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2.7 金蝉脱壳教案3 苏教版.doc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2.7 金蝉脱壳教案3 苏教版.doc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2.7 金蝉脱壳教案3 苏教版.doc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2.7 金蝉脱壳教案3 苏教版.doc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2.7 金蝉脱壳教案3 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备课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自然的奥秘”安排了四篇课文教学内容:本单元由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习作2、练习2组成,其中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少年儿童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装满昆虫的衣袋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科学的志趣。变色龙凭借课文的语言,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金蝉脱壳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认读13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记成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和金蝉脱壳四、五小节。3.会用“名副其实”、“绘声绘色”说话和造句。4.积累歇后语。5.学习看图说话。6.感觉祖国的美丽,激发学生环保意识。知道只要留心观察自然,就可能发现某种规律性的东西,进而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三、教学重点1.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意境美。2.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四、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五、教 具: 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 课时5.装满昆虫的衣袋 2 课时6.变色龙 2 课时7.金蝉脱壳 2 课时习作2 2 课时练习2 3 课时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分步揭题。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逐节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三、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部分。(1)指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2、细读第二部分。(25)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细读第2节。指名读第2节。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细读第3节。女生齐读第3节。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细读第4、5节。男生齐读第4、5节。理解诗句的意思。指导朗读。朗读第二部分。3、细读第三部分。(6)齐读第6节。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二、总结课文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反复。押韵。拟人手法。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探索大自然。)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2、引导当堂背诵。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注意:馨、襟、瀚、耘学生描红。五、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的空气 ( )的绿阴 ( )的眼睛( )的翠竹 ( )的松柏 ( )的色彩( )的果园 ( )的风光 ( )的大海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小鸟说:_野花说:_(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板书: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预习作业 班级:_ 姓名:_一、比一比,再组词。禁( )旬( )耘( )拔( )襟( )绚( )酝( )拨(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例:(清新)的空气 (攀登)高峰( )的绿阴 ( )空气 ( )的翠珠 ( )云锦 ( )的果园( )未来 ( )的松柏 ( )回忆 ( )的风光 ( )大海三、照样子完成句子1大自然就像绿色的课本,我在这里收获了许多知识。(1) 就像 。 (2) 。2果园敞开胸怀,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1) 热情地 。 (2) 。四、加标点青山说 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 满怀少年的豪情绿水说 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 显示少年的胸襟五、下面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里的风景点能不使人流连忘返吗? (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简直可以拿来做小孩子的摇篮。 (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 )花丛里的有许多珊瑚珠似的小红豆。 ( )六、乱句成段( )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 )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着而吃鲜荔枝了。( )新发是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我终于有机会到那里吃荔枝了。( )早听说岭南着地方盛产荔枝。七、快乐阅读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 宾)的夏夜。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太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因为它是活动的,所阻比天空的罱色曼为(壮 状)观。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又闪动着,滚动着涌了过来。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缸的颜色变成了浅红。最后,当一切缸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出现了启明星。它又大又亮,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夜色渐浓,城市各处的灯光也(陆续 继续 连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的那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滚动着的珍珠,和天上那一片星光混在一起,真是好看。踩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我怎幺能不感到兴奋和愉快呢?1读短文,划去括号里使用不当的字词。2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3 “我怎么能不感到兴奋和愉快呢?”这句话的意思是4夕阳西下,晚霞美极了。晚霞的颜色有怎样的变化? ( ) ( ) ( )5用“ ”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6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教后记: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次第、有序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而“去打开”的渴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诗歌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情趣,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全诗看,作者神思飞扬,但又似散实聚,关键是作者写作中处处彰显、开拓“去”这个动作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意义内涵。