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一巧用4大核心思想高效解题.ppt_第1页
部分一巧用4大核心思想高效解题.ppt_第2页
部分一巧用4大核心思想高效解题.ppt_第3页
部分一巧用4大核心思想高效解题.ppt_第4页
部分一巧用4大核心思想高效解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一巧用4大核心思想高效解题,一 守恒思想,二 结构决定性质思想,三 化学平衡思想,四 以强制弱的转化思想,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因此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且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离子化合物及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这些都是运用守恒法解题的理论依据。中学化学经常运用的守恒法有:质量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及能量守恒。若能从题意中找出上述关系而建立代数方程即可快捷求解,其优点在于不必深究过程细节,不必考虑途径变化,只需考虑反应体系中某些组分相互作用前后某种量的始态和终态,能化繁为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质量守恒:在高考中常常用于溶液稀释、物质组成成分 判断等的计算。 (2)原子守恒:在高考中常常根据原子守恒快速建立关系式, 从而达到快速解答的目的。,(3)电荷守恒:电荷守恒主要用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 小比较或等式正确与否的判断,主要从电荷守恒和物料 守恒建立关系式,然后联系题目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 而得出正确答案。电荷守恒还常常用于一些有关电解质 溶液的计算,如含有多种阴、阳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 已知溶液中其他离子浓度,求解某一离子浓度的计算。 (4)得失电子守恒:常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相关概 念的判断。,答案 D,解析:由电荷守恒得:c(Na)c(H)c(CH3COO)c(OH),再结合pH7,即c(H)c(OH),可得出c(Na)c(CH3COO),中性时,CH3COOH要稍过量,所以a略大于b,A正确;若a2b,则反应后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该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B正确;若2ab,则反应后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和NaOH的混合溶液,其中c(OH)c(CH3COO),C不正确;,若混合溶液满足:c(OH)c(H)c(CH3COOH),结合电荷守恒c(OH)c(CH3OO)=c(H)c(Na),可推出c(CH3COOH)c(CH3OO)=c(Na),这一关系式符合CH3COONa的物料守恒的规律,则溶质只能是CH3COONa一种,所以ab,D正确。 答案:C,2用Pt作电极,电解100 mL 0.4 molL1的 溶液和100 mL 0.1 molL1的稀硫酸, 标准状况下产生0.224 L Cl2时停止电解, 取出电极,将两烧杯溶液混合并冷却至 常温,所得溶液的pH为(设气体产物全部逸出,混合溶液 的总体积为200 mL) ( ) A5 B6 C7 D13,解析:电解前NaCl溶液中含0.04 mol Cl,电解后,在阳极上产生0.224 L Cl2(消耗0.02 mol Cl)时,由得失电子守恒,在阴极上正好有0.02 mol H被还原,最终溶液中还有0.02 mol Cl、0.02 mol OH,两溶液混合后OH与H正好完成反应,溶液显中性,pH7,C正确。 答案:C,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同时物质的性质又反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性质就有什么样的结构!物质的性质与它在自然界中存在状态及用途是密切相关的。如有机物中含有羧基的物质均有酸性、均能和醇类物质发生酯化反应。请思考:氮的非金属性比磷活泼,但是为什么氮气不活泼可作保护气而磷不能呢?又如NH3能够与NOx反应转化为无毒的气体,那么CH4能么?(注意分析反应原理,再比较二者的还原性,再回到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2011唐山二模)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 a和b属同周期元素,二者都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 a和c属同周期元素,二者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a和d属同主族元素,二者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e可分别和a、b、c、d形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共价化合物甲 乙、丙、丁。 请回答:,(1)a 元素为_,甲的分子式为_,丁的电子式为_。 (2)由上述一种或几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3)a单质和丙可形成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质)。该燃料 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 (4)乙是一种液态火箭燃料,在O2中燃烧,产物无污染。常温 下,6.4 g乙燃烧放出Q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解析 短周期中,同周期两种元素能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的为N元素和O元素,又由于a和c同周期,二者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则a为O,b为N,c为C;由得d为S,由得e为H,构成的电子数相同的化合物为18e化合物,甲为H2O2;乙为N2H4;丙为C2H6;丁为H2S。,3今有X、Y、Z、W 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XY ZW,X、Y、Z处于同一周期,Z、W处于同一主族, X、Y、Z原子序数之和为40,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碱 BZ一定位于A族 C若X、Y、W形成的化合物为XYW2,则其水溶液显碱性 DX与足量的W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为X2W,解析:X、Y、Z处于同一周期,因此内层电子 数相等,原子序数等于内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 子数之和,由此可确定X、Y、Z原子的内层电 子数均为10,故均为第3周期元素,结合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可得4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再结合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推测有多种可能,如Na、Mg、Cl,Mg、Al、P等,因此选项A、B、D均错。对于选项C,若X、Y、W形成的化合物为XYW2,则是NaAlO2,水解显碱性,正确。,答案:C,4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 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 次增大 B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X2Y2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XmYXmR 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解析: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即为H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为O元素,R、Y同族,则R为S元素;Z、W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结合Z、W、R处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Z、W、R依次增大,则推出Z为Na元素,W为Al元素。