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黄骅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北省黄骅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北省黄骅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北省黄骅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北省黄骅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骅中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近几年出现“反向春运”现象,就是年轻人把老家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 节后再送回老家。完成下列各题。1. 下列与春运现象的产生相关性最小是( )A. 经济发展差异B. 传统思想观念C. 平时假日较少D. 自然环境差异2. 有关“反向春运”说法正确是( )A. 对城市不存在任何压力B. 利于缓解运输压力C. 与人们的观念转变无关D. 利于减少家庭支出【答案】1. D 2.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流动。【1题详解】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由于春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日,外出人口返乡导致了春运现象,外出务工人口返乡导致的春运现象不是区域环境质量差异大,D正确。【2题详解】反向春运是人口流动的短期行为,对城市负担和环境影响小,但不是无任何压力,A错误。反向春运与春运的方向正好相反,有利于缓解运输压力,B正确。回家过年是传统观念,在城市过年需人们转变观念,C错误。老人和小孩到城里过年,往返人数增多,增加支出,D错误【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下图a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状况图”,图b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 关于图a中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B. 人口数量增长较缓C. 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4. 图a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b中的()A. 阶段B. 阶段C. 阶段D. 阶段【答案】3. B 4. B【解析】试题分析:【3题详解】距左图可知,该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8%和0.42%,二者差值即自然增长率为0.38%,说明该地人口增长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人口呈正增长,但增长速度缓慢。【4题详解】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目前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这种类型。从右图来看,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8%、0.6%、0.2%,属于现代型。考点:人口自然增长下左图示意某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变化,下右图示意该地迁入人口年龄构成。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5. 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持续增加B. 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C. 人口总量最少的年份是1992年D. 人口总量最多的年份是2013年6. 有关该地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地区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水平低B. 该地区净迁入率变化的原因是自然增长率下降C. 净迁入率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出现大量失业人口D. 净迁入率的变化减缓了该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7. 图示信息反映该地( )A. 经济发展水平低B. 该地外来人口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C. 需增加幼儿园数量D. 该地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答案】5. D 6. D 7. C【解析】【5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992年-1995年,该地人口迁出率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所以,在这段时间,该地总人口数减少,A、C错误;1998年后,该地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而人口开始迁入,且迁入率逐渐增大,人口迁入成为本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B错误;图示时间内,自1995年起,人口总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所以,人口总量在2013年最高,D正确。【6题详解】该地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直至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老龄化逐渐明显,而人口迁入缓解了老龄化速度,D正确;而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是因为经济发达,造成劳动力短缺,A、B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D。【7题详解】根据“年龄结构图”分析可知:0-4岁人口比重较大,所以,需要增加幼儿园数量,C正确;根据上面题目可知,该地外力人口迁入多,说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图中显示该地外来人口中女性比例低于男性;图中对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比例没有显示,无法判定D项。据此分析本题选C正确。【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8.读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示意图,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水循环的变化以及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描述正确的是A. 水汽蒸发减少 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B. 地表水下渗增加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 地表径流增加 根治城市内涝问题D. 大气降水减少 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答案】B【解析】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土壤水分含量大,水汽蒸发可能增加,城市气温日较差减小,A错。地表水下渗增加,湿地调节功能增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对。地表径流减少,缓解城市内涝问题,C错。不影响大气降水,缓解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D错。下图示意1981-2008 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与城市平均人口数量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9. 图中表示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城市平均人口数量的数字序号依次是 ( )A. B. C. D. 10. 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是( )A. 中小城市大量涌现B.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D. 城市人口增加【答案】9. A 10. C【解析】【9题详解】读图,1981年,我国的城市数量不会接近0,城市平均人口数量变化也不可能接近0,所以是城市化水平。随着我国城市政策的完善,城市数量由初期逐渐增长,到数量稳定,曲线比较符合。1981年到1995年,由于城市数量的增长快,又有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我国城市平均人口增长数量呈下降趋势。