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二年制高职课程变革:背景、要点及对策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二年制高职课程变革:背景、要点及对策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二年制高职课程变革:背景、要点及对策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二年制高职课程变革:背景、要点及对策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二年制高职课程变革:背景、要点及对策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二年制高职课程变革:背景、要点及对策摘要:基于学制改革、就业导向办学理念的冲击、培养目标复合化以及生源素质下降等背景,二年制高职课程必须进行深入变革。变革中要处理好技能针对性与岗位适应性、就业功能与升学功能、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三对关系,同时以实践课程架构理论课程、以职业课程改造学术课程,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变革,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课程的选择权。关键词:二年制高职;课程变革;整合;教师参与一、二年制高职课程变革的背景透视(一)学制改革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由三年制改为二年制,首先面临的是课程问题。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如何在两年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知识与技能,课程资源的重新整合是关键。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在某些专业配合二年制学制的试点开始了新课程的研发工作,一次重大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将开始。(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的冲击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其更贴近社会的现实需求。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要手段与中介,学生的培养规格、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课程决定的。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必然要求课程随时反映工作实践的要求,按照学生的就业取向进行课程设置。(三)培养目标复合化1999年底,在教育部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被明确界定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004年7月在南京召开的7部委联席会议上,把高职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高技能人才。这两类人才在知识结构、技能要求等方面是有差别的,如何通过合理的课程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转型或兼顾两类培养目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四)生源素质下降生源素质下降,使教育教学面临极大挑战。提高教学效能,给每个学生以发展、成功的可能与机会,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必须直面的重要命题。二、课程变革的要点在于处理好几对关系(一)技能针对性与岗位适应性提高毕业生就业技能、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强调毕业生“零距离”上岗,是这次改革的首要目标。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课程必然更加鲜明地强调实用性与针对性,强调课程目标与某一具体岗位知识、技能等要求的匹配性,强调课程内容对学生就业的实用性。在这一思路下,课程内容必然被精简,原有课程的学科结构被彻底改变。技术的进步逼迫人们不断地创新与学习,以适应可能面临的岗位变迁。因此,不能因为强调就业技能而忽视宽厚的知识基础,不能因为强调零距离上岗而忽视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不能为片面强调就业导向而忽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二)就业功能与升学功能二年制高职教育对学生而言具有就业与升学两大功能。虽然其就业功能是显性的,但升学功能不容回避,绝不能把二年制高职再办成终结教育,必须给毕业生一个向上发展的机会与通道,其升学功能不该淹没在就业导向之中。虽然从办学目标上看,这两者应兼顾,但具体落实到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选择上,却是个两难选择。要发挥就业功能,势必强调知识的够用、实用,强调技能训练,实践性教学要占相当比例,而要发挥升学功能,则必须考虑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专业理论基础,若处理不当,则会办成新的应试教育,影响就业功能的正常发挥。(三)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当前高职生源大部分来自普高,缺乏专业知识基础,在两年的时间内要使他们成长为学有专长、技能高超的专业人才,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包括实践训练方式都要发生变化。此外,高职生源的构成十分复杂,且不同类型的院校、专业生源差异较大,一些热门专业能招到本科线分数段的学生,而一些冷门专业和民办学校,甚至只能招到一两百分的学生,学生的分数相差几百分。如何针对水平差异很大的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何让低分考生成为合格的高职人才?这是高职扩招后面临的最现实与迫切的任务。整齐划一的课程设置已无法适应实际需求,应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的课程类型,还要加强课程的有效性与实效性,以保证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另外,高职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高职的培养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专业技术技能,还要使他们的身心素质、道德、个性等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使之成长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心理健康、行为端正的社会公民。课程要避免纯粹的“工具”目的,要为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为他们将来提高生活品质、达到最高理想人生境界提供一系列的教育。三、二年制高职课程变革的策略(一)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以实践课程架构理论课程二年制高职课程变革必须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用实践课程整合理论课程。其一,由于学制缩短,教学时数大大减少,按照学科逻辑设置课程体系,很难满足就业岗位需求,也难以完成预定培养目标。其二,高职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来自普通高中,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从实践人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他们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其三,职业技能的获得,虽然能够通过理论学习了解应该怎么做和如何做得更好,但要真正形成技能,必须经过反复的实际训练,通过真正的职业活动才能形成。