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含解析)1.下列为烟草花叶病毒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 细胞质B. 核糖核酸C. 磷脂D. 核糖体【答案】B【解析】【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组成。【详解】烟草花叶病毒由蛋白质和RNA即核糖核酸构成,所以B正确,A、C、D错误。2.检查某奶粉是否属合格的脱脂无糖(还原糖)奶粉,无需选取的试剂是A. 苏丹染液B. 龙胆紫溶液C. 双缩脲试剂D. 班氏试剂【答案】B【解析】苏丹染液用于鉴定脂肪,可以鉴定该奶粉是否脱脂,A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龙胆紫溶液可以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染成紫色,该实验中无需使用,B正确;双缩脲试剂可以用于鉴定脱脂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否合格,C错误;班氏试剂可以用于鉴定该奶粉中是否含有还原糖,D错误。3.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甲到乙需将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B. 甲、乙、丙不能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 与甲相比,乙液泡内溶液浓度较低D. 由乙到丙的过程中需滴加清水引流【答案】D【解析】由甲到乙,由于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层收缩,不需要将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A项正确;由乙到丙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甲、乙、丙可以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B项错误;与甲相比,乙液泡内溶液浓度较高,C项错误;由乙到丙的过程中需滴加清水引流,D项正确。4.如图是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从图中能得出()A. 图中S代表载体,C代表离子B. 该物质跨膜方式是协助运输C. 该物质跨膜方式是主动转运D. 图中C是固定不变的【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S表示某种物质,C表示载体蛋白,S的跨膜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可以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向高浓度一侧,但不等于膜外一定是低浓度,膜内一定是高浓度。【详解】A、从图象可知,图中S代表某种物质,C代表载体,A错误;B、C、该物质跨膜运输需要有载体和能量参与,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C正确;D、图中C是载体蛋白,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脂质分子不停地运动,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的了解细胞膜的流动性,理解主动运输的条件,属于中档题。5.使用显微镜目镜测微尺在低倍镜10下测量变形虫,测得虫体长占10格,转换高倍镜40后虫体所占格数为()A. 5格B. 10格C. 20格D. 40格【答案】D【解析】【分析】物像放大的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越小。【详解】低倍镜10转换高倍镜40后,物像放大四倍,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虫体长度缩小四倍。所以在低倍镜10下测量变形虫,测得虫体长占10格,转换高倍镜40后虫体所占格数为40格。故D正确,A、B、C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物像放大倍数的计算,物像放大倍数与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的关系,对于相关知识点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6.基因型为AaBb的马铃薯要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可采用的生殖方式是A. 分裂生殖B. 出芽生殖C. 营养繁殖D. 有性生殖【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马铃薯通过自交的方法子代即可出现aabb。【详解】分裂生殖的子代细胞基因型与亲本相同,所以用分裂生殖的方式不能得到aabb的个体,A错误;出芽生殖和营养繁殖均为无性生殖,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不能得到aabb的个体,BC错误;AaBb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产生ab的雌配子和ab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可形成aabb的个体,D正确。故选D。7.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如图甲乙丙丁的几个特定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会发生联会B. 图乙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C. 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粒尚未分裂D. 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乙图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图表示减数一次分裂末期;丁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甲中,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之间会发生联会,A正确;B、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同源染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错误;C、图丙中,形成新的核膜,产生两个子细胞,处于减数一次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不进行染色体的复制,C错误;D、图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没有同源染色体,而是原为姐妹染色单体的子染色体在分离,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如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两种细胞,造成这两种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 核中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 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C. 信使RNA不同D. 转运RNA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由题意知:同一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据分析,两种细胞细胞核中DNA碱基排列顺序相同,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信使RNA不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但转运RNA相同,根本原因为信使RNA不同。