沿海经济开发区建立后,大量民工涌入城市,城市平均人口增长呈加快趋势,曲线符合。所以A对。B、C、D错。据此分析选A。【10题详解】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或增加是城市化最重要的标志,据此分析选C。【点睛】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化的本质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是高消费群体聚集所在。城市化使得大批低收入居民群体转变为高收入居民群体,因此城市化过程又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越来越多的国民在发展中享受到实惠的过程。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左下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右下图示意地租变化曲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 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A. 西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B. 西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C. 东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D. 东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12. 右上图中曲线能反映左图中甲乙一线(虚线)地租变化的是( )A. B. C. D. 13. 影响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因素B. 经济因素C. 历史因素D. 环境因素【答案】11. A 12. D 13. B【解析】【11题详解】重化工业应布局在河流下游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依据图中重化工业布局在东南方向合理可以判定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选A。【12题详解】地租高低受距城市中心远近、交通是否便利的影响,甲乙一线越靠近城市中心,与交通线的交汇点地价越高,据此选D。【13题详解】城市功能区的主导功能及组合取决于各功能区的实际付租能力,也就是受经济因素影响,据此选B。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4. 图中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 乳畜业B. 季风水田农业C. 游牧业D. 商品谷物农业15. 图中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 地形B. 市场C. 交通D. 劳动力【答案】14. D 15. B【解析】试题分析:【14题详解】图中地东欧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选D正确。【15题详解】图中地,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于多汁牧草生长;城市密集,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以乳畜业为主;主导因素是市场。选B正确。考点: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约为2 100万(2018年数据),国土面积为590 750平方千米,主要生产稻谷、木薯、玉米等,粮食基本自给;畜牧业以养牛为主,盛产驼峰牛。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6. 图示国家地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商品谷物农业B. 大牧场放牧业C. 季风水田农业D. 热带迁移农业17. 图示国家发展高效农业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 )A. 加大科技投入B. 扩大种植面积C. 增加劳动力投入D. 加大农药使用量【答案】16. B 17. A【解析】【1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图示国家地广人稀,地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面积广阔,有利于发展畜牧业,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故选B。【17题详解】该国是马达加斯加,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要发展高效农业,急切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故选A。读北京市农业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8. 导致和农业圈农业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B. 劳动力C. 地形D. 土壤19. 近年来,和农业圈的功能呈快速下降趋势的是( )A. 粮食供应B. 蔬菜生产C. 美化环境D. 调节气候【答案】18. C 19. A【解析】【18题详解】读图,根据图例名称分析,是山区生态涵养农业圈,是远郊平原农业圈,和农业圈农业类型差异主要是山地和平原的地形差异造成的,C对。【19题详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农业圈主要为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发展城郊农业,以蔬菜、肉、蛋、奶的生产为主,粮食供应的功能呈快速下降趋势,A对,B错。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不是和农业圈的主要功能,C、D错。20.下面四幅图表示我国南疆的棉花、松嫩平原的甜菜、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垂直农业、美国的农业区域专门化生产形成的主导因素,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棉花甜菜垂直农业区域专业化B. 甜菜棉花区域专业化垂直农业C. 棉花甜菜区域专业化垂直农业D. 甜菜垂直农业棉花区域专业化【答案】C【解析】【详解】我国的南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影响这里种植业(包括棉花在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灌溉水源,即图应该是我国南疆棉花生产的主导因素。甜菜喜温凉、,适合生长在热量较少的北方,即图应是松嫩平原甜菜生产的主导因素。美国的农业区域专业化是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农业生产专业化方式,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都是科学技术革命的成果,故图的农业技术改革应该是美国农业区域专业化形成的主导因素。五台山一带的垂直农业是由于海拔不同,引起热量分布的垂直变化,进而使不同的海拔高度的农作物品种也明显不同,所以图的地形因素应该是垂直农业形成的主导因素。据此分析选C。【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3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等。21.2018年,宁夏枸杞产量达8万吨,占全国的60%。根据枸杞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可把宁夏划为枸杞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从而为枸杞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回答问题。 宁夏枸杞的适宜种植区区别于不适宜、次适宜区的突出区位是( )A. 热量条件B. 降水条件C. 光照条件D. 水源条件【答案】D【解析】宁夏位于西北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源。枸杞的适宜种植区区别于不适宜、次适宜区的突出区位是水源条件,D对。热量条件、降水条件、光照条件不是主要限制因素,不是主要区位差异,A、B、C错。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回答问题。22. 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不包括 ( )A. 土地广阔,便于机械化耕作B. 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C. 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D. 低温时间长,病虫害少23. 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 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B. 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C. 