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刑事法律制.ppt_第1页
的刑事法律制.ppt_第2页
的刑事法律制.ppt_第3页
的刑事法律制.ppt_第4页
的刑事法律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主讲人:金林南 Jin_1970163.com,主要内容,刑法 犯罪,刑法的概念,刑法的原则, 犯罪构成,排除犯罪的理由,故意犯罪形态,共同犯罪,(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1.刑法的概念 中国古代法:刑法律的演变 刑:刑,通刭。说文注:“刭,谓断头也。”古代的“刑”字,有刑法,更多的是刑罚之意,同时也含有处刑方式的意思。 法:战国时期,随着变法运动的深入开展,各国颁布法令,既有制度、规范方面的,也有科刑罚罪方面的,而且许多法令有赏有罚。在此基础上修订的法典,传统的礼与刑都不足以体现其内容。战国时期李悝 法经:共有六篇,即盗、贼、网(或囚)、捕、杂、具。 律:律长期用于指音律,而音律是要求与度量衡一样精确严密的。律很早就与法有联系。左传宣公十二年注:律,法也。有记载的最早改法为律者是商鞅,人们如今猜测其用意:一方面为了与传统的礼、刑相区别,一方面也希望法律能像音律一样精确严密而为人们所信奉。唐律,又唐律疏议,共十二篇,500条,其篇目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礼法合一(礼仪之邦,在中国古代,礼规定了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而刑则规定了对违反礼制者的惩罚措施。所以说 刑是从另一个方面对礼所做的规定,这类规定最早就存在于礼的规范之中) 诸法合一(民刑合一,以刑为主,“名虽亦而实未变”),(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形势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简言之: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双规”是不是刑罚? “双规”是指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交代问题。是对犯错误的党员、违犯纪律的党员进行审查的一种方式。它的依据是党内法规,而不是国家的法律。 所以,应该明确“双规”是一种党内审查的方式 ,而不是刑罚。,(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刑法是指所有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 1.刑法典 2.单行刑法 3.非刑法规范性文件中的刑事规范 狭义刑法指具有法典形式的刑法,在我国就是刑法典,即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2、刑法的原则(基本原则),刑法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刑法始终,指导和制约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全过程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包 括,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罪刑法定原则 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了罪行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所以,对于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以及处以何种刑罚,都需要有法律的明确、明文规定。 经典表述: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要求:禁止类推、排斥习惯法等。 例:行为人采用诱骗的方式拐卖14周岁的男生,如何处理? 目前不能为犯罪处理。1979年刑法有拐卖人口罪,但1997年将其修订为拐卖妇女、儿童罪,其对象仅限妇女、儿童(不满14周岁者)。若现实中确有此种情况,只能有待于刑事立法的完善。,(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罪刑相当原则 主要指刑罚要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相适应。 经典表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该原则是宪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 表现为: (一)平等地保护法益 (二)平等地认定犯罪 (三)平等地裁量刑罚 (四)平等地执行刑罚,(二)犯罪概述,解决“什么是犯罪”问题,即犯罪的一般概念,是从各种具体犯罪现象和概念中抽象出来的。 奴隶、封建社会,只有具体罪及其刑罚的规定,而无一般概念的规定;一般概念,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时期提出的要求。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罪刑擅断的封建刑法传统,极力倡导罪刑法定主义,主张应首先明确“什么是犯罪”。在此之后,犯罪概念才成为各国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二)犯罪概述,1.犯罪构成 概念: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与犯罪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犯罪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的具体化。犯罪,即什么是犯罪,有哪些基本属性。犯罪构成解决犯罪是怎样成立的,它的成立需具备哪些法定条件,即解决犯罪的结构及成立要件,为正确认定犯罪提供具体规格和标准。因此犯罪构成实质上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犯罪构成与犯罪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犯 罪 论 之 犯 罪 及 刑 事 责 任,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联系:,犯罪概念,犯罪构成,基础,具体化,区别:,功能不同,犯罪概念重在揭示犯罪的基本特征,回答“什么是犯罪” 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规格、标准,回答“怎样认定犯罪”。,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二)犯罪概述,犯罪构成包括: 犯罪主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 (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体条件。) 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 ,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是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心理态度。) 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行为成立犯罪而必须侵害的法益。) 犯罪客观方面: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素的总称,包括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等。 (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犯罪主体,责任年龄,精神状况,生理状况,考察因素,责任年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 14 周岁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14-16 周岁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满 16 周岁 注:以上情形,并且满16不满18周岁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并且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绝对不适用死刑。,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及阶段划分,14周岁,16周岁,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仅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负刑事责任。,18周岁,减轻刑事责任年龄,精神障碍,(一)完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完全无刑事责任 (二)尚未完成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三)醉酒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应负刑事责任,且不减轻责任。,第三节 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精神,生理状况,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必须是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2.“可以”,不是必须,,犯罪主观方面,表现形式:,心理状态,犯罪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 类型: 1.直接故意 明知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且希望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公式: 必然发生+希望 可能发生+希望 2.间接故意 明知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且放任。 公式: 可能发生+放任 间接故意的三种情况 A 追求一个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 如甲为放火烧乙的房屋而放任了将睡在房中的乙烧死; B 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如甲为打一野兔而置可能误中正在附近采摘果实的某乙于不顾,并开枪击中某乙致死; C 突发性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严重结果的发生: 如某甲因违法犯罪被某乙当场抓获,为挣脱逃跑,某甲掏出匕首向某乙刺去,致某乙心脏被刺破伤重而死。,犯罪过失,指行为人应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是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 类型: 1.疏忽大意的过失,公式:应预见+未预见 2.过于自信的过失 ,公式: 已预见+轻信能避免,犯罪客体,1、概念要点: (1)是某类社会关系(表现为某种权利) (2)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体现罪刑法定原则) (3)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2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犯罪客体社会关系 犯罪对象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物,犯罪的客观方面,1、概念: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2、基本表现形式,犯罪的特定的时间、地点、方法,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作为(不当为而为),不作为(当为而不为),犯罪客观方面,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与方法只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而不是所有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要素。 如:刑法第340条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二)犯罪概述,2.排除犯罪的理由 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事由。 类型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正当防卫,刑法第20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要件 主观条件:防卫的意图 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 时间条件: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防卫 对象条件: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不能及于第三者 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紧急避险,刑法第21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是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条件: (1)起因条件:有需要避免的危险 (2)时间条件:危险必须正在发生 (3)对象条件: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而将其面临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 (4)主观条件:行为人必须有避险意图 (5)限制条件:只能是出于迫不得已 (6)限度条件: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犯罪概述,3.故意犯罪形态 犯罪行为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具体形态: (1) 犯罪预备 (2) 犯罪未遂 (3) 犯罪中止 (4) 犯罪既遂: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 成的全部要件。,1.概念:为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 2.处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五、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1.概念,(1) 犯罪预备,(2) 犯罪未遂,2.条件,3.处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3)犯罪中止,1、概念,3.处罚: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犯罪概述,4.共同犯罪,(1)概念: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要件:,A 主体上:为两人以上 B 客观方面: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c 主观方面: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胁从犯,主犯,(3)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从犯,教唆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犯罪集团首要分子:集团所犯的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