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探析.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探析.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探析.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探析.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探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探析【摘要】精神文化消费是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提出了当前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引导大学生走出精神文化消费误区从社会、学校、学生等几个层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问题;对策消费属于经济学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所谓消费,就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中,并借这种社会经济关系而进行的用消费资料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1根据这一界定,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就是特指大学生为满足个体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消费知识文化产品的活动,其外延则包括课堂知识文化学习,课外阅读及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等。换句话说,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呈全方位开放性的态势。目前,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储备能量的特殊阶段,是准生产者,所以在校大学生主要是消费而不是生产,由于高等院校培养人才这一特殊职能,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结构,主要表现为是对知识的、精神的、文化的消费,从而使精神文化消费成为大学生生活消费中的主要部分。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目的和功能,从大学生的个体来看,则是大学生为了满足成才的需要而进行的消费活动;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其目的和功能则是为了再生产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从教育学的意义来说,则就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管理人才。因此,全面分析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状况,探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教育引导,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意义。一、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基本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并且在消费内容、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方面呈现出日益多样化、超前化和现代化的特征。除了基本的生活、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用于网络、通信、旅游、娱乐、恋爱、交际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越来越多。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和大学培养人才的定位,这就决定了精神文化消费是应当是大学生消费的重要而核心的部分。2然而,由于社会上可供大学生消费的一些精神文化产品良莠不齐、繁多芜杂,加之西方文化的渗透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以用青年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使得大学生群体中比较普遍的存在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超前消费、“喜庆消费”、“恋爱消费”,以及精神文化消费中的过分虚荣和浮华躁动等,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人格乃至日后的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据2005年度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调查显示,普通大学生,一个学期的平均支出为5722元,每月的日常花费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餐饮、服饰和通信。在IT及数码产品消费方面,平均每个大学生一学期要花费1067元,占学期总支出的19%。60.4%的大学生拥有移动电话,34.8%的大学生拥有MP3,13.4%的大学生拥有数码相机,6.5%的大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绝大多数同学经常上网。3笔者通过对当地几所高校学生的调查,也都显示了大致相近的调查结果。所以,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越来越多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的消费,精神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而且还有进一步增长上扬的态势。从调查情况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1消费内容的丰富性。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费、考证费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等四大块。除了基本生活消费外,大学生用于精神文化消费的数额在不断增长,构成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对象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既包括文化教育、绘画、雕塑、书法、摄影、阅读图书、报刊、看电影、电视,欣赏音乐、戏剧、听广播或演讲等,也包括上网学习、聊天、玩游戏、通信、交际联络,还包括旅游、恋爱、健身、舞蹈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2.消费层次的多样性。精神文化消费是分层次的,既有消遣型、娱乐型、享受型的精神文化消费,也有社交型、发展型、智能型的精神文化消费。从调查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跨层次性,这主要与精神文化消费主体的素质、文化修养、价值取向、兴趣爱好以及收入水平等因素相关。大学生消费的各种不同的精神文化产品能够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既有高雅与低俗之分,也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别,既能供人娱乐消遣,愉悦身心,也能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也可使人储备知识能量,发展多方面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显然,积极的、高雅的精神文化消费本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发展人的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并能给社会发展以长期的、深远的影响。相反,低级无聊、庸俗不堪的精神文化消费则使人低迷堕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3消费追求的时尚性。内心丰富,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张扬叛逆,敢于冒险,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当代大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反映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就是热烈地追求时尚与新颖,任何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都使他们新奇渴望,大胆追求,力图表现时代,引领时尚潮流。由于青年大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因而对于精神文化消费的追求也是注重其能够反映时代潮流与风格,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调查资料表明,各类电子词典、MP3、MP4、手机等在大学生中不仅机型新、时尚前卫,而且更新换代速度快,在大学几年中因追求手机机型的时尚新颖而换两机、三机的人并不少见。特别是一些畅销书籍、流行歌曲等,更是几天之内可以迅速地在大学生中传遍,但用不了多久,大学生们又会追求更新的畅销书籍、流行歌曲等。4消费心理的独立性。从调查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带有追求个性与独立,表现自我,冲动性强的特点。他们非常喜欢那些能体现自我个性的商品,要求商品能有特色,具有商品个性,并能体现自我特点,以此来满足追求个性美与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同时,青年大学生心理的又一个典型特征,是情感丰富强烈而又不稳定,情景性强,感染性大,极易冲动。例如在精神文化产品的购买上,他们的冲动性购买,多于计划性购买,选择商品时,也往往忽略综合选择商品,单就款式、颜色、形状、价格等某一方面的因素,就可以使他们激情涌起,成为他们购买商品的理由。二、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娱乐性消费多发展性消费少。