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4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1.下列关于分子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B. 衰老细胞中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C. 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D. 吞噬细胞清除病原体与溶酶体有关【答案】D【解析】蛋白质变性是由于空间结构改变造成的,A项错误;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B项错误;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C项错误;吞噬细胞利用溶酶体的水解酶清除病原体,D项正确。2.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基绿、吡罗红分别使DNA、RNA着红色、绿色B. 新鲜菠菜叶肉细胞是观察线粒体的适宜材料C. 质壁分离实验中能观察到液泡体积逐渐变小D. 有丝分裂实验中能观察到染色体移向两极的动态过程【答案】C【解析】甲基绿、吡罗红分别使DNA、RNA着绿色、红色,A项错误;观察线粒体时需使用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被染为蓝绿色,新鲜菠菜叶肉细胞含有绿色的叶绿体,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B项错误;质壁分离实验中细胞失水,液泡体积逐渐变小,C项正确;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细胞经解离、染色等处理,细胞为死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移向两极的动态过程,D项错误。3.独脚金内酯是近年发现的新型植物激素。为研究独脚金内酯在向光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正常生长状态下的水稻幼苗为材料,设置四组试验(如图),A组不做处理,B组施加一定浓度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C组用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D组用GR24+NAA处理。四组均进行同样强度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测量茎的弯曲角度(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结果说明GR24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反应B. GR24的作用可能是影响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C. 实验结果说明独脚金内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GR24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影响向光性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B组与A组相比,可知施加GR24后,植物的向光弯曲程度减弱,D组与C组相比,施加GR24+NAA处理比只施加NAA的弯曲程度弱,因此说明GR24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反应。【详解】B组与A组相比,可知施加GR24后,植物的向光弯曲程度减弱,D组与C组相比,施加GR24+NAA处理比只施加NAA的弯曲程度弱,因此说明GR24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反应,故A正确;C组与A组相比,施加了NAA,植物的向光弯曲程度变大,由此可推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增大,向光性表现越明显。B组与A组相比,施加GR24后,弯曲程度减弱,则可能是植株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而GR24可能是影响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少生长素的合成,故B正确;两重性指的是植物激素在低浓度、高浓度下的作用效果成拮抗作用,而本题并没有涉及到用不同GR24浓度处理植株,故C错误;施加GR24后,弯曲程度减弱,可能是GR24会减弱生长素在顶端的横向运输,使得向光侧和背光侧浓度差减小,这样两侧的生长速度差值变小,则弯曲程度减弱,故D正确。【点睛】本题结合柱状图,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对照实验,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越大进化越快B. 变异的不定向性会导致生物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C.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基因型而不是表现型D.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其进化快慢与基因频率改变有关,种群越大不一定进化越快,A错误;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的不定向性只是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材料,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而实质是选择的基因,C错误;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D正确。5.下列有关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 遗传病患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B.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 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D.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答案】B【解析】遗传病包括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A项错误;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项正确;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例如母亲妊娠前三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可使胎儿产生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这不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而是胚胎发育过程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所致,虽是先天的,但并非遗传病,故C项错误;调查人群中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项错误。6.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研制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 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 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A. 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B. 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会威胁到细胞生存C. 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看,可以视为分解者D. 在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的直接使用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疟原虫对外界食物获取方式是首先形成食物泡,主要是胞吞,胞吞现象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疟原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由此可见,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详解】疟原虫通过胞吞获取食物,胞吞现象体现了膜的流动性,A正确;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会威胁到细胞生存,B正确;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以孢子生殖、有性生殖、裂体生殖繁殖后代,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看,可以视为消费者,C错误;在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D正确。