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金安区耕地质量建设与改良利用对策_第1页
(论文)金安区耕地质量建设与改良利用对策_第2页
(论文)金安区耕地质量建设与改良利用对策_第3页
(论文)金安区耕地质量建设与改良利用对策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安区耕地质量建设和改良利用对策邬宗应1 王向东1 李小刚2 褚进华2 (1六安市金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六安 237008;2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 230061 )摘要:本文阐述金安区耕地利用现状,分析耕地土壤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区提出耕地培肥与改良利用对策,为耕地的改良与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引言金安区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江淮之间。位于北纬31163205,东经1162811650,主要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小麦、大麻、黄豆、绿豆、花生、西瓜、玉米、山芋、和蔬菜、茶叶等 ,素有“白鹅王国”,“绿茶宝库”“大麻之都”的美誉。建国以来,金安区先后通过两次土壤普查,基本查清了土壤资源状况、土壤类型分布、各类型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土壤肥力状况、土地利用现状。走过了定性施肥、定量施肥的技术提高过程,形成了一整套因土种植、科学施肥、合理耕作和综合利用的技术路线,为金安区农业产量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了贡献。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对农业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持农业持续发展,亟需对我区耕地土壤质量全面调查,进行系统的耕地质量评价,以便查清我区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土壤肥力状况及土壤障碍因素,分析研究耕地地力退化的原因,为制定金安区农业安全生产规划、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耕地的改良与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金安区耕地质量调查和地力评价工作的开展,全面摸清了全区耕地质量状况和水平,初步查清了金安区在耕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将耕地调查与评价成果及时指导农业生产,发挥科技推动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土壤培肥与改良利用、科学施肥与无公害生产、耕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1。1耕地利用现状与特点1.1耕地利用现状根据金安区统计数据,全区土地总面积165700公顷,其中耕地49750公顷。全区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074公顷。201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按可比加价)128371万元,比2008年增加21816万元、比2006增加38141万元,农业生产也由过去的粮食生产,逐步发展成粮食、油料、棉花、蔬菜、莲藕、果品并举的结构形式。到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68375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9803公顷、小麦12284公顷、棉花播种面积3029公顷、蔬菜13616公顷、豆类2850公顷、瓜果类1136公顷,其它作物1291公顷。耕地复种指数为199.47%。1.2耕地利用特点1.2.1复种指数高金安区农业生产以“一年两熟”为主,种植结构为麦-稻,油-稻、小麦-夏玉米等,其中油-稻、麦-稻是主要耕作制度。复种指数达到199.47。1.2.2蔬菜设施化比重增大金安区蔬菜种植面积13616公顷,近年来,保护地蔬菜生产发展迅速,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二种类型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城北、木厂、马头等乡镇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尤为迅速,成为全区乃至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典范。2耕地质量状况及问题2.1耕地质量等级状况表1 金安区耕地质量评价结果面积统计等级一级地二级地三级地四级地五级地总计面积(公顷)5272.567458.0319580.6710399.427039.3249750面积百分比(%)10.6014.9939.3720.9014.14100.00根据本次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可知,金安区耕地主要以二至四等地为主,分别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4.99%、39.37%和20.90%,而一级地和五级地面积较小,仅占10.60%、14.14%,其中一级地与二级地属于高产田地,主要分布在东桥镇、三十铺镇、双河镇和马头镇等乡镇,三级至五级地属于中低产田地,三级地与四级地主要分布在孙岗镇、三十铺镇、椿树镇、施桥镇和张店镇等乡镇,五级地主要分布在东河口镇、横塘乡、张店镇和孙岗镇等乡镇。2.2不同等级耕地质量分析本次耕地质量调查,结合金安区土壤及农业生产实际情况选取对耕地质量影响比较大、区域内的变异明显、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稳定性、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三种图件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全区耕地质量进行评价,耕地等级共划分为五级地2。一级地:面积5206.85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0.60%,集中分布在马头镇、望城岗街道、三十铺镇、双河镇等乡镇。