因此,C正确,A、B、D错误。9.图表示某酶的作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 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 催化过程中有氢键的形成D. 催化过程中有氢键的断开【答案】A【解析】【分析】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详解】具体图可知:该酶能与底物RNA碱基互补配对,所以该酶的化学本质为RNA,所以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A错误,B正确。催化过程中酶和底物先形成双链区,然后解开双链,所以既有氢键的形成,也有氢键的断开。10.人体骨骼肌细胞可发生“葡萄糖丙酮酸Q”的反应,则可以代表产物Q的物质是()A. 氧气B. 乳酸C. 酒精D. 尿素【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骨骼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3H6O3+能量。【详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产生丙酮酸,据分析平静状态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最终产物包括乳酸、二氧化碳和水。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不同状态下细胞呼吸的方式,无氧呼吸的产物,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与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关系,分析题干明确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解题的关键。11.将沾有5%HCl溶液的小纸片贴于去除皮肤的脊蛙脚趾后,正常情况下曲腿反射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元电位变化情况为()A. 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 变为外正内负的动作电位C. 仍为外负内正的静息电位D. 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详解】曲腿反射感受器位于脚趾皮肤,题中所述脊蛙去除了皮肤,反射弧不完整,据分析,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该种情况下不会产生反射,传入神经元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故D正确,A、B、C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12.某研究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记录如表,已知0ab,则下列关于c的推测不合理的是()生长素类似物浓度(mg/L)0ab一定时间后根的总长度(cm)3.9c3.7A. 3.6B. 3.9C. 4.6D. 4.9【答案】A【解析】【分析】据表分析: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由于0ab,b浓度下的生长素类似物已经抑制根的生长,说明该浓度已经超过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浓度,故a浓度一定低于该浓度。据此分析作答。【详解】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由于0ab,b浓度下的生长素类似物已经抑制根的生长,说明该浓度已经超过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故根的生长效应应该大于b浓度的生长效应,即根的总长度不可能小于3.7cm。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表格主要考查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的应用,意在强化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的理解与应用。13.现有一种治疗晚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新型疗法,即通过基因工程对患者的T细胞进行改造,使其能够识别并摧毁ALL细胞达到治疗效果。该免疫疗法属于()A. 细胞免疫B. 体液免疫C. 天然免疫D. 人工免疫【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1、源头不同:体液免疫源头是B细胞,细胞免疫源头是T细胞。2、作用物质或细胞不同:体液免疫的作用物质是特异性抗体,细胞免疫的是效应T细胞。3、作用对象不同:体液免疫的作用对象是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细胞免疫的作用对象是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或体内异常细胞。【详解】分析题意, ALL细胞是体内异常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T细胞将其摧毁并识别,因此该免疫疗法属于细胞免疫。故A正确, B、C、 D错误。14.科学家将家蚕常染色体上带有卵色基因的片段移接到性染色体上,导致发育成雌蚕与雄蚕的卵颜色有所区别,以便性别筛选。此方法涉及的变异类型是()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染色体易位D. 染色体倒位【答案】C【解析】【分析】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又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情况。【详解】据题意分析,家蚕常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到了性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故C正确, A、B、 D错误。15.某地区甲虫的抗药性如图所示,据图判断()A. 农药引起了原始甲虫的变异B. 原始甲虫发生了定向变异C. 抗药强的甲虫发生了进化D. 农药对甲虫的抗药性状进行了选择【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达尔文进化理论,生物在过度繁殖过程中发生了各种变异,其中有的变异适应环境,有的变异则不适应环境,它们在生存过程中,生活环境对这些变异类型进行了定向选择,保留了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即使没有环境的诱导,变异也会发生,环境的诱导会增加变异的概率。变异与选择无关,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最适于环境的变异。【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生物的变异在先,选择在后,所以原始甲虫的群体中本身就存在变异个体,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且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题目中只是体现农药对不同变异的个体进行了选择,使抗药性弱的个体以及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中抗药性的个体以及强抗药性的个体被保留下来,没有体现抗药强的甲虫发生了进化,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此时体内调节过程不包括()A. 皮肤血管收缩B. 骨骼肌战栗加速热量的产生C. 蒸发散热为唯一散热方式D. 