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摘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使高职教育具备了较为有利的发展环境。但高职教育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思想观念上的偏见、制度的缺位、经费短缺、教育质量的低水平徘徊,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后劲乏力的重要原因。转变观念是保证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先行条件;制定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制度环境,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充足的经费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质量是保证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影响因素从宏观上看,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是观念、经费、质量,而中观因素诸如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管理体制、管理水平等,以及微观因素如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等,都不过是宏观因素在实践中的具体化。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观念、经费、质量作为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条件。一、转变观念是保证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先行条件我国高职教育是在社会转型期、工业化进程加快过程中发端的,一方面,它适应了特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倡导,以及党和国家确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导及法律的保障,应该说它在时势上具备了较为有利的发展环境。事实上,它也确实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衷心地为这世界教育的一大奇迹而欣喜,同时,也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感到些许忧虑。毫无疑问,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具备了天时、地利的环境,但未必具备了人和的条件。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基础理论的重视以及对职业技能、技术的鄙视的根基还在,人们并没有从观念上根本改变对高职教育的偏见,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个人和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1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个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尽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急需大批中高级技术型人才,但从个体的主观意愿来看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而不是高职教育。接受高职教育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在人们看来,普通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地位比职业院校毕业生高,将会获得更多的回报。在人们的理性选择中,无疑会追求较高的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这种对教育效用的前瞻性判断,使得那些被拒之于普通高等学校大门之外的人,宁愿选择普通大学的职业学院,而不愿选择独立的职业学院,以便寻求进普通高等学校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此外,国家通过各种助学贷款方式解决贫困生入学问题,但仍有少数家庭贫困的学生因经济困难而不能到校报到。个人需求的严重不足,迫使高职院校以降低门槛的方式招揽生源,从而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在生源质量下降的背后,隐含的是教育成本的增加。2社会在用人的时候,更偏爱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哪怕岗位更需要一般的技术人员。人们普遍认为,普通高校毕业生一定比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强,更何况职业院校毕业生主要是专科学历。因为这样一来,企业或单位在市场竞争中会拥有更多的炫耀资本,甚至在等级评估或合格评估中将其作为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结果,社会上收入高或相对较稳定的岗位往往与高等职业院校的专科毕业生无缘。当然学历高消费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并未因自己消费过高学历人才而投入更多的成本,从而助长了其学历高消费行为。社会需求的不足,使得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就业压力带来的必然是生源紧张问题。教育改革的规律之一,就是从转变思想观念开始。因此,高职教育改革的首要条件,就是转变思想观念,从根源上彻底摒弃“重学轻术”观念。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提高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是国家应通过政策倾斜的方式,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确保高职教育的质量;二是规范社会用人市场;三是在全社会形成“职业无贵贱,劳动最光荣”的社会风尚;四是制定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制度环境,确保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二、充足的经费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当代高等教育,由于其功能日益扩大,已从社会的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地位,这就决定了即便是实行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也不会让其在国家的政权底下任意“游荡”。在我国,可以说,政府的教育决,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成员之的高等职业教育怎么发展、发展到什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政府的决策了。在政府众多的教育决策中教育经费投入政策起着决定性作用。经费是政策导向的结果,举办高等职业教育首先必须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条件作保障。高等教育法第六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体制。同时高等教育在运行管理上实行中央和地方(主要是省级)两级管理,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有了这一稳定而主要的来源渠道作保证。然而同样属于非义务教育、同样属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则是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各类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教育经费供给的主体,其提供教育经费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利益获得原则即谁受益谁负担,获益多者多负担;二是能力支付原则,即谁占有国民收入,谁就应当支付教育经费占有的国民收入越多,支付能力就越大,越应该多支付。无论是从高等职业教育收益者的角度还是从能力支付者的角度来看,高职教育经费的供给主体主要应该是各个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职业学校的主办者应当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教育经费。由此可以看出:1高职教育的举办者主要是各个地方的中心城市及其所属的行业或部门、社会团体和私人等这样,行政管理权力的重心不可避免地下移。这种权力重心下移的直接影响是:一方面,办学经费来源取决于各个地方及其所属的行业或部门、社会团体及私人等的经济状况及各级领导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一些行业或部门举办的高职院校,当行业或部门经济陷于困境时,既无力提供办学经费又不愿放权,更不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往往导致这些院校因经费紧张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更谈不上学校的发展问题了。