风沙危害,土地荒漠化D. 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24. 当地人们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残留茬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 ( )减少风的侵蚀 防止冻土扩大 增加土壤水分 降低地面辐射A. B. C. D. 【答案】22. C 23. C 24. 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等相关内容。【22题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农垦区所在的纬度较高,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光热条件不足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23题详解】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类不合理的开垦,会导致生态失衡,引起土地荒漠化。【24题详解】在田间残留茬的方法,能增加地面摩擦(减少风的侵蚀力);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水分。台湾青枣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果实富含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近年来,福建将其作为短、丰、快的新兴果树种类加以引种推广。下图为根据青枣因冻害减产的数量制作的福建省台湾青枣种植区脆弱性区划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5. 福建省农民大面积引种栽培台湾青枣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市场广阔科技发达A. B. C. D. 26. 福建省脆弱性较高的青枣种植区分布在( )A. 西部B. 西北部C. 东北部D. 南部【答案】25. B 26. D【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种植业发展的条件。【25题详解】根据材料,台湾青枣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福建省位于亚热带气候区,大面积引种台湾青枣的主要区位优势是气候适宜,对。福建地形多山,不平坦,错。福建将其作为短、丰、快的新兴果树种类推广,说明市场广阔,对。福建科技没有优势,错。B对。【2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福建省脆弱性较高的青枣种植区分布在南部的漳浦、平和、南靖等县,D正确。读“中、日两国在产业链环节的分工情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27. 该产业链在中国生产环节的地域联系主要表现为( )A. 工序联系B. 零部件联系C. 商贸联系D. 信息联系28. 图示产业最可能为( )A. 汽车工业B. 钢铁工业C. 煤炭工业D. 纺织工业【答案】27. B 28. A【解析】【27题详解】中国在该产业链中居于辅助部件生产和组装环节,是零部件与组装厂之间的生产协作关系,故B项正确。【28题详解】汽车生产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众多,可实现跨国生产,充分利用各地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相比钢铁、煤炭和纺织,汽车工业最为有可能,故A项正确。下图为澳大利亚水系分布及各流域年平均径流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9. 根据地理条件分析,、三个流域最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依次是( )A. 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B. 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C. 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乳畜业D. 乳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30. 流域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 地形B. 土壤C. 气候D. 水源【答案】29. D 30. D【解析】试题分析:【29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城市分布集中,最可能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位于墨累-达令盆地,是混合农业。处降水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最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D对。【30题详解】流域位于墨累-达令盆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源,D对。盆地内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热量充足,雨热不同期,不是主要限制因素,A、B、C错。考点:区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业限制因素。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1. 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A. 冬雨夏干B. 全年高温多雨C. 雨热同期D. 全年高温少雨32. 下面四幅图中能反映阴影部分所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的农业产值结构与商品率特点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31. C 32.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气候特征,总体难度一般,基础性强。【31题详解】根据图示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沿海地区,故判断为水稻种植业,这些地区的气候均为雨热同期的季风或者热带雨林气候,故选C。【32题详解】根据图示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沿海地区,故判断为水稻种植业,该农业地域类型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较小,劳动力投入较多,以粮食为主,商品率低,符合A图所示,故选A。左下图为我国某地农业产值构成图,右下图为该地基塘生产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3. 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属于A. 种植园农业B. 乳畜业C. 混合农业D. 商品谷物农业34.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优点是A. 可以节约用水B. 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C. 可促进区域城市化的发展D. 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答案】33. C 34.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33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农业地域类型中既种植水稻、花卉、蔬菜,也养殖桑蚕、发展渔业,属于混合农业。正确答案选C。商品谷物农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或者渔业都占有一定的比重。【34题详解】该农业地域类型中,养蚕的蚕沙和种植甘蔗的甘蔗叶用来喂鱼,鱼塘的塘泥用来给桑树和甘蔗施肥,可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正确答案选D。【点睛】难度较小,基础性知识考查。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35. 甲、乙两图所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 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B. 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C. 混合农业、乳畜业D. 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36. 甲乙两图所示农业共同的区位特点是 ()A. 交通便利B.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C. 靠近消费市场D. 