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章末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章末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章末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章末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章末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章末过关检测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有关个体、种群、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B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C个体与种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D物种是所有种群的集合答案D解析一个种群中的所有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A正确;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可以构成不同的种群,B正确;个体和种群属于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C正确;物种是所有具有同种生物的种群的集合,D错误。2.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到b点种群增长速率减小,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为了可持续发展,最好将池塘中的鱼捕捞到b点C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迁入和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种群的年龄组成答案A解析a到b点种群增长速率增大,b点达到最大,c点是种群数量达到了K值,而种群的增长速率为零,A错误;为了维持可持续发展,可以将鱼捕捞到b点,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cd段种群数量波动的直接决定因素就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变化,C正确;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为年龄组成,D正确。3农业科技人员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在1公顷范围内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又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草原上鼠与牛、羊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B这种调查的方法称为样方法C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公顷,必须积极防治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则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答案B解析鼠与羊与牛同以草为食,所以三者为竞争关系,同时老鼠会破坏草原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题干中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错误;由计算公式中的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志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志个数m,可以求得N306(只),因为该区域鼠的种群密度约为306只/公顷,C正确;若草原发生大火会导致老鼠个体的死亡或迁出,影响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D正确。4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蝗虫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变化规律答案A解析取样器取样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由于蝗虫不属于土壤中的小动物且活动能力较强,不适于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A错误;随机取样是样方法调查个体数量的基本原则,主要用于双子叶植物的调查,B正确;调查蚜虫的种群数量使用的是样方法,C正确;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进行抽样检测来表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D正确。5图1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1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B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C图2所示种群的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1中的a特征答案A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其大小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所以图1中的c表示的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而不是指该种群的总数量,A错误;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而年龄组成既可以影响出生率又可以影响死亡率,所以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B正确;图2中曲线开始阶段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之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变成了增长型,C正确;某些生物无性别之分,所以也就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D正确。6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A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图B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答案D解析图A曲线的斜率代表种群的增长速率(即单位时间内种群个体的增加数目),由题图曲线特征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点,曲线的斜率不同,即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同,A错误;图B中G点时种群的数目不再变化,增长速率为0,B错误;E点时,增长速率最大,蝗虫种群增长最快,因此防治蝗灾应在E点之前,C错误;渔业捕捞应该在超过K/2时进行,且每次捕捞后的剩余量应保持在E点左右,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正确。7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答案B解析t2t3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错误;t3t5时,甲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表现为稳定型,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表现为增长型,B正确;甲、乙种群密度最小是t1时,甲种群密度最大是t3时,乙种群密度最大是t5时,C错误;t4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防治害虫应在t4之前,D错误。8“水稻杀手”福寿螺是我国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某校生物小组在一块面积为500 m2的水稻田中放入200只大小不一的福寿螺,然后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变化(单位:只/100 m2)A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由于没有天敌,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第1周由于不适应环境,种群的密度下降D调查期间,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增大答案A解析福寿螺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较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第一周其种群密度与投放的种群密度(200540只/100 m2)相等,并没有减小,C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福寿螺数量呈“S”型增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D错误。9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菌体答案C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使计算出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A不符合题意;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较大的人群中进行,如果在患者家系中调查会使所得发病率偏大,B不符合题意;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菌体,这样得到的数值基本上与实际相符,D不符合题意;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要随机取样,如果选择个体较少的区域作为样方,则计算的数值小于实际数值,C符合题意。10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马是一个种群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 BC D答案D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内蒙古草原上的马可能有多个物种,错误;种群内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正确;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正确;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正确;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正确。11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B死亡率增大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C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控制在d点D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b点最大)后减小,最后为零(d点),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A错误;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种群数量增大,食物和空间相对减少,导致种内斗争加剧,另一方面是天敌数量增加,B正确;要合理利用该动物资源,应使种群密度维持在增长速率最大的b点,C错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d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D错误。12.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 B C D答案B解析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错误;要想持续获得高产量,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以上开始捕捞,捕捞后种群数量为K/2,以使种群保持最快的增长速率,错误。13如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数量减少至一定水平,故桑毛虫环境容纳量变小,A正确;b点时,暴猎蝽种群数量为K/2左右,故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c点时暴猎蝽数量达到最多,限制其数量增长的因素是食物,C正确;由图中桑毛虫和暴猎蝽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知,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捕食关系,D错误。14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曲线,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B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答案B解析图中显示第1年到第3年期间值约为1,“J”型曲线其值应大于1且恒定,故不属“J”型增长,A错误;第3年末到第5年中期始终大于1,种群数量一直增加,从第5年中期到第5年末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B正确,C错误;该野兔种群在第5年中期达到数量最大,D错误。