹地的通道,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无障碍流动创造条件,对增强闽东北区域经济集聚效应与辐射功能,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到2010年,闽东北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达6323.07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8%。专栏1:2010年闽东北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010年(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010年(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全省1380013.82056.0121.18273.4228.7福州3068.2113.8402.5119.52317.4430.8南平728.7313.361.7619.3622.0232.1宁德736.4513.962.8325.3371.7124.8莆田816.9715.278.2921.6496.5234三明972.7114.782.217847.838.8(二)合作成效“十一五”以来,在闽东北区域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五联办”的积极推动下,闽东北区域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区域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专栏2:“十一五”期间闽东北区域合作成效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五市间项目对接数(含交叉计算)1078844618718598合作投资(亿元)192.96126.57109.579.35127.34客方资金(亿元)189.10103.7101.467.92112.87实际到资(亿元)61.4959.6541.933.1133.011、基础设施共建取得新突破基础设施是区域合作和发展的基础。“十一五”以来,闽东北区域克服了基础设施项目在征地、拆迁、安置等方面的困难,共同合作推进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共建,在构建区域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高速铁路。建成温(州)福(州)铁路、福(州)厦(门)铁路,完成峰福铁路电气化南平段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合福高速铁路福建段、向莆铁路福建段、南(平)三(明)龙(岩)铁路,推进浦(城)建(宁)龙(岩)梅(州)铁路、衢(州)宁(德)铁路、南平东支线铁路改造、沿海货运铁路、宁(德)古(田)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高速公路。建成浦(城)南(平)、武(夷山)邵(武)、泉(州)三(明)高速公路、沈海高速莆田段扩建工程,开工建设莆永高速、沈海复线莆田段,福州长乐机场高速公路二期、渔(溪)平(潭)高速公路、平潭海峡大桥将于2010年底通车,宁(德)武(夷山)高速公路将于2012年底建成通车,形成快捷的区域旅游经济圈。福(州)泉(州)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松(溪)建(瓯)、龙(浙江龙泉)浦(城)、福(州)永(泰)高速公路已动工,建(瓯)福(州)高速公路、宁德漳湾至连江浦口高速公路将于2010年底动工。-市际乡村对接公路。“十一五”期间,闽东北区域着力加快农村路网和省道、县道改造工程建设,共推进31个项目、375公里乡村对接公路建设,目前已动工26个项目、166.30公里,竣工2个项目、36.2公里,为边远山区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为建设畅通的闽东北区域农村公路网创造条件。-港口码头。“十一五”期间,加快港口资源整合,推动海峡西岸北部、中部港口群发展,建成可门作业区15万吨级散货泊位,秀屿港10万吨级LNG(液化天然气)专用码头、4万吨级木材专用码头,松下港区7万吨级与10万吨级粮食码头,福州江阴港区等一批集装箱与散杂货码头,加快推进宁德溪南作业区10-30万吨级油汽码头、白马作业区3-15万吨级煤炭建设。福州港已建成生产泊位12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0个,货物吞吐能力达8299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242万标箱,促进沿海港口吞吐量的提高,增强对闽东北内陆区域、周边省份的辐射能力。湄洲湾北岸东吴作业区东1-6和东1#、东2多用途泊位、国投煤炭专用码头和罗屿40万吨级干散货码头、秀屿2-3#泊位相继开工建设,湄洲湾北岸港口建设快速推进。秀屿港区(含湄洲岛对台客运码头)被列为国家首批两岸直接“三通”口岸,实现与台中港双向客运直航、基隆港货运直航。-机场建设。加快建设福州、武夷山机场,武夷山机场扩容升级和新机场规划选址工作有序推进,积极推进宁德、莆田、三明等支线机场建设。福州长乐国际机场200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人次,已开通5条国际和61条国内航线,形成与国内外主要城市相连接的空中航线。武夷山机场2010年旅客吞吐量预计突破60万人次,武夷山至厦门的空中快线正式开通,每天航班增至56班。2、产业合作初见成效-能源项目。宁德、福清核电站建设全面铺开,将新增电力装机800万千瓦,南平核电、三明核电、邵武火电扩建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仙游抽水蓄能电站施工进展顺利;平潭长江澳风力发电二期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宁德大京风力发电场已完成投资1.55亿元,计划2011年底建成发电。建成福建LNG一期工程输气干线,正筹划启动二期管网工程建设。加快500千伏大环网和220千伏输变电系统建设,促进发、输、配电协调发展,加快闽东北宁德-南平-三明-水口500千伏线路建设;建设福州-东台-莆田第2回500千伏线路工程,完善闽东北地区电网结构。-旅游项目。着力开展以“加强旅游协作,做大做强闽东北旅游产业,打造海峡西岸旅游品牌”为主题的旅游合作活动,共同编制闽东北五市旅游协作规划纲要,谋划合作区旅游发展蓝图。整合武夷山、大金湖、白水洋、湄洲岛、平潭岛等旅游景区(点)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其中闽东北亲水游、妈祖文化朝圣游、绿色生态休闲游、蓝色滨海欢乐游、八闽山海精华游、高尔夫温泉健身游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入选海峡旅游精品线路,进入台湾旅游市场。消除旅游壁垒,共同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实现闽东北区域旅游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政策互惠、市场共拓,促进闽东北区域旅游业的发展。-物流项目。