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SNS对人际传播中行动过程的影响.doc_第1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SNS对人际传播中行动过程的影响.doc_第2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SNS对人际传播中行动过程的影响.doc_第3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SNS对人际传播中行动过程的影响.doc_第4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SNS对人际传播中行动过程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传播学论文-对人际传播中行动过程的影响摘要本文以“社会行动”的视角,从SNS这样一种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行动、对信息传播行动的影响、促使人际传播的目的理性化、影响了受众对媒介选择的行动和促生了新的公共空间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了SNS对人际传播中行动过程的影响。关键词SNS人际传播行动目的媒介选择公共空间AbstractInthispaper,SocialActionperspective,thisSNSlenstoasocialnetworkin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inaction,thedisseminationofinformationontheimpactofactionstopromote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rationalpurpose,theimpactofmediaontheaudiencetochoosethegrowth-promotingactionsandAnewpublicspace,andotheraspectsoftheSNStoananalysisof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inthecourseofaction.KeywordsSNS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actionpurposechoosingmediapublicspace人际传播可划分为两个子过程:其一是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过程,用“认知过程”的概念来指代;其二是信息的发送过程。考虑到在人际传播中,信息发送过程并不只是一个孤立的信息发送行为,它由一系列的相关行为组成,其中还涉及到一些传播动机、传播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对于通过媒介进行的人际传播,还需要考虑到媒介的选择行为等因素。因此,为了顾及讨论的整体性,在此将信息发送过程定义为“行动过程”。这种整体考虑的思路不仅更易把握,它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使我们能在讨论中引入马克思韦伯(MaxWeber)的社会行动理论。人际传播是一种微观的交流形式,不像大众传播本就是一个社会性的传播过程。要讨论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交流构型,如若只是着眼于它的微观形式,结果无疑会有所缺失。韦伯的行动理论恰好给了我们从微观透视宏观的可能性,使我们能从更广泛的社会角度探讨依据SNS所建立起来的交流构型。同时,韦伯的行动理论对微观结构的重视又使我们能认清SNS所建立的交流构型的具体作用模式。一、从“社会行动”透视人际传播过程中的行动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虽然是基于“行动”的,但是它和马克思理论不同,它并不强调劳动,而是强调在将他人考虑在内的情况下,按其个体的意义而区分的诸种类型。因此,它比马克思理论对理解交流经验及语言经验更易于借鉴。下面,我将会从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出发来探讨SNS技术应用下人际传播过程中的行动。“社会行动”是韦伯用以建立其社会理论的最基本分析单位,并以此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会学研究领域。他曾开宗明义地表示:“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其意图在于对社会行动进行诠释性的理解,并从而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及结果予以因果性的解释。”这个简单的定义实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意旨,从中,韦伯的目的也清晰可见。基于“社会行动”的概念,他可以将个人的“行动”联接到一般所谓的社会“秩序”上,并借以说明:任何像“国家”、“社团”或“封建主义”等概念,莫不是指称人们的共同行动,而“社会学的任务便是要将这些概念还原到可理解的行动,亦即还原到参与者个人的行动”。人际传播中的行动在韦伯所定义的“社会行动”范畴之中。