15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当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强Cdb时,M与N竞争较为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答案D解析根据曲线图分析,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有重叠,则为竞争关系,另外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如环境资源,A正确;b越大说明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正确;d越小,两条曲线靠的越近,说明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重叠越多,表明M与N的竞争越激烈,C正确;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将呈现“S”型增长,D错误。16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答案B解析即使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群落内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17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B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答案A解析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松针长度和松树的代谢活动,A错误;根据图可知,幼虫的密度呈现周期性波动,B正确;幼虫属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样方法,C正确;根据图可知,幼虫密度先增先减,而松针长度后增后减,因此幼虫的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D正确。18下图1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图1中表示的生物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B图1的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图1中几种生物关系的模式图可判断、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表示的是生物A的不同个体间的种内斗争,A正确;图1的中A与B是捕食关系,当A大量减少后,B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达到稳定状态,B错误;图2中的甲、乙和丙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对应图1中的、,C正确;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19北京南海子公园历史上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后逐步衰落为环境脏乱差的垃圾场,经过湿地修复、垃圾无害化与景观恢复等,现已建成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湿地中的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B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C垃圾无害化处理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的演替D湿地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答案A解析该湿地中的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A错误;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现象,B正确;垃圾场到湿地公园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的演替,C正确;湿地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D正确。20某学生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c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B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约为0C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D本实验不存在对照实验,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答案D解析c点时,酵母菌种群密度过大,不易计数,因此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按一定比例稀释,A正确;ab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大,bc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减小,cd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约为0,B正确;de段种群的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的缺乏,C正确;本实验自身前后形成对照,D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10分)如图甲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图乙表示一个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随时间推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B的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2)图乙中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3)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_点开始防治。若该类动物分布在不同区域形成两个种群,那么这两个种群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产生_。答案(1)保持相对稳定(2)大于(3)a生殖隔离解析(1)图甲中A为增长型,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B为稳定型,这样的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趋于稳定,种群密度基本不变;C为衰退型,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减少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2)图乙是“S”型增长曲线,b是K/2,d是K;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但是种群还在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3)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K/2之前开始防治;若该类动物分布在不同区域形成两个种群,那么这两个种群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22(15分)如表所示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部分相关量的统计结果,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群落演替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层数2345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漏射率(%)62.244.73.31.1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thm2a1)17.4355.50116.61150.81净初级生产量(thm2a1)1.5014.5223.8826.00总生产量/总呼吸量1.091.351.261.21注: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面积。(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从数据上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_。(2)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该森林群落截获光能的百分率逐渐_,总初级生产量增多,这可能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_增多有关。(3)研究人员可以采用_法对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4)总初级生产量指全部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而净初级生产量指全部绿色植物固定并贮存的能量。统计数据表明在由针叶林到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程中,总生产量/总呼吸量的值有下降的趋势,试解释可能的原因:_。答案(1)次生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2)增大分层(3)样方在空间上的分布(分层)(4)随着群落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全部生物的总呼吸量不断增加,而绿色植物可利用的光能有限,限制了光合作用总生产量的增加解析(1)表中数据表明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由灌草丛开始的,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该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分层现象越来越明显,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2)截光率1漏射率,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其截获光能的百分率增大,这可能与群落中植物种类增多、垂直结构分层增多有关。(3)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4)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多,全部生物的总呼吸量不断增加,而绿色植物可利用的光能有限,限制了光合作用总生产量的增加,从而导致总生产量/总呼吸量的值有下降的趋势。23(10分)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0B100.15C100.120(1)该实验探究的是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2)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具体操作是先将盖玻片放在_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_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算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3)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 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个。.根据教材中关于“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内容,回答有关问题:(1)调查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时常用_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_。(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此实验中用的是_。这种方法一般用于_的群落。答案.(1)营养、温度(2)抽样检测法计数室盖玻片(3)152.88108.(1)取样器取样法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2)记名计算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实验探究的是营养和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2)常用的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不能将培养液直接滴入计数室内,而是滴在盖玻片的边缘,让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内。(3)根据“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可得出题图所示中方格内共有15个酵母菌。1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计算公式:一个中方格中平均菌体数中方格总数104稀释倍88108(个)。.(1)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调查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2)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24(12分)下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数量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猞猁和雪兔的数量变化及种间关系分别属于_、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从图中曲线分析,猞猁和雪兔的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