发挥福州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整合宁德、莆田港,共同构筑区域物流运输服务体系,培育区域物流市场。规划建设若干物流中心、物流节点、物流园区,形成畅通快捷的物流进出通道、对台经贸通道。宁德港、平潭港区、罗源湾港区鉴江作业区纳入福州港总体规划,争取尽快获交通运输部、省政府审批,实现福州与宁德两港资源有序整合。加快陆地港项目建设,推动武夷山、沙县陆港工程建设。-产业项目。加快闽东北区内外产业项目对接,合作区内共有25个县(市、区)结成28个山海协作对子,建立22个行业协作网络,山海协作和区域联合项目不断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闽东北区域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3、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闽东北区域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政府关于加强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关于加强敖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和闽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敖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把闽江、敖江流域综合整治,实现流域断面水质达标作为环保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环保“一岗双责”责任追究制,重点推进工业污染源、畜禽养殖等污染整治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环保局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环保责任追究制和环境违法企业问责制。建立上下游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由福州市财政每年拨付1000万元,南平市、三明市在原有闽江流域环境整治资金基础上,各配套500万元,每年合计 2000万元,作为生态补偿金,由省财政设立专户管理,专款用于闽江南平段、三明段治理,为闽东北区域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此外,闽东北区域还在林业、警务、人才交流、农业产业化、就业与社会保障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交流,如合作区就林业产业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植物种苗的保护和繁育、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等进行交流;就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延伸、市场开拓等领域进行探讨,拓宽了闽东北区域合作交流领域,促进区域合作向纵深推进。二、合作态势与发展环境(一)区域合作态势进入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向纵深发展,促进区域协作领域、层次、水平的不断提升,区域之间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相互融合更加紧密。从全国范围看,国内已初步形成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四大区域板块发展新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已形成了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区域经济增长极。从我省各设区市与周边地区协作情况看,目前已形成了多个区域协作机制和模式,如:海西二十城市协作机制、闽粤赣十三市协作区、闽浙赣皖九方协作区和闽西南五市、闽东北五市协作区域等。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将成为“十二五”期间的“重头戏”。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的趋势显示,当前我们正处于从行政区划为界的竞争转变为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协作与竞争,以基础设施、产业转移、生产要素等互动为基础的区域协作机制正在形成并将不断深化。(二)合作发展环境未来五年,是加快闽东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加速转型期,加快闽东北区域合作,既面临有利的条件,也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1、有利条件-区域合作跨越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目前,闽东北区域正在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习近平副主席来闽考察重要讲话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抢抓“两大历史机遇”,破除阻碍区域合作、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要求谋划闽东北区域合作,探索有利于促进区域合作、跨越发展的办法和途径,以先行先试抢占先机、闯出新路,不断推动区域合作取得新突破。-区域合作跨越发展态势逐步显现。闽东北区域按照“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原则,在构建支撑力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先行,在推动区域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上先行,进一步凸显闽东北一翼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体地位,为推进闽东北区域城乡统筹、山海联动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小城镇建设、老区发展,优化区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区域合作跨越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区域之间合作的各种障碍与壁垒逐步消除,合作的政策、法制和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影响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得到消除。