,利用类型多为高产粮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以中壤为主,无障碍层,耕层厚度13-17厘米,水利设施良好,灌溉保证率80%以上。土壤养分含量除速效钾中等偏低外均为高水平。改良重点应以耕地保养培肥为主,蔬菜地防止土壤酸化和盐渍化。二级地:面积7365.08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4.99%,二级地在全区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东桥镇、先生店乡、三十铺镇、双河镇马头镇、施桥镇等乡镇。利用类型多为高产粮田和旱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以中壤为主,无明显障碍层,耕层厚度12-16厘米,灌溉排涝条件良好。土壤养分含量属高水平,。剖面构型主要是A-Ap-W-B、通体壤或A-Apg-W-B。改良重点是加深耕作层,改良土壤结构,平衡施肥。三级地:面积19336.64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9.37%,在全区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三十铺镇、椿树镇、孙岗镇、木厂镇、中店乡和翁墩镇等乡镇。利用类型多为中产粮田和旱地。土层较厚,质地以中壤或重壤为主,无明显障碍层。地势较平坦,无明显土壤侵蚀现象,耕层厚度10-15厘米,灌溉和排涝条件一般。土壤养分含量水平较高,速效钾缺乏。改良重点是挖掘水源,提高灌溉保证率,实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调整粮田和旱地土壤钾素水平。四级地:面积10269.8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0.9%,在全区大部分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孙岗镇、施桥镇、城北乡、张店镇和东河口镇等乡镇。利用类型多为中低产粮田。土层厚度多在80厘米左右,耕层质地主要是中壤或重壤、部分属砂壤、粘土,地面坡度大,14.36%的耕地出现明显土壤侵蚀现象,耕层厚度6-12厘米,灌溉保证率很低,土壤养分含量中等。四级地存在较为严重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土层薄、坡度大,沟蚀现象严重,土壤养分差异较大,改良重点是培肥质量、加深耕层厚度、减少水土流失。五级地:面积为6951.59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4.1%。在全区各镇均有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东河口镇、横塘乡、张店镇和孙岗镇等乡镇。利用类型以低产粮田为主,地貌类型为山地丘陵及岗地,坡度大,具有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现象。土层薄,土层厚度60厘米左右,耕层质地主要为中壤,部分为砂壤土、重壤土、轻壤土、轻粘土,耕作比较困难,大多无水浇条件,但发展林果业及畜牧业有较大潜力。土壤养分中等偏低,部分地块缺钾、缺氮。改良重点是坡改梯,加厚土层,蓄水灌溉,增钾增氮。2.3存在的主要问题南部低山丘陵区多数土壤所处的地势较高,坡高较大,加之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线状冲刷和片状冲刷明显,土层浅薄。分布在低山丘陵下部和一些残丘岗地上的农地土壤,多砂性、较瘦瘠、易受旱,也有部分位于丘谷冲田因受山洪水、冷泉水侵蚀,土温低,排水不良,形成冷浸田。中部丘陵岗地是我区干旱集中地区,平均不到两年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灾,产生干旱的原因有:一是本地区降雨量较少;二是岗坡上塘坝少而浅,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弱;三是灌溉渠道不完备;四是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加之土壤中粘盘层的阻碍,土壤本身蓄水、防旱能力弱。北部波状平原、平原区人多地少,用地养地矛盾突出,绿肥面积下降,麦(油)稻面积扩大,化肥用量递增,有机肥料减少。3耕地培肥与改良利用对策在金安区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对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和耕地质量评价数据与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不同等级耕地质量存在的障碍因素,土壤类型组合、土壤理化性状、农业利用方式的相对一致性,对金安区的耕地进行耕地培肥与改良利用分区。根据各区耕地土壤类型组合、限制因素和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的提出土壤改良利用方向和培肥途径3。3.1北部山地平原区本地区水资源丰富,光能热能充足,适宜种植蔬菜、水稻、花生、油菜、小麦等作物,因此改良利用以发展蔬菜、粮食和油料生产为主,特别是扩大蔬菜面积以满足城乡生活需要。改善耕作制度扩种绿肥,培肥质量,改麦(油)稻为绿肥稻,继续搞好水利设施,改善排灌条件。3.2中部丘陵岗地区本区跨越江淮分水岭,目前农业利用上既有粮、棉、油生产,也有烟、果、蚕、瓜、杂等,是我区旱杂粮的主要分布地区。改良措施有:(1)蓄、引、提结合: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2)以旱为主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在灌溉水源基本有保障的地区可推广油(麦)稻绿肥稻耕作制度。在缺水地区种小麦和大麦,油菜宜维持面积,春夏播宜多种山芋、玉米,稳定花生、大豆等旱作物。(3)广辟肥源,培肥改土:增施有机肥料,推广秸秆还田,扩种绿肥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在江淮分水岭垄岗上,因肥源、水源一时难以解决,土层浅薄,这类型土壤可以营造防护林,防风固土,重点发展经果林和用材林4。3.3南部低山丘陵区本地区位于区境南侧。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地形高低悬殊大,母质类型多样,导致土壤种类繁多。本区土地资源较丰,发展农、林、牧具有独厚独厚的条件。改良利用上应根据自然条件,因土种植,要搞好水土保持,加速绿化,坡度较大的农田坚决退垦还林。同时开发利用草场资源,发展饲草畜牧,增加效益。丘间平畈黄白土、黄白土田粮棉经作,在种植绿肥,培肥土壤的前提下,发展粮食生产;岗地在缺乏水源情况下可发展旱杂粮及多种经果林。参考文献:1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