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7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分析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7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分析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7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分析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比较简单的小数比较问题。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从数的发展历程来看,数的产生是先自然数(整数),然后分数,最后小数。教材在编排时遵循这样的顺序,符合“数”发展的进程。许多研究表明,和分数的学习一样,小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要比对小数计算的掌握困难得多,因此教材将小数认识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学习安排在本册,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十进位值制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具体的量(米、分米、厘米;元、角、分)和几何直观图,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第二次学习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扩展,从“量”抽象成“数”进行认识,最终使学生完善对小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概念,称为“小数的意义”。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内容具体安排如下。单元内容的呈现思路与分数初步认识相似,仍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和活动为场景,通过人民币、米制系统、面积、数尺或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教材编排特点。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具体的“量”的角度展开学习历程。教与学的新方法(数学)一书中谈到,认识小数都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一般有两条基本的途径:第一条途径是从记录花钱的数量发展而来的,第二条途径是使用米制系统的经验,即以米制系统作为学习小数的基础。教材的编排正好体现了上述两种途径,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具体的常见的“量”来认识小数。例如,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组图,从质量、价格、体温、身高四方面说明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随后以“量身高”(米制系统)和“购买学习用品”(花钱)为主要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量”的环境下体会、认识小数的含义,不涉及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2)借助直观、半直观模型,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英国沃瑞克大学(Warwick University)的韬尔(David Tall)教授等人分析,数概念是一个典型过程型概念,也就是说它既是过程,又是概念。数概念的这种两重性一方面增加了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层次,使学生在具体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压缩和内化,逐步形成作为对象的概念,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这一理念,在初步认识阶段,设计了人民币、米制系统、面积、数尺或数轴等直观、半直观模型,让学生在熟悉的、有交流内容的、能说出具体事例的情境支持下,对小数概念有了充分的感知,为后续层层剥离表面现象建立概念打下基础。(3)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探索。本单元教材共安排4个例题,内容为“身高问题”“为跳高成绩排名次问题”“购买两种文具问题”和“钱够不够问题”,均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下展开学习,探索和认识小数的含义,充分体现了标准(2011)倡导的理念“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教学建议1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事件中了解小数的含义。德恩特蒙特(DEntremont,1991)认为小数学习的认知过程包括五种不同层次:具体物的层次、操作说明层次、程序的层次、心智模式的层次和抽象层次。一般数学教师往往未能在具体物层次打下良好的基础,就转移到操作说明或程序的层次进行教学,这不仅造成学生在小数学习上的困难,也无法获得小数的概念性知识,同时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与信念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分析可知,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具体情境下的表述,不要急于归纳体会含义;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认知,激活相关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学习的正迁移。2把握小数初步认识的教学要求。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教学应把握以下两点:一是本单元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不要把小数作为一个抽象的“数”来研究,不要出现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应结合具体的“量”和面积、数轴等直观模型来认识;二是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加、减法,仅限于一位小数。3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在教学例2例4时,在问题提出后,均可以放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