闽东北区域正围绕省委提出的跨越发展目标,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以快促转、转中求进,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与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统一,正确处理“量”与“质”、“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加快做大总量、增强实力、提升后劲,增强闽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发展多作贡献。-区域合作跨越发展方式有序转变。着力转变区域合作发展方式,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开展合作与交流,加快各种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组合,推动闽东北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周边地区合作,推动闽东北区域与台湾产业对接,推动闽东北区域合作实现“四个转变”,即从原先的对口帮扶向实现统筹发展转变,从一般的经济交流向各个领域对接转变,从以政府协调为主向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转变,从松散型的协调机制向紧密型的发展机制转变,实现在更大区域范围内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高闽东北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水平,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出更大的贡献。2、不利因素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闽东北区域合作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区域合作体系尚未形成。从“十一五”闽东北区域合作项目分类看,各市间合作项目大多以跨区域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为主,尚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企业合作项目支撑,区域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尚未形成,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尚难以向合作区域延伸、集聚,导致闽东北区域内产业转移、承接项目乏力,对发挥合作区域优势,开展产业合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合作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受闽东北区域内产业结构、市场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合作尚缺乏全局观念,合作主体仍以地方政府为主,各地政府、部门在实施合作过程中仍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推动,对发挥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主体作用认识不足,对产业合作项目仍缺乏总体规划指导,尚未形成产业项目合作与发展的长效机制。-利益共同体尚未真正形成。目前,闽东北区域已初步建立了以福州省会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山海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了合作各方经济的发展。但因经济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区域经济合作潜力尚未充分发掘。加快形成闽东北经济利益共同体发展,进一步发挥市场主导功能,优化区域资源空间配置与生产力发展布局,成为区域合作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三、合作总体构想(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强化区域经济合作意识,按照“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资源整合、产业对接、市场互通、设施共享”的总体思路,创新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凸显福州省会中心城市在推动和服务区域合作发展中带头、带动、示范、辐射功能;凸显南平、宁德、莆田、三明、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区域比较优势,注重发展特色经济;凸显闽江口、环三都澳、湄洲湾(北岸)、武夷新区、三明生态工贸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兴化湾南北岸等新的经济增长区域作用,形成以省会中心城市为龙头,各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高起点、全方位、宽领域推进闽东北区域经济合作。(二)基本原则1、先行先试与机制创新相结合。把握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机遇,发挥先行先试政策的溢出效应,加快对外开放综合通道的建设,拓展海西区域经济合作空间。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创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扩大区域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各类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优化配置。2、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合作中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和产品的自由流动,促进区域间市场、产业、城市的合作发展。强化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为区域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3、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围绕闽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在全面推进闽东北区域全方位、宽领域合作的基础上,结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突出合作重点,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对接等项目合作力度,建立协作项目策划、生成、落地机制,提高协作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建成投产率等“四率”指标。进一步梳理合作产业、产业链,瞄准重点企业,实施“点对点”对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合作效率,促进优势产业集聚。