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对职前教师实行“师役制”解决城乡教师失衡问题.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职前教师实行“师役制”解决城乡教师失衡问题.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职前教师实行“师役制”解决城乡教师失衡问题.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职前教师实行“师役制”解决城乡教师失衡问题.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职前教师实行“师役制”解决城乡教师失衡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对职前教师实行“师役制”解决城乡教师失衡问题摘要: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在目前“以县为主”的教师工资管理体制下,因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城乡师资配置严重失衡。在我国城乡差别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较长历史时期的背景下,可以通过完善教师法以及相应的人事分配制度,促进职前教师到农村学校轮流工作,即通过“师役制”提高农村学校师资质量,初步实现城乡教师的均衡配置。关键词:教师配置;失衡;师役制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我国而言,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一个世纪性的课题,必须从现在做起。为此,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提出了“推动教育均衡化”的工作思路,意在缩小差距。但由于自分税制实施以来,中央财政的优势地位在得到明显增强同时,却极大削弱了县、乡财力,形成了财政逐级上收,事权层层下放的非对称管理格局。财权与事权的严重失衡,使归乡镇负责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显得捉襟见肘,一些地方出现乱收费、乱摊派甚至克扣教师工资等现象。为此,“以县为主”的教师工资管理体制浮出水面,这一体制的实施虽然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由农民较多承担向以政府承担为主、管理上由以乡镇为主向以县为主的根本性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但是,“以县为主”体制的实现还远未达到理想状态。由于我国多数农业县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广大农村学校的教师问题依然是阻碍城乡教育平衡发展的瓶颈。一、“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无助于实现城乡教师均衡配置1.难以实现城乡教师收入的均衡化制约我国教育均衡化的因素太多,其中因为区域性教育和城乡教育的差异过大导致的师资不平衡问题,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由于经济差异与教育差异具有相互依存性,因此,经济差异决定了县级财政对城乡教育差距的调节无能为力。县级财政能力受本辖区内乡级经济发展的影响极大,乡级经济落后的县,教育投资能力严重不足,乡级经济发展良好的县,财政投资于教育的财力虽然相对充裕,但这依然难以扭转农村教育经费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而出现的教师收入失衡问题。实际上,在一个省辖区范围内,乡镇之间的差异一般很大;但在一个县辖区范围内,乡镇之间的差异一般不会很大,尤其是贫困县。因此,“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无法实现城乡之间的教师收入的均衡。受此影响,大部分来自贫困县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想方设法留在各类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贫困县乡村的合格中小学教师严重短缺1。2.教师继续教育投入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农村教育从整体发展而言,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问题。首先是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无着落。在当前县级财政普遍不按规定划拨教师培训费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在职进修难以实施。特别是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民转公”教师,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年龄的原因,本来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再得不到必要的培训,很难胜任工作;其次是农村学校教师工资区域内不平衡,各县(市)之间工资发放标准不统一,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教师队伍特别是骨干队伍的稳定性,大专以上毕业生很少到农村任教,偶尔去了也留不住。如贵州黔南州代课老师近3000人,每月工资80元到100元,且不能及时发放。由于收入太低,学历合格教师甚缺,教师受教育水平不高,有的甚至仅小学毕业。3.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合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以县为主”的教师工资管理体制虽然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近年来无新拖欠现象,但是,各农业县(市)本级财政、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仅能保住教师工资的一定比例,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更无从谈起。再加上历史欠账的客观现实,农业税减免及“一费制”等政策措施的相继实施,农村中小学的投入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旧账难还,新账不新,发展艰难。面对乡村教师待遇低,尤其是山区条件艰苦,各种政策性补贴、医疗保险不能落实,甚至连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的客观实际,优秀农村教师作为理性经济人,跳槽流向城市成为“时尚”,致使农村教育失血现象严重。一些县级政府为了减少人员开支,减轻财政负担,乐于低薪聘用低素质的代课教师,造成城乡教师进一步失衡。二、通过实行“师役制”解决城乡教师失衡的问题农村教师问题归根到底是城乡差别造成的,而城乡差别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因此,我们不能消极等待,应该积极进取。在目前城乡差别仍然还比较悬殊的情况下,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建议运用政策导向,通过完善教师法以及相应的人事分配制度来促进城乡交流,促进职前教师到农村学校轮流工作,即通过“师役制”来加以解决。所谓“师役制”,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一种新的职前教师教育培养和聘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在教师职前教育结束后,无论毕业于什么院校的人员,只要准备从事教师职业,均应去农村学校任教一定时间,类似服兵役一样,无一例外,期限届满后,才有资格回城进入人才市场,自主选择合适的教师岗位。