在学生深入理解、朗读、体悟了诗歌意象后,我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进行了诗歌意境的探究“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并以“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这一句作为情感突破口,逐层解构诗歌意境。就这样,学生的审美从“体验”层次顺势上升到“鉴赏”层次。诗中满怀的豪情、宽广的胸襟,成了学生正在扬起的理想风采“绿色”虽然还是“绿色”,“课本”虽然还是“课本”,但“山已不是原来那座山,水也不是原来那个水”。“绿色”、“课本”已经有了新的更深的含义,这是师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义。学生在这里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用别人的态度来反观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别人,用作者的诗情来体悟人生;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学生的阅读心境一下子与文本的语境打通、连接甚而同化。正因为跟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相关,就避免了被动的强加,从而形成对话和个体感悟,实现了内在主动性驱动下的学习活动。这种不设“围场”的课堂其实就是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让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大自然是本无字书,课堂又何尝不是呢?虽然身在小小的教室,孩子们却从生动的诗句中不经意间体察到了“宽广的胸怀”“辽远的视野”“生命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也就在这种和谐的课堂里,学生轻松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打开了大自然的课本 ,也打开了人生的课本。5、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 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2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三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 教学过程:(一)导入。 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 自学课文。2 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正音。莱昂 小溪 纺织娘 厉声 垃圾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2)释词。小溪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二) 理清文章脉络。1 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2 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第( )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第( )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第( )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三) 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3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二教学过程:(一)精读第一段。1 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 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地哪句话来写的?3 齐读第一段。(二)精读第二段。1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2 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3 学习第一层。() 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重点研读第二层。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四)总结谈话。1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2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3 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用人名做题目。相关资料走近昆虫大师-法布尔法布尔(18231915年),通常称作若盎昂利法布尔,年月日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1879年,著名的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议,便传来法布尔已经离开的消息。 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到晚年公认他为昆虫学家;他去世后,人们在一段时间里称他为昆虫学家、作家,后来又把他称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 板书设计法布尔:着迷迷恋浓厚兴趣课前预习习题:一、根据意思写词语。1、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非常美丽。 ( )2、装满了东西回来。 ( )3、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 )4、动作迅速而灵敏。 ( )5、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 )二、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鸭子 ( )甲虫 ( )鞭子( )贝壳 ( )田螺 ( )蝴蝶三、按课文内容填空。1、装满昆虫的衣袋记叙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和( )( )(谁)从小就对昆虫( )的故事,他著有( )。课文写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件是 。告诉我们从小就应该( )( )。我们常见的昆虫有( )( )( )。2、课文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是因为:。告诉人们:,激励小学生从小就要培养_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1、在括号里填叠词。例:心里(甜滋滋 )庄稼( ) 梅子( ) 大雾( )货物( ) 稻谷( ) 天空(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拟人句。(1)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来游去。(2)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3、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亡( )补牢 杀( )吓( ) ( )到成功( )假( )威 ( )头( )尾 ( )仗人势( )立( )群 ( )腾( )跃 ( )肠小道( )飞蛋打 ( )歌( )舞 ( )毛蒜皮五、成语宝库。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出包含人体部位的词。千钧一( ) 掩( )盗铃 出人( )地 焦( )烂( )另( )相看 嗤之以( ) ( )( )相依 劈( )盖( )了如指( ) 一( )遮天 一( )了然 ( )蜜( )剑画龙点( ) 扬( )吐气 七( )八( )三( )六( )感人( )腑 瞠( )结( ) 铁石( )肠 ( )( )相照无( )重轻 虎( )熊( ) 语重( )长 昂( )挺( )促( )谈心 摩( )接( ) ( )( )情深 卧薪尝( )鹦鹉学( ) 伶牙( )( ) ( )蜜( )剑( )明( )亮六、写出几条描写做事专注的成语。七、多音字。 long zi cho j pio笼( ) 载( ) 恶( ) 着( ) 奇( ) 漂( )lng zi w zhu j pio笼( ) 载( ) 恶( ) 着( ) 奇( ) 漂( )八、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答: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执着地追求,才能在他从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我们应该学习法布尔那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探索追求精神。教学反思:装满昆虫的衣袋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好奇的两件事,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文章叙述比较简单,但语言描写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一、关于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题目新颖特别,涵义深刻。