另一方面,由于高职教育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大大超过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地方提供的就业岗位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导致高职毕业生到外地求职,造成地方政府投资办学,为外地培养人才的局面,影响了地方政府经费投入的积极性。2从教育发展史来看,西方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是源于市民的需要,因此市民具有广泛的参与意识,这给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政府办学模式始终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民众缺乏广泛的参与基础。因而高职院校要想从社会上筹措教育经费,如获得社会捐资或企业资助,是很困难的。从个人投入来看,当前我国个人对教育的投入主要是学费。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也正是将学费作为其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实际上,这种经费来源既不稳定又极其有限。在上述情况下,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在“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中,既不容易得到政府“为主”的支持,又难以获得社会的帮助。可以说,目前教育经费短缺现象正严重地制约着我国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最终结果却是导致高职教育质量的下降。因为经费投入不足,一方面,学校教学装备诸如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硬件建设、实习基地、图书馆等的建设陈旧、滞后,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也不可能学到与即将参加工作的行业和岗位密切相关的前沿知识、技能和技术。另一方面,学校也难以引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从而表现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及学校管理模式等各方面,都难以达到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目标相适应的要求。同时,高职教育又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新事物的出现,一开始总是弱小的,在孤立无助的情况下,它无疑竞争不过已具备牢固根基的普通高等教育,从而使自己的发展处于弱势。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力度是解决高职教育经费紧张的有效措施。问题是:如何能确保高职教育经费落实到位?目前,大部分高职学院在管理体制上面临这样的问题:经费和行政管理隶属于省以下的地方,业务管理归到省级,即管业务的不管人员和经费,管经费和人员的不管业务。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是: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经费的拨付、使用与监督渠道难以畅通。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曾经做出设想: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的重心,提高教育经费的拨付级别,保证教育经费拨付渠道畅通无阻。比如说,可以考虑在省一级建立高职教育基金会,并通过设立基金会这一机构专门负责省及各地、市级高职教育机构的拨款事宜;通过教育经费拨款的方式引导和调整高职学院学科专业结构向理性化方向发展,使高职教育展现各自的特色,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问题是,在教育行政管理“集权”与“分权”的“天平”上,如何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三、质量是保证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社会正处于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要想取得一席之地,关键是靠教育质量。这里的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指所培养的人才能否与培养目标接近并为社会所接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体现鲜明的个性色彩。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我国最缺乏的并非是一流的设计人才,而是大量的能将一流的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产品并达到一流工艺水平要求的高级技术人才、高级技师等。如果这样的人才还不能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我们不能说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能高到哪里去。然而,现实确实如此,原因何在?主要是在专业设置上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1专业设置“一边倒”现象。我国高职教育的专业大多是围绕着第三产业、服务性行业而设置偏离了工业企业等生产性行业。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导向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国家提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有特定社会历史背景的。它是国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计划经济体制下重视生产环节忽视流通环节以及中国长期以来“轻商”观念的一种变革,而人们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矫枉过正”现象。须知,发展第三产业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更快地发展工农业生产,使中国的制造业走在世界的前列。二是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围绕生产性行业设置专业也是一种不经济的选择:首先是在教学难度加大的情况下,缺乏具有高技术水平和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其次是生产性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如果其装备水平与国家生产建设的前沿水平相适应,势必要加大经费投入,如果装备水平不够,培养的人才质量就难以达到要求。处在两难境地的高职学院只有选择设置成本低、易于教学、见效快的专业,。专业设置的“避重就轻”,加剧了中国制造业中急需的高级技术人才的短缺,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2专业设置的随意性。各个职业学院在专业的设置过程中,仅靠感性判断那个专业的市场前景好,哪个专业走俏,就盲目地设置该专业,缺乏广泛的调查和严密科学的论证过程,因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专业的设置,是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二是受经济社会发展周期和教育发展周期的影响,经济发展周期与教育发展周期往往是不同步的;三是受学校办学条件如师资队伍和办学水平的制约。3专业设置的雷同现象。在上述情况下,各院校之间不但专业学科的设置相同,层次也一样,都属于专科层次。同时,普通高等院校也在争办职业技术学院,其学科专业的设置并没有跳出这些专业的范围。这样,各院校专业之间的同质竞争,最终只会走人竞争的死胡同。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途径:一是要形成科学的多样化教育质量观。教育质量要区分类型、层次来比较,才具有可比性,统一的质量观不符合多样化社会发展要求;二是彰显高职教育的个性,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求异”定位,才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1)高职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其个性或特色在哪里?(2)各个高职院校自身的个性或特色又在哪里?(3)高职教育发展与地方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如何形成良性互动?三是变革教育教学途径、方法。产学研相结合虽然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必须解决好产学研结合的机制、体制问题,才能发挥作用。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表明:经济愈发达的地区职业教育也愈发达。我国正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期,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二是要争取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呵护。更重要的是,高职教育自身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