汗腺分泌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时体温调节过程为: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详解】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原因是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所以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而另一方而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来减少散热,所以面色苍白,A、B正确。据分析,此过程中汗腺分泌减少,D正确。散热方式除了汗液分泌增加,还包括呼气、排尿等,C错误。17.下表是健康人组(A组)和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组(B组)相关生化指标检测所得到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组B组血浆渗透压(mmol/L)300.2320.2A. B组血糖浓度低于A组B. B组排尿量低于A组C. B组血浆胰岛素量高于A组D. B组血浆ADH浓度高于A组【答案】D【解析】【分析】糖尿病患者相比健康人具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少造成的。【详解】据分析, B组血糖浓度高于A组, B组排尿量高于A组, B组血浆胰岛素量低于A组,A、B、C错误。B组渗透压高于A组,因此B组血浆ADH浓度高于A组,D正确。【点睛】本题从型糖尿病病因入手答题,属理解型题目。需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糖尿病的机理。18.科学家制备了以蜘蛛丝蛋白为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单克隆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 细胞的特点是既能在体外增殖,又能产生抗体C. 步骤后需要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D. 该抗体能与蜘蛛丝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细胞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2、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两次筛选: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4、两次抗体检测:专一抗体检验阳性。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6、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详解】A.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A正确。B. 细胞是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B错误。C. 融合后需要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C正确。D. 该抗体是以蜘蛛丝蛋白为抗原生产的,抗原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特点,所以其能与蜘蛛丝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D正确。19.蛋白酶的产业化需要其活性在固定化处理时不受损失,且在多次重复使用后仍能维持稳定的活性,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通常酶催化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固定化酶是将水溶性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之成为不溶于水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状态 。【详解】分析题意,蛋白酶的产业化需要其活性在固定化处理时不受损失,且在多次重复使用后仍能维持稳定的酶活性,则应选择包埋法的固定工艺,即D正确,A、B、C错误。20.某种花的花色有条纹和非条纹、红色和白色的差异,图为花色的杂交遗传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非条纹对条纹不完全显性B. 红色对白色镶嵌显性C. 控制该花性状的这两对基因完全连锁D. 控制该花性状的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红色和白色的后代为粉色,即中间性状,所以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条纹和非条纹的子代仍为条纹和非条纹,非条纹和条纹之间不存在不完全显性关系。【详解】据分析,非条纹对条纹不是不完全显性,A错误;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B错误;F1粉色条纹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 错误;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1.关于线粒体的起源有多种观点,其中“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是由侵入细胞或被细胞吞入的某种原核细胞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而来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和图1作答。(1)图1中乙所示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结构特点是_,原始真核细胞吞噬某些原始原核生物具有选择性是与其细胞膜上的_(物质)有关。(2)研究发现,线粒体的内、外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是不同的,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如图2表示细胞周期以及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可能出现的几种状态。图中箭头长度表示各时期所占比例(中填写图中的标号)(3)胸腺嘧啶核苷(TdR)可抑制细胞DNA合成,它主要作用于图中的_时期。(4)由图2可知,一次分裂结束后,细胞可能出现的状态包括_。(多选)A继续下一个细胞周期 B分化为无增殖能力的细胞C细胞凋亡 D进入G0期,成为暂不增殖细胞(5)如果细胞内存在DNA解旋的现象,则此时细胞可能处于_。(多选)AS期 BG2期 C分裂期中期 D分裂期后期(6)据图2信息可以推断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哪个时期的长短?阐明理由。_。【答案】 (1). 一定的流动性 (2). 糖蛋白(蛋白质或受体蛋白) (3). 内外膜的来源不相同 (4). (5). ABCD (6). AB (7). G1 期,因为由图可知G1 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时间最长,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 G1 期的长短变化可以对细胞周期的长短造成决定性的影响【解析】【分析】(1)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而且两者的外膜和内膜的功能不一样,近些年来的内共生学说比较流行。关于线粒体的内共生假说:线粒体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性细菌,由于真核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了膜的流动性,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线粒体。叶绿体也是双层膜,叶绿体的起源是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叶绿体。