4、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相结合。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灵活、民营经济活跃、山海资源丰富等优势,找准各自定位,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要素整合、优势互补。规范合作各方政府、企业行为,保障合作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区域合作互利共赢。5、统筹规划与有序推进相结合。加强闽东北区域发展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根据沿海与山区不同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确定不同区域发展目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功能区发展特点,制定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促进闽东北区域经济的合理分工、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发展整体利益协调。建立与完善合作推进机制、政策机制、协调机制和考核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鼓励引导资本、人才、技术、产权等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合理流动。(三)合作目标结合闽东北区域发展实际,增强合作意识,突出合作重点,深化合作机制建设,落实合作措施,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支撑体系,形成区域合作、联动发展格局,把闽东北区域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切实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到2015年区域合作总体目标是:实现合作项目5000个以上,协作投资额1000亿元以上,经过5年努力,闽东北五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接近或达到50%。根据上述合作目标,闽东北区域合作应突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突出新增长区域培育。发挥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增强对宁德、莆田、南平、三明等区域和平潭综合试验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总体要求,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区域合作有序发展。实施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加快闽江口、环三都澳、湄洲湾(北岸)、武夷新区、三明生态工贸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兴化湾南北岸等新经济增长区域建设。专栏3:闽东北六大重点发展区域功能定位:1、闽江口重点发展区。以福州中心城市为核心,以罗源湾、江阴半岛为两翼,加快城市和港口建设步伐,推进临港工业发展,推动成为集装箱和大宗散杂货运输相协调的国际航运枢纽港,提升省会中心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环罗源湾区域的能源、冶金及压延加工和机械装备制造等发展重点,充分发挥江阴港区的远洋集装箱运输功能,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对台产业合作基地,推动形成现代制造业密集区和城镇集聚区。2、环三都澳重点发展区。统筹环三都澳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科学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加快通达内陆省份的重要通道建设和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溪南、赛江、漳湾三大临港工业片区,引导石化、冶金、能源、装备制造业及港口物流等临港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培育海洋高新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滨海旅游业。加强与浙西南、赣东北地区区域合作,主动接受福州、温州等地辐射,建成连接长三角的前沿区域、内陆地区便捷出海口、海峡西岸东北翼富有竞争力的新增长极。3、湄洲湾(北岸)重点发展区。按照国家级开发区的规范标准,集中要素资源全面开发建设湄洲湾北岸,全力提升和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引进中央属企业、省属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参与临港产业建设,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强力支撑湄洲湾北岸迅速崛起,争取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4、武夷新区。以高速铁路、公路、空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闽浙赣结合部的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服务周边地区发展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整合、优化、提升武夷山市、建阳市功能布局,打造“宜创、宜业、宜养、宜游、宜居”新兴中心城市。培育山水观光、养生度假、文化体验、民俗风情旅游等品牌,构建大武夷旅游经济圈,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我国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着力发展节能低碳的资源深加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创意、旅游等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生物制药、环保等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海峡西岸新兴产业基地。5、三明生态工贸区。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突出永安一三明市区一沙县主轴发展,向东南、西北两翼拓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承接台湾和沿海产业转移,依托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清流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强化与台湾现代农业、林业的深度对接与合作。