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立足之本,高职院校为加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实现教学与就业的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长期以来进行了很多尝试,并希望通过对“订单式”培养、专业培养、行业培养三种模式的分析与探讨,找出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培养模式。关键词: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专业培养;行业培养;就业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分析(一)“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用人单位专门培养符合岗位素质要求的人才。首先,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明确双方职责。学校保证按需培养人才,学以致用;用人单位保证录用合格人才,用其所学。其次,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用人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实现人才的定向培养。例如,某校与保险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专门培养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理赔人员,这是保险公司的两种岗位。学校按照保险公司对这两个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完全对口的实习实训,甚至教学内容都按照保险公司的技术结构、服务规格、经营要求安排。同时,保险公司派出专家到学校进行专业方面的授课,举办讲座,将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营运手段等内容先期导入,使学生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岗位素质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学生毕业时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无障碍就业。“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最紧密的一种形式,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的基础上的,为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平台,找到了途径。不仅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观念发生了转变,市场意识增强,更加注重了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就业导向明确,需求双方参与程度深,促进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其是促进了人才供需双方的“零距离”对接,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率。由于学生就业岗位明确,培养目标准确,因而降低了培养成本,减少了风险。此外,由于不是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培养协议,而是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培养协议,降低了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风险。达不到协议规定标准的学生,用人单位可以拒绝接受,学生毕业时也有选择权,所以双方均无后顾之忧。用人单位也会积极地提供实习场所,解决学校实习基地建设的困难,学校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开展教学科研项目合作,获得资金方面的支持,可谓一举数得。这种模式存在的风险是:(1)难以准确预测人才需求。除了发展势头迅猛的企业,大部分企业都不能准确地预测三四年后企业的人才岗位需求,更不愿意先行签订培养协议。(2)转岗困难。由于是按岗位需求培养,一旦学生毕业时该岗位需求已饱和,需要转岗时,就显得知识面狭窄,难以实现顺利转岗。(二)专业培养模式专业培养模式是指学校根据行业中对应的某专业对人才的需求,为该专业培养各类符合岗位素质要求的人才。学校与用人单位不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而是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形成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学校按需培养人才,用人单位提供所需岗位的不同素质要求与实训场所,学生毕业时,用人单位根据岗位的不同需求录用人才。虽然该模式学校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培养和用人协议,但培养目标和就业导向仍然十分明确,仅仅是岗位导向不够明确。例如,学校专门培养满足金融行业中保险专业的各种岗位素质要求的人才,包括保险代理人、经纪人、核保理赔人员、客户服务人员、保单保全人、组训和培训讲师等。学校按照保险公司对上述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完全对口的实习实训,甚至可以将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营运手段等内容先期导入,但学生并不知道未来将从事哪个岗位的工作。专业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较为松散的一种形式,同样要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的基础上。首先,要求学校对专业中存在的各种岗位有充分的了解,其次,对各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应有清晰的认识,再次,应有足够的实训场所进行能力训练,所以其培养难度比“订单式”培养模式要高。由于是专业培养,在确定了用人单位后,还是能够获得相关单位支持的,只是培养的岗位较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训安排比较复杂,管理难度也较大。该培养模式为用人单位最终选择使用何种岗位的人才提供了足够灵活的空间,且不会发生转岗困难的现象,所以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这种模式存在的困难是:(1)培养成本高。由于培养岗位较多,实训种类较为复杂,所花费的成本也较高。(2)职业资格证书选择困难。由于该种培养模式面对多个岗位,获得哪种职业资格证书成为难以事先确定的事,会直接影响教学计划的安排。(三)行业培养模式行业培养模式是指学校根据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该行业培养各类符合岗位素质要求的人才。学校不与任何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而是形成一种口径更宽的培养方式,学校按行业大类培养人才,学生可灵活就业。学生毕业时,根据行业发展的现状,自主选择就业专业和岗位。虽然学校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培养和用人协议,但整个培养目标和就业导向还是十分明确的,仅仅是专业导向不够明确。例如,学校专门培养满足金融行业中保险、银行、证券、投资理财专业的各种人才。学校选择几种最容易就业、最受欢迎的专业进行培养,并按照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多方向的实习实训,甚至可以将金融行业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营运手段等内容先期导入,但学生并不知道未来将从事哪个专业的工作。行业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最为松散的一种形式,是建立在对行业充分了解并具有一定预测能力的基础上的。首先,要求学校对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专业领域有充分的了解。其次,应对各专业的人才需求有明确精准的预测。再次,应具备多样化的实训场所进行能力训练,所以其培养难度高于任何一种培养模式。由于是行业培养,不能确定用人单位,就难以获得相关单位的支持,又因为培养的专业较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训安排更为复杂。