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ppt_第1页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ppt_第2页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ppt_第3页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ppt_第4页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及作品,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当代文艺思潮之一,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和法国兴起,不久波及德国、日本,在前苏联及其它国家也有所反应。一般认为它与自19世纪后半期以来盛行了近一个世纪的现代主义不同。有人认为是对现代主义的反驳,有人认为是现代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进入信息社会、新技术革命时代的产物。摘自后现代状况作者: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例如,朋友之间的讨论,参加交谈的人,会,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 ,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 :罗伯特.文丘里 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 :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罗伯特.斯特恩提出的),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后现代主义建筑教我们”要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文丘里语),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公会大楼罗伯特文丘里,波特兰市政厅迈克尔格雷夫斯,美国电话电报大楼菲利普约翰逊,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及作品,罗伯特文丘里(代表作品) 罗伯特斯特恩 (代表作品) 菲利普约翰逊 (代表作品) 迈克尔格雷夫斯(代表作品) 史密斯 矶崎新(日本)(代表作品) 波尔托盖西(意大利) 博菲尔(西班牙)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美国建筑师。1925年6月25日生于费城,就学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1950年获硕士学位,19541956年在罗马的美国艺术学院学习,后曾在O.斯托诺洛夫、E.沙里宁、L.卡恩等人的事务所任职。19571965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任教。1958年起在费城开设共同事务所。1964年和洛奇一起开办事务所。1965年曾代表美国国务院赴苏联讲学。1966年任罗马美国艺术学院住宅建筑师及该学院理事(19661971),1977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顾问。 著作有: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6年)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 )其两本著作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 。 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不懂,而群众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泼,装饰性强,又具有隐喻性。他认为赌城拉斯维加斯的面貌,包括狭窄的街道、霓虹灯、广告牌、快餐馆等商标式的造型,正好反映了群众的喜好,建筑师要同群众对话,就要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于是过去认为是低级趣味和追求刺激的市井文化得以在学术舞台上立足。,罗伯特斯特恩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后,于1965年在耶鲁大学获得了建筑学硕士学位,同时斯特恩还是纽约建筑学院的计划主持人。斯特恩对纽约建筑学院有相当深远的影响,他还担任CBS台“放眼看美国”电视节目的资深顾问。 1966年,斯特恩与 Richard Meier一同进行设计工作,1969年,他与著名建筑师 John S.Hagmenn 成立了建筑事务所,他从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那里真正拓宽了自己的眼界。在斯特恩从事建筑的前十年里,他就熟练地掌握了行业的前沿知识。他非常钦佩著名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从其早期的工作中可以看到二人对他的影响。同时,斯特恩还以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为师,他很多的作品中都体现了文丘里的风格。 斯特恩运用正规的几何图形设计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城堡。他说:“我对几何形式的态度是建立在对历史建筑的了解和喜爱的基础之上,与直接的复制无关。我喜欢将折中主义者、抽象拼图画以及其他的技术方案融合在熟悉的建筑形式之中,并形成新的建筑模式。”随着传统形式的使用,斯特恩将历史很好地融入到当代建筑的结构中,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他努力尝试让自己远离罗伯特文丘里的思想。 斯特恩设计的建筑显得非常高贵、颇具风格和品味,其作品越来越多地与历史建筑相区别,更显得具有后现代的特征,也正是在这个后现代时期,他的作品才得到完全的肯定。