依托沙县金沙园等工业平台,加快发展冶金及压延、林产加工、机械及汽车制造、矿产加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成海西先进制造业重要发展区域。依托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开发休闲、安养、文化旅游精品,发展山水观光旅游业,建设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6、平潭综合实验区。围绕“把平潭综合实验区建成两岸人民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目标,统筹考虑平潭岛、福州江阴工业集中区、长乐空港工业集中区的产业分工,明确功能定位,加快产业发展区、国际旅游发展区、城市及文化教育发展区、生态保护区等功能区建设。突出对台产业合作,吸引台湾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旅游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低碳发展示范区,营造两岸同胞生活就业宜居环境,建设现代化的新兴海岛城市和两岸合作特殊区域。二是突出四大领域合作。根据闽东北区域内部资源差异性、互补性特征,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和谐生态、生产要素等领域的合作。到2015年力争形成以下良性合作效应:共同推动区域规划相互衔接,形成规划联动效应;共同推动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形成交通联结效应;共同推动产业合作,形成产业链联接效应;共同推动区域无障碍旅游业发展,形成旅游联动发展效应;共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形成和谐生态发展效应;共同推动区域科技协作,形成科技联动发展效应。四、主要任务(一)强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强化闽东北区域交通项目合作与对接,构建基础设施合作支撑体系。加强基础设施项目与全省、各市区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和规模效益。实施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发展战略,促进沿海港口资源向闽东北内陆区域、海西周边区域等腹地延伸。1、铁路建设合作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功能配套、高效便捷的原则,推动闽东北区域铁路项目合作建设,“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南三龙、浦建龙梅、衢宁、合福高速铁路延伸至平潭、宁古快速铁路、南平东支线铁路改造项目;积极推动鹰厦线、外福线等既有铁路线路改造,做好铁路规划布局与港口、高速公路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2012年建成向莆铁路和湄州湾南北岸、罗源湾南北岸、福州江阴、宁德白马等港口支线铁路,2014年建成合福高铁武夷山至福州段、南三龙、浦建龙梅等干线铁路。加快建设向莆铁路莆田段和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福厦铁路仙游客运站,确保“十二五”初期建成投入使用,形成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地区的“一纵一横”快速铁路网络。认真做好省、部确定的新一轮铁路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优化宁福厦漳快速铁路和沿海货运专线的线路走向和站点布局;积极推进兴化湾南岸铁路支线、仙(游)龙(岩)高速铁路项目及重点园区、物流园区、重点码头的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充分发挥新建铁路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2、公路建设合作强化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项目合作,建立快速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继续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沈海线福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建成宁武高速(宁德至武夷山)、京台高速建瓯至福州段、长平高速(长乐至平潭)高速、松溪至建瓯高速、沈海线福泉高速公路莆田段扩建工程、莆永高速公路莆田段、沈海复线莆田段、沈海复线福鼎至连江段,开工建设兴化湾至重庆高速公路莆田段,与向莆铁路一起构成莆田重庆综合运输大通道。推动省道201线改建工程、市际乡村对接公路建设,推进普通公路与沿海港口、重点旅游区、县城等连接线建设,改造莆田经永泰至尤溪公路为高等级公路,提高县、乡公路网等级,形成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重点,快速便捷的闽东北区域交通网络。3、空港建设合作加快福州长乐机场扩建、武夷山新机场前期工作,完善两岸空中客运直航条件,实现武夷山航空口岸对台直航入境人员落地签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武夷山新机场、福州机场二期,构筑以福州机场为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干支结合的机场布局体系;建成三明沙县、平潭流水、宁德霞浦、莆田北高4个支线机场。推进空港联合与重组,推进两岸空中客货运直航市场开发,增开国内外新航线,加快机场快速通道建设,提高机场服务水平和航空综合运营能力。4、港口建设合作港口合作重点是扩大“区港联动”覆盖范围,加快“陆地港”建设,发展大型集装箱和大型散货码头,加快建设散货储运中转基地,打造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海峡西岸北部、中部港口群。按照福建省港口资源整合与发展思路,闽东北区域在完成湄洲湾(南北岸)港口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要加快推进福州港整合,形成以福州港为主体,覆盖三都澳、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北岸,建成以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实现福州与宁德港口资源的有机整合。福州港重点突出江阴港区、罗源湾港区、松下港区;莆田港重点突出湄洲湾秀屿港区、东吴港区以及兴化湾南岸港区建设;宁德港重点突出三都澳、赛江、三沙、沙埕港及其作业区建设;平潭岛重点依托江阴港区、长乐空港集中区,加快金井-吉钓岸段港口物流保税区建设。要加强沿海港口规划,促进沿海港口功能的科学分工、合理布局,实现以港口带动工业、港口物流业发展,凸显闽东北区域港口资源优势和海上运输优势,形成以港口为依托,连接高速公路、高(快)速铁路、省级干线公路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5、内河航运合作充分发挥闽江“黄金水道”优势,推进闽江内河航道整治和码头建设。