该培养模式为学生就业提供了高度灵活的空间,学生毕业时可获得多种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在不同的专业中自主择业,就业面较宽。这种模式存在的困难是(1)培养成本高。由于培养专业较多,实训种类复杂,所花费的成本也较高。(2)职业资格证书选择困难。由于几乎每个专业都有国家或行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又不明确未来将从事哪个专业的工作,所以难以事先确定考取哪种职业资格证书。(3)课程难以安排。由于面向的就业群较为广泛,需要学习的课程也较多,在规定的学时内要达到一定的要求,课程安排较为困难。三种培养模式的比较从就业导向看,三种模式都很明确。“订单式”培养模式就业导向细化到岗位;专业培养模式细化到专业;而行业培养模式则面向整个行业的职业群。从岗位适应性看,行业培养模式最为灵活,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岗位就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岗位适应性最弱,几乎不能转岗;专业培养模式介于两者之间。从用人单位的参与度看,“订单式”培养模式用人单位的参与度最高,用人单位参与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参与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并提供实习基地;行业培养模式参与度最低;专业培养模式介于两者之间。从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角度看,行业培养模式由于培养口径较宽,面对的职业群较广,可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也较多;“订单式”培养模式只能获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培养模式介于两者之间。从课程设置看,行业培养模式由于面向的专业较多,课程科目也较多,在规定的学时内学完相关行业的主干课程十分紧张;“订单式”培养只需面向一个岗位,课程设置较少,时间较为宽裕;专业培养模式介于两者之间。从实习实训的要求看,“订单式”培养模式面向单一岗位,课程较少,用人单位参与度高,实习实训较容易安排;专业培养模式由于面向的是一类专业,与用人单位又有松散联系,实习实训也可以解决;行业培养模式面向的领域广泛,用人单位参与度低,实习实训种类繁多,安排最为困难。从培养成本看,行业培养模式实训多,课程多,用人单位参与度低,职业证书考核多,所以培养成本最高;“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成本最低;专业培养模式介于两者之间。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因素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应面向就业的职业群,培养目标则应满足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素质的要求。“订单式”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较为简单,职业目标明确且单一,专业建设的目标面向一个领域或行业,较为广泛和复杂。所以,在行业培养模式和专业培养模式中,应有选择地在职业群中确定几个比较有吸引力和易于进行培养的专业和岗位确定培养目标,而不是面面俱到。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应当满足用人单位的经营方式、技术结构和服务规格。课程建设应体现专业建设目标,在上述三种培养模式中,行业培养模式的课程建设最为困难,由于面向的是职业群,岗位素质要求较多,课程建设较为复杂。在实施过程中,应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建立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在专业选修模块中,应按照不同的专业领域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将各专业领域的基础课程放置在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中。这种办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课程设置繁杂的困难,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模块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实习实训实习实训始终是高职教育最难解决的问题,尽管学校可以在校内建立相关的实验室进行实训,但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实训要求,很多内容都要求学生走进社会,在现场学习。由于实验室建设需要较高的投入,而学校的教育经费又比较紧张,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校外对口的用人单位建立对口专业的实训基地。相对而言,“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习基地建设较为容易。师资无论何种培养模式,对师资的要求都很高,为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师资来源可以从多方面解决。首先,校内专职教师除应达到规定的学历要求外,还应具有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从业经历,获得相关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书。其次,还应从对口企业中聘请有关专家参与教学工作,特别是技能培训,通过专家,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在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知识,比如行业法规、企业文化、职业要求等。能力培养不能片面地将能力培养只看成是专业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应该包括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除了应该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技能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即做一个有理想、会创新、善于学习、热爱生活的有较强适应能力与独立人格的人。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规格、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提高对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适应性。要在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宽厚的基础、复合的技能、全面的素质、较强的适应力、广阔的就业面,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能力本位走向人格本位,这是高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企业参与的热情由于近几年大学的扩招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许多单位人满为患。国家近几年开始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使用人单位的成本逐渐增加,考虑到自身的发展和利益,对学校抛出的“橄榄枝”并不热情。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对上述培养方式很感兴趣,但因无法预测未来几年的用人需求,也不敢贸然与学校签订培养协议,导致学校很难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与人力资源需求的衔接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职业教育与劳动、人事用工信息相互沟通的机制,学校尚缺乏预测专业需求的有效途径,这对学校来说是一个致命弱点。因此,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指导系统不仅十分重要,而且是当务之急。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劳动、人事部门根据每一时期的就业情况定期发布各行业或专业的用工需求信息,帮助学校确定培训工种和专业。(2)学校应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