(2)分析图2:该图表示细胞周期以及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可能出现的几种状态,表示G1 期、表示S期、表示G2期和M期、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可能出现的几种状态:1、继续下一个细胞周期;2、分化为无增殖能力的细胞;3、细胞凋亡;4、进入G0期,成为暂不增殖细胞【详解】(1)图1中乙所示的过程为内吞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始真核细胞吞噬某些原始原核生物具有选择性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是与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物质)有关。(2)“内共生学说”中线粒体的内膜来源于细菌,线粒体外膜来源于真核,所以线粒体的内、外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是不同的。(3)胸腺嘧啶核苷(TdR)可抑制细胞DNA合成,它主要作用于图中的期,即S期。(4)解:由图2可知,一次分裂结束后,细胞可能出现的状态包括:继续下一个细胞周期;分化为无增殖能力的细胞;细胞凋亡;进入G0期,成为暂不增殖细胞,ABCD正确。(5)解:DNA复制和转录都存在DNA解旋现象,图中G1 期、S期、G2期都存在解旋现象,M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不能解旋。AB正确。故选:AB。(6)据图2信息可以推断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G1 期,因为由图可知G1 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时间最长,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 G1 期的长短变化可以对细胞周期的长短造成决定性的影响【点睛】本题考查了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起源、细胞周期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审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22.为了研究小鼠肥胖形成的内在机制,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 材料 1:科学家发现小鼠脂肪组织中穿插着一些交感神经,这些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时会释放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与脂肪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进而促进细胞内的脂肪分解。(1)材料 1 中去甲肾上腺素经过的体液是_。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液D.细胞内液(2)下列激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相似的有_(多选)。 A.胰岛素 B.性激素 C.胰高血糖素 D.肾上腺素 材料 2:此外发现脂肪组织中交感神经周边存在 SAM 细胞。而高脂食物投喂会促进小鼠SAM 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 SAM 细胞膜上具有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将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进 SAM 细胞内)。为明确 SAM 细胞与小鼠肥胖的关系,对普通小鼠和肥胖小鼠进行如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鼠细胞脂肪分解速度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 脂肪细胞脂肪分解速度相对值 实验一 肥胖小鼠 注射生理盐水 70 实验二 肥胖小鼠 注射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抑制剂 90 实验三 普通小鼠 注射生理盐水 100 实验四 普通小鼠 注射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抑制剂 110 (3)高脂食物投喂将造成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合成较多的_。 A乳糜微粒 B.极低密度脂蛋白 C.低密度脂蛋白 D.高密度脂蛋白(4)表中数据显示,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抑制剂能_(提高/减缓)脂肪细胞脂肪分解速度。 (5)综合以上研究,请阐述高脂饮食下小鼠肥胖形成的机制是 _。【答案】 (1). B (2). CD (3). A (4). 提高 (5). 高脂饮食下肥胖小鼠交感神经周围 SAM 细胞增多,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进入 SAM 细胞增多,导致与脂肪细胞结合的去甲肾上腺素减少,脂肪分解速度减慢,从而造成肥胖【解析】【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能够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它们共同调节,相辅相成。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通常以神经调节为主。它主要通过反射调节,使动物对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具有更灵敏的感应,从而使其对环境的适应更加高等和完整。而体液调节主要是以激素调节的方式,使激素分泌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 相应的器官组织,从而调节动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例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不少内分泌腺 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成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二是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例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详解】(1) 材料 1 中去甲肾上腺素是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2)去甲肾上腺素能够促进细胞内脂肪分解,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起到同样的作用。(3)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能将吸收的脂质合成乳糜微粒。(4)分析表格数据,脂肪细胞脂肪分解速度相对值实验二大于实验一,实验四大于实验三, 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抑制剂能提高脂肪细胞脂肪分解速度。 (5)由表格数据知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抑制剂能提高脂肪细胞脂肪分解速度,即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降低脂肪细胞脂肪分解速度。SAM 细胞膜上具有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而脂肪组织中交感神经周边存在 SAM 细胞,高脂食物投喂会促进小鼠SAM 细胞的增殖。【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注意相近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23.