以闽江干流四级航道为依托,以南平枢纽港为中心,加快闽江下游水口坝下航道整治工程以及建溪、富屯溪、沙溪航道整治,抬高水口坝下水位,组建集装箱船队,与沿海港口对接,实现闽江航道南平段常年通航,建成山海协作的重要通道,拓宽港口服务半径。6、能源建设合作加快宁德、福清核电项目建设,推进三明核电、南平核电、莆田核电、宁德第二核电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争取列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工建设LNG5#6#储罐工程,加快大唐火电三期(宁德)、邵武火电热电项目、福建LNG二期输气管网福州至宁德输气干线、中海油300万吨/年LNG及综合利用项目、沙县燃气发电厂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福州至南平、三明段。适时启动海西宁德工业区炼化一体化项目。全力推进湄洲湾煤炭储运基地项目宁德大唐1000万吨/年煤储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新型超超临界火电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推进盘屿500万吨商业储备油库及宁德1000万方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前期工作,到2015年基本形成在亚太地区有较大影响的油品储运基地。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争取开工永泰凤际抽水蓄能电站、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适时启动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二期项目前期工作。科学有序地推进陆上风电项目,加快平海湾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中海油福建应急抢维修中心、中海油汽车新能源项目、燃气汽车改制造基地建设。大力发展LNG冷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努力形成在东南沿海有重大影响的辐射能力强劲、门类基本齐全的低碳清洁能源基地。启动“大电网”联通工程,加快500千伏主干输电网架和特高压网架建设,构筑沿海双通道、南北双环网的500千伏超高压电网,强化与华东电网的联网,形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辐射县(市、区)的220千伏网状结构,构建安全、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二)强化区域产业合作根据闽东北区域产业发展基础,加强优势产业分工,促进产业合作,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物流产业、旅游产业、农业产业,提升闽东北区域产业竞争力。1、构建先进制造业分工合作体系-加强三大产业带建设。沿海产业密集带,以福州、莆田、宁德和平潭综合试验区为重点,推进“沿海集聚、山区集中、山海联动”发展模式,以沿海产业密集区为主体,以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台商投资区为依托,强化产业集聚,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山海产业联动带,引导沿海产业有序地向南平、三明等地转移,形成沿海、山区联动发展的效应,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福州-南平-三明-邵武产业联动带,向江西南昌等地延伸,拓展福州经济腹地;宁德-周宁-政和-浦城产业联动带,向江西中部地区延伸,拓展三都澳港口腹地;莆田-三明产业联动带,向江西中南部延伸,拓展湄洲湾港口腹地。产业互动合作带,以闽东北区域工业园区为依托,以承接区内外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快宁德、南平、三明与浙南产业对接,加快南平、三明与东南沿海临港重化工业、滨海旅游业、物流产业对接,形成区内主动融入、周边地区相互配套的产业协作带。专栏4:闽东北六大区域制造业发展重点:闽江口区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石化、冶金、汽车、纺织、造船等临港产业,推进中化福清江阴重油催化热裂解(CPP)、福州化工产业搬迁改造、LED产业基地、金属深加工以及高新区建设,培育壮大显示器、计算机及外设、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塑胶及金属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集群。环三都澳区域:重点发展冶金、石化、机械、船舶、机电、轻工等产业,推进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福建(宁德)沿海大型钢铁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电机电器产业集群。湄洲湾北岸:重点建设LNG产业园、国家级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国投石门澳经济开发区、东吴浆纸产业园、笏石工业园、佳通工业园、大型钢铁基地、能源基地等临港工业园,大力推进秀屿港区、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盘屿作业区和国际硬木产业园、海西国际航运中心等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努力形成35个百亿产值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临港产业集群,成为带动海峡西岸中部地区跨越发展的强大增长极。武夷新区:积极承接符合环保要求的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着力发展节能低碳的资源精深加工、机械装备、光电、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生物制药、环保、新材料、轻纺、创意等新兴产业,吸引区外企业落户,形成初具规模的总部经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新兴产业基地。三明生态工贸区:重点发展金属深加工、化工新材料、林产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建设机械装备和工业用纺织品生产基地,推进金沙园机械装备产业基地、永安纺织产业集群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林产、纺织等重点产业集群。平潭综合实验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商贸加工业(台湾半成品深加工)、海洋产业(水产加工、船舶修造、精致农渔业)和现代服务业(不属制造业),争取在面板、电动汽车、自行车制造、食品加工等闽台产业合作取得突破。