A项,O2、Na、Al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应为r(O2)r(Na)r(Al3);B项,X为Y可形成化合物H2O2;C项,O的非金属性大于S,说明H2O的热稳定性大于H2S;D项,Al(OH)3是两性化合物,不是强酸。 答案:C,化学平衡、电离、水解等平衡涉及到很多化学问题,应学会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去分析复杂的问题。勒夏特列原理对绝大部分的动态平衡都适用。 (1)守恒思想: 在一个密闭体系内,无论反应进行的程度如何,也不管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各种原子的物质的量是不发生任何变化的,这种思想常用于化学平衡中的计算。,(2)等价转化思想: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无论可逆反应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或从中间状态开始,只要起始投入的物质的量相当,则均可达到等效平衡状态。这里所说的“相当”即“等价转化”的意思。,(3)数形结合思想: 在化学平衡的考查中,经常涉及一些图表图像数据分析类试题。解答这类试题时要弄清纵、横坐标及点、线的含义,并与化学原理相联系,特别是与平衡移动原理相联系;弄清数据与反应条件的内在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再用化学平衡原理进行解答。,当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1/2。达到新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容器内的总压强为原来的2倍 BNH3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 CH2的转化率为原来的2倍 D气体的密度为原来的2倍,解析 由于合成氨的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且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其质量在反应前后是不变的,将容器的容积压缩至原来的1/2时,根据密度公式m/V可知,气体的密度变为原来的2倍,故选D。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及平衡移动原理可排除A、B、C选项。 答案 D,5.反应N2O4(g) 2NO2(g)在温度为T1、T2 (T2T1)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 随压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由图可知B点时平衡常数与C点时相同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N2O4气体,平衡逆向移动,解析:由于B点和C点对应的温度不同,因此平衡常数也不同,A错。由AC的过程,为增大压强的过程,若平衡不移动,则颜色加深,根据靳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只能减弱这种改变,故C点混合气体的颜色深,A点浅,B错。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N2O4气体,相当于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错。 答案:C,6在一定温度下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1 mol B和4 mol M,发生如下反应:2A(g)B(g)M(s) 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a%。若在相同条件下,x分别为2或3时,均按起始物质的量为0.6 mol A、0.3 mol B、1.4 mol C、2 mol M充入容器中,分别达到平衡状态,两平衡状态中C的体积分数为 ( ) A两者都小于a% B两者都大于a% C两者都等于a% D无法确定,解析:根据反应式中的物质状态可知,M为固体,加入0.6 mol A、0.3 mol B时,M的量只要大于0.3 mol即可,而实际加入的是2 mol M,故不考虑M的量对反应的影响。该反应的条件是“恒温恒容”,x2时,该可逆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反应,按起始物质的量为0.6 mol A、0.3 mol B、1.4 mol C、2 mol M充入容器中,根据“一边倒”原则,相当于加入2 mol A、1 mol B,故两次平衡为等效平衡,C的体积分数为a%。当x3时,该可逆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两平衡仍为等效平衡,C的体积分数仍为a%。 答案:C,(1)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如ZnCuSO4=CuZnSO4 思考:金属钠、钾分别加入到硫酸铜溶液、氯化亚铁 溶液能置换出金属吗?熔融状态下钠与氯化钾反应生 成金属钾是否违背了该规律?,(2)活泼非金属置换不活泼非金属: 如2F22H2O=4HFO2,Cl22NaBr= 2NaClBr2,O22H2S=2H2O2S,CSiO2=Si 2CO。 思考:你能写出非金属置换金属,金属置换非金属的反应 吗? (3)强酸制备弱酸: 如CaCO32HCl=CaCl2H2OCO2, Na2SO32H2SO4=Na2SO4H2OSO2。 思考:CuSO42H2S=CuSH2SO4为什么能够发生?,(4)强碱制备弱碱: 如2NaOHCuSO4=Na2SO4Cu(OH)2, 3KOHFeCl3=3KClFe(OH)3。 (5)强氧化剂制备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备弱还原剂: 如根据下列反应,判断出各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2Fe2Cl2=2Fe32Cl; 2Fe3Cu=Cu22Fe2; FeCu2=CuFe2; HClOHCl=Cl2H2O。,(6)溶解性强的制备溶解性弱的: 如NaClAgNO3=AgCl(白)NaNO3,AgCl KI=AgI(黄)KCl,2AgINa2S=Ag2S(黑) 2NaI, 可得出AgCl、AgI、Ag2S三者的溶解度大小。,(2011福建高考)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 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 ( ),解析 本题考查几种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置换反应概念及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O2与镁发生置换反应可得到MgO;Al与Fe2O3发生置换反应可得到Al2O3;C2H5OH与钠发生置换反应可得到C2H5ONa;FeCl3与铜发生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不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 D,答案:B,8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 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 (2)已知0.2 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生成X,则X的 化学式为_。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K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 (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方 框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解析:此题为氧化还原反应题。 (1)此题考点为氧化还原反应,其特征为化合价升降,本质为电子的转移,要求能从化合价变化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已知KBrO3为得电子物质,故其必是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那么还原剂只能是题目所提供的AsH3,AsH3中As为3价,反应后变为H3AsO4中5价的As。,(2)0.2 mol KBrO3在反应中得1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