天然草场广阔【答案】35. B 36. A【解析】【35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甲图中主要以畜牧业为主,饲料主要靠天然牧场和作物,说明该畜牧业生产规模大,应该属于大牧场放牧业;图乙,也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单丝料主要来自作物,次要的靠人工牧草,说明该畜牧业集约化程度高,属于乳畜业,故答案选B项。【36题详解】甲、乙两区域的农产品主要以畜产品为主,主要保质期短,因此需要靠近便利的交通,A正确;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天然草场广阔,属于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靠近消费市场 属于乳畜业的特点,故BCD错误。答案选A。读图,回答下题。37. 新西兰粮食以小麦为主,其小麦生产所属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季风水田农业B. 传统谷物农业C. 现代商品谷物农业D. 乳畜业38. 新西兰乳畜业发达。新西兰乳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与欧洲西部相比具有的明显差异是( )A. 气候条件更为优越,更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B. 地势平坦,草场更为广阔C. 交通条件更为优越,有利于产品运输D. 本地市场相对狭小,对外依赖更高【答案】37. C 38. D【解析】37题详解】因为季风水田农业主要生产水稻;乳畜业主要生产对象是动物;新西兰农业发达,生产专业性强,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不属于传统谷物农业,A、B、D项错误;属于现代商品谷物农业,C项正确。【38题详解】新西兰与欧洲西部相比,新西兰是岛国,远离大陆,人口较少,乳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具有的明显差异是本地市场相对狭小,对外依赖更高,D项正确。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条件相似;新西兰多山区,地势起伏大,草场较狭窄;陆运交通条件较差。 A、B、C 错误。蔬菜是重要的基础性商品,与广大消费者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图为20002012年京津冀地区县域蔬菜种植面积变化图(单位为公顷,负值为减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9. 该地区县域蔬菜种植面积变化特点是( )A. 京津周边地区增加较多B. 太行山麓面积减小较多C. 面积增加的县域数较少D. 种植总面积大幅度下降40. 北京、天津等蔬菜种植面积显著下降的原因是( )A. 粮食种植面积增加B. 蔬菜市场需求减小C. 当地蔬菜单位产量提高D. 蔬菜仓储、运输保鲜技术提高【答案】39. A 40. D【解析】试题分析:【39题详解】从图上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除北京、天津的县域外,绝大部分县域蔬菜种植面积都是增加的,尤其是北京和天津的周边地区;太行山麓种植面积也在增加;面积增加的县域数较多;种植总面积大幅度上升。选A正确。究其原因主要是【40题详解】北京、天津两市城镇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增大,但由于两市地价较贵,而蔬菜仓储、运输保鲜技术提高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使北京和天津周边地区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北京、天津两市主要的产业以第三、第二产业为主,不可能会增加蔬菜的种植面积。选D正确。考点:考查读图能力及农业区位因素。二、综合题。41.日本九州岛一个7英亩的水稻农场建立了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这种农业的地域类型属于_农业,我国_地区适合建立这种模式。 (2)简要分析该农场发展这种农业模式的有利条件。 (3)简述这种农业模式的特点。【答案】(1)混合秦岭淮河以南(南方,珠江三角洲) (2)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日本人多地少,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不利条件:水旱、台风等气象灾害较多;日本农村劳动力少;工资水平高。(3)形成湿地稻田养鱼、养鸭复合生态系统,农业产出大;农产品多样化,对市场的适应性更强;农业生产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化肥,环境效益大。【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1)图示模式是以水稻种植和鸭子、泥鳅养殖为主的混合农业,而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2)农业生产条件主要从自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3)农业生产特点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42.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年份(年)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19601004012482012100274132(3)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答案】(1)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2)D地 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交通比较便利。(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解析】【详解】(1)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两方面分析。从资源角度看,城市化快速发展会加剧资源环境的压力,表现出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方面,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产业活动增多增强环境污染加重,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在人类生活方面表现为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能同步,造成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居住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2)高级住宅区应建在上风上水位置,并且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结合图示可知,根据图示的风频图可知,图中四地中,D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地带,空气好;D处靠近文化区,文化氛围好;地势较高,靠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该处临近公路,交通便利,其他三地都不具备这么多优势条件,故四地中,D地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3)图表显示,该市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少,说明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面积增加。具体而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地表被硬化、被高大建筑物覆盖,绿地减少,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点睛】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员增多,增加就业困难;城市绿地少等。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大樱桃(车厘子)是由欧美引种的落叶果树,适宜在海拔300600米生长,喜温喜光,需保水透气,最怕涝害和倒伏。山东烟台附近地区是其主产区(见下图)。当地大樱桃采摘期为春末夏初,果品低温保存效果好。大樱桃被誉为“水果中的钻石”,具有营养、药用和抗衰老的价值,2000年被确定为“绿色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运销手段不断改进,大樱桃产业发展前景光明。(1)分析烟台成为我国大樱桃主产区的自然原因。(2)简述烟台大樱桃成为“绿色食品”的自然原因。(3)指出烟台大樱桃产业发展前景光明的依据。【答案】(1)地形为平缓丘陵,土层较厚,排水良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位于暖温带,积温较高,无霜期长;位于湿润区,降水较多。(2)果品成熟期气候寒冷,虫害少,不需用农药;采摘期为春末夏初,不少害虫还未活跃,也可不用农药。(3)大樱桃为绿色食品;营养、药用价值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销售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