实践不等于实习,实践课程必须有相应的培养计划、目标,分阶段、科学合理地开展,必须有真实或模拟的生产场景,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并做到育人与技能传授相结合。以实践课程架构理论课程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按照就业岗位的实践要求,把学生的专业学习划分成相应的实践学习阶段,确立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其次,根据上述分析,按照实践环节确立理论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学生实践到哪个阶段,就学习相应的理论。第三,教学方式应该是先实践后理论或实践与理论并进,这就需要改造传统的教室格局,建立更多的专业教室。当然,这种实践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台机器或模型、每个阶段都要求实地操作,可以通过参观、模型展示等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第四,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理论教师,能结合实践生产过程中的真实状况讲解理论。(二)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以职业课程改造学术课程这里的学术课程,专指普通文化课程。文化课程的学习是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弱项,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学科文化课程体系教授语、数、外,不仅会使学生再次遭遇学习挫折,而且会造成与所学专业脱节,与就业导向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实践证明,这样的文化课教学已经难以为继。以职业课程改造学术课程,是高职文化课程改革的方向。一是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所有课程的实施围绕专业开展。二是能做到因材施教。许多学生虽然文化课比较差,但对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欲望强烈。职业性的学术课程不仅与专业紧密结合,而且能让学生在工作环境、实践场所学以致用,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增强成就感。一些职业院校结合专业开设了技术数学、经济数学课程,其教学效果远远优于传统数学课程。三是职业性学术课程也能满足学生将来深造以及专业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二年制高职院校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越来越多,其选拔的标准将更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文化水平。具体而言,职业性学术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是遵循实用、够用原则。二年制高职学生主要的出路是就业,在有限时间内要得到最佳效果,必须坚持此原则。二是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文化课。如英语课程,财会专业可设财会英语,旅游专业设旅游英语等;语文课程,针对文秘专业可开设应用文写作,而针对一些工科专业,可重点讲解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故障处理报告、实验设计等的撰写。三是根据学生的状况,实施分层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拓展文化课的难度和广度,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三)形成灵活的课程变革机制,增强教师对课程的决策权以往的课程改革遵循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路线,教师往往难以领会课程改革的真实意图、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而且课程一旦确定,都要稳定一段时间。这种课程变革机制很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不适应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生产联系最紧密的教育,职业教育课程必须及时对社会生产、科技发展作出回应,吸纳最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同时,教师最了解学生状况,在实践中拥有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优势。为此,有效的课程变革不能忽略教师的参与。首先,要吸收教师参与变革的讨论与修订工作。课程变革自始至终都要倾听教师的声音,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课程与学生的适应性、与未来工作岗位的匹配性最有发言权,很多教师已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指定教材,他们对课程变革的需求尤为迫切,对课程的变革要求也能很好地把握。虽然他们在知识层面不如专家,但他们更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状况,能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更切实可行的方案,能更清晰地预测到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可以说,教师的参与程度决定着课程变革的成败。其次,扩大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权与使用权。过去,教师往往被要求忠实地完成课程规定的内容,甚至要定期接受教学进度的检查,上级用统考的方式检验教师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展开教学,无权对课程作出调整。而高职生源素质差异极大,专业与就业方向也有较大差异,教学进程与教学内容经常要根据就业形势作出调整,高职的课程在严格意义上讲只能是参照的一个标准,这对教师的自主课程意识以及自主课程权利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有能力根据学生与专业状况,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及时更新与修正课程内容。高职课程变革的前提是放权、还权于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贯彻下去。(四)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扩大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首先,高职院校的课程变革应为学生提供科学、人文、社会等各学科丰富的课程资源。高职实施的是专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开发往往备受关注,而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人文素质的课程容易被忽视。对于高职学生,不能仅把他们作为某类产品的制造者来培养,更应作为追求完美生活、追求自我实现的社会人来培养。发挥特长、展示个性、激发兴趣、满足求知欲,是高职课程变革的最终目的。其次,应建立充分灵活的选课制度,赋予学生课程选择权。高职院校已经普及选修课制度,但在实施中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学生觉得某门课程太难,能否选修其他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