-强化产业集群建设。围绕福建省委提出“建设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突出湄洲湾北岸石化产业集群、融侨开发区光电显示产业集群、福州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青口汽车产业集群、宁德电机电器产业集群、长乐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江阴工业集中区、海西宁德工业区、湄洲湾国投经济开发区等一批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成长型产业基地建设。突出抓好现有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强生产性服务体系、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引导区域内部各类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专栏5:“十二五”期间闽东北区域重点培育产业集群:福州显示器产业集群、福州计算机及外设产业集群、福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宁德电机电器产业集群、宁德冶金产业集群、宁德船舶修造产业集群、长乐纺织产业集群、莆田纺织鞋服产业集群、莆田食品医药产业集群、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莆田能源产业集群、莆田木材浆纸产业集群、莆田化工产业集群、福州塑胶产业集群、福州石化产业集群、南平林产加工产业集群、三明林产加工产业集群、莆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三明机械及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南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三明纺织产业集群、南平电线电缆产业集群。-推动海峡两岸产业深度对接。重点对接台湾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新兴产业转移,推进闽东北区域若干产业集中区与台湾产业对接,增强对台湾产业招商引资竞争力与对接承载能力。平潭综合试验区要积极探索“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两岸合作新模式,重点吸引台湾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投资,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取得新突破。莆田、南平、三明市要加快建设台商投资集中区或专业园区,承接台湾生物、食品、电子、创意、机械等产业转移。-引导沿海产业有序转移。实施闽东北区域内产业园区共建模式,在现有已批准的若干省级工业园区基础上,在莆田、南平、三明、宁德等地选择若干个园区,有序引导沿海地区机械电子、轻纺织造、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向共建园区转移;引导行业内龙头企业、关联配套企业、自主品牌企业,向共建园区集聚;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条件,符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要求,能耗低、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向共建园区转移,推进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闽东北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构建物流产业联动发展体系-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发挥闽东北区域对台优势和联接内陆地区出海通道功能,依托沿海深水良港,建设若干个物流节点和一批现代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大型配送中心,构建畅通快速便捷的物流进出口通道,扩大沿海港口经济聚集区向内陆地区的辐射能力。加快建设武夷山、沙县“陆地港”,推动江西省参股投资宁德港、江阴港、湄洲湾东吴港区深水泊位建设,构建干散货物进出口通道。专栏6:闽东北区域物流业发展重点:福州:按照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功能定位,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效应,依托铁路、高速公路、海港、航空和内河运输网络,建设综合性物流园区及各类专业性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依托江阴保税港区,实施区港联动,建成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物流集散地、转口贸易型物流基地和进出口货物分拨中心。南平: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陆地港,重点建设武夷新区物流园区、南平中心城市物流园区、浦城荣华山物流园区等三个区域型综合性物流园区,积极发展专业型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通过城际间便捷的交通网络和顺畅的信息系统,构建高效便捷、功能完备、货畅其流、集散有序、布局合理,融市域物流圈、省级区域性物流中心、跨区域物流大通道为一体的现代物流网络。宁德:以环三都澳深水港口开发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横屿综合性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前期工作,发展港口仓储、保税物流、配送联运、集装箱运输、商务贸易、保税加工等为主的港口服务业,建成现代港口物流中心、电机物流配送中心、煤炭接卸集散中心等。莆田:按照物流节点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的布局模式,主动与台湾及国内外其他先进地区现代物流业衔接,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船务公司参与港口物流建设与经营,加快组建湄洲湾(海西)国际航运企业,大力开拓国际海运航线;加快组建海西国际航运物流园区,促进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的发展。重点建设罗屿铁矿石物流基地、莆头木材物流基地、盘屿油品物流基地、秀屿LNG物流基地和东吴煤炭物流基地等湄洲湾北岸地区大型“五行”物流基地,努力将莆田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辐射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三明:重点建设闽西北(沙县)物流园区和三明城市物流园区,推进三明陆地港、钢铁物流中心、农资物流中心、粮食仓储物流中心、两烟物流中心、华油仓储物流中心、工业物流中心、闽赣(建宁)边贸物流中心等建设。