,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1906年7月8日生于克里夫兰,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1927年毕业。后同建筑史家HR希契科克游历欧洲,结识了许多现代派建筑师。归国后于1932年任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部主任,同年与希契科克合著国际式风格一书,并举办展览,首次向美国介绍欧洲现代主义建筑。1939年进哈佛大学建筑研究生院,从师M布劳耶学习,但其真正的导师是密斯范德罗。1943年获得建筑学位。1945年开设设计事务所,19461954年重任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部主任。他的专著密斯范德罗于1947年出版,颇负盛名。1949年设计了自己的住宅,确立了他作为建筑师的声望。在1983年建成的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设计中,约翰逊又把历史上古老的建筑构件进行变形,加到现代化的大楼上,有意造成暧昧的隐喻和不协调的尺度。这座建筑已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有着建筑界“教父”之称的菲利普约翰逊一生都在求变,一生都在引领潮流,他从玻璃屋子时期的密斯风格转向新古典主义时,推出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当现代主义风雨欲来的时候,他设计了名声显赫的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芙的“水晶教堂”;当后现代主义成为时尚时,他和建筑师伯奇一起贡献了纽约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这座拼贴了古典风格、现代高层建筑风格、巴洛克时代的堂皇风格和现代商业化POP风格的建筑,堪称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另外,他设计的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大厦、耶鲁微生物教学楼、休斯顿银行大厦等,也是建筑史上无法忽略的经典之作。,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雷夫斯1934年生于在美国印地安那州首府,1958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建筑学士学位,1959年在著名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获硕士生学位。而后,他进入意大利罗马美利坚学院深造,获得罗马大奖和布鲁诺奖学金。1962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64年在该地开设事务所,1972年成为该大学教授,此外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 格雷夫斯首先以一种色彩斑驳、构图稚拙的建筑绘画,而不是以其建筑设计作品在公众中获得了最初的声誉。有人认为,他的建筑创作是他的绘画作品的继续与发展,充满着色块的堆砌,犹如大笔涂抹的舞台布景。从20世纪70年代起,格雷夫斯将传统建筑语汇抽象化并引入建筑设计,建成诸多影响深远的作品,逐步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巨擘。而其最大的成就之一在于“促进了美国建筑设计的蓬勃及多元化发展”格雷夫斯从60年代就开始了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探索。对于现代建筑的单调、刻板、垄断性非常不满,希望能够通过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进行改造,是建筑具有趣味性和文化性,是城市的面貌趋于多元化。他通过建筑来探索古典主义、戏谑效果和装饰主义的点缀性可能性,设计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建筑作品。 格雷夫斯在艺术,绘画,设计,建筑领域都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在艺术方面,他认为当艺术真正从墙上降落下来时,生活才会变的更加丰富,其目标就是在生活中发现艺术,让艺术为你和你的家庭服务,使你的房子成为一个艺术的殿堂。在绘画方面,他说:“我始终热爱绘画并且让其为我的设计服务,不论是建筑设计还是产品设计。对我来说,绘画是创造进程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不能成为一个建筑师或设计师的话,那我很可能回成为一个画家。”,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先生在2002上海双年展“都市营造” 国际论坛“接受媒体采访,建筑大师矶崎新青岛学术演讲,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在广东美术馆与中国同行对话,1931年,矶崎新出生在日本大分市,是世界上著名的日本建筑师。自从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毕业以后,矶崎新在丹下健三(Kenzo Tange)的带领下继续学习和工作。1963年,他创立了矶崎新设计室,自此成为几十年来活跃在国际建筑界的大师,作品众多,获奖无数。 矶崎新在设计的色彩和风格等形式上相当大胆,其创造力和细节设计能力成为其独特的设计标志。在他尽力将传统信仰和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其作品达到了一个臻于完美的境界,即作品兼取东西方文化的设计思想,将文化因素表现为诗意隐喻,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 。矶崎新运用简单的几何模式营造出结构清晰的系统和高水准的建筑技术,他常将立方体和格子体融入现代时尚之中。矶崎新一般先在脑海中勾勒出大致图形,然后将其转换为一种清新、多彩、纯粹和深刻的几何模式。,由于采用精选的原料、材质的纹理、色彩以及颇具吸引力的风格, 矶崎新所设计的建筑具有相当强烈的视觉效果,尤其对比和着重之处更显鲜明。 矶崎新的设计作品非常复杂,也相当重视细节的补充。他将建筑学看作是纯粹的合成体,即是经济、功能、技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