(一)推行“师役制”的现实意义推行“师役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就国家而言,教育公平是我们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城乡学生受教育公平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和教师的配置是否合理。目前城乡学校教师质量的差别,本身就意味着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受教育水平的差异。而“师役制”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合理地配置教师,从而便捷地解决农村教师师资水平偏低、数量不足问题,实现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其次,就全社会而言,在农村教学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如果有大量“师役制”职前教师到农村任教,则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国作为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意味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性提高,从而使教育目的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另外,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流向农村学校有利于新知识、信息的交流,促进农村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促进城乡人才结构搭配的合理化,促进农村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最后,就个人而言,“师役制”对个人一生的成长极为有利。因为农村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有利于丰富个人的知识面,磨炼个人的意志,提升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另外,在当今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的情况下,“师役制”职前教师可以了解不同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并能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家庭背景及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灵活地运用恰当的教学法讲授知识,增强其敬业精神,加深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感情,增加其扎根农村学校的可能性2。(二)实行“师役制”解决城乡教育失衡的建议为使“师役制”作为一种解决城乡教育失衡问题的职前教师职业制度在我国实施,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教育立法将“师役制”列为全国性法律。“师役制”只有作为一种国家行为,才能得以实施,也只有全国统一实施这一制度,才具有可操作性。为此建议国家修改教师法,把“师役制”有关规定补充进去,使教师法能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录用不去“服役”或“服役”期不满就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教师,否则,要追究用人单位法人代表的责任,以防止毕业生投机取巧;“师役制”职前教师“服役”期满后,由县级以上人事部门开具证明,并把在“服役”期间的表现诸如工作态度、授课水平、工作业绩等记入档案,作为教师将来进入人才市场的一个凭证和晋级、晋职的一项重要指标。另外,针对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等特点,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和落实好农村地区教学编制,规定城镇中小学教师担任领导职务或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时,必须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对于因教学繁忙难以脱身的优秀教师,可以借助城乡学校假期交错的时机,利用暑假到农村支教,从制度上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实现城乡教师柔性交流,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3。2.建立严格的教育经费监督机制。由于我国对教育经费的使用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县政府任意挪用教育经费,致使县财政常常不能保证农村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师役制”教师如果在服役期间就受此冷遇,必然直接影响其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知程度,降低其工作热情。为保证“师役制”作为一项制度在全国推广,建议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避免“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造成因县政府随意挪用教育经费而拖欠或克扣教师工资现象。同时建议扩大国家目前的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担负起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责任。3.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实行转移支付是实现全国基础教育均等化的重要条件。为避免低层级政府调控中所遇到的受本地经济发展局限而产生的城乡教育差别,中央政府要承担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事实上,始于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导致的中央政府财政收入高速度增长,已经为中央政府增加农村教育投资提供了契机。基于此,建议由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为“师役制”职前教师及到农村学校支教教师统筹解决交通、医疗保险、通讯等生活保障问题。对一些环境条件特别差的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政府可通过增加“师役制”职前教师工资的方式,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从而使“师役制”职前教师能深入到各边远农村和山区学校,专心致志地投身于农村教育工作。4.通过拜师收徒方式建立职前教师与当地名师的学习交流机制。建议县(市)教育局通过拜师收徒方式给“师役制”职前教师配备当地县城的名优教师作为导师,给予“师役制”职前教师有责任心的指导,通过组织“师役制”教师听“观摩课”、“优质课”,师徒互相听课等,加强师徒间的交流和合作,促使其尽快获取良好的教学技巧,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另外,学校在评优活动中,要给予“师役制”职前教师与职业教师同等的获得荣誉的机会,从而使“师役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