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其它相关论文-浅谈五四道德革命与现代民族国家关系之研究.doc_第1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浅谈五四道德革命与现代民族国家关系之研究.doc_第2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浅谈五四道德革命与现代民族国家关系之研究.doc_第3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浅谈五四道德革命与现代民族国家关系之研究.doc_第4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浅谈五四道德革命与现代民族国家关系之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浅谈五四道德革命与现代民族国家关系之研究论文关键词:五四新文化道德革命人的现代化民族国家个人主义论文摘要:伦理道德的现代化,是五四新文化“人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伦理革命的形成原因,人们往往归因于新文化运动,这是不够全面的。新道德的出现更是现代民族国家建立后新的社会制度和生活的历史要求,这是五四新道德生成的直接的现实原因。五四伦理道德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核心内容。对伦理革命的兴起原因、激进的变革方式以及以个人为本位的变革主张,人们往往归因于西方现代文化的这一外来影响,以及建立在这一影响之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确,文化的变革是五四新道德变革的根本原因。但除此之外,另一个更直接更重要的因素却被人们遗忘了,那就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现代中国史上第一个共和国的建立,为五四新道德形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背景,同时现代道德又是新形态国家的直接吁求。任何中国近现代史的写作,无不上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尽管那是近代中国遭受外辱的开始,但也是中国被迫现代化的开端。我们追溯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和建构,也必须从这一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开始。在被迫接受外辱的同时,我们的民族也不得不放下夜郎自大的中央帝国的梦想和惟我独尊的傲慢,放眼世界,确立自己民族想象的界限。当经历了被所谓蛮夷之国用坚船利炮敲开国门的耻辱时,当看到远比自己落后的弹丸之国日本在一夜之间成为亚洲霸主时,晚清那些稍具开放意识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也被迫或主动开始了避免“亡国灭种”危机的艰难思索和探究。于是从林则徐、魏源到李鸿章、张之洞,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慈禧、载泽、端方直至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等人,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下不得不开始了现代民族国家的设计与建构。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中体西用论”,无论是“君主立宪制”还是“民主共和制”,都已经将中华民族置于世界背景之下了,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已经是迟早之事了。1911年辛亥革命将这一梦想变为了现实,它的胜利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现,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和宪政史上被公认为是一次空前绝后的现代性的创举。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也是五四以前八十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而取得的最富意义的结果。”中华民国的建立不仅摧毁了皇帝制度,否定了君主立宪,而且还初步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国会制度、责任内阁制度和政党政治,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政治运作的模式和程序。同时这些政治制度建设又被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被法学界认为20世纪优秀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宪法。临时约法从宪政原则出发,规定了诸多的基本原则如法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衡原则等,“这些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家所主张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其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它使中国人民由过去的封建时代只知道忠孝的臣民变成了参与国事的公民。拥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使人改变了过去的依附和半依附状态,开始真正有了自己的独立人格。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第一次被提上了历史日程”。正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成为了鲁迅等五四一代人所说的“东方既白,人类向各民族所要的是人”这一历史要求出现的宏大背景。宪政体制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现代国民政府的建立,只是提供了现代人出现的外在体制的保证,但并不意味着人的意识观念直接就是现代的了,中国作为后发型的现代化国家,更是如此。辛亥革命后的国民依然是古国的人民,从根本上来说,中国依然是奴隶之邦,无论是执政者还是普通国民的素质都亟待提高。读过阿Q正传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作品中说过的一句话,“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尽管宪法出台了,政府建立了,但是人的素质并没有变,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奴隶道德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官员,是很难确保宪政体系在运作过程中不违背现代理念的,一般民众对现代政治也缺少必要的了解和认识。而主导国家政治生活的康有为、袁世凯或北洋政府等,不仅没有推进国民素质现代化的改造,反而极力倡导读经尊孔,甚至立孔教为国教,欲使全民永远做封建道德的奴隶和奴才,更是构成了对现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反动。鲁迅曾经在谈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说,“说起民元的事来,那时确是光明得多,当时我也在南京教育部,觉得中国将来很有希望。自然,那时恶劣分子固然也有,然而他总失败。一到二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即渐渐坏下去,坏而又坏,遂成了现在的情形。其实这也不是新添的坏,乃是涂饰的新漆剥落已尽,于是旧相又显了出来。使奴才主持家政,那里会有好样子。最初的革命是排满,容易做到的,其次的改革是要国民改革自己的坏根性,于是就不肯了。