首先,“满”写出了昆虫之多,而衣袋装满昆虫极为罕见,也好玩无比,文章“眼睛”本身就充满了许多悬念,自然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并产生许多联想:或唤起自己捕捉昆虫的难忘回忆;或想起关于昆虫的有趣故事;或引发玩耍昆虫的强烈愿望;或生发对昆虫的美好向往。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唤起小学生急于阅读文章的欲望,产生阅读期待,而且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和童年的情趣。其次,装满昆虫的衣袋是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充分证明,它与法布尔形影相随、融为一体。完全可以这么说,装满昆虫的衣袋已经成了法布尔人物形象的代名词,成了法布尔迷恋昆虫、热爱科学的鲜明标志。所以,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课题,既是文章重点内容的高度概括,又内在地蕴含着文章的主旨。观看了李老师的课,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值得借鉴:1.用课题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李教师先用一个故事吸引学生,然后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学生:“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热烈:“谁的衣袋装满了昆虫?”“他的衣袋里为什么要装满昆虫?” “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学生思维的机器在一开课就积极运转起来了,整堂课他们自然学得兴趣盎然、主动生动。2.用课题揭示主旨,提升情感学到最后,李老师在课题后加上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_, 还装满了_,还装满了_。让学生填写说话。诸如“还装着法布尔和昆虫的深情”“还装着他对昆虫的热爱”“还装着他对事业的不懈追求”“还装着他对科学世界的无尽的好奇和永远的探索”“还装着他对科学的坚持不懈和执著追求”“还装着他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决心”等答案必将异彩纷呈。既复习了课文内容,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二、关于关键词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用“着迷”、“迷恋”和“痴迷”这三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刻画法布尔喜爱昆虫的人物形象。独立地看,这三个词语分别出现在三个地方。“着迷”是通过法布尔小时候在一天傍晚,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后来经过三天耐心的等待,才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这件事表现出来的,它写出了法布尔对小虫子的喜爱。“迷恋”是法布尔八九岁时去放鸭子,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遭到父母的责骂也依然初衷不改的情况下出现的,进一步写出了他对昆虫的感情。“痴迷”则点明了法布尔一生对昆虫的态度,“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写出了“痴迷”与“成就”之间的内在关系。联系起来看,这三个词语关系紧密。一方面,“着迷”、“迷恋”、“痴迷”意思相近,都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并贯穿在文章的全过程中。另一方面,这三个词语在程度、情感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意思存在着细微的差异,一个比一个深、一个比一个浓,作者把它们分别用在从小对小虫子、八九岁对昆虫、一生对昆虫三个不同的时段和事件上,清晰而准确地表达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渐次加深,这就把一个终生痴迷昆虫、热爱科学的伟大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李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这三个词语,并提问这三个词语能不能换位置,借此让学生理清课文,并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程度。三、关于重点句(1)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小法布尔捕捉“纺织娘”是如何辛苦、不易,课文没有具体描写,只是作了这样的简要的描述。但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却是丰富的内容,如发现的喜悦、等待的烦躁、寻找的艰难、捕捉的不易、收获的快乐等等,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循着想象之路,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走进法布尔的心灵世界。李老师引导学生找到“三天前”“终于”这两个词语来体会他抓昆虫的困难,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他捉到昆虫的心情。(2)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句话中,“放”、“包”、“装”、“打算”等寥寥几个动作的词,就把法布尔爱护昆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迷恋昆虫的小孩子形象跃然纸上。在教学时,李老师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动词,联系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感受,并强化朗读指导,读出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之情。6、变色龙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教学准备: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五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2指读。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会变色课前预习试题:一、学了课文我会填。变色龙,学名( ),因为它能够( ),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本文通过我们( )、( )、( )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三大特点,文末提醒人们应当(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1.变色龙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 )的东西。2.中非工人朋加沙( )向我们介绍变色龙。3.一只( )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4.变色龙果然会变色,我见了之后觉得( )。五、我会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大地 ( )天空 ( )故居 ( )远方( )过去 ( )未来 ( )来人 ( )试题( )前方 ( )猎物 ( )自然 ( )变色龙七、阅读文段,我能行。松 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计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1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松鼠面容 ,眼睛 ,身体 ,四肢 ,尾巴像 。2松鼠为什么最不像四足兽?轻松探究八、今天,变色龙除了指一种动物,还指一种人,你知道指怎样的人吗?教学反思: 变色龙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捕食、变色等生活习性。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同学们走进变色龙的世界,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让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变色龙的特点,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下面我就本节教学谈谈自己的得失一、抓住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本课教材中,变色龙外形特征的描写非常生动,作者按照“总分”的写法,先写出了变色龙“全身翠绿”,然后分别从头部和身躯两部分抓住特点来介绍变色龙,使学生对变色龙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一段描写恰好为学生观察小动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在教学中,我先出示了一张变色龙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特点,学生用一些零碎的词语来表达他们对变色龙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中描写变色龙外形特点的一段话,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变色龙的?