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雾淞教案2苏教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雾淞教案2苏教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雾淞教案2苏教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雾淞教案2苏教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雾淞教案2苏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雾凇【教材分析】雾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有先声夺人之感。第二自然段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这是全文的重点。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奇景及其感受。【学情分析】本文科学性、知识性较强,抽象的知识较多。虽然我们生活在北方,但学生根本没有见过雾凇,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知道雾凇是什么。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离他们的生活就更遥远。四年级的孩子虽然在朗读感悟理解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雾凇这种自然景观缺乏直观的认识,所以需要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展示,教材展现的是美丽的北国风光,更需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重点和难点是要让学生理解雾凇是怎样形成这样一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欣赏,提供有关资料等手段,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掌握雾凇的相关知识。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的过程,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读代讲,通过读来理解和感悟,能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2.能力目标:借助课文及有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培养爱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知道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雾凇的图片、背景音乐等。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雾凇的资料,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具体品读感悟。(三)学习奇观,感受美景。(四)互动探究,完善认知。(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六)作业布置。(七)拓展延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案(老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有没有同学看过雾凇?想不想看呢?(雾凇图片欣赏精选六张雾凇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看完美丽动人的雾凇后,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呢?【说明】:上课开始首先出示了雾凇的相关图片。学生一下子被雾凇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画面所感染,适时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赞雾凇,学生愿意说,也愿意想,所以在回答问题时,词汇量特别多,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回答得流畅说明了雾凇已然成为学生的思维对象而有所感悟。过渡:雾凇这么美,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多媒体出示学案内容)1.学生用上以下词语:千姿百态、奇特壮美、银光闪烁、洁白晶莹、冰天雪地、童话世界、人间仙境、银装素裹等等。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创设意境,激发情感,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雾凇有了更加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形,为本课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二、具体品读感悟。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3-6句话。过渡:接着的七句话把雾凇的形成过程按这种科学原理写出来的。水汽通常集中在有江、河的地方。(1)雾气在哪里?(2)这四句话都写的是雾气。雾气刚开始弥漫在江面上,接着笼罩着十里长堤上。淹没了所有的树木,接着一切都模糊了。你们所读的雾气是一样的吗?(画出这四个词说明雾是变化的是越来越浓 )2.自由读这四句话,指名读。小提示:如果要背诵就要牢记这四个词语哦!讨论:为什么要把霜花比作白银、银线、小结:这两句话写出了凝结成霜花挂在松树上、柳条上,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雾凇。3读中体会变化。雾凇的形成要八到十个小时,但第二自然段只用了八句话就进行了描述。请读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我们从哪些字词中体现出变化是漫长的?1.江面上 弥漫长堤上 涌 笼罩 (浓、 重)树木间 淹没2.模糊 为什么模糊?雾气怎样能把近在眼前的灯光、树影都模糊了? (镀只能镀上白银,珍贵,背后藏着作者的喜爱和赞美。)3.学生自由读(雾淞形成过程的段落)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是银松雪柳了。以读为途径,紧扣“奇观”,感受雾凇色形之美、探求雾凇形成之因、领悟雾凇变化之妙。切实加强教师、学生、文本、教学媒体之间的多向互动对话,在此过程中培育、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学习奇观,感受美景。1.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122页,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2)A.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B.指名回答 (课件)板书:C.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3.读了以后同学们交流讨论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1.学生读: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学生回答: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2.同学交流回答:仿佛看到了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通过同学们朗读可以感受课文中雾淞的美丽。再通过同学们想象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景。给同学们一种美好的感觉。四、互动探究、完善认知。讨论回答吉林雾淞闻名天下的原因?(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讨论、归纳整合答案推选代表在小组内说出小组成员一致同意的答案;如有不同意见可在下一个交流展示的环节说出自己的答案,由全班学生和老师讨论交流)生1:吉林雾凇的出名与吉林的另一个名字北国江城密切相关。生2:到冬季,吉林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天数多达六七十天,但令人叫绝的是,穿越而过的松花江水带有丰富的热能,巨大的热能使其临寒不冻,具备了形成雾凇的两个必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足够的低温和充分的水汽。生3:吉林雾凇是雾凇中厚度最大、密度最小和结构最疏松的一种,这种雾凇组成的冰晶能将光线几乎全部反射,观赏起来格外晶莹剔透,被称为“精品中的精品”。生4:吉林雾凇的形成是一个大气物理变化过程,因而大规模的雾凇景观较为罕见。2002年12月下旬,吉林雾凇连续现身7天,琼枝玉树,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生5:全市人民经过反复论证和推敲后,决定用雾凇这个称呼,因为它既科学、文雅,便于对外交流,又能体现吉林雾凇的与众不同,颇具神秘感。全世界的雾凇景观不计其数,但没有一个地方的人对其倾注了如此之多的情感因素,这也是吉林雾凇闻名全国的重要原因。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应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同时,还要把握引的度,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逼近结论。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千姿百态的霜花缀满枝头,真可谓琼枝玉树,而其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再品读一遍课文。导与学再结合,升华学生们情感。加强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六、作业。【课件】出示作业:小练笔。可选择以下词语。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句写一段话。出示词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国江城,三九严寒。松花江畔,十里长堤。晶莹霜花 ,枝头缀满,琼枝玉树,千姿百态,玉菊怒放,雪莲洁白。银松雪柳,晶莹闪烁。排排雪浪,蔚为壮观。学生们可以通过课外观察,实践写出自己感觉。“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课文中描绘的景色是美的,大自然呈现的景色更美。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这篇课文去探索大自然的更多美景,鼓励学生大胆向作者发出挑战,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七、拓展延伸。吉林雾凇是中国四大自然景奇观之一,还有另外三大自然奇观,同学们想看吗?(图片欣赏 长江三峡 云南石林 桂林山水) 如果你能去探索这些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也能写出像雾凇这么美的文章来!将来一定会去看看。增长同学们课外知识和开阔同学们视野。八、板书设计。雾凇洁白晶莹 千姿百态 奇观银光闪烁 琼枝玉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九、教学反思。雾凇一课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这节课,我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追求内化的终极目标,引领孩子欣赏优美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妙绝伦的画面,让美充溢着课堂。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看雾凇的图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吉林雾凇的美丽风光,整体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静态美。学生在赞叹之余饶有兴趣地开始了本课的学习。本节课重点突出,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体会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让孩子带着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揣摩语言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孩子在了解雾凇成因的同时,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语言的美,感悟雾凇凝结过程之美,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自豪感就自然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