【点睛】注意:寄生者在生态系统中通常作为消费者。7.研究发现,植物的Rubisco酶具有“两面性”,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O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产生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较高CO2浓度环境中,Rubisco酶所催化反应的产物是_,该产物被还原生成糖类的过程还需要_(物质)。Rubisco酶的“两面性”与酶的_(特性)相矛盾。(2)与光呼吸相区别,研究人员常把有氧呼吸称为“暗呼吸”。从反应条件上看,光呼吸需要光,暗呼吸_;从反应场所上看,光呼吸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暗呼吸发生在_中。(3)夏季中午,部分植物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此时光合作用速率明显减弱,而CO2产生速率明显增强,其中CO2产生速率明显增强原因是_。【答案】 (1). C3 (2). H和ATP (3). 专一性 (4). 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5).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6). 光合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有关,气孔关闭会阻止02溢出叶片,高氧浓度下产生光呼吸现象,导致CO2产生速率明显增强【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分析,植物的Rubisco酶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当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生成C3,C3在ATP和H的作用下完成光合作用;当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O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产生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1)据题意可知,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即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二氧化碳的固定,其产物是C3,C3被还原为糖类需要光反应阶段的产物H和ATP。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因此Rubisco酶的“两面性”与酶的专一性相矛盾。(2)“暗呼吸”即有氧呼吸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均能进行,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夏季中午的环境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于旺盛,水分散失严重,植物气孔关闭,此时光合作用速率明显减弱,而CO2产生速率明显增强,其中CO2产生速率明显增强原因是光合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有关,气孔关闭会阻止02溢出叶片,高氧浓度下产生光呼吸现象,导致CO2产生速率明显增强。8.图a表示由甲、乙、丙三种神经元构成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Ca2+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递质;如图b是如图中丁部位的放大图:如图c表示神经元某部位受刺激前后膜电位变化情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如图a中,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甲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为_。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 _的功能。(2)甲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后,乙神经元和丙神经元分别 _(填“兴奋”或“抑制”或“兴奋或抑制”),丙神经元的膜电位 _(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如图b中A测量的电位与如图c中_点的电位对应,其产生的原理主要是_。(4)若抑制甲神经元膜的Ca2+通道。刺激甲神经元,乙神经元不能测到如图c所示的电位变化,原因是: _ 。【答案】 (1). 电信号化学信号 (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 兴奋、抑制 (4). 发生 (5). C (6). K+外流 (7). 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其神经递质不能被释放,不会使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解析】【分析】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识图分析可知,甲神经元释放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乙神经元,使乙兴奋,乙神经元兴奋后释放了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作用于丙神经元,使丙神经元受到抑制。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3、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甲神经元兴奋释放神经递质到乙,因此甲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2)根据题意和识图可知,甲神经元释放兴奋性递质到乙,乙神经元兴奋,乙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到丙,丙神经元抑制,丙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但仍然是外正内负。(3)图b中A测量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故为静息电位,图c中C处表示静息电位,E处表示动作电位。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原因是K+外流。(4)若抑制甲神经元膜的Ca2+通道,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其神经递质不能释放,不会使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故乙神经元不能测到如图c所示的电位变化。【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以及神经递质的类型和作用机理是该题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图分析判断出甲、乙、丙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和电流表测量的电位,这是解决该题的关键。9.请回答下列与生态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1)某地区有一个湖泊几年前受污染严重,湖水臭气熏天,鱼虾销声匿迹,居民避而远之。几年来,当地政府和居民齐心协力,大力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该湖泊呈现出了“春风烟柳”“鱼翔浅底”“水鸟翔集”“晴空鹤排云上”等美丽景象,从而成为居民喜爱的休闲场所。经治理后,该湖泊群落发生了_演替,这说明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和方向。(2)春来“湖水”绿如蓝是大量的藻类植物繁殖的结果,该湖泊中所有蓝藻_(填“能”或“不能”)组成一个种群,调査湖泊中某种藻类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方法是_。(3)湖面水鸟嬉戏交颈,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答案】 (1). 次生 (2). 速度 (3). 不能 (4). 抽样检测(或抽样调査) (5). 物理 (6).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与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类型及作用。(1)演替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分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而发生的。