不过,在此对韦伯理论的运用并不只是为了探讨人际传播行动的过程以及对其进行因果性的解释,而是要通过对行动过程的分析,结合认知过程,以透视在人际传播中建立的交流构型。然后,跟随韦伯逻辑层次变化的思路,进一步分析人际传播的交流构型是如何脱离纯粹个人的层次而进入到社会结构和组织层次的。1.社会行动的概念。所谓“行动”,韦伯认为,意指行动个体对其行为赋予主观的意义不论外显或内隐,不作为或容忍。“社会的”行动则指行动者的主观意义关涉到他人的行为,而且指向其过程的这种行动。(1)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行动”,只有被行动个体赋予了主观意义的行为才是“行动”,这些意义并不牵涉“客观正确”。意义在此有两种含义:a.事实存在的意义,指某个行动者在历史既定情况下的主观意义,或诸多事例中行动者平均或相类似的意义;b.纯粹类型的意义,指以概念建构的方式被当作一种或多种行动者的类型来想像其可能的主观意义。但是,有意义的行动和不具主观意义赋予的反射性行为之间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2)“动机”是主观意义的复合体,指行动者本身或是从观察者来说对于行为所提供的有妥当意义的“理由”。这又可分为两种:a.“意义上的妥当”,指根据我们感情和思路的习常模式,各要素被认为构成了“典型的”意义关联;b.“因果上妥当”,指事情前后序列的诠释,如果我们根据经验的规则发现它始终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可被认为是因果关联。一个具体行动的正确因果诠释意味着:行动的外在过程及动机可以被如实地把握,并同时达到对其一切关联的有意义的理解。(3)行动,从行为主观可理解的方向来看,只存在于当它是一个或是更多个个人的行为时。2.社会行动的类型。在详细地定义了“社会行动”概念之后,韦伯根据主观意义的不同,又进一步为社会行动划分了四种类型,分别是:目的理性类型、价值理性类型、情感式类型和传统式类型。(1)传统式类型,是通过根深蒂固的习惯所决定的行动。严格的传统式行动,就像纯粹反射性的模仿般,完全是处在我们可称之为“有意义地”行动指向的边缘地带,而且经常会落到另一边,因为它们通常只是一种含糊的对于习惯性刺激以重复其固有态度作出的反应。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行动都接近此一类型。另外,由于和习惯的联系在不同程度和意义下可以被有意识地加以维持,此时这种类型便接近于价值理性类型。(2)情感式类型,尤其是情绪式,是通过当下的情感和感觉状态所决定的行动。严格的情感式行动也常处在我们意识到的“有意义的”行为的边缘,或是落在这个范围之外;比如说,它可以是对一种非日常性的刺激无从控制的反应。(3)价值理性类型,是通过有意识地坚信某些特定行为的伦理的、审美的、宗教的或其他任何形式自身价值,无关能否成功,纯由其信仰所决定的行动。(4)目的理性类型,是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他人客体行为的期待所决定的行动,这种期待被当作达到行动者本人所追求的和经过理性计算的目的的“条件”或“手段”。这种行动的成立,是行动者将其行动指向目的手段和附带结果,同时他会去理性地衡量手段之于目的、目的之于附带结果,最后也会考量个中可能目的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四种社会行动的类型,是韦伯用来描述社会行动在不同情境中的可能向度。它们为韦伯的社会学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分析SNS背景下人际交流的构型提供了思路。3.人际传播中的行动。人际传播是“一对一的信息传播过程”,其中,传播主体的主要行为都是围绕信息传播来展开的,一方主体为其行为所赋予的主观意义也就直接指向对方主体,因此,这些行为无疑都属于韦伯所定义的“社会行动”的范畴,可以运用其理论来分析。帕洛阿尔托学派提出的人际传播五项基本原则的第一项是:人不可能不交流。它强调了无论我们是否意愿,我们总在影响他人的知觉。这意味着,人际传播中的所有行为都有传播信息的潜在可能。因此,人际传播中的“社会行动”都在行为的同时传播信息,都是传播信息的行为。但是,并不是所有传播信息的行为都是“社会行动”。比如,在A和B两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A不自觉地做了一个不雅的动作(比如挖鼻孔),那么B有可能注意到了A的这个行为,并且对A产生了不良的印象。如果这种印象并非A所希望的,他也并没有对此行为赋予如此的主观意义,那么,这一行为就不是“社会行动”。这种行为在人际传播中普遍存在,但是它对于我们的讨论不具意义,所以不对其进行讨论,我们只需关注人际传播中的“社会行动”即可。对于人际传播中的“社会行动”,同样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传统式行动,通常是在人际传播中对于习惯性刺激以重复其固定态度作出的反应。比如,通常情况下,在他人向我们打招呼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的回复几句问候。情感式行动,指在人际传播中完全由当前的情绪和感觉所决定的行动。比如,一个女孩在和他人交谈时,由于牵起了伤心的往事,不自禁地潸然泪下。这种行动是为了满足对抒发直接情感的心理需要。价值理性式行动和目的理性式行动相对比较难界定,因为人际传播具有特殊性,它既关涉到信息的传播,还关涉到主体间的关系。因此对于价值理性行动和目的理性行动二者,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价值理性式行动,是指主体赋予行动的意义只是集中于信息传播行为本身,或者说行动的目的就是行动本身,而且主体在行动中可以为了他的重要信念义无反顾。