从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的取向来看,大学生除必须上完成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外,在其活动及课外阅读的选择上,多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较少考虑社会发展或未来职业所要求的个体综合素质。这种现象在低年级的同学身上尤其明显,他们追求休闲,享受快乐,在许多大学生中去网吧的比去图书馆的多,在网吧娱乐的比学习的多,他们热衷于低层次、带有炫耀性、摆阔性、攀比性的精神文化消费,而不愿或没有能力欣赏高雅艺术、高品位的文化作品等。对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特别是发展性精神文化消费的投入较少,有的同学甚至连上课用的教材也干脆一省了之。2令人担忧的低层次消费与失范现象。由于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性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弱点,再加上可供大学生消费的精神文化产品良莠不齐、繁多芜杂,因此一些低层次、格调低下、不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充斥。一方面是由于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制作、销售领域不能严格把关,精品意识差,或者只顾自身的经济利益,牟取暴利,迎合人们的一些低级趣味。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受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和社会上一些不良消费现象的影响,使得不少大学生成为盗版图书、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和光盘及一些假冒名牌产品的主要购买者,而且大学生又是互联网上的主力军,但他们对各种网络信息的捕捉与选择难免会受到不良甚至暴力凶杀、淫秽色情信息的影响,同时由于电脑软件的隐蔽性与极大的发散性,其危害是极大的,必须引起全社会和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3非理性消费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加上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难免出现非理性消费行为。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赶潮消费、“面子”消费而导致的突发性高消费行为。他们以购买使用名牌手机、服饰等为荣,如今在大学校园里“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名牌手机并不少见。例如有的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不惜节衣缩食,或沦落为校园“负翁”。有的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追求虚荣,盲目攀比消费是目前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4重视和研究的欠缺。从社会层面来看,一是理论界对精神文化消费问题的研究比较缺乏,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多侧重于物质生活的消费研究,少见精神文化消费的研究,对于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研究就更加欠缺。二是文化企业对大学生文化需求把握不到位,文化产品供给与青年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不相适应。三是文化经营行为发生偏差,诱使青年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发生扭曲。从学校层面来看,存在着重教书,轻育人的问题,特别是管理上则存在着一种以不出事为原则的指导思想,有短期行为的倾向。从家庭层面来看,大多数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钱够不够用,饭吃得饱不饱,衣服穿得暖不暖,而对于他们该读什么书,交什么朋友,参加什么活动,钱花到了什么地方,就缺少必要的关心。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调控和引导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培养人、教育人的特殊功能及存在问题昭示我们,对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不能放任自流,要努力为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营造良好的环境,并加强引导和管理。1从社会层面来看,要努力为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精神文化消费需要引导,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社会各界要进一步重视青少年学生精神文化消费问题。整个社会应该通过积极扩大文化消费需求以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通过科学培育和合理引导文化消费大学生这一最大的文化消费群体形成健康的娱乐追求,从而不断形成文化消费热点,实现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的同步发展。一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有效供给、开发市民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开发,要坚持在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再力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二是要培育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促进文化消费持续增长。要通过制订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三是要建立合理的文化消费价格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消费结构。要根据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以较低价位的文化消费品,满足和刺激文化消费需求。着眼于美化心灵,通过大量喜闻乐见的价位较低的优秀文化产品,吸引青年大学生参与、鉴赏和消费。2从学校层面来看,一是要进行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奠定扩大文化消费的现实基础。文化基础设施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造就生产力第一要素的现实基础。学校人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文化设施建设。要在校园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具有一定文化品位、风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设施,如雕塑、科普和文化长廊等,以此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满足文化消费需求。二是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高校教师(含政工干部)是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产品的生产者及消费导向者,由于高校教师的特殊角色,尤其是所具有的知识、学术和学历优势,极易被崇拜知识和能力的大学生所认可和效仿,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队伍中出现了忠于职守、教书育人与责任心缺乏的矛盾,为人师表与忽视形象修养的矛盾。有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公开散布错误理论与言论,制造消极的精神产品,使大学生处于困惑和无所适从的境地,不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无法用良好的师德来引导、教育同学。三是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树立科学的消费道德观念。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对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也会带来不利的后果;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比如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等消费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与方式、消费者技巧技能以及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提高大学生对不科学消费的抵抗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举办系列消费知识专题讲座,介绍有关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政策法规,商品标识鉴别;发挥学校社团的重要作用,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如开展消费问题研讨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与鉴赏、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还可以成立各种节俭组织(如“爱心基金会”等)。这些都有助于消费教育落实,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工具,引导高校消费舆论,形成学生的科学消费观,促进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学生的消费能力。3从学生层面来看,一是要注意利用好闲暇时间。相对于中学阶段来说,大学生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如何利用这些闲暇时间,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闲暇时间调控的重要性。学校的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