平潭综合试验区:设立平潭物流节点,发展面向台湾及跨国企业的高端物流分销配送体系。建设吉钓港保税物流园区,优先支持台资企业发展低温保鲜物流,提高港区物流管理信息化及增值服务水平,发展连接福清江阴保税港区、长乐空港集中区与台湾各港口的物流体系,推动综合试验区物流业的发展。-筹建物流协作联盟。共同制定闽东北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政策,营造物流产业发展环境。整合区内外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空港、海港和信息港优势,建立健全包括基础设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数据交换平台、行业信息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在内的物流信息平台;做强物流产业,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吸引省内外物流公司投资,推动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物流人才培育和交流,采用物流企业合作与联盟方式,整合物流资源,发挥现代物流业在闽东北区域合作中的作用。-推动物流联动发展。营造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和运作的良好环境,加快区域物流合作与交流,培育和发展区域性商品物流市场,促进闽东北与闽西南、周边与内陆地区物流业紧密对接、协调发展。依托福州与台北、莆田与台中、宁德与基隆的友好往来,加快港口物流节点和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吸引台湾物流企业到闽东北地区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配套基地、物流中心,促进两岸物流业共同发展。3、构建旅游产业合作发展体系围绕“做大做强闽东北旅游产业、打造海峡西岸旅游品牌”目标,加强旅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共同打造绿色山水与蓝色滨海交相辉映的精品旅游区域。-共同谋划旅游合作蓝图。按照闽东北五市旅游协作规划纲要精神,围绕“一体两群三轴”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体”即构建闽东北区域旅游发展联合体,以福州为龙头、其余四市一区为基础,打造海西区核心旅游目的地。“两群”即培育两大旅游产业群,以南平、三明市为主体的“闽西北旅游产业集群”和以福州、莆田、宁德、平潭为主体的“闽东旅游产业集群”。“三轴”即贯穿三大旅游发展轴,包括三明、南平、福州走向的“东西向旅游发展轴”,宁德、福州、莆田、平潭走向的“东部蓝色海滨旅游发展轴”和南平、三明走向的“西部绿色山水旅游发展轴”。闽东北区域共同编制区域旅游合作规划,制定旅游合作互惠互利政策,优化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联合旗舰”和无障碍旅游经济圈。专栏7:闽东北区域旅游资源特征: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省会都市风光,融山海风光、温泉景观、闽都文化为一体;南平:丹霞奇观,世界双遗产,闽江之源,理学之邦;宁德:山、海、川、岛奇观,独特的水域风光和丰富多彩的畲族文化;莆田:妈祖文化、海滨风情、九鲤湖、南少林、工艺美术城、仙水洋等;三明:森林与岩溶地貌,水上丹霞,客家祖地,红色文化旅游区;平潭综合试验区:海滨沙滩、海蚀地貌,拥有石牌洋、海坛天神、坛南湾等景点。-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根据闽东北区域旅游资源特点,精心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线路。以“东西向旅游发展轴”为核心,“东部蓝色海滨旅游发展轴”和“西部绿色山水旅游发展轴”为双翼,推动“蓝色海滨”、“绿色山水”两大旅游品牌建设,建成包括以闽都古郡、妈祖故里为代表的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以平潭岛、湄洲岛、太姥山、武夷山、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等为代表的山海精品旅游线路;以福州鼓山、莆田九鲤湖、宁德白水洋、南平武夷山、三明大金湖为代表的生态精品旅游线路,共同打造山海融合、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共存,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休闲目的地,促进闽东北区域山水休闲度假、休闲旅游、文化旅游、温泉旅游、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武邵泰高速公路沿线旅游产品打造,重点推进邵武和平古镇、天成奇峡,顺昌宝山、合掌岩石窟、华阳山,将乐龙栖山等景区建设,形成武夷山-邵武-泰宁-将乐-顺昌-福州的海西绿三角之旅精品线路。加快宁武高速公路沿线旅游产品打造,重点推进莆田湄洲岛、屏南白水洋、福安白云山,政和佛子山,建阳武夷森林狩猎场、大宋文化博览园等项目建设,形成莆田-福州-宁德-屏南-政和-建阳-武夷山的海西养生体验之旅精品线路。以合福高速铁路建成通车为契机,加快构建厦门(漳州)-莆田-福州-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武夷山-泰宁的世界级精品旅游线路。-共同推动两岸旅游合作。着力加强与台湾旅游机构的交流合作,深化两岸旅游景区对接,共推海峡旅游精品线路,做大“海峡旅游”品牌。提升“小三通”黄金通道,增强中转衔接服务功能,扩大大陆居民从闽东北口岸赴台旅游。积极开拓台湾旅游市场,加强入台旅游推介,扩大台湾同胞来闽旅游。加快两岸旅游合作平台建设,推动武夷山机场建成两岸客运直航点,深化“两山(武夷山阿里山)两水(大金湖日月潭)两马(马尾马祖)两岛(平潭金门)”对接,拓展台湾旅客市场,建成两岸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依托妈祖文化的纽带作用,加强闽台旅游合作,努力将湄洲岛建设成为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和海西度假胜地。-共同推动旅游市场营销。联合制作闽东北区域旅游宣传资料,提升区域旅游品牌影响力;联合举办旅游推介会或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博览会、贸洽会等;联合举办黄金周旅游新闻发布会,加强互联网旅游宣传,设立闽东北区域旅游信息平台,互推、互享旅游信息资源,共同树立旅游品牌和形象。-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加强旅游交通合作,开辟旅游车辆“绿色通道”,对合作区域其他地市的旅游车辆享受当地旅游车辆入城、入景区同等待遇;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制定合作区旅游行业管理办法,五市可交叉或联手进行旅游企业质量检查、旅游安全检查、星级旅游饭店管理,提高闽东北区域旅游产业的服务水平。4、构建农业产业合作发展体系立足闽东北区域农业资源优势,联合拓展农业合作领域,推进农业合作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