所以此后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辛亥革命的胜利只是建立了现代社会的体制,人的现代化远未完成。这样,一场旨在改变国民精神的人学运动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从批判旧道德倡导新道德开始的。之所以首先改革道德观念,是因为,在传统中国,维系整个秩序和权威的规范,既不是法律,也不是宗教,而是家族伦理道德。梁启超曾经说:“吾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也。”中国的道德文化与政治经过几千年来的相互渗透融合,已经形成了一个无法剥离的共同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政治的伦理化和伦理化的政治。“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伦理思想,影响于政治,各国皆然。吾华尤甚。儒者三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共贯同条,莫可偏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者们的共识。所以他们感到,要想维护现代的制度体制。彻底改变国民劣根性树立现代人学思想,彻底地抛弃旧有的政治理念,就必须彻底铲除传统的吃人的伦理道德。正因为如此,立于时代浪尖担负着文化改造重担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者们,不得不向全体国民发出这样的呼告:“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应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勇猛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就是五四新道德革命发生的历史需要和时代心声。五四新文化运动者们正是认识到“新生活新社会必然要求一种适应他的新道德出来,新道德的发生是社会的本能的变化,断断不可遏抑的。”这一历史趋势,才开始了对传统道德的批判和对现代道德的建构,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新的道德必然是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的个人主义道德观。陈独秀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指出了这种以个人人格独立为基本核心的新道德,就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是社会道德意识在新的经济关系基础上的新变革。他说:“现代生活,以经济为之命脉,而个人独立主义,乃为经济学生产之大则,其影响遂及于伦理学。故现代伦理学说之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其说遂至不可动摇;而社会风纪,物质文明,因此大进。”五四新道德正是建立在现代生活基础之上的、以个人主义(非利己主义)为本位的道德伦理观。陈独秀说:“吾人今日所应遵行之真理,即在废弃不平等不道德之尊抑,而以个人人格之自觉及人群利害、互助之自觉新道德,为真道德。”这种新道德应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这样,以“个人主义”为本位的道德体系来取代传统社会中以“家族主义”为本位的旧道德成为五四时期道德文化的新方向和最具诱惑力的成果。陈独秀在学理层面上对“以个人为本位”新道德的“大原”(或称基本精神、基本原则)“自由、平等、独立”做了形而上的总的内涵规定。很快,五四人针对传统道德的“忠、孝、节”三纲,就如何重建新型伦理道德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设计。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以人为本强调人性的人道主义文学;他还在结婚的爱一文中大胆地呼吁建立“以女子为本位”的新型两性道德关系。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则提出“以幼者为本位”的新式道德观。周作人曾将人的发现、儿童的发现和女性的发现并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三大发现,实际上,这三大纲领,即“以人为本位”、“以幼者(或称弱者)为本位”、“以女性为本位”,成为了五四文化和文学建设“以个人为本位”的新型道德伦理的具体指标,只有真正落实了这三者的精神,才有可能改变旧式道德伦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畸形的偏枯的道德伦理关系,最终实现“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的现代道德伦理体系的重建。首先,所谓“以人为本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道德伦理首先要“以人性为本位”,道德是因人性需要而存在,而不是人性为道德而存在。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道德才是“人的道德”。二是道德伦理应“以个人为本位”,不能压抑个体的自由和独立,这是现代道德和传统道德的分水岭。其次,所谓以“幼者为本位”,就是以“爱的天性”重构现代亲子关系,“置重应在将来”,觉醒的人“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的新人。”只有用这样的爱,才可能重建父子间的现代的“纲”,“这里绝了交换关系的爱便是人伦的索子,便是所谓的纲。”最后,所谓的“以女性为本位”的新型两性道德关系,包括“为人和为女的双重的自觉”。承认女性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基本特征和要求,也理应得到满足。承认女性是“人”,同时意味着个人的独立和权利的平等。另外,“为女的自觉”更是凸现了五四新道德对性别差异理解和尊重,他们大力赞扬女性的母性、女儿性。五四新道德,的确拆除了传统道德体系的形而上层面,但他们同时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以自然法为基础的理性作为新的形而上指向。因此五四一代在肯定人的基本欲望的合理性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过于放纵的情欲加以约束。鲁迅说:“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并不是纵欲。”并且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五四新道德的建设并没有让个人主义无限地极度地膨胀,五四先驱都在现代理性的烛照下,提出了更具建设性的个人主义的观念,其中最有影响要算胡适的健全的个人主义了,“个人对于自己的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胡适还指出,“我这个现在的小我,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人类)的无穷过去,须负重大的责任;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未来,也须负重大的责任。”可见,五四新道德革命开始就在现代理性的维度上对个人主义作了限制,怎么可能掉人个人主义的泥淖呢?五四一代不仅建构了人与人之问的伦理道德新原则,同时也将这些原则扩大到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来,以权利原则改变了传统伦理道德中个人对国家的单向度的“愚忠”观念。陈独秀认为:人民建设国家的“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这就是说,民之所以建国、爱国,那是因为国家能保护自己的权利;而国家也应该在保护民众的权利和为民众谋幸福的前提下,才具备存在资格,否则,就是灭亡了,也不值得国民去爱、保护。这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