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由于遗传因素等引起的先天性眼病。某先天性夜盲症家系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II3不携带致病基因(相关基因为B/b)。(1)据图判断该病的遗传类型为_。A常染色体隐性 B常染色体显性 C伴X染色体隐性 D伴X染色体显性(2)II5的基因型为_。现II5怀孕后,对II6作了相关的基因检测,其电泳结果如图2若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可能有下列A、B、C三种。若结果为_,则说明胎儿患病;若结果为_,则说明胎儿是携带者。(3)II5在16周时经检查发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某同学对该病进行了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_(多选)。A父亲或母亲在产生配子过程中第21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B父亲和母亲都提供含异常染色体的配子C父亲提供正常的配子与母亲提供含异常染色体的配子D胎儿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一定为45+XX(4)11的夜盲基因的传递途径为_。在一次体检中11发现自己还患有红绿色盲(基因为 H/h),家里其他人均不患此病,则这两种致病基因在遗传上遵循_遗传定律。通过咨询,II7和II8若再生像11那种情况的孩子,比例约为20%,可推测II7的基因型为_。【答案】 (1). C (2). XBXB 或XBXb (3). A (4). C (5). AC (6). 2711 (7). 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 (8). A【解析】【分析】1、分析遗传系谱图知,该遗传病为隐性疾病,又因为II3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该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是父母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多一条所致。3、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1)据分析,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类型为伴 X 染色体隐性。(2)10患病,基因型为XbY,因此II4的基因型为XBXb,1不患病,基因型为XBY,则2基因型为XBXb所以II5 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II6的基因型为XBY,所以II6的条带代表XB,另一条带代表Xb,胎儿的三种结果:A为XbY或XbXb,B为XBXB或XBY,C为XBXb。(3)胎儿患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是由父亲或母亲在产生的配子中多一条21号染色体造成的。A正确。父母只有一方提供异常配子,B错误,C正确。 胎儿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5+XX或45+XY,D错误。(4)II8遗传给11的是Y染色体,11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I7又由于1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II7的致病基因来自于2红绿色盲和先天性夜盲症的致病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这两种致病基因在遗传上遵循遗传定律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11患两种遗传病,II7 基因型为XBHY,II8基因组成如为A图即XBHXbh,出生两种病的孩子概率为1/21/2=1/4,约为20%【点睛】本题图示考查伴性遗传、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4.糖尿病是常见病,很多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故胰岛素的医用量极大,图2是通过生物工程生产胰岛素的两条途径,EcoRI、BamHI 和 Sau3AI 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如图1 所示,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1)质粒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据图分析,为了高效重组,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分子最为理想的限制酶是( )。 (2)途径 1 中涉及到的现代生物工程有_(多选)。 A细胞核移植B.动物细胞培养技术C.转基因技术 D.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E.干细胞技术 (3)途径 2 中将胰岛素基因与质粒连接产物和受体细胞混合进行导入操作,之后还需要筛选,这是因为_。(多选) A. 胰岛素基因和质粒连接形成重组质粒B胰岛素基因自我连接形成环状 DNA 分子 C导入成功的概率很低,大部分大肠杆菌没有导入任何质粒 D连接之后可能产生空质粒,导入后产生含有空质粒的大肠杆菌 (4)途径2中为了获得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采用两步法筛选。其中用于第一步筛选的培养基成分,除了葡萄糖、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之外,还应该加入的 物 质 有_, 目的是筛选出含_的大肠杆菌 。 (5)请根据生命科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阐述途径 1 和途径 2 获得胰岛素的差异_。【答案】 (1). 脱氧核苷酸 (2). EcoR I、BamH I (3). BC (4). CD (5). 四环素和琼脂 (6). 质粒(四环素抗性基因) (7). 途径 1 是由奶牛的乳腺细胞的核糖体合成,通过内质网转运加工,高尔基体加工分泌,所以分泌产生的是成熟的蛋白质;而途径 2 中的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除核糖体之外无其他细胞器,不能对合成的胰岛素原物质进行加工【解析】【分析】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不同DNA聚合酶。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详解】(1)质粒本质是DNA,所以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为了高效重组,避免出现目的基因自身环化现象,另防止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同时使用两种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所以最为理想的限制酶是EcoR I、BamH I。 (2)途径 1 中重组质粒的获得需要利用转基因技术,受精卵的早期培养需要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3)由于同时使用两种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所以胰岛素基因与质粒连接产物会有三种:质粒-质粒、质粒-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基因,只有质粒-胰岛素基因是基因工程所需要的类型。并且导入成功的概率很低,大部分大肠杆菌没有导入任何质粒。故选C、D。(4)质粒上含有两种抗生素抗性基因,但青霉素抗性基因被破坏,只能利用四环素抗性基因,并且要筛选含重组质粒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