因此某胡泊受到重度污染后,经过治理呈现出了“春风烟柳”“鱼翔浅底”“水鸟翔集”“晴空鹤排云上”等美丽景象,此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蓝藻是由很多种群组成的,因此蓝藻不能构成一个种群,调查种群密度时,调查对象不同,调查方法也不同。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时要用样方法;微生物或藻类要用抽样检测法。而活动能力强的动物要用标志重捕法。(3)关关是水鸟的叫声,而声音属于物理信息,因此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10.小麦的籽粒颜色由A、a与B、b两对基因控制,A、B同时存在时籽粒为黑色,其余为白色。抗白粉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三对基因独立遗传。黑小麦因高营养、高免疫等功能而身价倍增,现用纯合的黑粒不抗白粉病和白粒抗白粉病的两个品种,培育稳定遗传的黑粒抗白粉病的优良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纯合的黑粒不抗白粉病为父本与白粒抗白粉病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播种所有F1种子,严格自交得F2,以株为单位保存F2,绝大多数F2表现为黑粒:白粒=9:7。则母本的籽粒颜色的基因型是:_,F2黑粒植株中的纯合子占_。(2)上述实验过程中,有一株F1植株(G)自交得到的F2,全部表现为白粒。导致G植株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两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用相应的病原体感染F2植株,若表现型为_,则是母本自交;若表现型为_,则是父本的两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3)如果以纯合的黑粒不抗白粉病为母本与白粒抗白粉病为父本重复上述实验,出现同样的结果,即F1中有一株植株自交得到的F2全部表现为白粒,则这株植株产生的原因是_(填“基因突变”、“母本自交”),其可能的基因型是_。【答案】 (1). aabb (2). 1/9 (3). 全部抗病 (4). 抗病和感病(31) (5). 基因突变 (6). AabbRr或aaBbRr【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小麦的籽粒颜色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由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B同时存在时籽粒为黑色,可判断黑色的基因型为A-B-,其余均为白色,则白色的基因型为A-bb、aaB-和aabb;抗白粉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根据题意,以纯合的黑粒不抗白粉病为父本(AABBrr)与白粒抗白粉病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播种所有F1种子,严格自交得F2,以株为单位保存F2,绝大多数F2表现为黑粒:白粒=9:7,说明为9:3:3:1的变形,那么F1的基因型为AaBb,则白粒母本的基因型为aabb。F2黑粒植株中即9A-B-中的纯合子占1/9。(2)根据题意,若G植株产生的原因是母本自交,根据第(1)问分析可知母本植株基因型为aabbRR,则自交后代基因型仍为aabbRR,用相应的病原体感染该F2植株,则全部表现为抗病;若G植株产生的原因是父本的两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则F1的相关基因型为Rr,那么F1自交后的F2的基因型为3R-:1rr,表现型比例为抗病:感病=3:1。(3)根据第(2)问的分析可知,如果以纯合的黑粒不抗白粉病为母本与白粒抗白粉病为父本重复上述实验,出现同样的结果,此时不可能是母本自交所得,因此只能是基因突变,即母本发生了两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的结果。如果母本其中的AA突变为Aa,母本的基因型为AaBBrr,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RR,则该株F1的基因型为aaBbRr,如果母本其中的BB突变为Bb,母本的基因型为AABbrr,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RR,则该株F1的基因型为AabbRr。【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尤其学生熟记9:3:3:1的比例及其变形的结果,利用该结果分析问题,从而判断该株F1表现型异常的原因,这是突破该题的难点的方法。11.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等,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问题。(1)玫瑰精油称为“液体黄金”,是世界香料工业不可取代原料。由于玫瑰精油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提取其常用的方法是_。为提高玫瑰精油提取量,用于提炼玫瑰精油的玫瑰花要在_时采收。蒸馏时,_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玫瑰精油的品质。(2)橘皮精油是食品、化妆品和香水配料的优质原料,主要贮藏在橘皮。在提取橘皮精油时常采用压榨法提取,原因是_,为了提高出油率,首先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_浸泡10h以上。在提取橘皮精油时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Na2SO4,并调节pH至7-8,其目的_。(3)胡萝卜素的提取常采用萃取法,过滤后的萃取液需_装置来完成浓缩。提取出的胡萝卜素粗品用纸层析法鉴定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在图中的层析图谱中,和分别是_和_。【答案】 (1). 水蒸气蒸馏法 (2). 花开的盛期 (3). 温度和时间 (4). 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 (5). 石灰水 (6). 使橘皮精油易于与水分离 (7). 蒸馏 (8). 胡萝卜素 (9). 其它色素和杂质【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考查玫瑰精油、橘皮精油、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解答此题,可根据玫瑰精油、橘皮精油、胡萝卜素的溶解性和原料特点确定提取方法。(1)玫瑰精油挥发性较强,难溶于水,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水蒸汽将其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层和水层分离,从而得到玫瑰精油。玫瑰花在盛花期玫瑰油含量最高,此时采收可提高玫瑰精油提取量。蒸馏时,蒸馏的温度和时间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玫瑰精油的品质。(2)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汽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且使用水中蒸馏法会出现原料焦糊问题,因此提取橘皮精油时常采用压榨法。为提高出油率,首先可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10h以上,石灰水能够分解果胶,同时可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从而提高出油率。在提取橘皮精油时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Na2SO4,并调节pH至7-8,可使橘皮精油易于与水分离。(3)胡萝卜素不溶于水,提取胡萝卜素时,过滤后的萃取液可用蒸馏装置进行浓缩。图中A、D两点层析后只得到一个层析带,说明滴加的是胡萝卜素标准样液,B、C两点层析后出现两个层析带,说明滴加的是萃取样品,和分别是胡萝卜素、其它色素和杂质。12.截至2017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防艾迫在眉睫。科学工作者从HIV感染自愈者体内采取相应免疫细胞,使之与骨髓瘤细胞结合,生产HIV的抗体,具体过程见下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HIV自愈者免疫细胞是指_,甲、乙、丙中,只含杂交瘤细胞的是_,过程表示将乙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其目的是筛选获得具有_ 特点的抗HIV抗体的杂交瘤细胞。(2)HIV病毒专一侵染T淋巴细胞的原因是_。(3)转基因技术被运用到了HIV的疫苗的研制工作中,该技术操作的关键步骤是_,为使目的基因在受体中高效表达,需要把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的_之间。(4)用DNARNA分子杂交技术确定目的基因是否完成了_(转录、翻译)。(5)科学工作者发现一种D蛋白,其31号位的色氨酸替换成酪氨酸后,就能与HIV表面的糖蛋白结合,从而使HIV病毒失去侵染T细胞的能力,若利用该蛋白防治艾滋病,用到的现代生物技术有_。【答案】 (1). 效应B细胞(被免疫的B细胞或浆细胞) (2). 乙、丙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