目的理性式行动,是指将人际传播行动看作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条件,重要的是行动的结果而不是行动的过程。对于人际传播中目的理性行动,特别是主体为了改变关系而作出的目的理性的行动,这种行动可能是主动的,是主体将人际传播中改变关系的行动当作手段,并期望以此达到相应的目的,尤其是为了谋求利益而改善关系的行动。也可能是被动的,只是由于主体受到他人的期望或者为了维持关系而不得已为之的行动。这些对人际传播中行动的类型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真正的社会行动很少会只涉及上述类型的单一方式。而且,它也不是穷尽所有方式的分类,他们仅仅是为了相应的研究目的所创造出来的概念上的纯粹类型。实际的情况应该是兼而有之,一个行动中混杂了多种类型的要素,差别可能只是更接近于哪种类型,或者说主和次的区分而已。二、SNS应用对信息传播行动的影响在定义“社会行动”这一概念的时候,韦伯特别强调了“主观赋予意义”的重要性,因为从行为的意义或者动机来理解,传播主体在人际传播中为其接下来的行为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就可能会采用与之相应的行为。一般而言,同一个人,不同的主观意义,意味着会采取不同的行为,甚至即使为行为赋予了相同的意义也不见得就会采取相同的行动。因此,可以简单地认为,主体赋予其行为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主体所采取的行为。但是,传播主体所赋予其行为的意义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在人际传播中,可以将其归结于对对方认知的结果,这种认知可能是关于主体的、情境的、信息的或者意义模式的,又或是兼而有之的。总之,人际传播中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意义,意义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为。简言之,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动。SNS应用之后,它的多样功能必然影响人际传播中的认知过程,认知的改变又势必影响行动。“人们使用数字代码和类比代码两种代码进行传播”,这是帕洛阿尔托学派提出的人际传播五项基本原理的第四项。数字代码指符号与其指代对象(所指)之间并没有本质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这种符号是不连续的,其最常见的例子便是语言。类比代码则与其恰好相反,这种符号与它指代对象之间存在一种本质的关联,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这种符号是连续的,比如哭泣这个符号,它本身就带有某种情绪状态的内涵。通常,人们在人际传播中使用数字代码传递内容信息,使用类比代码传递关系信息。这样,当我们使用SNS来进行人际交流时,首先会对来自对方的大量信息进行认知,这些信息中包含有丰富的内容信息和关系信息。在此,重点不是这些信息具体是什么,而是SNS传播这些信息的强大能力。于是,人们会迅速从中意识到SNS所具有的超乎寻常的表现力,然后逐渐开始新方式的人际传播:不仅使用更多的数字代码来更准确地传递内容信息,并且使用更多的类比代码来传递关系信息。于是,因为SNS的缘故,人们会在人际传播中越来越注意关系信息的传播。这一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由于媒介性质所导致的人们的使用习惯改变应该算是媒介的使用特性,而不只是SNS独具。比如,书信可以用字符传递内容信息,也可以用字体、版式、信纸或者夹杂一些物品传递关系信息。因此,通常人们使用书信传递信息的时候,不仅注意遣词用字,还需要很注意信纸的选择和版面的排列等方面。古人“驿寄梅花”的意境恰是对书信特性的最好说明,也是其他人际传播媒介不能比拟的。SNS使人们重视关系信息的作用模式与此类似。所以,即使撇开其它因素不算,SNS独有的媒介特性,就已经增加了人们在人际传播中传递关系信息的意识,使传播主体在人际传播的行动更加注重“关系”。而对某物的越加重视,即意味着被某物束缚越深,人和“关系”正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它在一定程度上又促成了人际传播的目的理性化。三、SNS促使人际传播的目的理性化SNS使人们在信息传播行动中更加注重“关系”,这一改变至少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关系”对主体的束缚,使得社会中微观的人际传播交流结构趋于稳固。而越是稳固的交流结构,势必会使人们的交往更频繁,也就使得传播主体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与他人亲密度的提高,无疑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朋友多了,路好走”正是对此的真实写照。于是,传播主体无论出于什么样的传播动机,或者说无论他的传播行动是属于哪一种类型,都必须考虑到关系信息传播对人际间亲密度的影响。因此,单纯的人际传播难免不会因为或多或少的利益诉求而带上些许目的理性的色彩。这样,在人际传播中价值理性类型行动具有了向目的理性类型演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