通过对三句话的读悟,学生很快理清了作者的观察顺序。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默读这段话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变色龙擦写得如此生动?透过那些表现变色龙特点的词语,学生很快发现了,作者是抓住了变色龙身体各个部位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此时,我趁机引导学生总结出了观察小动物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即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来写。当孩子们沉醉于自己的读书收获时,我适时出示了课前准备好的一幅小猫的图片,让他们仔细观察,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来说一说小猫的特点。图片中的小猫憨态可掬,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自己眼中的小猫,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充分发挥远教资源优势,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于变色龙远离学生生活,学生对其捕食和变色的生活习性充满了好奇,仅仅依靠文本资料,很难满足学生的未知欲。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适时演示变色龙捕食的视频,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把文本和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了变色龙捕食的快、准。对于变色这部分内容,我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借助课件,让学生把变色龙放在自己喜欢的地方,让它“变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课文插图的观察,积极调动思维,更深刻的理解了其 “名副其实”的变色本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来源于立足学生认知基础的精心设计,来源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兴味盎然地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中。7、金蝉脱壳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词。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指名朗读。 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 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脱壳后 课前预习练习题: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夜( )降临 金( )脱壳 枝繁叶( )轻( )轻( )( )( )不舍五彩( )( )二、将下列习惯用语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补充完整。( ),攻其不备。 翻手为云,( )。福无双至,( )。捡了芝麻,( )。一波未平,( )。 ( ),败事有余。( ),弃之可惜。 ( ),后无来者。( ),焉得虎子。不经一事,(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 着,每一次,身上的颜色就地变化一次,变成了,变成了。翅膀上出现了、 的斑纹。这段话主要写了。仿写一段其他事物的变化过程。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秋天到了。校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菊花红的黄的白的还有绿的真逗人喜爱在这些菊花中,最*是红菊花。它的茎是墨绿色的,挺得笔直,看上去十分神气;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朵朵红花,花瓣还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像龙的爪子,整个花朵像火红的绣球。人们走到它跟前,总要俯下身子,一边观赏,一边赞美道:“啊,真美!”给第二句话加上标点符号。摘抄文中一个比喻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用“ ”画出描写红菊花茎的句子,用“”画出描写红菊花叶子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红菊花花的句子。五、课外阅读常识填空。“金蝉脱壳”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一个计策,常用来比喻你还知道哪些计策?、在三十六计中,第一计是“”,最后一计是“”。教学反思;金蝉脱壳一课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教学这篇课文我以“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导入,引导学生体会“金蝉脱壳”的引申义。很多男同学接触过“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情绪热情高涨。紧接着,我话锋一转,提问学生“课文中的金蝉脱壳是这个意思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思考。整篇课文重点描写金蝉蜕壳这一奇特动人的过程,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孩子自己读书,勾画蝉虫脱壳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品读文字,不难发现“蝉尾出壳的情景”被描写得最为细致,我让孩子圈出相关动词,朗读体会金蝉动作配合的自然协调。透过孩子们的肢体语言,我知道孩子已经深深投入其中。我播放了一段金蝉脱壳的视频,让孩子仔细观察,思考“这一过程和你想象的一样吗?”孩子们很是兴奋,观察也比较细致。带着惊奇的心情,重新回到文本中朗读体会。并在孩子领悟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采取同台竞争的方式,引导孩子分层记忆,尝试课堂上做到熟读成诵。金蝉脱壳后颜色和翅膀的变化,也让人惊奇万分。在教学金蝉脱壳后的情景时,我采用填表的方式,请孩子填写蝉虫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这样的设计,也是对学生读书是否仔细的一个衡量。总的来说,学习效果还不错。许多平常不怎么发言的同学今天都积极主动发言,让我觉得很欣喜。本篇课文教学,我准备用两个课时完成,但由于课文内容很长,课文中又渗透背诵指导,第二课时时间较为紧凑,课文结束略显仓促。自己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孩子学得扎实这个问题上仍需思考。上完了这篇课文,我提问孩子“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写得那样准确,细致?” 以此启发学生在观察动物时要仔细,并且观察要有重点。为习作2作铺垫。习作2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鸽子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鸽子写得很有情趣的。 2、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掌握写作方法,能按要求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明确训练要求 1谈话激情。 (1)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交了哪些朋友? (2)除了这些人以外,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吗?(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禽野兽) 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当像看待老朋友一样,与它们和谐、友好地相处,甚至还要保护它们。 (3)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对于它,你知道些什么。 2交流归纳。 教师小结:只要是你喜爱的,或者你感兴趣的动物,你都可以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去了解它,去爱护它。 3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读懂习作提示,弄清习作的训练目标。 二、师生互动,描摹观察体验 1画一画。 选择你喜爱的一种动物,把它的外形简要画下来。 1说一说。 你画的动物有什么特点,能介绍一下吗?(要注意动物的特征,可以采用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比喻、拟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